此文轉自紅樓藝苑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學校領導讓我來給大家談談紅樓夢,其實,我對紅樓夢的解讀,大多已發(fā)表在互聯網上了,再要我談些什么,恐怕很難有新意,真有點勉為其難。不過,盛情難卻,我最終還是答應來了。那么來了,談些什么呢? 我想來想去,還是談談賈寶玉的"情僧"問題吧,所以,我講解的題目很現成,就叫做千古情僧賈寶玉。
大家記得的,在紅樓夢第一回,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看見了一部石頭版本的《石頭記》,看完之后,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以上這段話,粗看起來,似乎很奇怪??湛盏廊嗽趺从傻莱缮四?? 還有,既然已成僧,又怎么會成為"情僧"?情與僧,在世人眼里一向是水火不相容的,它們豈能相互融合,又相安無事?這些問題,看起來復雜,但在曹雪芹眼里,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紅樓夢里,癩頭和尚與跛腳道人結伴而行,說說笑笑,根本不分彼此,儼然是一對知心密友;柳湘蓮在尤三姐死后,懊悔莫及,大徹大悟,跟了瘸腿道士隨風而去,但他將頭上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從形象上看,分明是做了和尚;還有,賈府里既有鐵檻寺,又有水月庵,至于妙玉所住櫳翠庵,更是路人皆知。二十九回,賈母又與清虛觀張道士打得一片火熱。賈府人眼里,明顯是佛道不分,佛道混同。
那么紅樓夢里佛道不分、佛道混同對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因為在中國人眼里,佛教一旦進入中國,就立刻被道教溶化。我們在民間,可見觀音菩薩變成了送子娘娘,豈不足以令人發(fā)笑、令人深思?
西漢末、東漢初,佛教從印度輸入我國,在隋唐時代才廣泛流行。可道教,乃中國本土宗教,發(fā)端于太古,可謂源遠流長。它不僅是我國人民的一種民間信仰,更是一些知識分子的人生觀和精神寄托?!t樓夢里,甄士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脂硯說他乃"羲皇上人",即太古的人。那時候的人,無憂無慮,生活閑適,頗有仙風道骨。甄士隱落難后,被跛腳道人點化而去。他當然去做道士,決不會去當和尚。
佛教被道教溶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遭遇到中國儒家文化的抵抗。儒家文化從本質上來說,講究功名利祿,提倡發(fā)奮拼搏,光宗耀祖。它著眼于現實,務俗不務"虛"。當然它更不會講鬼神迷信,典型例子是金釧死后,寶釵主動將自己的新衣給金釧作妝裹??鬃釉f,"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煞鸾蹋v的是生前、死后,還有"因果報應"以及"輪回"理論。——這套學說、理論在缺少文化的愚昧人群中頗有市場,但在"高級知識分子"眼里就沒有魅力,往往面目無光。
中國封建士大夫一般關心今生今世,并不關心生前、死后,對"輪回"理論,內心深處并不認同。畢竟,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在中國占有著絕對統治的地位,對外來的佛教,無疑會進行一番必要的抵制、改造乃至消化吸收。最終,佛道同流,勢在必然。
那么儒、道是什么關系呢?是互補關系。孟子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話其實說的是進退兩方面。退是無奈的選擇,進才是做人的根本。儒家始終把讀書做官當作唯一的人生選擇,希冀有朝一日,登上政治舞臺,大展宏圖。如果達不到此目標,當然只能"獨善其身"了。此"獨善其身",到了道家手里,往往是歸隱山林,詩酒自慰,所以有一個時期,假道士出得比較多,猶如紅樓夢里的李紈。李紈在兒子賈蘭戰(zhàn)死沙場后,"戴珠冠、披鳳襖"。但這并不等于說世上沒有真道士,比如黛玉、妙玉,同是蘇州人,同是含有玉。黛玉是花神,妙玉是嫦娥,她們鄙薄功名利祿,向往精神解放,心靈自由。
事實上,儒、道在某種程度上,還合二為一。我們看紅樓夢中寶釵,明顯是儒家子弟,而黛玉,無疑是道家代表。但在四十五回,《互剖金蘭語》,黛釵分明互幫互助,合二為一。寶釵給黛玉送來洋糖和燕窩,而黛玉替寶釵作了《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有人以為曹雪芹筆下的黛釵乃千古情敵,此不過是程高本看不懂曹雪芹的紅樓夢而胡亂編造的謊言,我希望在座的老師們、同學們不要去上續(xù)書者的當!
但儒家壓制人類天性,故薛寶釵得大量服用冷香丸,而道家追尋詩意生活,個性張揚,故黛玉在現實生活中四面楚歌。寶釵為人處世的勝利以及黛玉的失敗,不僅是社會原因造成,也是性格不同造成。很顯然的,現實生活接納了薛寶釵,排斥了林黛玉。林黛玉盡管屬于"道",但她仍然擺脫不了現實生活中的污泥濁水。所以,佛儒兩家,大談色空,無異于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乃理論上行得通,現實上行不通,是欺人之談而已。
紅樓夢里,賈寶玉與黛釵均不相同。他欣賞黛玉的仙風道骨,厭惡寶釵的儒家氣味。黛玉雖然從來不說祿蠹們的"混賬話",但她也從來沒有積極鼓勵寶玉的叛逆精神。說白了,黛玉傾向于清靜無為、順其自然,生活上詩情畫意,性情上極度率真。但她這種過分的"率真",其實已經傷害了許多人。
紅樓夢里,寶玉是陶淵明,湘云是魏晉名士,他倆相加,才是曹雪芹的美學理想。我們看三十八回"訪菊"詩、"種菊"詩,詩中主人公,哪是賈寶玉?分明是陶淵明;而"對菊"詩、"供菊"詩,詩中主人公,也不是史湘云,分明是不拘封建禮法、疏放不羈的魏晉名士。在曹雪芹的固有構思中,寶湘在脫離了賈府后自主成婚,他倆"寒冬噫酸齏、雪夜圍破氈",共同對抗整個封建主義社會,此正是"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的真實寫照、實質內容(說明一點:寶湘成婚時,黛玉早已去世。故關系到寶湘姻緣的菊花詩里許多黛玉詩句,我們可理解為湘云心聲的表達。畢竟,黛玉、湘云是寶玉的娥皇、女英,原可以相互對換)。
我在上面講了,佛教被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合圍,最終被融合,但并不等于說佛教對曹雪芹沒有絲毫影響。在紅樓夢里,"因果報應",表現得是極為明顯的。比如王熙鳳之死、賈迎春之死。王熙鳳害死"張金哥"、"尤二姐",后來果然遭到報應,而她救濟劉姥姥,雖屬偶然,卻惠及巧姐。賈迎春,不用說,她無情,終遭"無情獸"報應。事實上,賈迎春是被孫紹祖性虐待而死亡,這其中,是否也在替她好色的父親賈赦還債,也未可知。
佛教,當然不是一無是處。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明確表示了自己對"因果報應"思想的贊同。我想,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管儒家、道家、法家(探春),也都會雙手贊同的。有人抓住曹雪芹的"因果報應"思想,對曹雪芹百般詆毀,在我看來,顯然是不合適的。
又有人以為賈寶玉的最終結局是出家為僧,其實,這是誤讀紅樓夢。確實,賈寶玉在黛玉死后棄釵為僧,但這"棄釵為僧"的時間并不長久。二十二回,寶釵給寶玉念了一支《寄生草》: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上面這支《寄生草》,內容講的是魯智深出家為僧后不久便不得不離開寺廟。應當說,這明顯是為寶玉棄釵為僧后不久不得不離開寺廟作伏筆。把話挑明了,就是賈寶玉與魯智深在"出家為僧后又離開寺廟"這一點上,完全是相似的,或者說完全是相通的。
同回,寶玉"參禪":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速收Z,似乎表明寶玉"大徹大悟"了,決心要出家當一輩子和尚了,可誰知黛玉、寶釵把寶玉的"參禪",紙也撕了,"悟"也批了,最終逼得寶玉甘拜下風,投降求饒,說"誰又參禪,不過一時頑話罷了"。說著,四人仍復如舊。
或有紅迷朋友要說,寶玉"參禪"前還提筆立占一偈云"你證我證,心證意證"等等,但這偈與寶玉《寄生草》是成龍配套的,屬寶玉參禪的組成部分。
寶玉為僧,究其原因,是受了莊子消極避世思想的影響。在曹雪芹筆下,黛玉、寶釵均明確反對寶玉出家為僧的,具體論證,我覺得無此必要,因為地球人都知道。
黛玉曾取笑寶玉做了二個和尚,并說從此以后我記著你做和尚的遭數。這話看似玩笑,實是伏筆。寶玉第一次做和尚,是棄釵為僧,第二次做和尚,是甄寶玉引渡賈寶玉重登太虛幻境。但這第二次做和尚與第一次做和尚是大不相同的,此時的寶玉,塵緣已滿,已為情僧。
空空道人十六字箴言云: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這"空空道人"是什么人?我理解,他即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乃一個不知情為何物的道家代理人。但曹雪芹是否宣揚色空?非也!曹雪芹寫空空道人看完紅樓夢,竟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此實在是發(fā)人深省的,也是令人深思的。它充分說明紅樓夢絕不是一部宣揚色空的書!
空空道人十六字箴言,高度概括了賈寶玉的一生,即從空空走向情僧。故《情僧錄》決不是紅樓夢書名之一。曹雪芹寫空空道人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明顯是信筆所至,點題所需。世界上,只有《石頭記》,還有《紅樓夢》!書名《金陵十二釵》,不過是曹雪芹變名的《紅樓夢》,原因是曹雪芹不能重合吳玉峰。至于《風月寶鑒》,當是紅樓夢雛形,乃是最最早期的紅樓夢初稿,而體裁,不可能是小說?!靖诫p行夾批:看此一曲,試思作者當日發(fā)愿不作此書,卻立意要作傳奇,則又不知有如何詞曲矣?!?BR>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空空,即從空到空,當然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它把人生過程、物質世界從中抽去了。此論似是而非,欺人之談,實質是唯心論。就拿曹雪芹來說,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但誰又能否認曹雪芹曾經的存活?同樣,我們也不能閉著眼睛不承認這客觀存在的大千世界。以人生來說,有人把人生過程胡亂糟蹋,猶如虛度,但也有人把這人生過程分秒必爭,譜寫出無比輝煌壯麗的人生活劇。比如曹雪芹,他猶如夜空中一顆極其耀眼的流星,雖然逝去了,但他那道金光閃亮的人生軌跡,又有誰能忘懷!我相信,只要人類繁衍不息,曹雪芹以及《紅樓夢》,將永耀千秋!
佛、道,曹雪芹并不反對,但他反對的是抽去人生過程、物質世界的從空到空!佛、道大慈大悲,瀟灑人生,曹雪芹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在佛、道空空之間,彌補了其中的嚴重不足。這"嚴重不足",就是缺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曹雪芹鄭重其事地在空空之間填進了一個大寫特寫的"情"字!這個"情",當然不單是指男歡女愛,而是指人間百態(tài)。這就是說,從空過渡到色,過渡到情;再由情深入到色,最終回歸到"空"。盡管,人生從空到"空",但他經歷了"情"以后,已為情僧。這后"空"與前空是大不一樣的,是賈寶玉經歷了有聲有色、有情有義的輝煌人生后的徹悟,這種徹悟,就是能夠清醒地意識到人的肉體可以消亡,但人的靈魂、人的大愛精神將永存。這也就是曹雪芹特有的情僧之理念?!讶松⒂钪嬉磺锌纯?,乃是佛、道的根本,但中間添加了"情"以后,佛、道自然令人親愛無比。這應該是曹雪芹的天才獨創(chuàng),也是曹雪芹的人生追求。在紅樓夢主角賈寶玉身上,我們時時可以看到人間大愛的影子,這"人間大愛",正是情僧賈寶玉!
賈寶玉是信佛的,金釧死了以后,他去井邊祭奠;晴雯死了以后,他寫了感人至深的芙蓉女兒誄;即使藕官在清明節(jié)燒紙祭奠同性戀伙伴菂官,他也是充分理解并予以保護的。他相信心到神到,相信人間真情。這樣的一個重情重義的情僧,我們能不喜歡么?
紅樓夢里,寶玉是佛,黛玉是道,寶釵是儒。曹雪芹的思想傾向,明顯是站在佛與道一邊,反對孔孟之儒。
或有紅迷朋友說,佛不是被孔孟之儒所排斥、也不被"高級知識分子"所看重么?是的,我在上面說過這個話。但問題在于賈寶玉不是孔孟之儒,也不是"高級知識分子"!那時候的封建士大夫,熱衷于八股文、敲門磚!賈寶玉雜學旁收的學問再高、再好,也得不到當時社會的承認,何況,曹雪芹是自學成才。
紅樓夢第一回,寫通靈寶玉被女媧落選,因此孤零零地遺棄在大荒山下,曹雪芹滿懷悲憤地寫道: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脂硯點明:慚愧之言,嗚咽如聞;接下來,香菱出場,作者點明香菱"有命無運、累及爹娘"。脂硯又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將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釵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 ——當然,下面還有緊接的三條批語,意思都是感嘆人才的懷才不遇。這其實很清楚了,曹雪芹在當時,才高八斗,卻不被社會承認,更沒得到應有的重視、重用!脂硯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對曹雪芹有命無運、懷才不遇,豈能不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然而,紅樓夢好就好在曹雪芹并沒有成天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他埋葬了個人不幸、家庭不幸,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整個封建主義社會。他正確地預見了整個封建主義社會的必然滅亡,而且把人間大愛昭示于天下。
當然,賈寶玉的人間大愛,對于世俗的人們來說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三十五回,有兩個無知無識粗俗不堪的老婆子議論賈寶玉:"怪道有人說他家寶玉是外像好里頭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氣。他自己燙了手,倒問人疼不疼,這可不是個呆子?"那一個又笑道:"我前一回來,聽見他家里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的有些呆氣。大雨淋的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罷。'你說可笑不可笑?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咭咭噥噥的。且是連一點剛性也沒有,連那些毛丫頭的氣都受的。愛惜東西,連個線頭兒都是好的;糟踏起來,那怕值千值萬的都不管了。"兩個人一面說,一面走出園來,辭別諸人回去,不在話下?!陨线@段描寫,實在活畫出千古情僧賈寶玉。那兩個老婆子,如果能識人,豈不咄咄怪事!但尤三姐、柳湘蓮以及北靜王等人,是完全識人的,至于林黛玉、史湘云,更是賈寶玉知己,完全懂得賈寶玉的一片真情。
賈寶玉重情、愛人,紅學家們說得實在是太多了,脂批也不止一次地點明賈寶玉的"情不情"、"情僧"。我不是紅學家,也不是學者、教授,陳詞濫調不必說,鸚鵡學舌也會招人厭煩,我只能盡可能地說些別人不屑說或很少說的話,但這些話,作為主流紅學的補充,我想多少還是對紅樓夢研究有益的吧。
老師們,同學們,我從來沒有給人講過課,所以講課稿我寫不來。我想,我們下面可以無拘無束地隨便探討,至于這"課",就算到此為止吧。
謝謝大家。
王根福
0943—3387648
二OO八年十二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