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今譯】 德才兼?zhèn)淙说钠沸?,是依靠?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么用呢? (諸葛亮,字孔明,瑯玡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他是寫給兒子諸葛喬的。) 二、諸葛亮《誡外甥書》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于情,永竄伏庸,不免于下流。 【今譯】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nèi)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去除猜疑和吝嗇,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地。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下流之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