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有病 食來調 福建衛(wèi)生報 2008-03-24二版 冬春季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發(fā)季節(jié),發(fā)病后,除服用必要的藥物治療外,合理的飲食調理,對疾病的治療和癥狀的緩解都是大有益處的。其飲食要領為: 感冒:飲食以清淡、稀軟為原則。注意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油膩、黏滯、冷硬、煎炸、海魚、甜食及含粗纖維多的食品。 急性支氣管炎:發(fā)病初,如發(fā)熱輕微,可食清淡食品,多吃一些青菜、菠菜、大白菜等綠葉蔬菜:若畏寒發(fā)熱明顯,應配食大蔥、生姜、芥菜等。以助發(fā)表祛邪:咳嗽痰多,可吃蘿卜或蘿卜子等理氣化痰之品;痰中如帶血絲、伴咽干、咯痰不暢者,可食生梨、藕、荸薺、柿子、銀耳、芹菜等。三餐宜淡,忌油膩重的食品和辛辣溫熱食品。發(fā)熱期間要多飲水。 慢性支氣管炎:由于長期咳嗽、咯痰造成蛋白質丟失,飲食應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屬于熱癥、實癥者,忌食高脂肪和過于甘甜的食物,可常吃些瘦肉、魚、雞、豆制品及蘿卜、山藥、白菜及蘋果、梨、橘子含維生素多的食物等。應嚴禁飲酒及吃帶刺激性的辛辣食品。自作參苓粥、豬肺粥等常吃,可以增強呼吸系統(tǒng)的防御功能,對病情的穩(wěn)定和好轉都十分有益。 支氣管哮喘:要避免進食與發(fā)病相關的食物或藥物,發(fā)作時以清淡而易消化的軟食為主,緩解期要注意營養(yǎng)。維生素A有潤肺、保護氣管上皮細胞的功能,豬肝、蛋黃、胡蘿卜、杏、南瓜等食物中含量豐富。鈣能增強氣管抗過敏能力,牛奶、豬骨、豆制品、芝麻等等含量較高。 肺氣腫:蛋白質類食品有助于修復因病變損傷的組織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因病人血液偏酸性,應增加食用含堿性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避a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如魚、蝦、蛋等。急性發(fā)作期,應禁飲酒和濃茶,忌食油膩辛辣之物。還要予以低鹽飲食,每頓飯不宜過飽,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肺心?。?/FONT>宜食用低鹽、高維生素、中度蛋白質、適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少吃多餐,適當吃些柑橘類水果,以補鉀排鈉。飲食不宜太精細,要摻雜一些粗糧,吃些富含嫩纖維的蔬菜和水果,既有助消化,又可預防便秘,以免因排便用力誘發(fā)心力衰竭。飲水一次不宜太多,以防因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的負擔。 (蒲昭和) |
|
來自: 活到老學到老8... > 《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