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一1978) 別離 殘月黃金梳, 死的誘惑 一 我有一把小刀 二 窗外的青青海水 春鶯曲(《瓶》第十六首) 姑娘呀,啊,姑娘, 這清香怕不是梅花所有? 啊,姑娘呀,我是死也甘休, 在那時,啊,姑娘呀, 在那時梅花在我的尸中 在那時,啊,姑娘呀, 在那時,有識趣的春風(fēng), 在那時,遍宇都是幽香, 黃鶯兒唱著歡歌, (鶯之歌) “前幾年有位姑娘 她把花穿在針上, 自從那詩人死后, 那姑娘到了春來, 那姑娘站在墓前, 清香在樹上飄揚, 風(fēng)過后一片殘紅, (尾 聲) 啊,我真?zhèn)€有那樣的時辰, 郭沫若是“五四”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大詩人,又是文學(xué)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領(lǐng)導(dǎo)人。他的詩作,雄渾闊大,如烈焰,如狂飆,如巨浪,是時代的強音,充分體現(xiàn)了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個性。他的詩集《女神》,曾影響過一代詩人。后來又有《星室》、《瓶》、《前茅》、《恢復(fù)》等詩集問世。其中的《瓶》,全部是愛情詩。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號尚武,筆名郭沫若、郭鼎堂、谷人、麥克昂,日本名佐藤和夫、佐藤貞吉等。四川樂山縣沙灣鎮(zhèn)人。自幼便能背誦唐詩,尤其喜愛王雛、盂浩然、李白、柳宗元的作品。少年時代便具有反抗性,在嘉定府中學(xué)和成都分設(shè)中學(xué)讀書時,因參加學(xué)潮,兩次被開除。 1912年春,在父母包辦之下,郭抹若與蘇稽場張瓊?cè)A結(jié)婚?;槎Y那夭,他完全是舊式打扮。頭戴一頂便帽,身著長袍馬褂。拜過天地后,一眼瞥見新娘子的三寸金蓮,心頓時涼了半截。及至揭去紅蓋頭,發(fā)現(xiàn)新娘竟長了個扁平鼻子,就更加叫苦不迭。只是,術(shù)已成舟,也無可奈何?;楹蟮谖逄?,便借口快要開學(xué),匆匆逃往成都。途中,興來詩成,寫了五律《舟中偶成》三首。第一首寫別父,第二首寫別母,第三首自然是寫別妻了。 嗚咽東流水,江頭泣送行。 這大概是詩人最早的愛情詩了。雖然對這樁婚事不滿,但“一日夫妻百日恩”,別后又不免掛牽,這大概也是所謂人之常情。卻不料,此番一別,他們再來見面。在這幕婚姻悲劇中,張瓊?cè)A做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據(jù)說,郭沫若走后,她的房間一直保持新婚那天的布局,郭沫若早期寄回的家信,她也一直珍藏在身邊,侍奉孝敬公婆,歷久不在。1981年,她因病去世。 1913年,郭沫若考入天津陸軍軍醫(yī)學(xué)校,未曾入學(xué),即途經(jīng)朝鮮,于1914年東渡日本求學(xué)。同年,考取東京第一高等學(xué)校預(yù)科。次年9月,離開東京到岡山第六高等學(xué)校醫(yī)科攻讀。1916年8月,一高學(xué)友陳友驥因肺病死于東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到病院去取陳的X光片時,與護士安娜(佐藤富子)邂逅。安娜,仙臺人,其父是位牧師。她在美國人辦的教會學(xué)校畢業(yè)后。立志獻身慈善事業(yè),便離家出走,到東京后在醫(yī)院做護士。見到郭沫若后,她被他對朋友的一片赤誠所感動,竟潸然淚下,答應(yīng)一定將X光片找出,給他寄去。郭沫若也從她的眉目之中,看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圣潔之光,為之肅然起敬。事后,安娜不但寄去了X光片,還附上了一封安慰郭沫若的英文長信。接著,這一對多情的青年男女便書來信往,稱兄道妹,很快沉陷進愛河之中。同年底,安娜到岡山,與郭沫若同居。但她的父母卻堅決反對這一門親事,并因此與女兒斷絕過關(guān)系。次年8月,安娜去東京學(xué)醫(yī),5月,因懷孕又返回岡山。 在與安娜熱戀的前前后后,郭沫若為她寫了好幾首堪稱佳妙的愛情詩。他說:“因為在民國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安娜)的戀愛的發(fā)生,我的作詩的欲望才認(rèn)真地發(fā)生了出來。《女神》中所收的《新月與白云》、《死的誘惑》、《別離》、《維奴司》,都是先先后后為她而作的?!?《我的作詩經(jīng)過》)這些詩表達了他們相愛的摯情,相聚的愉悅和分別時的愁緒,內(nèi)中都躍動著兩顆純情無飾的心。它們是愛情實感的記錄,而非冥思苦想的琢飾品。 《別離》,1920年1月7日發(fā)表于上?!稌r事新報·學(xué)燈》時,題為《殘月黃金梳》,是首古詩詞氣息很濃的詩。從詩中用了不少文言詞語推斷,寫作時間可能更早,大約正是安娜離開岡山前往東京學(xué)醫(yī)時。分別是在晚上,情牽思縈,走走復(fù)停停,可謂“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送罷愛人,歸來正是東方欲曉,殘月掛空。他觸景生情,一時間真想把天上那半邊殘月摘下來,做一把黃金梳子贈送給愛人。然而,她已遠去。此時,不聞她軟語俏聲,唯聞橋下流泉聲如泣。頓感殘月掛空自然是摘之難,但這別離的痛苦憂傷,比之登天摘月,還要令人難以承受。隨著情感的噴涌,詩人援筆疾書,倏爾成篇。詩的妙處,在于激情奔騰,渾然天成,毫無斧鑿痕跡。其實,郭沐若全部詩作的奇特之處,也正在于此。后來,詩人自己曾用淺明的白話將《別離》改寫過,雖不如原詩精煉簡約,卻愈加暢達激越了: 一彎殘月兒/還高掛在天上。/一輪紅日兒/早出自東方。/我送了她回來,走到這旭川橋上;/應(yīng)著橋下流水的哀音,/這靈魂兒/向我這般歌唱:/月兒啊?。阃屈S金梳兒一樣。/我要想爬上天去,/把你取來,用著我的手兒,/插在她的頭上,/咳!/天這樣高,/我怎能爬得上,/我的愛呀!/你今兒到哪方?/太陽呀!/你同那月桂冠兒一樣。/我要想爬上天去,/把你取來,/借著她的手兒,/戴在我的頭上,/咳!天這樣高,/我怎能爬得上?/天這樣高,/我縱能爬得上,/我的愛呀?。憬駜旱搅四姆?/一彎殘月兒/還高掛在天上。/一輪紅日兒/早已出東方。/我送了她回來/走到這旭川橋上,/應(yīng)著橋下,流水的哀音,/我的靈魂兒/向我這般歌唱。 《死的誘惑》,是郭沫若為安娜所寫情詩的最佳篇。詩中托出了一個溫柔、活潑、多情的女子形象。她的笑貌神采,躍然可見。她笑著說;“快來親我的嘴兒.”她悄聲叫著:“快來入我的懷兒?!彼米约簮鄣臏嘏瘉硐煞虻膽n傷煩惱。寫作這首詩時,郭沫若正因國內(nèi)政治腐敗、家庭反對他與安娜的結(jié)合、自己耳朵失聰學(xué)醫(yī)有礙等,陷于深深的苦惱之中。安娜,就像一陣和風(fēng),一場春雨,帶著甜蜜與溫愛,將他心中的郁悶一古腦兒消融。她在純愛之中,忘卻了自己,將真摯的感情完完全全地奉獻給了對方,而郭沫若也深深地被安娜的溫愛心懷所迷酵?!端赖恼T惑》發(fā)表后,大阪的報紙曾用日文刊登過,日本著名文學(xué)家廚川白村贊揚說,中國的詩歌“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那種近代的情調(diào),很是難得”。(《創(chuàng)造十年》) 在郭沫若為安娜寫的另一首情詩《Venus》(維奴司,今譯維納斯)中,一腔狂熱的愛情,更是毫無顧忌地?fù)]灑出來: 我把你這張愛嘴, 詩人熱烈地贊美安娜,把她比作羅馬神話中司美與戀愛的女神維納斯,愿與她融合在一起,“血液兒化成甘露”,這真是浪漫主義詩人熱到100度的愛情方式。 多情的安娜不負(fù)丈夫一片癡情,1924年,帶著孩子,隨丈夫離鄉(xiāng)背井來到陌生的上海,住在環(huán)龍路44號一間狹小的房子,過著艱難的生活。后來,郭沫若出任廣州大學(xué)文科學(xué)長,她又隨同前往。不久,郭沫若投筆從戒,參加了國民革命軍。1927年,因發(fā)表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而被通緝。這時,安娜在白色恐怖中離開廣州到上海,迅即又前往漢口尋找丈夫下落。在《懷外子郭沫若先生》一文中,她追述當(dāng)時的情景:“但是到了上海,洙若的消息還不知道,不知道孩子們父親的生死,這是多么痛苦的事喲!不論他死了也好,活在世上也好,我抱著必死之心,一定要去探聽他的真實消息。起初各處打聽,毫無頭緒,最后我自己決心只有去漢口一行。但是一打聽漢口的日本人,只剩了兩三個,我還是決意去一趟,就從上海出發(fā)了。我們已經(jīng)失去在中國安居的地方,這是如何的凄慘呢!帶了四個小孩子,完全像流浪者一樣,我又登上了長江的上水船。我注視著黃濁的,流不盡的江水,欲哭無淚的我,悲哀恐怖的情緒填塞在我的心頭。船離開陸地了,我想到再沒有危險,才放下緊張的心,抱緊著末子,不禁哽咽起來。……”這年,郭沫若參加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后,潛回上海,才與安娜相聚。 1928年,因政治環(huán)境險惡,郭沫若不得不攜眷亡命日本。當(dāng)時,他們已是六口之家。經(jīng)安娜四處奔波,費盡周折,才在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市川鎮(zhèn)住下。在這里,郭沫若潛心研究甲骨文和中國古代社會達十年之久,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祖國在危難中呻吟。郭沫若再也不能留戀平靜的書齋和溫馨的家庭。在《跨著東?!芬晃闹?,他寫道:“你雖然離開了祖國,離開了工作崗位,你不應(yīng)該專為全軀保妻子之計,便隱沒下去的?!彼闳粵Q定,回國參加抗戰(zhàn)。于是,背著安娜,買好船票,于7月25日凌晨,流著淚給安娜和五個兒女分別寫了幾句話,便一步三回頭,心肝如刀割地告別了還在睡夢中的妻子與兒女。對于這次離別,安娜回憶道:“……孩子們都熟睡了,我同沫若說到這困難的情形,在半夜時,他吻了我的額。等到我們醒來,早已經(jīng)穿上術(shù)屐,不知到何處去了。這一去,就不回家了?!惶靸商斓倪^去了,孩子們都哭著要找父親,時時刻刻來問我‘要父親’,我自己也要找他們的父親,可是到那里找呢?僅能背著孩子們流淚而已?!?《懷外子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上了開往上海的“日本皇后號”輪船后,心如刀鉸,在痛苦中寫下了《歸國雜吟》之二、之三: 又當(dāng)投筆請纓時, 日本當(dāng)局找不到郭沫若,便對安娜及其子女加以迫害,他們把安娜抓去打了一頓,關(guān)了一個月,并且抄了她的家,“所寫的東西都給他們拿去了”。郭沫若從安娜信中得知這一切,又寫了七律一首,遙寄安娜,以慰深情: 相隔僅差三日路, 他與安娜歷時二十余年的夫妻生活,因國難當(dāng)頭而告一段落。1938年,郭沫若與于立群結(jié)合,他與安娜便永遠分手了,也許,當(dāng)他二十年前為安娜寫作情詩《別離》時,他們倆誰也沒想到,二十年后他們會經(jīng)歷一場真正的生離死別。而那彎高掛青天的殘月,也成了不幸的征兆——他們的愛情之月,竟然以殘缺告終。 月兒雖然殘缺,善良的安娜對丈夫的忠誠依然不變,在漫長的歲月中,她歷盡艱難,將四子一女撫養(yǎng)成人。新中國成立前夕,她帶著孩子們回到中國,讓他們參加祖國建設(shè)事業(yè)。 1959年,郭沫若寫成為曹操翻案的五幕歷史劇《蔡文姬》,其中的文姬形象,有明顯的自況意味。作者本人也說:“蔡文姬就是我!——照著我寫的?!庇终f:“我不想否認(rèn),我寫這個劇本是把我自己的經(jīng)驗融化了在里面?!保ā吨袊r(nóng)民起義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序<蔡文姬>》)郭沫若的“別婦拋雛”,和文姬歸漢確有相似之處,文姬那回腸蕩氣的唱詞——“愁為子呵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呵將汝歸?/一步一遠呵足難移,/魂消影絕呵恩愛遺。/肝腸攪刺呵人莫我知?!薄吧須w國呵兒莫之隨,/心懸懸呵長如饑。/四時萬物呵有盛衰,/惟我愁苦呵不誓移。//山高地闊呵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呵夢汝來斯。/夢中執(zhí)手呵一喜一悲,/覺后痛吾心呵無休歇時?!薄拔遗c兒呵各一方,/日東月西呵徒相望,/不得相隨呵空斷腸。/對萱草呵憂不忘,/彈鳴琴呵情何傷?”——確實融化了郭沫若的經(jīng)歷和體驗在里面。四十年前那段上天攬月的相愛之情,曲折紆回地從心底抒發(fā)出來。 《瓶》,是一本愛情詩集,寫于l925年初,連《獻詩》在內(nèi),共43首,各首之間相互銜接,完整地描述了一個中年男子對一位姑娘的愛戀。不僅展示丁愛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局,而且披露出被愛情激發(fā)的不平靜的心理感受。這烈火燃燒般的愛情,雖是單方的,而且以失敗告終,但所揭示的等待女方來信時的焦渴不安心情,收到書信的歡樂心志,讀完書信的失望情緒,都被表現(xiàn)得婉曲生動,足以動人。組詩第一首,對這位少女的豐姿,和“我”與之接觸的經(jīng)過,作了描述。 靜靜地,靜靜地,閉上我的眼睛, 她的額沿上蓄著有劉海幾分, 我們同立過放鶴亭畔的梅蔭, 她披的是深藍色的絨線披巾, ...... ...... 我們也同望過寶叔塔上的白云, 呵,我怎么總把她記不分明! 美麗的姑娘,使這位“已決了我的青春”的中年男子沉醉入迷,如癡如狂。在失望之中,他陷于憂傷:“我已成為瘋狂的海洋,/她卻是冷靜的月光!/她明明在我心中,/卻高高掛在天上,/我不息地伸手抓拿,/卻只生出些悲哀的空響?!?《瓶·第三十一首》)這是一段雖有花兒開放,卻終未結(jié)出果實的戀情。因此,全部組詩的調(diào)子是失意感傷的。在表達上,詩句少變化,句式結(jié)構(gòu)也比較單調(diào),但想象豐富,抒發(fā)感情肆意暢達,似高山流水,無掛無礙,盡情盡意,卓然自成一格。 其中的第十六首,是較長的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全詩表現(xiàn)了在現(xiàn)實中達不到愛心相合,便到夢國里去聚首的遐想。當(dāng)“我”為愛情播弄達到癲狂之時,竟把姑娘所送的一枝梅花,當(dāng)作她的“靈眸”和“芳心”,吞食而死。死后,葬在西湖旁的靈峰山。梅花在他的尸中“結(jié)成五個梅子”,“梅子再迸成梅林”,日夜盼望著姑娘來此,以清繚的琴音把梅花催開,讓遍宇宙都是清響、幽香,而“我們倆藏在暗中,/黃鶯兒飛來欣賞”,這一因愛慕之極而以死求聚合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耶位姑娘米到靈峰,彈出鏗鏘的琴音,”催開了梅花無數(shù)。霎時,狂風(fēng)大作,梅花紛落,孤墳化成花冢,“不見了彈琴的姑娘,/琴卻在冢中彈弄?!痹娙饲擅畹亟栌蒙裨捁适?,將愛的熾烈如焚的情感,愛得企死以求臺一的愿望,表達得淋漓酣暢,畢盡無遺。就愛情詩而言,這首是郭沫若的壓軸之作。成功處,一是表現(xiàn)出了追求愛情堅而不折的意志力,一是傾吐愛情婉妙曲折而又盡情盡意。正是這兩點,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在愛情王國中最珍貴的感情,因而扣響了他們的心弦,為這首詩,也為全部組詩贏得了讀者。 《瓶》,并非子虛烏有的杜撰,而是詩人一段真實感情的記錄。他本人曾說,這組詩“全是寫實,并無多少想象的成分”。(蒲風(fēng)《郭沫若詩作談》)在《瓶·獻詩》中,詩人也有所交待:“……我愛蘭也愛薔薇,/我愛詩也愛圖面,/我如今又愛了梅花,/我于心有何懼怕?∥梅花呀,我謝你幽情,/你帶回了我的青春。/我久已干涸了的心泉/又從我化石的胸中飛迸?!憋@然是暗示著在青春已逝時所刮過的一場愛情風(fēng)暴。 這場愛情的最后結(jié)局是“一個破了的花瓶倒在墓前”。但是,沒有贏得這次愛情的詩人,卻培后世留下了一組纏綿美麗的愛情詩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