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南方與北方是如何劃分的?
⊙龍山神獒
我們口頭上常說:北方人,南方人,但南方、北方究竟是怎樣劃分的?在周末幾個朋友小聚時,就此問題發(fā)生爭議,有說以長江為界,有說以黃河為界,有說以渤海為界,莫衷一是。我只知道,南洋北洋,清末民初,以江蘇省為界,江蘇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等沿海各省泛稱為“北洋”,以南沿海各省則稱為“南洋”。清末設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強區(qū)域行政管理和地方武備。由于北洋海軍和北洋新軍在近代史上的作用,辛亥后,袁世凱的北洋系左右政局。所以“北洋”兩字,貫穿中國近代史,含義超越了地域名稱。清末,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新軍”,軍力強盛,以此為依托續(xù)練“北洋水師”,段祺瑞等人均出于此。當時中國海軍派系分為北洋系、南洋系、閩系、粵系,各搞各的,所謂“四海一心”。但對南方、北方的具體劃分確實也不知曉,所以沒有加入爭論中。回家到網(wǎng)上查查,發(fā)現(xiàn)大家講的都不靠譜。中國人常說的“南方北方”實際上是以秦嶺--淮河為界來劃分的,這既是是自然地理的界限,也是歷史人文的界限,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界限。
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分的南北方,在諸多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同。 南北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自然,體質(zhì),語言,性格,文藝,飲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自然差異:以秦嶺--淮河為界,自然氣候變化明顯不同。以農(nóng)耕文明形成的生產(chǎn)、耕作、風俗明顯不同。 體質(zhì)差異: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體質(zhì)高胖,南方體質(zhì)矮瘦?,F(xiàn)在隨著人種基因混雜明顯,這一特征已逐漸淡化。 性格差異: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粗獷豪爽,南方細膩柔和。 最大的差異: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政治與軍事比較活躍,南方經(jīng)濟與文化比較發(fā)達。 以秦嶺--淮河為界,各種差異都是比較明顯的,因此,正確的南北方劃分界線就是秦嶺--淮河為界。 如果按照氣候地理上分,那可以嚴格意義上說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是以淮河-秦嶺為界,因為在這條線的南北方的氣候有極為明顯的差別。但在政治地域上沒有嚴格的南北方之說,通常我們所說的只是一種約定俗成,就是以長江為界分為南北方,當然,具體的城市也就是以這個為標準。以往,按中央規(guī)定,南方城市不統(tǒng)一供應暖氣,北方可以,就是以長江為界,以武漢感覺最為明顯,在江南的武昌沒暖氣,在漢口則有,以至一江之隔,同在長江邊的武昌冬天感覺風特別大,特別冷。 南北方劃分界線以秦嶺--淮河為界。
|
|
來自: 活到老學到老8... > 《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