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款靚湯將去濕進行到底——雞骨草煲龍骨、菜干咸骨湯 (2012-04-18 07:44:09) 
嶺南多濕熱,古代不少文人都曾經(jīng)描寫過“南蠻瘴氣”之苦,唐代白居易“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一詩就極具代表性:“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土民稀白首,洞主盡黃巾”,詩中極盡描寫對于瘴氣的恐懼之意。 廣東濕熱之苦春季尤盛,每到春天,天氣反復無常,人很容易感覺到疲倦乏力,昏昏欲睡,春季也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皮膚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煲去濕湯成了廣東煮婦必修的功課。 
這一款雞骨草煲龍骨用到的都是大眾化的平價去濕食材。 雞骨草,具有清熱利濕、益胃健脾的功能。雞骨草以稍帶青綠者為新鮮,其種子有毒,煲之前要注意去除殘留的豆莢。 薏米,被譽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是去濕湯的百搭食材,本身具有去濕美容的功效。幾乎可以和所有的去濕排毒食材搭配煲湯。 
另外一款菜干咸骨本來是想用來煲粥的,我們家老鼠強烈反對喝粥,改為煲湯了。菜干湯是我最喜歡的湯之一,菜干味道清潤可口,如果搭配蜜棗更加甘甜。煲這湯時正好手邊沒有蜜棗了,放了兩顆去核紅棗,感覺還是不如蜜棗清潤。 這里的菜干是用廣東白菜曬成的干,有清潤解毒去煩悶的功效,而且白菜干富含纖維,可以通利腸胃。 咸骨就是將新鮮豬骨多抹點鹽,放冰箱冷藏腌制,第二天取出來洗干凈焯水后再用。鹽腌制品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 
煲湯程序都差不多,肉類的先焯水,其他配料需要提前浸泡的用冷水浸泡,根據(jù)食材的特點一次性或分次放入湯煲。 煲湯的時候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焯過水的肉一定要加熱水煲,二是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慢煲,時間最好控制在1.5至2小時之內(nèi)。 1、薏米洗凈,雞骨草洗凈,摘去殘留的豆莢。 
2、龍骨洗凈后冷水入鍋,加兩片姜,少量料酒焯水,煮出血沫后將龍骨撈出放入砂煲中,放入薏米和雞骨草、姜片、料酒,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后滴幾滴香醋,轉(zhuǎn)小火煲1.5小時,加少量鹽再煲5分鐘關火。


煲咸骨湯就是多一個對咸骨的處理:新鮮骨頭洗凈后,加多點鹽,放冰箱冷藏腌制過夜。第二天取出煲湯時跟普通的煲湯程序相同,只是這個湯里不能再加鹽,因為咸骨本身鹽味已經(jīng)足夠了。菜干提前浸泡洗凈。這個湯加兩粒蜜棗最好。

其他四款去濕靚湯 冬瓜薏米煲龍骨 
土伏苓煲龍骨 
土伏苓煲老鴨 
石斛老鴨湯 
貼士:雞骨草、土伏苓、石觸等藥材湯具有一定的藥性和遼效,不宜多喝,每周一次即可,冬瓜、山藥、薏米、蓮子等多吃無妨。 ※¤※※¤¤※※※¤¤¤※※※※¤¤¤¤※※※※※¤¤¤¤¤※※※※※※
其他養(yǎng)生湯水  鳳凰投胎 碗仔翅 
茶樹菇煲雞湯 豬腳姜  竹蓀煲雞湯 西紅柿蛋花湯  酸蘿卜老鴨湯 山藥蓮子煲脊骨  絲瓜肉片湯 薏米紅豆粥  茅根竹蔗煲馬蹄 冰糖川貝燉雪梨

花旗參燉雪梨 銀耳羹 
紅棗桂圓黃芪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