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無足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于有鱗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
德州鼠蛇 (Pantherophis obsoletus), 前名 (Elaphe obsoleta)
第一講 蛇的生活習性和蛇場建設
蛇是爬行動物,目前世界上現(xiàn)存的蛇類有3000種左右。我國有17O多種,多數(shù)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長江以北各省區(qū),由于氣溫干燥寒冷,蛇的種類較少。
蛇全身是寶,食蛇和利用蛇來醫(yī)治疾病,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蛇肉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具有滋補強體的作用;蛇皮是名貴的制革原料;蛇膽,蛇干可以制備多種藥物;蛇毒更具有防治癌癥的特殊療效,就連蛇血,蛇蛻等也均可人藥。
隨著人類活動的范圍的擴大,自然界中野生蛇的數(shù)量日益減少、為了滿足人們對蛇的需求量增大的需要,人工養(yǎng)蛇,作為一門新興的養(yǎng)弦業(y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我們以無毒的黑眉錦蛇、王錦蛇為例,講一講經(jīng)濟類食用蛇養(yǎng)殖的方法。
第一節(jié)、蛇的生活習性
蛇是變溫動物。它們的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的氣岳。有著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講,蛇類主活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在20 一30度之間,氣溫過高或過低,蛇的活動量減少,進食量也相應的減小。我國的絕大部分地區(qū),四季變化明顯。
蛇的生活習性,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差異。由于白晝溫差的關系,不同的蛇種,還具有不同的晝夜活動規(guī)律,這是蛇對溫度條件的一種適應特性。,除了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條件外,蛇類的晝夜活動的規(guī)律,主要決定于被捕食對象的活動時間。
每年的三月,驚蟄至清明之間,蛇從冬眠中蘇醒,如果遇到天空晴朗、氣溫較高的天氣。蛇便會紛紛從冬眠處出,在洞口附近、向陽背風的地方,沐浴第一次陽光的瘟暖,蛇類性成熟后,在每年冬眠后第一次腸皮時便開始交配。所以雄蛇出蟄后,并不是立即尋栽食物,而是追逐交配伴侶。這段時間是蛇的尋偶交配階段。
在自然環(huán)境下,每年的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動時期,夏季的7、8,9三個月,是蛇最活躍的時期,這段時間,蛇四處游動,到處覓食和繁殖,同時,還經(jīng)常到水邊飲水和洗澡,但是,當氣溫高于40度時,蛇便會尋 找樹蔭、草叢等陰涼處躲避高溫。
秋未來臨,氣溫降低,蛇便會轉入地勢較寓的干燥洞穴,草堆或樹洞,不再進食,準備冬眠。初冬季節(jié),氣溫下降到10度以下,蛇便停止活動;降到6度以下,蛇進入冬眠狀態(tài)。一般來講,雌蛇最先進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幼蛇。
冬眠是蛇類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遺傳特性。冬眠時,蛇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狀態(tài),經(jīng)??梢钥吹酵N或不同種的蛇幾十條或成百條地群居在一起,這樣可以使溫度升高幾度,并且能減少蛇休中的水分散失。
由于蛇在冬眠時不進食,但又消耗著自身的營養(yǎng),所以死亡率較高,在自然條件下,冬眠期蛇的死亡率會達到35%一60%。
蛇是卵生或卵胎生,卵是白色或白褐色,卵殼柔韌。常粘成團,一般一次產卵十幾枚。卵胎生的本質也是卵生。不同的是卵在受精后,并沒有從母體中排出,而是在母體內發(fā)育成幼蛇后才產出。
蛇主要以活的動機為食。從蚯蚓、昆蟲、魚、蛙、鼠、鳥,到小型獸類等。蛇的食性,也就是吃哪些食物,或以哪些食物為主,往往受到它棲息環(huán)境的限制。同時季節(jié)的變化也影響著蛇的食性。
在自然條件下,蛇忍耐饑餓的能力很強,常常可以幾個月、甚至一年不進食,仍然可以生存。在飼養(yǎng)的條件下,依據(jù)飼養(yǎng)目的的差異,可在1一3周喂食一次。
蛇眼位于蛇頭部的兩側。蛇類的眼沒有能活動的上下眼瞼,所以說蛇的眼睛永遠是張開著的。蛇的視力較差,對靜止的物體反應遲鈍。只是在觀察運動的物體時,才有比較敏銳的反應。這也是蛇類一般只吃活食的原因。
蛇類從身體外形上看,是沒有耳朵的。但蛇體內部有內耳和聽骨。因此,蛇雖然不能接受空氣中傳來的聲音,但通過緊貼地面活動的身體,聲音的波動經(jīng)過聽骨傳進內耳,蛇可以敏銳地感受到地面震動傳來的各種活動信息,從而產生聽覺。
蛇的嗅覺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蛇的舌頭有細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經(jīng)常從口中伸出,搜尋空氣中各種物體的氣味,當舌尖縮回口腔后,通過梨鼻器的嗅覺反應,從而使蛇產生嗅覺。
據(jù)理論上介紹,蛇在覓食和對周圍環(huán)境判斷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嗅覺。
第二節(jié)、蛇場的建設
蛇場的規(guī)模大小,應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的財力;二是市場的需求量,在有了穩(wěn)定的市場需求量的前提下,確保蛇場安全可靠性的條件后,以最低的造價,先簡后繁、逐年完備。
蛇場的場地應選擇在地勢高、干燥、土質細密、向陽但又便于引水的地方。蛇場的規(guī)模大小可根據(jù)養(yǎng)蛇的數(shù)量多少而定。一般平均每平方米養(yǎng)大型蛇1一2條;中型蛇 5一10條。不過,即使所養(yǎng)的蛇不多,為了讓蛇有適當?shù)幕顒訄鏊?,—個單元至少不要小于20平方米。
蛇的棲息場所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露天的蛇園;二是室內的蛇園,又叫房舍式蛇園;三是蛇類用于過冬的地下蛇窖。
露天的蛇園可為圓型、正方型或長方型。周圍要先砌2米高的圍墻。圍墻的基礎深入地面0.5一0.8米?;A需用磚、水泥修砌。防止老鼠打洞,造成蛇的逃失。
墻的內側應粉光滑,四角應做成弧形,不可砌成直角,墻角的上部用木條釘上一塊塑料布,用來阻擋蛇向上爬行。圍墻可做門或不做門。不做門可以借助梯子進出,如果設門,門應該向內開啟。在進出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止蛇趁機逃出。蛇園的南端要修建一個面積8平方米左右、水深0、5米,供蛇類飲水、游泳、以及飼養(yǎng)人員投放食、物用的小水池。
也可以在蛇場的中間挖一個大水池。池中可以種上蓮菜、浮萍等水生作物。放養(yǎng)一些青蛙、牛蛙、泥鰍等動物。這樣的水池,蛇類既能在這里飲水降溫,也可以使池子成為蛇的活飼料的天然生殖場,減少人工喂養(yǎng)蛇的辛苦。
蛇園里要種一些小樹和草。小樹要選低矮樹種、離圍墻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草的種類以株短、耐踏為好。也可以種上一些時令季節(jié)的蔬菜,或花生、白薯類的地表作物,即可為蛇的活動遮蔭,又可引來小昆蟲等蛇飼料的飛臨,同時也是蛇自然繁殖的場所。
蛇窩要建成立體式。這種蛇窩的優(yōu)點是:在有限的面積內,可以讓蛇能夠自行挑選棲息地,溫度和濕度有多個層次,方便人們的觀察管理。
立體式蛇窩一般要修建在蛇園的東、西兩側,這是考慮到北面不易采光,南面容易使蛇受到暴曬的原因。
蛇窩可以用普通的紅磚按門字型擺成深一米左右、高兩層、長2一5米不等的格子。為了節(jié)省地方,也可以修到8一4層高。這種蛇窩的上下層之間、左右窩之間不要連通。修建蛇窩時,用土和成泥漿堆砌就可以,不要用沙灰修砌,防止對蛇造成刺激,使蛇不愿人窩。
蛇窩修好后,要用土在蛇窩的頂部堆20一5O厘米。用來增加蛇窩的保濕保溫作用。
如果在室內修建蛇窩,沿墻按兩磚的深度把磚擺放牢固,高度不要超過1.5米就可以。
在蛇場附近,應考慮修建蛇的飼料養(yǎng)殖場。面積的大小以養(yǎng)殖蛇的數(shù)量多少而定。平時放養(yǎng)一些蛙類、泥鰍、鼠類等動物,作為蛇類飼料的基本來源。
第二講 越冬室修建和蛇的繁育
第一節(jié)、蛇的越冬室修建
蛇的越冬室可以建在室內,也可以建在室外。室內的越冬室在利用原來的室內蛇窩的基礎上,要增加紅外線燈或白熾燈泡用來加溫。但不要用木碳、木柴升火加溫。那樣會污染空氣,損害蛇的發(fā)育,重則還會造成蛇的死亡。
室外的越冬室有簡易和永久型兩種。
簡易的越冬室可以在蛇園的地下就近修建。
在地下水位低,土質較密,適合做地窖的地區(qū)可以選擇地勢高,干燥的地方,挖一個面積不小于8平方米的地窖。地窖的頂部,距地面不能少于1.5米。在地窖的壁上,挖一些讓蛇類棲身的洞穴,洞穴的間距根據(jù)土質的密度情況而定。洞穴的大小以高20厘米、深度在80厘米左右,寬30厘米為好。地窖的入口處要加蓋。在下窖的豎井上,挖一些凹槽,方便上下迸出蛇窖。
永久型蛇窖的修建方法是:在地面上挖一條深2.5米左右、長15米、寬2米的深溝。用水泥、沙土、碎石子的混凝土做底,并要有防水層。四周用磚砌好墻壁,用水泥抹光。頂部用予制板做蓋,進出蛇窖的口可以修在蛇窖的中間部位。兩頭各留一個通風口。再在蛇窖的上面覆蓋上1.5米左右厚的土,然后把土砸實。
蛇窖的進出口和通風口都要加網(wǎng)加蓋,用來保溫和防上蛇類逃。
第二節(jié)、蛇的交配與產卵
雌蛇和雄蛇在外形上的區(qū)別不太明顯。通常雄蛇靠近肛門的那段尾巴較為膨大,尾巴也長些。并且自前往后,漸漸變細。雌蛇的尾巴自肛門后一下子變細了。
從外形上辨別蛇的性別,不一定準確。最可靠的辦法:還是檢查蛇有無雄性交配器。辦法是:將蛇尾巴的腹面向上,用手指按在肛門后數(shù)厘米處,自后向前擠壓。若為雄性,從蛇生殖孔內會伸出兩條帶肉刺的交配器;雌蛇則沒有。這種方法也實用于幼蛇。
蛇一般在春未夏初交配。交配前大多是雄蛇主動尋覓雌蛇。雄蛇跟蹤雌蛇皮膚和尾部性腺釋放出的激素氣味尋到雌蛇后、纏繞雌蛇。而雌蛇常伏地不動。每次交配時,雄蛇僅使用其兩側半陰莖中的一個。
蛇的交配持續(xù)時間長短不等。短的僅數(shù)十分鐘或數(shù)小時,長的可達到24小時左右。交配時,蛇較平日更有攻擊性,若受到外來驚擾,會給予猛烈的攻擊。雌蛇交配后,并不一定立即發(fā)生受精的作用。精子在雌蛇的輸卵管內可以存活4一5年。人工飼養(yǎng)的雌蛇交配一次后,可以連續(xù)3一4年產出受精卵。
在交配季節(jié),雌蛇只與雄蛇交配一次;而雄蛇可以和多條雌蛇交配。所以,蛇園內蛇的雌雄搭配以6:1左右為好。蛇類是卵生或卵胎生。有些蛇產卵,有些蛇可以直接產出小蛇。交配后,經(jīng)過1到2個月,雌蛇開始產卵。有的蛇產卵一次完成,有的蛇則是分幾次產完。在蛇產卵期間,要經(jīng)常檢查蛇窩。發(fā)現(xiàn)有卵后,應及時取出,移放在地表植物的葉下,如花生、白菜,羅卜等,用于避蔭。然后每隔十天檢查一下卵的情況,同時翻一下蛇卵。
第三節(jié)、蛇卵的孵化
人工孵化,可以用陶缸、木桶或紙箱等作為孵化工具。容器的大小根據(jù)孵化卵數(shù)的多少而定。容器的底部先用潔凈的新土或沙上,均勻的鋪上80厘米,摻人少量清潔的水,然后把土壓實。土的濕度應在70%左右。一般掌握在用手捏時可以成團,撤開即散為好。土要每周更換一次。蛇卵要一排排橫放在容器內,不能豎放。卵的上面可以放一些干凈、新鮮的青草。每兩天檢查一次。如果發(fā)現(xiàn)青草變質,一定要及時更換。濕稻草容易霉變,最好不要使用。容器上最好加一個蓋子,蓋子不要蓋的太嚴,做到即可透氣,又可以防止敵害,如果用紙箱孵化,可以放一塊大小合適的毛毯或棉絮。
為了讓卵的四周接受的溫度和濕度較為均衡,每隔7 一10天翻一次卵。同時檢查有無未受精卵和死胎。一旦發(fā)現(xiàn),要立即取出。
未受精的卵或死胎放置較久,就會變質破裂,從而污染其它正常蛇卵。一般來講,孵化一段時間后,可以明顯的看到,未受精卵呈混圓形,殼體發(fā)硬;死胎卵內則可以看到未成形蛇不動,并且蛇卵的下凹處小而且少。正常的“蛇卵孵化一段時間后,蛇卵有明顯的下凹處,孵化25天左右,用手觸摸蛇卵,可以感到有心脈跳動的感覺。
如果發(fā)現(xiàn)有螞蟻爬人蛇的孵化箱,一定要立即把螞蟻清除。同時,還應特別注意黃鼠狼會偷吃蛇卵。所以,還要特別注意門窗的密閉。
卵的最適宜的孵化溫度在20一30度之間。要在孵化容器內放人一個溫度計,以便掌握合適的溫度,如果溫度過低,可以在蛇箱或其它孵化蛇卵的容器中,放上一根適當長度的木棍,根據(jù)容器的大小,懸掛一個功率合適的燈泡,以增加容器內的溫度。
卵的最適宜的孵化濕度在50%一90%之間。濕度過高,卵容易感染霉菌。在孵化蛇卵的容器內還要放一個濕度計,在濕度過高時,可以打開蓋子,并懸掛燈泡,促使潮氣的散發(fā)。濕度過低,可以每兩天更換一次覆蓋蛇卵的青草,來逐漸增加孵化處的濕度。
需要提醒的是:孵化的溫度在20一3O度之間時,孵化出來的蛇有雄有雌。如果溫度低于2O度,濕度高于,孵化期將延長,并且孵化出來的蛇全是雌蛇,而雄蛇將變?yōu)樗捞ァ?
如果發(fā)現(xiàn)蛇卵的表面有霉菌,可以用絨布擦去霉菌。然后用毛筆沾上灰黃霉素,輕輕的涂抹在擦去霉菌的部位。涼干后放回原處?;蛴?:100的高錳酸鉀溶液洗去霉、菌、涼干后放回原處,不能使用軟膏類的抗菌藥。軟膏會堵塞蛇卵表面的氣孔。導致胎胚窒息死亡。
蛇卵在孵化期間、黃鼠狼、老鼠、螞蟻等均會侵襲蛇卵。為保證蛇卵的順利孵化,要注意檢查孵化地點的密封情況。防止螞蟻類的敵害人侵,可以在孵化容器的周圍撒一些生石灰、碎雞蛋殼。如果是在缸內孵化,可以在缸的四周打一些農藥,或是在缸的四周挖一條小溝,放人水。這些措施,都可以起到預防螞蟻的作用。
幼蛇出殼前,它的吻尖的骨頭上有臨時性的“卵齒”,它能起到象刀劃破皮革的作用,經(jīng)它在卵殼上劃后,卵殼就會出現(xiàn)一道裂口。這時;蛇卵內仍有不少蛋白質的液體,能夠起到潤滑作用,經(jīng)蛇頭拱上幾下,幼蛇就可以順利的地鉆出蛇卵。
飼養(yǎng)幼蛇的初期,可以用木箱、水缸或在室內單獨修建幼蛇飼養(yǎng)池進行飼養(yǎng)。容器的大小根據(jù)飼養(yǎng)蛇的數(shù)量而定。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5一20條左右。
修建幼蛇池,高度不要低于一米。拐角的地方要有一厘米厚浩凈的土,然后把土掃平。灑人少量的水,以土壤表層微濕即可。
在容器內可以放一些瓦片、磚塊等物品,使幼蛇能夠自行選擇棲息的地方。放養(yǎng)幼蛇前,應先將室內、池內用高錳酸鉀溶液,按1:1OOO的稀釋度,給室內,池內消毒。消毒后稍候十多分種,就可以放人幼蛇了。
放養(yǎng)幼蛇一個月后,要取出幼蛇,再按原來的方法,把池子消毒一次。
兩個月后,幼蛇就可以放人蛇園自行捕食了。但一定不要和成蛇混養(yǎng),否則,會被成蛇吃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