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歐洲火車通票游, 這回書我來聊聊我的最愛,咱們嘮嘮吃的. 話說我天朝大國別的不一定名聞天下, 但就吃的這一項來說, 向來驚艷四方, 從小攤上賣的煎餅果子到全地球人都知道的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再到鮑魚魚翅, 很少有一個國家能有如此多滋多味, 名目繁雜的美食.
其實吧, 橫跨半個地球有片地兒叫歐洲, 歐洲有不少的好山好水好景可以欣賞, 但是還有一樣?xùn)|西經(jīng)常被我們中國人遺忘, 那就是美食! 恕臣貪吃, 臣實在想象不出還有什么比食物更能代表當?shù)匚幕臇|西了. 就像你一說烤鴨, 大家都知道, 哦, 北京. 你一說大餡水餃, 哦, 這是東北. 一說蟹黃灌湯包, 這是江南. 一說糊辣湯, 這是河南. 一說羊肉泡饃, 耳邊自然就響起了秦腔.
而這批在山的那邊, 水的那邊的歐洲小吃貨們, 從他們同樣幾千年的文化中除了沉淀出達芬奇筆下那個皮笑肉不笑的娘們之外, 也孕育了不少可以給味蕾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 (未必都是褒義, 呵呵).
可因為文化的差異, 咱們旅游時經(jīng)常碰到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吃什么, 當?shù)赜惺裁刺厣? 特色酒, 特色零食, 腦袋里一片混亂, 再加上語言障礙, 結(jié)果就是, 在美食如云的巴黎, 羅馬, 巴薩旅游, 然后迷茫中只好走進了萬惡的M記憋了半天英文終于哆嗦著點了個Cheese Burger…或者直接回旅館泡了個康師傅…你丫說說還有比這更苦逼的事情嗎?? 那么多的美食啊.
還有的大叔大嬸們, 不遠萬里跑到歐洲, 然后就沖進中餐館吃10幾歐一盤的印度尼西亞廚子用他那臟不拉嘰的小黑手做的不知道是神馬東西的紅燒肉, 地三鮮. 您就不能回國吃這個去?? 國內(nèi)哪個菜館不比他做的好??再者說了, 來歐洲一趟這么不易, 就算不習(xí)慣, 咱也體驗一把啊! 是吧, 哥們姐們??
這篇文章首先將巨絮叨的(Vincent 老王的一貫風(fēng)格)介紹歐洲各個國家的特色地方食品, 不一定是主餐, 也有零食, 還有酒和飲料. 我們的口號是, 吃就要吃個明白。所以不僅僅介紹這道菜,更要把背后的文化介紹出來。
樓主非專業(yè)吃貨, 非富二代, 非官二代,是需要養(yǎng)活自己的人, 沒錢也沒功夫天天出去腐敗, 所以不是所有的圖片都是出自我之手. 這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工程,必然有說錯的地方, 歡迎提醒, 但不許罵樓主,務(wù)必注明, 樓主好人一生平安. 謝謝.
---------------------------------------*************************-------------------------------------------------
華麗麗的分割線后O.K. 開始搞起: 首先從近的說起, 先來說說我所在的英國/愛爾蘭.
英國和愛爾蘭人在文化尤其是語言學(xué)上的造詣和他們的食品完全不相配,這些英國人和凱爾特人可以出莎士比亞,葉芝,肖伯納這樣的文學(xué)家,卻是歐洲最不懂得飲食文化的一群人。食物基本上就是整塊的炸,煮或者烤,基本不知道刀工為何物, 不知道還有其它的烹飪方法。但就是這么悲催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食品。肖伯納曾經(jīng)說過: “沒有比熱愛飲食更真誠的愛”. 就英國愛爾蘭的飲食水平看來, 我很懷疑肖伯納是不是就沒吃過什么好菜…
第一彈:魚和薯條 (Fish and Chips)

還有比這更具有英愛特色的食品嗎,把鱈魚(Cod)包上面粉,下油鍋小火炸熟, 加上薯條, 再配上蛋黃醬(Mayonnaise) 或者番茄醬(Ketchup). 這就是從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里就存在的英國特色食品魚和薯條。想象一下在倫敦的凄風(fēng)冷雨中,來一套熱乎乎香噴噴的魚和薯條是個多么幸福的事情, 最傳統(tǒng)的吃法是用報紙包著。。。一定要用泰晤士報哦,親.
第二彈:焗烤牛肉Roast Beef
同樣具有濃郁英國鄉(xiāng)土特色的主餐,據(jù)傳說是從羅馬時代就存在的菜。一般用比較普通的整塊西冷牛肉(sirloin)放在爐子里烤熟,然后切片澆汁(Gravy),加土豆胡蘿卜花椰菜配菜而成。

一般的火候控制到8到9分熟 (Medium-Well Done),外焦里嫩,肉汁鮮美。
第三彈:愛爾蘭土豆燉小羊腿肉 Irish Stew
凱爾特食品的典型代表,做法和東北的燉菜基本相同, 但選料上十分講究,一般用一歲一下的小羊(lamb)羊腿肉切塊燉熟,加土豆胡蘿卜。

除了用胡椒花椒和香芹(Parsley)來調(diào)味之外,多數(shù)餐館都會加黑啤酒來去除腥味,同時也加牛奶來使這道菜更加濃郁。另外愛爾蘭毫無污染的環(huán)境和藍天下碧草上生長出的小羊,讓食材可謂一流,味道也自然十分鮮美。
說完3道還算不錯的特色菜,我們來說一道逆天的菜。
第四彈:蘇格蘭羊雜肚 Haggis
蘇格蘭是個彪悍的民族,數(shù)百年來和英格蘭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爭取獨立,看過《勇敢的心》的孩子們都知道威廉華萊士是個多么彪張的純爺們。純爺們自然是不會做飯的。有幸吃了一次這道蘇格蘭招牌菜后,我相信蘇格蘭全國都是純爺們。

你沒有看錯,這就是這道招牌菜。做法是把羊胃掏空洗凈(但愿吧),把羊的下水包括羊心,羊腰,羊腸,羊肝打碎混上洋蔥燕麥和其他不知道是什么的香料,統(tǒng)統(tǒng)塞進羊胃里,煮個把小時,然后出鍋上菜!配上點土豆泥,造型慘不忍睹,基本上像一砣稀的加上一砣干的。說句公道話,其實味道不錯,捏著鼻子吃下去,感覺有點老北京炒肝的味。適合冬天吃,再配上點蘇格蘭威士忌,非常暖胃。。。
第五彈:黑啤 / 威士忌 / 愛爾蘭咖啡
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說說英國和愛爾蘭的酒的。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嗜酒如命,一天不讓喝就能出大亂子。而這邊的酒還真給力,別看國家不大,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名酒扎扎實實有好幾個。
先說說Guinness 黑啤,這就是所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那個吉尼斯。用烘烤過的大麥和啤酒花釀成,口感濃郁而柔滑,一流的黑啤酒。愛爾蘭人均一年喝掉130升啤酒, 比中國人多4倍,Guinness是他們的最愛 .
蘇格蘭威士忌,了解最多的就是芝華士(Chivas)和 Johnnie Walker “約翰走路”。。。個人不是威士忌的fan,太過濃郁,但是對于喜歡醇香口味酒的酒友來說,還是很給力的。
愛爾蘭咖啡,來愛爾蘭不能錯過的一個飲料,做法是威士忌打底,咖啡焦糖混雜,頂上用奶油封頂??Х壤飵е葡悖⒖嘀髪A著甘甜。還有浪漫愛情故事哦,親。。。我懶得講那美國人自編自導(dǎo)的SB愛情故事,自己Google去吧。

有人讓我說說英國下午茶,我拒絕了,拿個腳指甲蓋大小的茶杯子和一圈手指甲蓋大小的小蛋糕(裝逼)附庸文雅。。。這種蛋疼的事我干不出來。。。哪個美女愿意寫個姐妹篇,我十分歡迎,這篇我只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
德國奧地利
日爾曼民族以守間, 精益求精的機械產(chǎn)品, 皮實的汽車而聞名. 同時還有一樣, 就是他們也是兇猛的肉食動物. 在歐洲,說到肉類一般以牛肉為默認肉, 和我們中國人一樣愛吃豬肉的估計就是德國奧地利了. 這里介紹德國最出名的3樣酒菜. 奧地利的菜系和德國十分相似, 維也納有幾道點心, 比如Apfelstrudel蘋果派略有特點, 這里就不細說了.
第一彈: 烤豬蹄膀 (Schweinshaxe)
這道菜需要先將豬蹄膀用鹽水腌制, 然后用炭火烤成. 制作工藝不復(fù)雜, 卻十分夠味. 外焦里嫩, 配上肉汁是十分可口的. 再配上兩大塊土豆泥, 再加上點酸菜, 吃完之后建議走個把個小時, 消消食… 同樣的蹄膀也有不用烤的, 而用白水煮成的, 水煮的版本一般叫Eisbein. 個人推薦烤制的版本, 因為色澤上烤制的明顯靚麗了很多, 水煮出來的完全是豬肉原色, 感覺很奇怪. 這道菜屬于去德國必吃的一道, 去德國沒吃豬腳, 就像去紐約沒看自由女神像一樣苦B.

第二彈: (白)香腸 (Weisswurst and other Sausages)
德國是一個讓我這樣的肉食主義者都表示有點扛不住的地方. 而德國的肉食文化的一個極致代表就是, 毫無懸念的, 品種繁多的, 肉汁橫流的, 色彩各異的香腸. 德國的香腸文化是如此的豐富, 以至于德國最著名的學(xué)府之一卡爾斯魯厄理工學(xué)院食品系特別開設(shè)了”香腸學(xué)”專業(yè). 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 隨便一個賣食品的小攤, 都會有n種香腸.

其中最出名的估計就是這個白腸了. 白腸Weisswurst是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特產(chǎn). 豬肉牛肉末加豆蔻和其他調(diào)味料而成. 傳統(tǒng)上是凌晨做出來, 作為早上的零食來吃的(這是有多重口…)按德國老話講, “白腸不應(yīng)該聽到中午教堂的鐘聲” , 在無肉不歡的吃貨面前它一般連10點的鐘聲都聽不到…
第三彈: 啤酒, 無窮無盡的啤酒
前面說到了愛爾蘭人一年喝掉130升啤酒, 德國人更猛,一年要喝掉140升, 去參加啤酒節(jié)的人, 平均一年喝掉600升以上的啤酒… 讓中國人的30升相形見絀. 德國的啤酒以大麥白啤酒最為常見, 黑啤和清啤也不少. 最出名的估計是Paulaner和 Tucher.
PS:啤酒節(jié)雖然叫Oktoberfest (直譯:十月節(jié)), 但其實這里用的是巴伐利亞舊歷,所以啤酒節(jié)其實是在9月中旬開始的。

當然, 說到啤酒,慕尼黑的那名聞天下的啤酒館Hofbr?uhaus 的自釀啤酒怎能不被提及. 列寧同學(xué)當年在慕尼黑的時候就是這的??? 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黨章就是在這個酒館里"醞釀"出來的. 幾年后希特勒同學(xué)也是在這家啤酒館三樓雅座寫下了25條黨規(guī), 和樓下簡座的哥幾個一呼百應(yīng)建立了德國民族社會主義黨(簡稱納粹黨)… 你說這禍害世界一百年的啤酒你能不喝它一頓嗎?? 哥喝的都不是啤酒, 哥喝的是歷史.
你說這種情況下你還吃麥當勞, 喝可樂?? 一個字”呸 (Nuts)” ! (話說這個字也是二戰(zhàn)史里的一個著名戰(zhàn)例, 呵呵,考考你們)
-------------------------------------------------------------***************--------------------------------------------------------
荷蘭比利時
荷蘭和比利時作為歐洲的最低海拔地區(qū), (身高卻是最高海拔…), 海拔低,水多,地方菜肴難免和水產(chǎn)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荷蘭語區(qū)菜肴明顯不如說法語區(qū)的菜肴豐富, 看來一旦說了法語, 這菜品自然就豐富起來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時的2道海鮮菜:
第一彈: 牡蠣薯條 (Moules-frites /Mussels and Chips)
比利時很特別,布魯塞爾是整個歐洲的政治中心,歐盟,歐行,歐議會總部和其他歐洲各種首腦機構(gòu)都在布魯塞爾郊區(qū)??杀壤麜r卻也是歐洲最無凝聚力的國家,選不出個執(zhí)政黨,干脆就徹底撂挑子,以至于比利時經(jīng)常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在歐洲金融政治風(fēng)暴狂飆的日子里,比利時人就像住在風(fēng)眼里,日子過的依然十分愜意,邀上三五好友找間飯店,邊吃邊喝邊聊折騰上一晚。

你還能想象出比牡蠣薯條更適合慢餐扯淡吹牛的食物嗎。整整一大盆的牡蠣,一個一個慢慢悠悠的吃著,再來點薯條,生芹菜,吃著,喝著,聊著,這不是一道菜,這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第二彈: 奶油燉蔬菜海鮮(Waterzooi 發(fā)音:W不發(fā)“喔”,發(fā)“瓦”的音。“瓦特兒造詣” vatter-zoy)
這道才是荷蘭比利時的“國菜”,到了任何一家荷蘭比利時的飯店,Waterzooi都是菜單上的首選菜之一。個人認為如果論營養(yǎng)來說,這道菜實在太好了。1份奶油,2份魚肉,3份蔬菜,4份主食(土豆),完美的飲食結(jié)構(gòu)金字塔,用最簡單的燉菜方式做成,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營養(yǎng)。

在旅行中保持一個好的飲食習(xí)慣是件重要的事情,畢竟旅行是件很耗體力的活。這道菜什么碳水化合物,動物蛋白,植物蛋白,鈣,磷,鋅,維生素ABCDEFG都齊活了。這么均衡的營養(yǎng)再加上對牛奶的癡狂愛好,難道這就是荷蘭人平均1米8(男女的平均身高?。行云骄?.85以上的秘訣??
第三彈:巧克力和華夫餅 (Waffle):
比利時以巧克力而聞名,歐洲人普遍認為巧克力以比利時和瑞士的為最好。 所以咱們中國同胞沒買錯,比利時的巧克力是歐洲人自己都承認的寶貝。具體的牌子這里就不細說了,因為巧克力的學(xué)問很深,每個人口味又不一樣,這么主觀的東西最好不要多評價。但是如果到了布魯塞爾,一定要來它幾盒。華夫餅則是最符合中國人口味的早餐類雞蛋脆皮甜餅,務(wù)必嘗嘗。
第四彈: “咖啡館” (這個很爭議,非喜勿看)
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的“罪惡”之都Sin City,以紅燈區(qū)和“咖啡館”而著稱。所謂的“咖啡館”里賣的是大家都聽過的東西,大麻。經(jīng)典的做法有幾種:1。加料muffin (英式松餅)。 2。加料棒棒糖Lollipop。 3。各種口味的大麻絲,用來卷著抽。 大麻在英語中名稱很多,誰也不知道為什么,可以叫Cannabis(學(xué)名),可以叫Marijuana,Pot, Weed 或者簡單的就叫 Grass。

如果你一輩子只在阿姆斯特丹吃那么一次一小塊蘸著沒半克大麻的棒棒糖其實沒事啦,不會從此毒癮纏身,一發(fā)不可收拾,落寞而被人唾棄,最終在一個漆黑陰冷的凌晨,孤苦慘死在一個潮濕惡臭的橋洞底下的,臨死之前痛苦而力竭的喊道:棒棒糖,我恨你。。。你,想太多了??茖W(xué)研究表明,大麻的成癮率只是香煙的1/4,致命劑量比尼古丁大10倍,惟一的區(qū)別在于它會讓你有點飄。不推薦,不鼓勵,只是告訴你這貨的存在,并且堅決別在任何阿姆斯特丹以外的地方玩這個,那就純屬撮死了,謝謝。
PS:以上一段內(nèi)容不代表作者任何態(tài)度,作者不對讀者的任何2B行為負責。
-------------------------------------------------------------***************----------------------------------------
瑞士
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美麗國度,以永遠的中立,雪山湖泊,鐘表郵票,全世界最精確的火車系統(tǒng)和秘密的私人銀行而著稱,當然也以最有錢的國家和消費最貴的國家而聞名。生為瑞士人,上輩子一定積了大德了,才能投胎的如此之好,瑞士的生活絕對不是用什么easy模式就能概括的,屬于開作弊器了。瑞士的德語區(qū)食物和德國南部有些接近,法語區(qū)則和東南法比較類似。但瑞士有自己的絕對特色,那就是奶酪(Cheese)。這里只介紹一道瑞士菜,而這道菜你到了瑞士一定要吃。
唯一一彈:瑞士國菜:Cheese Fondue奶酪火鍋
我如果告訴你瑞士曾經(jīng)是個窮困的農(nóng)業(yè)國,你信嗎? 而事實卻的確如此,在工業(yè)革命之前,鐘表的意義并 不明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不在乎早個20分鐘晚個20分鐘的。而在工業(yè)革命后,尤其是火車發(fā)明之后,早個20分鐘晚個20分鐘可能就會車毀人亡了。為了能夠為這個交通工具建立準確的時間表,鐘表的意義開始顯露。瑞士人也只是在這之后才開始發(fā)跡。在曾經(jīng)那個艱苦的年代,瑞士人只有3樣?xùn)|西比較豐富,土豆,小麥,奶牛。就這三樣,你能做出什么菜? 瑞士人民的答案是奶酪火鍋。傳統(tǒng)的奶酪火鍋就是用鮮奶酪(用上了奶牛)在酒精爐上煮開,然后用掰成小塊的面包(小麥)和煮熟的土豆沾著奶酪吃。

當然現(xiàn)在的瑞士人已經(jīng)今非昔比,頓頓滿漢全席也負擔的起,Cheese Fondue的菜品也隨之改良,多了很多各色肉類,蔬菜,蘑菇。 但是整體風(fēng)格幾百年來沒有變化,還是那酒精燈,小鍋Cheese, 絕對值得一試??谖渡晕⑵?,建議配上白葡萄酒佐餐。
前文也說過瑞士巧克力同樣聞名于世。瑞士的巧克力更加老牌,風(fēng)格更加傳統(tǒng),種類不如比利時的巧克力繁復(fù)。但每一塊巧克力都制作的精美絕倫,價格也自然的十分高尚。。。所以更推薦拿瑞士巧克力送禮,比利時巧克力自己吃。
-------------------------------------------------------------***************----------------------------------------
意大利,哦,意大利
意大利對于歐洲的飲食乃至整個“西方”飲食的影響就像中餐對其他所有東亞食品的影響一樣。那就是:老祖宗!無論是主菜,湯,面條,面包,飯后甜點還是吃飯的流程到整個飲食結(jié)構(gòu),甚至刀叉都是羅馬帝國創(chuàng)造的。沒有羅馬,法國人(高盧人)只知道生堆篝火烤個公雞;沒有羅馬,德國人(日耳曼蠻族)還在吃著連毛帶血的豬蹄;沒有羅馬,英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前的凱爾特人和皮克人)還只會用炭火烤個土豆。如果說希臘給歐洲帶來國家的概念,那么羅馬則把這套理論付諸實施,給歐洲帶來文明和秩序??上Я_馬帝國的光輝早已散盡,現(xiàn)在的意大利毫無爭議的不過是個二流歐洲國家。但是文化傳統(tǒng)之厚重,整個歐洲無人能比,同樣意大利的飲食文化也過于復(fù)雜,意大利美食有如這個國家一樣雜亂,無法一言兩語說的明白,這里只能挑幾個最最常見的介紹一下。
第一彈:無窮無盡的意大利面
我以前就和朋友說起過, 咱們中國人對歐洲的知識其實都是二手的. 絕大多數(shù)都是美國人自以為認識了歐洲后, 寫成書籍拍成電影電視給咱們看的。 意大利面這個概念就是美國人這群對精制美食完全沒概念的只懂得Big, big and bigger的大老粗們強加給我們的. 對于美國人來說所有的面條都是Pasta, 而意大利人本身而言本根本沒有意大利面的這個概念. 面條對于意大利菜來說, 尤其是晚餐來說, 甚至不是主菜. 西餐一般來說分3道, 開胃前餐(Starter /entrée /Appetizer 等叫法), 第二道主菜 (Main Course), 第三道 飯后點心 (Dessert). 而意大利餐則有4或5道. 先上一道開胃湯, 第二道就是意大利面, 第三道是第一主餐一般是肉類為主(First Main Course), 第四道 第二主餐一般用蔬菜配肉菜或者皮薩 (Second Main Course), 最后再上一道點心. 所以意大利的面條其實是一種開胃菜, 分量一般不大. 不以吃飽為目的, 自然主食面條為輔, 用的配菜才是重點.
最常見的意大利面有這幾種: 最基本的Spaghetti Bolognese,就是咱們最常見的番茄醬意大利面。做法有很多細小差別,加培根的,加肉餡的,加菠菜的, 加蛋黃醬的, 加奶油的,加mozzarella 奶酪的, 不加 mozzarella 奶酪的,也有用寬面的,用轉(zhuǎn)圈面 的,但那就不算Spaghetti了。這個種類基本上按照廚師而定,所以吃到哪種的基本上看命.

第二種:最常見的螺旋形短面條叫Fusilli ,不太螺旋的直桶形短面條叫Manicotti.這兩種面條可以作為沙拉的好材料,配上橄欖和青椒口味不錯.
第三種:海鮮口的意大利面, 尤其在意大利西北部。不同于Spaghetti, 這種面一般叫Linguini, 比Spaghetti稍微寬一些,和面時用的雞蛋少顏色較淺。一般配蝦仁或者去刺的魚塊,薄荷葉和檸檬調(diào)味,非常適合在意大利炎熱的夏天食欲不振時來它一小盤。
第四種:去威尼斯的話,推薦一道墨魚面Tagliolini Seppie di Nero, 別看顏色烏黑,而且說不清那個汁到底是什么,但是味道非常好.
第五種:意大利千層餅 Lasagna,別意外這也是意大利面條做出來的,只不過這個是用不切開的整張面條,肉餡,番茄醬,Lasagna白醬和奶酪一層一層壘起,烤制而成.非常的有料而味道濃郁.
第二彈:批薩餅Pizza
寫著寫著,我突然感覺到自己餓了.吃點什么呢?在整個西方世界,最受歡迎的,最常見,食用頻率最高的,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我覺得Pizza和漢堡當選毫無懸念.相對漢堡來說,Pizza無論是從口味來說,還是營養(yǎng)來說都勝出一籌.意大利作為Pizza的家鄉(xiāng),來了你必須吃它一頓.

意大利是沒有必勝客的,沒有棒約翰,沒有四星,沒有多米諾.這些改良的Pizza在意大利是沒有活路的,賣Pizza的都是路邊小店.在這點上你可以充分相信意大利人民,一般來說吃不壞肚子的,尤其大家都是從小吃地溝油,加料牛奶,各種黑心食品出來的,早就練出來了.別的國家的人都送醫(yī)院下病危通知了,咱們這肯定沒事,還在旅館打升級呢.意大利最好的Pizza應(yīng)該是在南部,尤其在那波利.用的餅多是薄餅,香脆可口,很少用美國式(芝加哥式)的厚餅.種類之多,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 如下圖所示,這家Pizza店展示了他們的500種不同Pizza…

我承認敗給它了...但是好在意大利的Pizza店很多都是把新鮮出爐的Pizza擺在柜面上放著的,所以大家別靦腆了,看好哪個就跟伙計打手勢吧.不用害羞,因為不光咱們搞不清,連美國人和歐洲其他地方的人也完全一頭霧水.甚至意大利北部的米蘭人到了南部也只能點菜靠手指了.所以大膽指起吧...
第三彈:雜菜湯 Minestrone Soup
幾次去意大利都是盛夏時節(jié),意大利雖說是地中海氣候,但是這夏天熱起來還是很霸氣的,38\39度不在話下,旅游又都是在室外狂走,地表溫度經(jīng)常奔50就去了.讓我這在愛爾蘭這個常年10幾度的地方久住的人表示,我了個去...天一熱胃口就不太好,喜歡吃點簡單的流食.意大利的雜菜湯實在是適合的讓人淚奔的一道名湯.據(jù)我一個意大利朋友說,這個是意大利人最最常吃的一道菜,常吃的程度超過意大利面.意大利人對一個餐館好壞的評價一般就由這道湯來決定.有點食神里面,讓做一道最基本的揚州炒飯來看手藝一樣.

做湯用的材料因地而異,因廚師心情而異,因菜市場進貨而異,因廚子的老婆的親哥的情人的二弟他牙醫(yī)說我今天想吃黃瓜而異...總之吃過幾次Minestrone,沒一次是一模一樣的配料的,但最多的是芹菜,西紅柿,豆子,黃瓜,洋蔥這些常見蔬菜.多數(shù)加番茄醬呈酸甜口味,很多的時候其實是用雞湯打底,色彩艷麗讓人非常有食欲.
第四彈:咖啡和提拉米蘇
意大利人愛喝咖啡是出了名的,咖啡的種類也多到讓人瞠目.如果以為把星巴克的那十幾種咖啡熟記于心就可以來意大利裝咖啡專家,那還是洗洗睡吧(我就已經(jīng)睡了).意大利不但咖啡種類多,味道也特別好.說句公道話,星巴克的咖啡是非常不錯,但是意大利人完全不買星巴克的帳,根本進不來意大利.其實意大利的咖啡館和其他國家的咖啡館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別的國家的咖啡館都很安靜,可以看書看報情侶們聊聊天.但意大利的咖啡館完全是個“論壇"...不管男女老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那激烈的討論著什么.不懂意大利語,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我想說,你應(yīng)該去體驗一下那種感覺.很神奇,很好玩.

Caffè(espresso) Latte Macchiato
至于具體哪種咖啡,我推薦最簡單的兩種,第一就是espresso,意大利的espresso濃稠的像半固體一樣,中國人不一定會喜歡,但應(yīng)該嘗試嘗試,這就是所有香濃的意式咖啡的精華所在.一杯espresso在意大利只要0.6, 0.7歐,折4,5塊人民幣...第二個是我們比較容易接受的拿鐵馬其朵(Latte Macchiato),這個是牛奶咖啡,比較對味.據(jù)說整個星巴克的概念就是霍華德·舒爾茨在米蘭大教堂廣場邊的咖啡館里邊喝Macchiato邊想出來的...所以,趕緊喝吧,喝著喝著沒準你也琢磨出個什么星媽克出來呢.
喝咖啡總點配點甜點吧,意大利最著名的提拉米蘇(Tiramisù)咱們總得點起吧.這個招牌式的意式甜點的意大利語含意是"帶我走"...這又有愛情故事了,我又拒絕說愛情故事了,自己google去.

總之這道由手指餅干,朗姆酒,咖啡,可可粉,奶油,雞蛋和馬斯卡彭(Mascarpone)奶酪做成的甜點到了意大利是非吃不可的.這香滑濃郁的甜點讓人沉醉,而由意大利老廚娘做出來的提拉米蘇簡直讓我也想說"不管你多丑,為了這口帶我走吧"...留住男人的心,得留住男人的胃?。?nbsp;
第五彈: “托斯卡尼羊排?” “意大利調(diào)味飯 Risotto” “意大利餃子Ravioli”
這一彈比較特別,在這里我不是要推薦而是要勸告大家不要點這幾道菜.意大利是個特別混亂的國家,菜的名稱千奇百怪,有時候真說不好上了桌,這菜長什么樣。所以這里特別奉勸幾個別瞎點的菜。
1.首先是"托斯卡尼羊排".事后我證實了又是一幫美國孫子們發(fā)明了這個詞"托斯卡尼羊排"的,說這個好吃,意大利特色.結(jié)果這道“意大利”菜根本就不存在.到了佛羅倫薩和比薩,我就玩命問餐館,你們做不做"托斯卡尼羊排"?到底做不做?把廚子都叫出來了,人老人家用半通不通的英語說:” No hear, no hear…”。一開始以為是說“沒毛”, 后來以為是“不在這”,琢磨了半天明白了,噢,這是從來沒聽過的意思。。。羊排當然是有,但托斯卡尼的羊排并沒有特點,別再點了。
2.“意大利調(diào)味飯 Risotto” 聽著都讓人口水直流。但是,悠著點。這道菜是很容易坑爹到家的。首先是用洋蔥和其他蔬菜混在雞湯里煮,煮到味道都出來了,把湯留下,用這個湯煮米飯。煮到半熟就盛出來,加奶酪,加點菜葉,加點豆子,然后alas, 這就成了。

結(jié)果就是這半生不熟,稀不拉嘰,帶著點菜葉的奶酪米飯糊糊。非常非常的像嘔吐物。我,說不下去了。如果你非要點,那么,朋友,珍重。
3.其實意大利餃子Ravioli的坑爹程度比調(diào)味飯要低多了。Ravioli基本上就算是餃子吧,但是得小心它是什么餡的,如果是火腿,很不錯,菠菜餡還可以接受。但有一種很奇怪的蔬菜餡,叫蘭香,查了查學(xué)名叫九層塔,味道很詭異很詭異。還有一種是用奶酪當餡的,也不是太容易接受。
-------------------------------------------------------------***************----------------------------------------
西班牙/葡萄牙
說完了意大利,我們再說說他們的好哥們西班牙,葡萄牙。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同樣以美食而著稱。西班牙人民獨特的時間習(xí)慣也讓旅游者經(jīng)常抓不著飯點(比其他國家晚個2,3個小時),經(jīng)常是下午3點吃午飯,4點睡個午覺,晚上10點來頓晚餐。但是一旦趕上了飯點,那么恭喜你,歡迎來到美食之地。
第一彈:海鮮焗飯 paella
又是一道國菜,這是西班牙人在過節(jié)的時候愛吃的一道菜,用大鍋做,圖個熱鬧。制作的方法其實很像剛才說的那個巨坑爹的“意大利調(diào)味飯 Risotto”。

但是,首先paella是把米飯先在菜里煮,再用那種平底鍋烤的,雖然還是比較硬但熟的程度比Risotto強出好多,同時也讓肉汁完美的融入了米飯中。其次,飯里面放了番紅花,色澤誘人,味道巨香。還有就是,好多好吃的海鮮啊。其實我覺得很像新疆手抓飯的風(fēng)格,大愛啊。用大盤盛上來之后沒見過幾個人能按耐的住的?!?/SPAN>
第二彈:海鮮
到了西班牙葡萄牙,尤其是到了西葡南部,那么別猶豫了,吃海鮮吧。地中海里的海鮮是真正的 ?!磅r”,污染不嚴重,捕撈也沒有用斷子絕孫網(wǎng)。現(xiàn)捕現(xiàn)做,非常新鮮。價格上來說很多時候比國內(nèi)便宜,而且不用擔心會宰客。像三亞這么坑爹的吃海鮮的地方在歐洲是不會有的。你要是把國內(nèi)的那些花活告訴西班牙人,估計他們能聽傻了。

去年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一個小漁村,吃了一只龍蝦,一條烤魚配兩杯白葡萄酒,才收了我們35歐,折270人民幣。去年年底回國,在國內(nèi)本想吃頓龍蝦, 擔心會不會大變活蝦,用死的換活的不說,服務(wù)員殷勤的一遍一遍跟我說這是澳龍,不是美國龍,是澳龍,500一斤, 我表示吃不起來條普通的魚吧,立馬變臉,臉長的直接拉到地上,哎。。。真心吃不起這龍蝦,更不愿意受這氣,還是老老實實回歐洲吃吧。做法上確實不如國內(nèi)的繁復(fù),沒有什么一蝦n吃。但是我一直覺得吃海鮮其實要的就是原汁原味,放那么多佐料來回加工反倒是畫蛇添足。來了西班牙葡萄牙強烈推薦這個,請至少吃一頓海鮮吧。除了龍蝦,烤魚也非常好吃,價格更便宜。
第三彈:Tapas
西班牙人所謂的Tapas其實不是一道菜, 而是一類菜的概稱. 按照中文翻譯的說, 勉勉強強能夠翻譯成”小吃”. 西班牙的飲食文化以色彩鮮艷而著稱, Tapas是這里面的典型代表.

小吃, 這個概念很難說的清到底什么是Tapas, 但最常見的是各自橄欖配菜, 香腸, 奶酪, 面包上放塊烤肉的也不少見, 還有各種炸魚, 烤串, 烤蝦, 水果蔬菜. 不管是什么都做成小塊或者放在小瓷碟里面盛上來. 看的眼花繚亂. 有位網(wǎng)友推薦了個Tapas菜單集, 大家可以參考參考http:///alUhe4
第四彈: 蛋撻 (Pastel de nata 或者就叫Egg Tart)
其實比起提拉米蘇,英式松餅還有其他的甜食,蛋撻才是我最愛的點心。香脆酥軟的外皮,甜美香甜的蛋漿。你還能想象出比這更可口的點心嗎。而在里斯本蛋撻之便宜令人不可思議。

在路邊小攤上賣的經(jīng)常有2歐5個,甚至6個。我在葡萄牙待了5天,吃了不下30個蛋撻。。。實在是好吃啊。而葡萄牙,說句打擊他鄰國的話,是比西班牙靠譜的多的一個地方。感覺比較安全,舒服,很多地方都是現(xiàn)代化和古風(fēng)的完美結(jié)合,英國人去的多, 南葡的人們已經(jīng)英文說的有進步了。坐在葡萄牙海邊的小咖啡廳里,吃著蛋撻,喝著咖啡,拿個Kindle看看書,曬曬陽光。It's a wonderful life... 等我賺夠了錢,就去Faro附近找個小漁村隱居。。。蛋撻等著我。
-------------------------------------------------------------***************----------------------------------------
希臘
四大文明古國里, 希臘應(yīng)該算是混的相當慘的. 曾經(jīng)那么強大的羅馬帝國都衰落成這樣了, 更不用說這更古老的希臘了. 經(jīng)濟危機里沒見過比希臘還慘的了. 我只去過一次希臘, 對于希臘, 尤其是雅典印象很一般, 但圣托里尼除外, 那里美的讓人覺得不真實. 不同于意大利的地中海氣候, 在希臘的所謂地中海氣候里, 夏天是可以熱死人的, 尤其是可以曬死人的. 炙熱的大太陽直射在基本上就沒剩下什么的帕提農(nóng)神廟, 想找個大理石的柱子躲躲太陽, 才想起來已經(jīng)被運到大英博物館里去了… 悲劇的希臘人啊, 要錢沒錢, 要腦子沒腦子, 要古跡還被人偷差不多了, 完全就是一出希臘悲劇啊
這里只介紹一道最具有希臘特色的菜: 希臘橄欖干酪沙拉
名字說的這么復(fù)雜, 其實就是一道沙拉菜, 用了一種叫Feta的奶酪做成, 這種奶酪看起來特別像豆腐渣, 吃起來有點咸, 入口還有點苦但后味很香甜.

橄欖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但希臘的橄欖很是有點苦澀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這個強烈的味道. 如果你在國內(nèi)比較愛吃咸菜, 可能稍微容易接受一些. 這道希臘沙拉是非常適合夏天吃的, 口感很清涼, 在泳池邊來上一小盤沙拉, 配上一杯金湯力Gin and Tonic, 消暑降溫還是很有用的.
-------------------------------------------------------------***************----------------------------------------
終于說完了南歐, 我們回來遙遠的北方, 最后再來說說斯坎迪納維亞半島的食品. 比起希臘, 西班牙, 甚至意大利來說, 我得承認我喜歡北歐. 如果讓我選擇在哪生活的話, 北歐實在是個不錯的選擇. 社會福利極好, 人人安居樂業(yè), 城市井井有條, 社會安定安全, 英語說的很好, 不一定適合旅游但非常適合人類生存. 北歐我只去過丹麥瑞典. 所以也只好以偏代全的臆斷一下北歐的美食.
瑞典/丹麥
第一彈: 瑞典肉丸 k?ttbullar
這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 這不就是宜家里的那個肉丸嗎… 說的不錯, 圖片里的這道和宜家里的那道肉丸的唯一區(qū)別是少了個小瑞典國旗. 北歐的爺們也是肉食動物, 一頓沒肉估計就要鬧翻天了.

瑞典只去過斯特哥爾摩和馬爾默, 都是讓人喜愛的地方. 尤其神馬海盜博物館之類展示的到處搶來的金銀財寶, 寶石皇冠讓人覺得酷爆了. 海盜自然是要吃純爺們的食品的. 我看這肉丸就算之一, 牛肉剁碎做餡汆丸子, 來勺土豆, 來塊酸黃瓜, 這就是國菜了. 這也挺無語的.
第二彈: 生魚 Surstr?mming
我頂他個肺. 這不是一道菜, 這是哥人生中慘痛的一課, 2年前我去丹麥北邊一個叫奧爾堡Aalborg 的小城開會. 晚上吃會議餐, 我和2個美國哥們就問當?shù)貐囊恍』镎f, 你們這有什么特色菜啊, 別的地方肯定吃不到的… 這丹麥孫子說, 我們丹麥的菜特點不明顯, 要不你來一瑞典菜吧. 叫Surstr?mming. 我們就問說這道菜都有什么啊, 他說有蔬菜, 雞蛋, 肉丸作配菜, 但主要的是一種做法很奇特的魚, 你們一定要試試, 然后他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走了. 我們3個傻B就輕信了他. 晚餐時和會議餐的餐館特意商量給我們上Surstr?mming. 服務(wù)員一再問我們Are you sure?? 我們心想, 這有什么不Sure的. 吃就要吃個特色, 上Surstr?mming.

等菜上來, 1秒鐘我就發(fā)覺中招了…它臭啊, 你妹, 和屎一樣丑啊, 比屎還臭啊, 隔一排座都能聞得到啊. 這魚不知道是發(fā)酵了還是怎么著了, 就像在臭鞋里面捂了三天的臭襪子包著的一坨屎啊… (后來查wiki才知道這是全世界最臭的 ”食物”) 我們正在那傻眼著, 周圍的人都行動起來了, 人都紛紛換座啊…最后我們?nèi)齻€苦逼的孤獨的看著我們盤子里的臭魚琢磨著吃還是不吃. 然后那個特別堅持要吃這個的老美終于勇敢的拿起了刀叉, 吃了一口, 然后就飛奔廁所了…另外那個不太堅持的也吃了一口, 然后居然沒事, 說了句像Blue cheese. 我也硬著頭皮吃了半口, 確實有點像Cheese還蠻柔滑的說. 不過實在是太臭了, 沒能堅持到第3口, 連那天吃飯穿的衣服后來我都扔了. 千萬要慎重啊. 寫這個攻略時實在想不起這個魚叫什么了. 寫了個email問那個堅持要吃的美國老哥. 哥們看來是記憶猶新,迅速告訴了菜的名字, 同時告訴我在兩年之后他作惡夢的時候就夢到別人逼著他吃那道菜, 按照他(馬里蘭大學(xué)博士后, 特文雅一人) 說話叫:haunted by the fucking fish… 這心里陰影陰大發(fā)了. 哈哈哈. 你們自己看吧, 要是想增加點人生閱歷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彈:丹麥脆皮餅 Danish
說了個這么惡心的菜之后,我得緩緩,也得給人家丹麥瑞典正個名, 其實北歐菜還挺不錯的,不至于像英格蘭蘇格蘭那么差。只是剛才這道特色菜實在是特的有點過。 相反這道叫Danish的點心就非常靠譜,非常好吃。 Danish在北歐,西歐,美國遍地開花,哪哪都有的賣了。但國內(nèi)的孩子們未必清楚。 其實這是一種脆皮小餅(皮有點像法國的牛角面包,但比那個還香脆), 中間加上果醬或者巧克力,有時候在表面上還有松仁或者核桃仁,好吃爆了。

這在丹麥似乎不叫Danish, 就像中國人不叫自己“瓷器”一樣,但具體叫什么還有勞讀者大人們指教指教了。
-------------------------------------------------------------***************----------------------------------------
法國
你們沒覺得奇怪嗎,為什么到最后才說法國,因為在法國,我要背離一貫簡樸的作風(fēng)走一次高端路線。法蘭西是西方世界的美食中心,巴黎是法蘭西的美食中心。意大利那些簡單樸素的飯菜在法國的宮廷中經(jīng)過幾百年的演變之后,已經(jīng)天翻地覆。對于法國人來說,特別是講究一些的法國人來說,美食的意義明顯比宗教大的多,對于浪漫(呵呵,也可以用亂搞而形容。。。看你文藝不文藝了)的法國人來說可能只有食欲能和性欲一樣重要。法餐不僅僅是對味蕾的醍醐灌頂,也是視覺的愉悅盛宴。如果說意大利人吃的還是美食的話,那么法餐吃的是藝術(shù)。每一道菜除了可口之外還講究美感,而他們也確實做到了美輪美奐。
如果說意大利餐還是食品,可以介紹介紹,那么法餐這種藝術(shù)你能說的明白嗎?你能用語言來說明藝術(shù)嗎?至于像鵝肝這樣的所謂招牌菜,其實只是咱們聽說的一道菜罷了,像這樣的菜品在法餐里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說你只用幾道菜就想概括法餐,那么你就像想用幾道菜概括中餐一樣幼稚。

那么去了法國應(yīng)該吃什么呢。我的建議是,如果到了巴黎,隨便吃什么都行,但是離開之前請到一家 “米其林星級餐廳”吃一頓法餐。
什么是米其林餐廳,這是一個吃貨不該問的問題。米其林餐廳是米其林輪胎的那票人從1900年代開始就在全世界參加F1 大賽,順便吃香的喝辣的。后來有個有心的米其林雇員(是個吃貨)突發(fā)奇想寫了個帖子評價哪個飯店好,然后出了本紅色小冊子,叫米其林指南。在指南里給他們看的進眼的飯店評星級。3星最高,1星最低,他們的標準非常高。全世界百萬千萬的餐館里能拿到星的,不到1500家,正所謂萬里挑一。據(jù)我所知,全中國大陸可能只有上海有一家米其林星級飯店,廚師還不一定全年駐店。而法國的米其林星級有500多家。遺憾的是我沒能在法國吃上米其林。但借工作之便,在愛爾蘭都柏林吃了一次2星,這也是愛爾蘭唯一的一家多于1星的米其林。每個人花費90歐,在西餐里算是貴的離譜的。但是我想說物超所值,這是人生的一次體驗。
就這么說吧,米其林餐廳的食物是每一個吃貨死之前必須吃一次的。因為,這,才是歐洲美食精華之所在。這才是真正的歐洲。800塊錢人民幣在歐洲可以在超市買一個禮拜的吃的,但吃過這一個禮拜你會把你吃的忘的一干二凈,而在米其林花800塊吃的這一頓將讓你記憶幽遠,5年之后還記得住那天吃的是哪道頭盤。
讓一個只吃過一次米其林還不是在法國的選手說法國米其林的特點是強人所難了。但是一般來說,米其林餐廳的菜譜普遍比較簡單,選項很少。廚師決定你今晚吃什么,怎么吃。你也可以大膽的交給他來搞定,完全不用擔心他會給你上個蘇格蘭羊雜或者瑞典臭魚。你所需要做的只是sit and enjoy。 有一件小事,就是我和同事都在吃米其林之前回旅館換上了正裝,可見對于老外來說,吃頓米其林也是非同小可的事情。還有就是這種飯店吃飯一般至少要提前2到3天預(yù)定,并說好有什么喜好的口味,廚師好做好準備。總之這不是一頓飯,是個開眼界見世面的大事。來了歐洲務(wù)必把這件事做了。
葡萄酒
前面說過了,在法國請走一回高端路線吧,因為這一輩子就這一次。那么這法國葡萄酒你總得來一杯吧。法國葡萄酒的歷史和名氣不用介紹。要介紹的是這幾種好酒。我的建議是既然米其林吃都吃了,干脆酒也點杯好酒,別辜負了這好菜。什么是好酒?我承認喝不出來,而且我也沒舍得喝過左岸五大酒莊的酒,但是我給朋友買過。所以對左岸五大酒莊的價格(這里指的是在歐洲的價格,在國內(nèi)簡直是天價)還是有所了解的。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奧比安酒莊Chateau Haut-Brion、拉圖酒莊Chateau Latour、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瑪歌酒莊Chateau Margaux 是法國波爾多左岸的五大酒莊。在英語里把她們叫First Growths.

現(xiàn)在能喝的(年頭夠了,才能喝,否則熟化不足,白瞎了這好酒)品酒大師帕克打分中的好年份有90年,96年,2000年差不多也夠年頭了,03年還有點早。當然還有82年,73年的(那就貴了)。價格上,一杯(注意是一杯不是一瓶啊!大約1/6瓶,分兩次倒給你)90年的木桐差不多在40歐左右。一般年份的像93,94這樣一般年份的拉圖,也只要50-60歐一杯。像90年的小木桐(副牌)只要20幾歐一杯。至于拉菲,據(jù)說都被同胞們買回國了,歐洲一貨難求。。。尤其是82年這樣的極品年份,跑斷了腿也很難買到。聽說82年的拉菲到大前年就還剩1萬瓶不到了,但中國過去5年每年喝掉1萬瓶以上82拉斐,據(jù)說能買到山東產(chǎn)的就是萬幸了,至少不是東莞產(chǎn),今年還出了越南產(chǎn)的拉斐了,我表示恭喜恭喜,終于把這幾百年的老牌毀在咱中國人手里了。。。
但在歐洲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喝的,保真,法國人可不敢拿葡萄酒開玩笑。那是他們的文化。
PS: 喝葡萄酒是很講究的一件事,在飯店里還好,因為有專門的酒師,但如果自己買了瓶20年以上的好酒回家自己喝,請千萬不要開了就喝。開塞后要讓酒呼吸空氣至少半個小時,讓單寧酸氧化和穩(wěn)定,酒的醇香才能緩緩?fù)赋?。最后,你丫要是拿拉圖摻了可樂,我代表法國人民跟你拼了。。。Please Don’t!
-------------------------------------------------------------***************----------------------------------------
結(jié)語:
洋洋灑灑寫了上萬字。大家也能看出來,這不過是歐洲美食的鳳毛麟角。 歐洲是個安全(well, 西班牙意大利的某些城市除外)的地方,就算一個人獨自行走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沿途的風(fēng)光需要欣賞,當?shù)氐氖称芬步^對值得品嘗。說到底旅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體驗?zāi)闼慕?jīng)典。二是挑戰(zhàn)你未知的驚喜。 雖然我們的文化和歐洲千差萬別,食品也截然不同,但是不嘗試怎么能有驚喜?
這篇文章里介紹的每一道菜雖然不一定都是美味,但他絕對特色。 說到底,我們要追求的不就是不同嗎。這個世界是有不同組成而不是相同組成。 The world is united by our differences. 不要為了一時的熟悉感和怯懦感就放棄了當?shù)氐拿牢抖允裁贷湲攧冢奖忝妗?STRONG>我一直認為,旅游,尤其是歐洲這么遙遠的地方,一輩子估計也只會來一次兩次,錯過了,也就錯過了。所以在旅程上遇到的好東西,尤其是特色美食這種完全是走過,路過,千萬不能錯過的。 祝大家旅行愉快, 希望有機會能在旅途上相見。
Bon Appet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