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代
《三溪集》 見《龍溪縣志·藝文》、《府志·人物》(《府志·藝文》作《三經(jīng)集》,誤)。林廣發(fā)撰。林廣發(fā),字明卿,號三溪,龍溪縣人。官汀漳屯田萬戶府經(jīng)歷。 《邊臣近鑒》 見《府志·藝文》。周佑撰。周佑,字于一,龍溪縣人。至正七年(1347年)與門生林弼同舉鄉(xiāng)試,佑第一,弼第二。周佑工古文辭,未仕而卒。
明 代
《南皋文集》 見《府志·藝文》。陳汶輝撰。陳汶輝,字耿光,龍溪縣人。明初,應(yīng)“經(jīng)明行修”的征詔,授禮科給事中。后轉(zhuǎn)大理寺少卿,力陳李善長為冤獄。山東廉使張某鞭笞內(nèi)戚,明太祖下旨處死,陳汶輝封還御旨不受。太祖怒遣指揮押赴刑部,過金水橋自投水死。 《草澗集》 《平庵集》 見《府志·藝文》(《府志·人物二》載,《平庵集》為其子胡春同所撰。待考)。胡宗華撰。胡宗華,號草澗居士,龍溪縣人。隱居武林赤石巖,潛心理學(xué)。洪武初任漳州府訓(xùn)導(dǎo)。 《愛禮集》(10卷) 見《府志·藝文》。劉宗道撰。劉宗道,名駟,祖籍莆田,元末遷居龍溪。明洪武十年(1377年)應(yīng)召廷試第一,破格拜都御史。后被誣徙南詔。 《登州集》(21卷) 《梅雪齋文集》 《使安南集》 《詩經(jīng)解義》 《宋儒會解》 見《府志·藝文》及《龍溪縣志·藝文》。林弼撰。林弼,字元凱,龍溪縣人。元至正八年(1348年)進(jìn)士,漳州路知事。明初任禮部主事,使安南,卻其饋贈千金。遷豐城令。后知登州,卒(《明史·藝文志》作《登州集》八卷,清刻本作《登州集》33卷)。 《書經(jīng)蔡傳補(bǔ)翼》 《詩經(jīng)宗朱發(fā)微》 見《府志·藝文》。林虞臣撰。林虞臣,名原功,以字行世,龍溪縣人,洪武間薦辟國子監(jiān)助教。 《存養(yǎng)輯略》 《棲遲集》 《經(jīng)筵講章》 見《府志·藝文》。鄭深道撰。鄭深道,名文化,龍溪縣人。仁宗為太子時,入侍經(jīng)筵讀書,授梁府紀(jì)善,致仕后主鎮(zhèn)海衛(wèi)學(xué)教事。 《愚齋隨筆》(10卷) 見《府志·藝文》。林公玉撰。林公玉,龍溪縣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儒生薦授訓(xùn)導(dǎo)。 《南雍文集》 見《府志·藝文》。黃文史撰。黃文史,長泰縣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舉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時,御批中式第一名,任刑部主事,以言事忤旨貶江西撫州推官,為人所陷,謫大同,改漳州衛(wèi)。 《平庵集》(3卷) 見《府志·人物》。胡春同撰。胡春同,龍溪縣人,宗華之子。永樂元年(1403年)舉人,義烏教諭、柳州教授。 《文集》 見《府志·藝文》。陳暀撰。陳暀,龍溪縣人。永樂十二年(1414年)舉人,常州教授。 《寓安集》 見《府志·藝文》。蔡銘撰。蔡銘,長泰縣人。永樂十五年(1417年)進(jìn)士。廣州訓(xùn)導(dǎo)。歲饑出錢賑饑民。 《奏箋百卷》 《玉堂藏集》 見《府志·藝文》。謝璉撰。謝璉,字重器,龍溪縣人。宣德二年(1427年)廷試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遷侍講。上言時政十五事。翰林言朝政自謝璉始。 《恕堂集》(6卷) 見《府志·藝文》。林顯撰。林顯,龍溪縣人。生平未詳。 《韋庵集》 《書傳補(bǔ)遺》 《家禮易覽》 《異端辨》 見《府志·藝文》。王源撰。王源生平未詳。 《思誠齋銘》 見《府志·藝文》。唐泰撰。唐泰,長泰縣人。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jìn)士,祁州知州。歸筑草舍百余間,講學(xué)授徒,陳真晟、謝璉、林震、陳瞭皆出其門下。 《清約軒集》(6卷) 見《府志·藝文》。林僑撰。林僑,龍溪縣人。宣德元年(1426年)舉人。東莞訓(xùn)導(dǎo),善教誘,升淇學(xué)教諭。 《淡齋集》(10卷)《讀易尊聞集》(2卷) 見《府志·藝文》。林巖撰。林巖,龍溪縣人。宣德十年(1435年)舉人。廣西修仁教諭。 《梅庵存稿》 《經(jīng)籍要覽》 見《府志·藝文》。陳瞭撰。陳瞭,字尚勉,漳浦縣鑒湖(今佛曇大坑軋內(nèi))人。正統(tǒng)元年(1436年)進(jìn)士。任廣東左布政使,撫捕兼施,平定地方騷亂,其子以價買親戚田,亹歸,破券還田。 《雅言集》 《圣學(xué)摘傳》 見《府志·藝文》。林敦撰。林敦,龍溪縣人。林巖之子。正統(tǒng)六年(1441年)舉人。邵陽教諭,擢湖州教授。篤信周濂溪學(xué),取太極圖與伊洛遺書為諸生講解。 《家規(guī)日省格言》 見《府志·藝文》。沈暹撰。沈暹,漳浦縣人。沈廣構(gòu)書室,延名士劉宗道輩講誦其中。又延師教督里中子弟,置租千石以贍族人。正統(tǒng)間出粟7000石賑饑。 《易齋稿》 見《府志·藝文》。周宣撰。周宣,龍溪縣人。正統(tǒng)十年(1445年)會試第三名,授戶部主事。后任潮州知府,平???、山賊,只辦魁首,不問脅從。升太仆寺卿。 《歷朝統(tǒng)論》(1卷) 見《府志·藝文》。潘榮撰。潘榮,字尊用,龍溪縣人。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進(jìn)士,授吏科給事中,敢于直言。天順六年(1462年)奉使琉球,擢本科都給事中。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陳剩夫集》(4卷) (《明史·藝文志》作《布衣存稿》、廣仁堂道光六年〈1826年〉刊本)。陳真晟撰。陳真晟,字晦德,又字剩夫,自號漳南布衣。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今龍海市隆教畬族鄉(xiāng)鎮(zhèn)海村)人。此集為鄉(xiāng)人林祺所編。《四庫全書》收其集,對真晟上書失意事有所評議。有清道光六年(1826年)閩廣仁堂刊本。 《蹇庵集》 見《府志·藝文》。胡菑撰。胡菑(《府志·人物》誤為胡舉),龍溪縣人。景泰七年(1456年)舉人,永寧知縣。平冤獄,賑歲饑,大得民心。解官歸,四壁蕭然。 《拙軒稿》 見《府志·藝文》。趙超撰。趙超,漳浦縣人。天順三年(1459年)舉人。修臺州、登州二府志。 《樞要指南錄》 見《府志·藝文》。林同撰。林同,龍溪縣人。天順?biāo)哪?1460年)進(jìn)士,官至廣東左布政使。 《南行稿》 《浙巡錄》 《奏議》 《云坡集》 見《府志·藝文》及《漳浦縣志·藝文》。吳原撰。吳原,平和縣人(今屬云霄)。天順八年(1464年)進(jìn)士。任都給事中時,疏請罷革西廠。后任戶部侍郎,嚴(yán)辦親藩不法軍校。 《疏稿》 《吟稿》 見《府志·藝文》。江源撰。江源,字澄之,海澄縣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jìn)士,董修英宗實(shí)錄成,任南京監(jiān)察御史,法辦勛貴,貶為盧氏知縣。 《法夔遺編》 見《府志·藝文》。陳昂撰。陳昂,字飲顒,南靖縣人。成化七年(1471年)舉人,授太常典簿,累官太仆寺少卿?!斗ㄙ邕z編》系“明飭禮樂,考究律呂”之書。夔,舜帝樂官。 《曾工部文集》 見《府志·藝文》。曾逸撰。曾逸,字世超,龍溪縣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進(jìn)士,工部主事。治張秋河及興錢塘水利有功。 《大理駁稿》 《三鎮(zhèn)略》 《朽庵存稿》 見民國《長泰縣志·藝文》。葉玭撰。葉玭,字公重,長泰縣人。弘治五年(1492年)貢生,廣西桂平知縣,廉潔愛民。 《宏治集》(7卷) 《端一齋總集》 《五行前用稿》 見民國《云霄縣志·藝文》。吳夢麟撰。吳夢麟,云霄廳(今云霄縣)人。吳原之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舉人。 《白石稿》 《歸田錄》 見《府志·藝文》。林魁撰。林魁,字廷光,號白石山人,龍溪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jìn)士。官至云南兵備副使?!栋资濉肥杖搿端膸烊珪罚}為《白石野稿》,集賦詩詞6卷、序記雜言等10卷?!霸娍∫?,稱心而談,欠鍛煉。”《歸田錄》與歐陽修所著同名?!端膸烊珪肺词铡?BR> 《一松稿》 《禮圖》 《慎終集》 《歐蘇譜例》 《古深衣訂》 《家禮注》 見民國《詔安縣志·藝文》。許判撰。許判,字資黻,正德二年(1507年)舉人。官辰州通判時,卻土酋饋金。歸里后一貧如洗。 《鄭文山集》 見《府志·藝文》。鄭衷撰。鄭衷,字世和,龍溪縣人。正德八年(1513年)舉人,南康知縣。居官清苦,不諂上級,被謫德州學(xué)正,以武陵知縣致仕,鄉(xiāng)人稱文坡先生。 《朽庵存稿》 見《府志·藝文》。戴時宗撰。戴時宗,長泰縣人。正德九年(1514年)進(jìn)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吏部考功主事。 《愚谷稿》 見《府志·藝文》。林梅撰。林梅,字以和,漳浦縣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進(jìn)士。歷任戶部主事、郎中,安泰、慶遠(yuǎn)、南安知州,終南京禮部郎中。 《龜峰文集》 見《府志·藝文》。葉亹撰。葉亹,字世黽,詔安縣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jìn)士。歷任河南僉事,廣西參議。 《巄崆詩集》 見《府志·藝文》。朱琯撰。朱琯,字懋師,漳浦縣人??h生員。品行為諸生表率。樂于為善。 《顏階文集》 見《府志·藝文》。顏階撰。顏階,字崇升,香山縣教諭。嘉靖初參加修《武宗實(shí)錄》。歷任貴州印江知縣、楚雄府同知、南京戶部員外郎,致仕后杜門不出,清謹(jǐn)自持。 《北雍舂陵歸田集》 《建文野史》 《漫齋筆談》 見《府志·藝文》。王會撰。王會,字延亨,漳浦縣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舉人。于道州知事任內(nèi),招撫瑤族,不肯濫殺平民及降人。轉(zhuǎn)任曲靖府同知,收拾布政使徐樾敗軍散卒輜重以歸,人服其才。 《論學(xué)口義》 《詩文集》 見《府志·藝文》。林一陽撰。林一陽,字復(fù)夫,漳浦縣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舉人。濟(jì)南通判,賑饑得法,全活數(shù)千人。因漕運(yùn)超期,降為霍邱知縣。篤信理學(xué),以居敬為宗。 《樂里志》 見民國《詔安縣志·藝文》。陳天資撰。陳天資本姓李,詔安縣四都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jìn)士。任湖廣左布政使。尊老愛幼,鄉(xiāng)里稱盛德。 《金膏玉液》 《鉤玄類纂》 《吹劍集》 見《府志·藝文》。盧岐嶷撰。盧岐嶷,字希稷,長泰縣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jìn)士,授歸安知縣,改兵部郎,上《平綏三策》。后于江西、云南有戰(zhàn)功,以功升貴州按察使,未幾遭讒解職歸。 《愛吾堂摘錄》 《宦游稿》 《歸田稿》 見《府志·藝文》。謝彬撰。謝彬,字文華,龍溪縣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jìn)士,南京戶部主事,后任廣州知府,昭雪多年冤獄。擢山東副使,捕盡群盜。因忤嚴(yán)世蕃被罷歸。家居受聘修《漳州府志》。 《一得語》 《聞見錄》 《職方抄》 見《府志·藝文》。蔡文撰。蔡文,字孚中,龍溪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jìn)士,歷官兵部主事、廣西參議、府江副使、江南參政、浙江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貴州左布政使。 《呂景明詩文》(10卷) 見《府志·藝文》。呂景明撰。呂景明,字鳴鶴,龍溪縣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歲貢,以子呂□已貴不仕。家居讀書鼓琴,怡然自適,以終其身。 《毛詩釋義》 見《府志·藝文》。蔡大壯撰。蔡大壯,字丕禮,平和縣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舉人,寧鄉(xiāng)知縣。在任內(nèi)開渠灌田,履畝均輸,撤淫祠,禁溺女,廣行善政。 《淇園存稿》 見《府志·藝文》。朱天球撰。朱天球,字君玉,號淡庵,漳浦縣城南郊朱厝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jìn)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平生尚風(fēng)義,嚴(yán)取與,遇大事善決斷,敢直言正諫,人謂“履虎尾,批龍頷”。 《詩經(jīng)講義》 《治河指掌》 見《府志·藝文》。林敬撰。林敬,漳浦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jìn)士,長沙知府。 《濱溪集》 《玉堂摘稿》 見《府志·藝文》。呂旻撰。呂旻,龍溪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讀禮考略》 《律呂或問》 《江州集》 《水東草堂集》 見《府志·藝文》。葉瑜撰。葉瑜,字友忠,詔安縣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貢生。九江縣訓(xùn)導(dǎo),合浦縣教諭。 《龍飛紀(jì)略》 《皇明大事記》 《醫(yī)齒問難》 《渡海風(fēng)程》 《九邊圖考》 《樂器》 《校補(bǔ)三國志》 見《府志·藝文》。吳樸撰。吳樸,字子華,詔安縣人。貌丑又不修邊幅,但博洽群書,天文、地理、軍事、醫(yī)藥莫不精研。嘉靖中入林希元幕為參軍,從征安南,有功不錄,所著多散佚。 《滄泉稿》(5卷) 見《府志·藝文》。黃文豪撰。黃文豪,字國英,龍溪縣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jìn)士。歷任工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嘗督壽陵及三殿大工程,清白自厲,弊竇斷絕。 《衍書旨》 《摛性對》 《輯思經(jīng)》 《原儒釋》 《解老》 《四書剩語》 《道德陰符解》 《家規(guī)內(nèi)外集》 見《府志·藝文》。林楚撰。林楚,字德春,漳浦縣烏石大廳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舉人。 《天文節(jié)要》 《地理全集》 見《府志·藝文》。陳魁士撰。陳魁士,漳浦縣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舉人,南京工部主事。博學(xué)有文名。 《三州集》 見《府志·藝文》。金鉉撰。金鉉,龍溪縣人。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jìn)士,刑部主事(按:明崇禎元年另有一進(jìn)士,亦名金鉉,其人甲申殉國難,沉于御河)。 《云山文集》 見《府志·藝文》。林偕春撰。林偕春,字孚元,云霄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jìn)士。翰林院編修,湖廣參政。 《泉巖文集》 見《府志·藝文》。蔣輔撰。蔣輔生平未詳。 《易圖識漏》 《易經(jīng)口訣》 《史圖纂要》 《家禮易行》 見《府志·藝文》。黃芹撰。黃芹生平未詳。 《知儒篇》 沈水撰。沈水,詔安三都人。隆慶元年(1567年)舉人。臨江同知。 《就正文口》 《制錦堂集》 《易學(xué)舉隅》 《樵談集》 《薜荔亭稿》 見民國《長泰縣志·人物》及《府志·藝文》。戴庭槐撰。戴庭槐,字元植,長泰縣人。隆慶二年(1568年)恩貢。淳安知縣。 《享帚集》(30卷) 《鑒江詩集》 《六四匯輯》 見康熙、乾隆《府志·藝文》。唐文燦撰。唐文燦,字若素,銅山(今東山縣)人。隆慶二年(1568年)進(jìn)士,官至廣西視察使,值歲歉,文燦設(shè)法救濟(jì)。 《醒后集》 見《府志·藝文》。盧維正撰。盧維正,字司典,漳浦縣人。隆慶二年(1568年)進(jìn)士,任吏部主事。官至戶部右侍郎。在官敢直言,致仕后與朱天球結(jié)社梁山之麓。 《崖略篇》 見《府志·藝文》。唐堯欽撰。唐堯欽,字寅可,長泰縣人。隆慶五年(1571年)進(jìn)士。中書舍人。累官刑科都給事中,大膽敢言,抗擊珰黨。最后以南京太仆寺卿致仕歸。 《初盛唐詩紀(jì)》(170卷) 《古今逸史》 吳琯編。吳琯,漳浦縣人。隆慶五年(1571年)進(jìn)士?!冻跏⑻圃娂o(jì)》與黃德水合編,書僅初盛唐而止,未完編?!豆沤褚菔贰肥铡逗I接洝贰ⅰ睹詷怯洝?、《開河記》各一卷?!端膸炜偰刻嵋氛J(rèn)為記事乖謬,詞尤鄙俚,近于委巷傳奇,沒甚價值。按:《古今逸史》所收三記,皆隋唐傳奇,非吳琯所自著。《提要》所譏未必是?!冻跏⑻圃娂o(jì)》有閩漳張氏萬歷十三年(1585年)刻本。 《南峰拙稿》 見《府志·藝文》。沈同尚撰。沈同尚,詔安縣人。事繼母孝,撫繼母所生二弟二妹如同胞。關(guān)心公益,建豐樂橋以便交通,舍田開水圳。 《海云館集》 見《府志·藝文》。林纘振撰。林纘振,漳浦縣人。萬歷二年(1574年)進(jìn)士,會試第七名,任工部主事。 《布鼓初聲》 《盥耳吟》 《夢醒話》 見《龍溪縣志·藝文》。張廷榜撰。張廷榜,字登材,龍溪縣人。萬歷二年(1574年)進(jìn)士。太平知縣,因不屑吏事,調(diào)鎮(zhèn)江丞,未幾代理吳江知縣,以寇亂免官歸里。 《郵亭草》 見《府志·藝文》。吳顯撰。吳顯,字景猷,云霄縣人。萬歷二年(1574年)進(jìn)士。知六安州,修高郵寶應(yīng)河堤,植柳護(hù)堤,屹然鞏固。張居正母道過州治,索役驛夫至八百余人。吳顯大減其數(shù),居正不以為罪。 《澎湖議》 《浮湘集》 《鐘離集》 《蘭省集》 《石鼓集》 《大學(xué)古本》 見《府志·藝文》。沈鈇撰。沈鈇,詔安縣人。萬歷二年(1574年)進(jìn)士。官至九江知府。《府志·藝文》誤作沈鐵。 《金鑑錄》 見《府志·藝文》。黃曰謹(jǐn)撰。黃曰謹(jǐn),字元祗,鎮(zhèn)海衛(wèi)人。萬歷五年(1577年)進(jìn)士,官至江西按察使。黃曾充實(shí)鎮(zhèn)海衛(wèi)學(xué)宮經(jīng)費(fèi),以俸金遍給生員百余人。 《贛庵集》(3卷) 見《府志·藝文》。胡宜衡撰。胡宜衡,龍溪縣人。任中書舍人,與修成祖仁宗實(shí)錄。升大理評事。居官清苦。 《浴心遺稿》 見《府志·藝文》。蘇鏸撰。蘇鏸,龍溪縣人。崇府長史。舊志作龍巖縣人。 《續(xù)朱子伊洛淵源》 《考亭麗澤錄》 《考亭淵源錄》 《陳布衣文抄》 《高氏遺澤編》 《古今指掌錄》 《漳文備忘》 《漳獻(xiàn)備忘》 《文抄》 見《府志·藝文》、《龍溪縣志·藝文》。林祺編撰。林祺,字子祥,龍溪縣人。庠生,篤好理學(xué),勤于著述。36歲卒。 《孝經(jīng)定本》 《大學(xué)格物致知傳》 《道南錄》 《朱子晚年定論》 《大儒粹言》 《讀書錄》 《諸儒正疏》 見《府志·藝文》。蔡烈撰。蔡烈,龍溪縣人。庠生。隱鶴鳴山白云洞,學(xué)者稱鶴峰先生。事母孝,不仕。 《讀易偶見》 《頑庵錄》 《人樓按錄》 見《府志·藝文》。潘鳴時撰。潘鳴時,字征平,海澄縣(今龍??h海澄鎮(zhèn))人。家貧樵采為學(xué)費(fèi),學(xué)習(xí)王陽明之學(xué)。行鄉(xiāng)約,積義倉,練鄉(xiāng)兵。后任信陽州通判,以忤當(dāng)?shù)懒T歸。 《復(fù)古議》 《修證要語》 《詩文集》 《建安興學(xué)錄》 見《府志·藝文》及《府志·人物》。施仁撰。施仁,字近甫,龍溪縣人。屬王守仁學(xué)派,任五經(jīng)書院長。嘉靖中任建安教諭,升龍門知縣。母逝歸鄉(xiāng)后,只與諸生講論理學(xué)。 《一畝宮存稿》 見《府志·藝文》。劉庭蕙撰。劉庭蕙,字云嵩,漳浦縣人。萬歷八年(1580年)進(jìn)士。任新昌縣知事,歲旱開渠灌田,升貴州參議。沙郎不服明廷節(jié)制,庭蕙率數(shù)騎入其地勸服之。 《樂記補(bǔ)說》(2卷) 《皇明青宮樂調(diào)》(3卷附圖) 《律呂新書補(bǔ)注》(1卷) 《典樂要論》(3卷) 見《著述綜錄》。李文察撰。李文察,字廷謨,平和縣人。嘉靖中官遼州同知,表進(jìn)所著《李氏樂書》,詔授太常寺典簿?!独钍蠘窌?種本,上海圖書館藏明藍(lán)格抄本復(fù)印?!端膸烊珪肥杖氪藭?,題《李氏樂書》19卷、內(nèi)開《古樂筌蹄》9卷、《律呂新書補(bǔ)注》1卷、《青宮樂調(diào)》3卷、《典樂要論》3卷、《樂說補(bǔ)說》1卷、《四圣圖解》2卷(《府志·藝文》載為《四書圖解》)。《四庫全書總目》有詳細(xì)評議,辭繁不錄。 《疏啟詩文》 見《府志·藝文》。張一棟撰。張一棟,平和縣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jìn)士,官平樂知府時,杖礦珰黨羽,遷兩淮鹽運(yùn)使,疏陳鹽政甚悉。以丁艱歸隱。 《詩文集》 見《府志·人物》。戴燝撰。戴燝,字亨融,長泰縣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jìn)士,授行人。后任松藩參議,以恩威服土酋。并以松藩兵解渝州之圍,升西川按察使。 《詩經(jīng)衍義》 見《府志·藝文》。江環(huán)撰。江環(huán),字縉云,云霄縣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jìn)士,浙江平湖知縣,擢貴州道御史?!对娊?jīng)衍義》發(fā)揮朱熹之說。 《秋雨堂集》 見《府志·人物》。楊葉瑤撰。楊葉瑤,長泰人。萬歷間人。 《射禮輯說》 《道原錄》 《抄羲集》 《抄學(xué)則》 見《府志·藝文》。鄭袞撰。鄭袞字邦信,龍溪縣人。府學(xué)生員,品行端莊,學(xué)者稱峻林先生。 《易講義》 《省身錄》 見《府志·藝文》。林經(jīng)書撰。林經(jīng)書生平未詳。 《澄心平氣二箴》 見《府志·藝文》。陳富撰。陳富,龍溪縣人。兄弟5人同居,弟沒,恤其孤無異己子。知府盧璧來訪,煮麥粥招待,盧璧遣吏饋米10石。陳富召里中無炊的人分給之。 《藝余集略》 見《府志·藝文》。朱瑛撰。朱瑛,銅山人。萬歷十六年(1688年)舉人。通安知州。 《延露編》 見《府志·藝文》。黃一龍撰。黃一龍,字鱗伯,海澄縣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jìn)士,官東粵御史。 《钑鏤稿》 《寶簾堂疏》 《書經(jīng)解》 《意雅涉筆》 《中庸說約》 《王氏四書》 見《府志·藝文》。王志遠(yuǎn)撰。王志遠(yuǎn),字而近,漳浦縣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jìn)士,歷官四川、江西、廣西布政使,以勞卒于官?!拌曠U”意謂金銀雕飾,《府志》誤為“吸鏤”。 《裔乘》(8卷) 《芙蓉館集》 見《府志·藝文》。楊一葵撰。楊一葵,字翹卿,漳浦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jìn)士。官至云南布政使。 《心源錄》 見《府志·藝文》。陳九敘撰。陳九敘生平不詳。 《家禮辨》 見《府志·藝文》。鄭正學(xué)撰。鄭正學(xué)是鄭棨侄兒。狷介不妄取與。文字奇警。學(xué)者稱為蓮潭先生。 《心極圖說》 見《府志·藝文》。紀(jì)孚兆撰。紀(jì)孚兆,字道范,龍溪縣人。孝事父母。 《射禮集說》 見《府志·藝文》。吳霞撰。吳霞,龍溪縣人??h生員。篤志好古,筑小室聚書讀之,祭祀必誠。及卒,蔡烈題其墓曰“古學(xué)君子”。 《易解》 見《府志·藝文》。高則賢撰。高則賢,龍溪縣人。少孤,事母至孝。好《易》,端坐云洞中一年,作《易解》,士人多宗之。 《玉堂初稿》 《木天署草》 高克正撰。高克正,字朝憲,海澄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jìn)士,翰林院檢討。曾參與纂修國史。 《霏云居集》(53卷,續(xù)集66卷,閩漳張氏萬歷間刊) 《東西洋考》 (閩漳張氏萬歷四十六年即1618年刊) 《七十二家集》(346卷附錄72卷,閩漳張氏天啟崇禎間刊) 《群玉樓集》(84卷,閩漳張氏崇禎十一年即1638年刊) 《初唐四子集》(48卷,閩漳張氏崇禎十三年即1640年刊) 張燮編撰。張燮,字紹和,龍溪縣人。張廷榜之子。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舉人。博學(xué)多能,黃道周自以為不如。所著《東西洋考》尤有名,為中外學(xué)者考究明代東西洋貿(mào)易主要參考資料,也是佐證我國享有西沙、南沙主權(quán)的重要文獻(xiàn)。張氏所編著均有萬歷間漳州張氏刊本。 《若決草》 《尚友堂文集》 見《府志·藝文》。林秉漢撰。林秉漢,字伯昭,長泰縣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jìn)士,浙江道御史。以議楚藩忤旨?xì)w里。 《轅雅集》 徐鑾撰。徐鑾,鎮(zhèn)海衛(wèi)(今龍??h隆教畬族鄉(xiāng)鎮(zhèn)海村)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jìn)士,兵部職方司郎中。 《詩經(jīng)會解》 《四書提旨》 《陳布衣心圖注》 見《府志·藝文》。蔡一橙撰。蔡一橙,字廷黃,龍溪縣人。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舉人。篤守程朱之學(xué),敬如神明,用以自省。 《子史奧乘》(20卷) 《覓蠹軒文集》 張紹科撰。張紹科,龍溪縣人。張燮之侄,初名烴,字烴叔。 《葵圃集》 《渡江小草》 《農(nóng)臣暇筆》 《蓮城紀(jì)錄》 見《府志·藝文》。鄭懷魁撰。鄭懷魁,字輅思,龍溪縣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jìn)士。仕宦不得志,退而著書,為文博奧?!犊约?0卷,載入《明史·藝文志》。 《周忠愍奏疏》(2卷) 《居稽齋集》 見《府志·藝文》。周起元撰。周起元,字仲先,號綿貞,海澄縣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jìn)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江南,以忤魏忠賢被害?!端膸烊珪肥珍洿藭瑑?nèi)有《西臺奏疏》11首,《撫吳奏疏》19首,各為一卷。遺詩7首附后。并評“起元諸疏有關(guān)國計(jì)民生,非虛矜氣節(jié)者比。其人其言,足垂不朽?!绷碛谢洊|省城學(xué)院前聚英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5卷本,附錄傳志及題贈詩文。 《諸經(jīng)纂注》(34卷) 見《龍溪縣志·藝文》。楊聯(lián)芳撰。楊聯(lián)芳,字懋賞,又字蘅苑,龍溪縣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jìn)士。知杭州,正直不避權(quán)貴。此書《明史·藝文志》作《諸經(jīng)類纂》。 《麟角篇》(4卷) 《舒節(jié)編》 見《府志·藝文》。張于壘撰。張于壘,字凱甫,張燮之子。7歲能詩,16歲為諸生,17歲游名山,22歲夭折。 《史記一家言》 《叢桂軒語錄》 《杜詩句釋》 見《府志·藝文、人物》。蔡宗禹撰。蔡宗禹,字寶元,漳浦縣人。萬歷間為太學(xué)生,葉向高譽(yù)為天下士。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jìn)士,授鎮(zhèn)江推官,屢平冤獄,頗有好評。后知麗水縣,改淫祠為書院。升刑部主事。居喪不作佛事,傳為家法。 《兵垣奏疏》 見《府志·藝文》。邱懋煒撰。邱懋煒,字以鄂,漳浦縣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jìn)士,授行人。冊封代藩不受饋金。在兵部任事,乞罷東廠。致仕后,倡筑杜潯堡,砌石路,修義冢,鄉(xiāng)人立生祠以祀。 《永思堂文集》 見《府志·藝文》。陳儀撰。陳儀,海澄縣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進(jìn)士,湖廣參政。 《文儷》(18卷) 《長梧集》 《慧閣詩》(8卷) 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府志·藝文》。陳翼飛編撰。陳翼飛,字元朋,又字小翮,平和縣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jìn)士,授浙江宜興知縣,有政聲。《四庫全書》收《文儷》14卷(錄漢至唐駢儷文字)、慧閣詩8卷(評為墨守七子流派,音節(jié)宏壯而切響甚稀),翼飛另有《長梧集》,未收。《四庫全書》誤元朋為元明,名與字不相應(yīng)。又誤平和人為平河人。 《小雕集》 文三俊撰。文三俊,銅山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jìn)士。浙江上虞知縣。 《如江集》 《如江二集》 《易解》 《千續(xù)韋編》 《詩經(jīng)疏》 《陰符解》 《六十四卦名》 《松關(guān)書義》 《老子首篇解》 見康熙《漳浦縣志·藝文》。王志道撰。王志道,字而宏,漳浦縣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jìn)士。魏忠賢當(dāng)權(quán)時,他二晉秩皆不赴。崇禎時官至左副御史,敢言直諫,與崇禎帝當(dāng)廷爭論不屈。 《漁書》(13卷) 見《詔安縣志·藝文》。林日瑞撰。林日瑞,詔安縣(原銅山,舊屬詔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jìn)士,甘肅巡撫。征戰(zhàn)有功,后為賀錦所擄,堅(jiān)不投降,被剮割而死。 《時習(xí)齋遺稿》 見光緒《平和縣志·人物》。賴廷華撰。賴廷華,字素甫,平和縣人。秀才。事母孝。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歲饑,捐粟賑濟(jì)。 《雙魚集》(7卷) 《紅堂詩》(7卷) 《三垣奏議》(4卷) 見《府志·藝文》、《龍溪縣志·藝文》。顏繼祖撰。顏繼祖,字繩其,號同蘭,龍溪縣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jìn)士。累官至山東巡撫,奉兵部尚書楊嗣昌命專守德州。清兵大至,陷濟(jì)南,執(zhí)德王,顏繼祖兵微救援不及,以失機(jī)被斬。 《南都草》 《嶺表吟》 見《府志·藝文》。張國經(jīng)撰。張國經(jīng),漳浦縣人。天啟二年(1622年)進(jìn)士,四川參政,官至光祿寺卿。 《黃漳浦全集》(50卷附年譜2卷) 《黃子錄》(66卷,洪思考正、樹萌集解) 《黃石齋先生集》(16卷) 見《著述綜錄》。黃道周撰。黃道周,字幼平,一字幼玄,又字螭若,漳浦縣人。因曾居銅山(今東山縣)孤島石室讀書,故號石齋。天啟二年(1622年)進(jìn)士。崇禎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為唐王聿鍵禮部尚書,督師婺源,師潰被執(zhí)不屈死。其書包涵歷數(shù)、奏疏、書信、詩賦、議論,精深博奧。清道光九年(1829年)有陳壽祺重刊本24冊,名《黃漳浦全集》,一名《黃忠端公全集》。另有《黃子錄》66卷,清抄本8冊,藏北京市圖書館?!饵S石齋先生集》16卷,《乾坤正氣集》本。《四庫全書》收其《易象正》(16卷)、《洪范明義》(4卷)、《月令明義》(4卷)、《表記集傳》(2卷)、《坊記集傳》(2卷。附《春秋問業(yè)》1卷)、《緇衣集傳》(4卷)、《儒行集傳》(2卷)、《春秋揆》(1卷)、《孝經(jīng)集傳》(4卷)、《榕壇問業(yè)》(18卷)等。海澄郭文焰乾隆十五年(1750年)刊《廣名將傳》14卷、《三易洞璣》16卷、《西曹秋思》1卷共13種。其中《廣名將傳》(“將譜”又名)系黃道周注斷,1986年孟冰點(diǎn)校,由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重版發(fā)行。又有《博物典匯》20卷,有閩漳張氏崇禎八年(1635年)刊本6冊,存福建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另有《駢技別集》,有大來堂明末刊本;《黃石齋詩集》,閩漳張氏崇禎間刊本?!饵S石齋先生尺牘》民國12年(1933年)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本。 《證孝說元》 《折獄衷詞》 見《府志·藝文》。趙懷玉撰。趙懷玉,字與瑤,龍溪縣人。天啟二年(1622年)進(jìn)士。任廣東肇慶推官,選精兵擊降香山澳倭寇,升御史。 《陳氏說書》 《太極圖參論》 《慧山詩文集》 《松石軒讀史》 《慧眼山房抄書十七種》 《古今小品八種》 見《府志·藝文》、《龍溪縣志·藝文》。陳天定編撰。陳天定,字?;?,龍溪縣人。天啟四年(1624年)進(jìn)士,吏部主事。明亡,在龍溪縣花山(今屬華安縣)出家,貧困而終。有《陳氏談書》、《古今小品》存世,閩漳蕓香道光九年(1829年)刊本。另有《秋吟》詩10首抄本,存福建省圖書館、漳州市圖書館。 《古周易訂詁》(16卷) 《詩經(jīng)世本古義》(28卷) 《孝經(jīng)集傳》(2卷) 《春秋繹》 見《著述綜錄》。何楷撰。何楷,字玄子,鎮(zhèn)海衛(wèi)(或作晉江)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jìn)士。崇禎時任戶部給事中。福王時掌都察院,與鄭芝龍不睦,幾為所害。漳州破,憂郁死?!睹魇贰に囄闹尽份d其著作。民國有中國書店影印本,廈門市圖書館藏?!端膸烊珪肥掌洹豆胖芤子喸b》16卷,謂“可備采擇,不以駁雜廢”?!洞呵锢[》缺昭、定、哀三公,未完業(yè)。《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經(jīng)世本古義》“考證詳明,典據(jù)精確,非宋以來諸儒所可及”。有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書三味齋刊本16冊。 《自罵草》 陳士奇撰。陳士奇,字弓甫,一字平人,銅山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jìn)士,四川巡撫。與張獻(xiàn)忠戰(zhàn),力竭被執(zhí),不降,被肢解死。號為東山三忠臣之一。 《南陔草》 《館課疏草》 《負(fù)山編》 魏呈潤撰。魏呈潤,龍溪縣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jìn)士,任兵科給事中,力揭閹黨之奸。被貶外官,終光祿署丞。黃道周自言“遠(yuǎn)猷深計(jì),不如魏呈潤”。 《簪云樓稿》 見民國《長泰縣志·人物》。戴紳撰。戴紳,字亨儀,長泰縣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jìn)士第四名,以親老不仕。 《淡寧居詩草》 見《府志·藝文》。李世奇撰。李世奇,字亮先,海澄縣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jìn)士。曾主修月港碉堡,民賴以安。 《讀左偶見》 《霞山雜錄》 《論學(xué)大旨》 見《龍溪縣志·藝文》。侯任撰。侯任,字志尹,龍溪縣人。家貧授徒養(yǎng)親,自己不娶而為弟成婚。講學(xué)以終。 《風(fēng)山集》 見《府志·藝文》。方進(jìn)撰。方進(jìn),字漸侯,龍溪縣人。陳天定門生。明亡,隱于花山授徒以終。 《經(jīng)史類纂》 《四書宗說》 《五經(jīng)宗說》 《迪吉錄》 見《平和縣志·藝文》。顏茂猷撰。顏茂猷,字壯其,又字仰子,平和縣人。崇禎七年(1634年)進(jìn)士,特旨五經(jīng)會元,禮部主事。有葉潤山輯著全書本,藏北大圖書館。 《莫猶居集》 見《府志·藝文》。李瑞和撰。李瑞和,漳浦縣人。崇禎七年(1634年)進(jìn)士,兩浙巡鹽御史。 《磊庵存草》 見《府志·藝文》。張若化撰。張若化,字雨玉,漳浦縣人。黃道周弟子,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道周系獄,若化侍候不斷,明亡歸隱丹山,極貧不仕。 《梅花草堂稿》 見《府志·藝文》。張若仲撰。張若仲為若化之弟,字聲玉。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jìn)士,任益府長史。易革后,山居50年,鄉(xiāng)里有爭訟,輒為勸解。終年84歲。鄉(xiāng)人稱若化若仲兄弟為“丹山先生”。 《梧園集》 《白庵游草》 見《府志·藝文》。盧振明撰。盧振明,龍溪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人。 《言志集》 見《府志·藝文》。林翰沖撰。林翰沖,漳浦縣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jìn)士,韶州推官。 《黃石齋(道周)年譜》 《石秋子敬身錄》(2卷) 《石秋子詩集》 《洪圖六經(jīng)》 《洪圖六史》 見《府志·藝文》。洪思撰。洪思,字秋子,龍溪縣人,黃道周弟子。明亡,隱居龍溪二十五都(今屬華安縣)苦竹村,以搜集其師遺稿為職志?!毒瓷礓洝酚星蹇?冊,藏福建省圖書館。《黃石齋(道周)年譜》有同治十年(1871年)閩南刊本、漳州市方志委重刊本。 《蔡夫人未刻稿》(1卷) 蔡潤石撰。蔡潤石,字玉卿,黃道周繼室。道周殉難,她長齋20年,不脫缞绖,不令諸兒孫參加清朝科舉,隱居龍?zhí)?,不入城?號為女中丈夫。83歲卒。玄覽堂叢書續(xù)集《黃石齋未刻稿》附有《蔡夫人未刻稿》,中有壽詩、題所畫花卉詩、山居詩若干首。所作生前從不曾示人。 《群言液》 見《府志·藝文》。李元征撰。李元征,龍溪縣人。 《蘭余絮言》 《尺筑齋集》 見《府志·選舉》。戴實(shí)華撰。戴實(shí)華,字棣黃,長泰縣人。崇禎十一年(1638年)舉人。會考不中,隱居著作,因兵燹僅存上列兩書于家。 《桃園集》 見《府志·藝文》。侯世漼撰。侯世漼,龍溪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涇縣知事,有政聲。他是黃道周門生。析疑辨難,潛心蘊(yùn)奧,有《問答十則》編入黃道周所著《榕壇問業(yè)》。 《濮鉛山人集》 《談學(xué)錄》 《藝苑提宗》 《靜學(xué)編》 《儒林列傳》 張士楷撰。張士楷,字瑞卿,張若化子,漳浦縣人。崇尚朱熹主敬之說,47歲卒。 《葛亭集》 陳祖虞撰。陳祖虞,字子篤,漳浦縣人。棄功名,重理學(xué),師事張士楷,為張若化所稱美。 《古史》(60卷) 《游名山記》(6卷) 《麗典新聲》 《史記萱蘇》 《七州詩集蟫巢集》(20卷) 見《府志·藝文》。黃以升撰。黃以升,字孝翼(《四庫全書總目》作孝義),龍溪縣人。崇禎孝廉,與黃道周、張燮相友好。曾知寧波府。《史記萱蘇》一卷,收入《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存目二》。 《太室集》 見《府志·藝文》。楊喬岳撰。楊喬岳,字季平,龍溪縣人。舉人。工詩善書,明亡不仕,隱居杭州西湖,與僧白漢游。 《杜庵宏治集》(7卷) 《端一齋總錄》 《五行前用稿》 見《府志·藝文》。吳夢麒撰。吳夢麒,字子玉,漳浦縣人。性孝,劇盜驟至,他獨(dú)守柩不退。賊相戒勿犯。 《介庵吟稿》 《訓(xùn)善集》 見《府志·藝文》及《平和縣志·藝文》。張拱撰。張拱,字世莊,平和縣琯山人。府學(xué)生。隱居琯山,不求功名。 《孝紀(jì)》(16卷) 《蔡端卿集》 見《府志·藝文》。蔡保禎撰。蔡保禎,字端卿,詔安縣人。明末諸生。性孝,父蔡方平,墓在大帽山,保禎展墓千回不倦。詩文為黃道周所稱?!读?即《蔡端卿集》)系手抄本,民國3年石印?!缎⒓o(jì)》16卷,有黃道周序。 《墻東詩錄十八集》 見《著述綜錄》。王叡編。收王叡《蘆漪草》、王賓《員峰稿》、王寶《慥庵草》、王會《歸田稿》、王志遠(yuǎn)《钑鏤稿》、王志道《如江集》、王志逵《升齋草》、王澄世《焚余草》、王煥世《拙逸堂草》、王屏世《鳩飛草堂稿》、王翼世《蘆庵稿》、王仍《嶺云草》、王仍縉《吾廬集》、王節(jié)《竹軒稿》、王睿《思齋集》、王仍輅《珠溪集》、王仍鞶《近勇堂草》、王曰仁《竹里館草》等各一卷。作者均姓王,并均漳浦縣人。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刊本。 《無知解》 見《府志·藝文》。丁玉鳴撰。丁玉鳴(一作玉明),龍溪縣人。生平未詳。 《元?dú)飧菊摗贰≈芊鹑兆?。周佛日,海澄縣人。平素行醫(yī),主張保養(yǎng)人體元?dú)猓委熞擞煤推街?,忌用峻削方劑?BR> 《慥工錄》 《讀書本義》 見《府志·藝文》。鄭英道撰。鄭英道,海澄縣人。 《留史》 《授命錄》 《涂虞卿詩文集》 見《府志·藝文》。涂伯案撰。涂伯案,海澄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浦城縣教諭。 《林氏說書》 林宗仁撰。林宗仁,字慈源,平和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特用進(jìn)士出身。金華府武義知縣,升戶部貴州司主事,明亡歸里,閉門著述。 《易啟微》 《史宗》 見《府志·藝文》。陳國琠撰。陳國琠,海澄縣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jìn)士,未經(jīng)殿試,國危隱居不仕。 《謔庵詩稿》 見《府志·藝文》。陳彝器撰。陳彝器,海澄縣人。 《何氏禹貢》 見《府志·藝文》。何模撰。何模,海澄縣人。生平未詳?!堕L泰縣志·秩官》有何模,“曹州人,貢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任知縣,丁艱歸”,當(dāng)是另一人。 《秋雨堂集》 楊葉瑤撰。楊葉瑤,長泰縣人。 《尚書詳考》 《得得齋詩稿》 戴作材撰。戴作材,長泰縣人。崇禎舉人。 《許周民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