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元參 麥冬 生龍牡 旱蓮草 北五味 黃芪 浮小麥 各15克 甘草5克 10-30劑 水煎飯后服,一天一劑 方解:汗出分自汗和盜汗二種,自汗者多為氣虛所為,證見白天汗出為主,動輒汗出,身疲無力,納呆無味,面白無華,舌淡苔白,脈沉澀無力.治則:益氣固汗,方:黃芪 防風(fēng) 炒白術(shù) ;盜汗者以夜間夢中出汗較多,證見:消瘦無力,少寐多夢,五心煩熱,舌紅苔黃,脈細(xì)數(shù),治宜養(yǎng)陰固汗,生津退熱,方:生麥散 增液湯加味.臨床上往往陰損及陽,陽損及陰,絕沒有單純的氣虛或陰虛之人,只是側(cè)重不同而已,治療上應(yīng)該氣陰雙補(bǔ),亦是側(cè)重不同而已.上方正是臨床常用驗(yàn)方,臨證以氣虛為主者,適當(dāng)增加黃芪劑量至20-50克不等;以陰虛為主者,適當(dāng)減少黃芪劑量至10-5克或不用其,可加大生地量至20-3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