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系2008年12月12日葉嘉瑩先生在南開中學圖書館做的學術講座《〈迦陵詩詞稿〉中的荷花》錄音稿的整理版,出于敬仰而整理此稿,未經葉先生本人審定。 你們的程濱老師約我今天和同學們講講我自己的詩詞稿(注:整理時參考《迦陵詩詞稿》中華書局2007年版)里面的關于荷花、關于蓮花的一些作品。 我到這里有舊夢重溫的感覺,一個是因為幾年前程老師曾經約我來在你們學校做過一次講演,但是我所說的舊夢還不是近年的舊夢,我說的是多年前的舊夢。 我1945年大學畢業(yè),就是教中學,我看到中學的同學,其實感到特別親切;而且我1945年教過的學生,現在還跟我保持著聯系。我是今年實歲84,虛歲85,我大學畢業(yè)差不多20歲,我教的中學的學生十幾歲,所以他們比我只小幾歲。我的那時的學生,他現在每個月給我打一次電話。去年,曾經請他的愛人、他的兒子、他的孫子,陪他過來看望過我一次。他說現在因為他身體不好,不能再出來到遠的地方去,所以就沒有(再)見到。但是我一直懷念,大學剛畢業(yè)教過的中學的同學,我們有很親切的感情。我覺得中學的同學,正是你們一個可以塑造的、把你們的心靈、頭腦敞開,接受一切的學問和知識的時候,是非常寶貴的。我常常對我大學里的研究生說,到你們現在的年齡,再去學習詩詞、去背誦,已經太晚了,所以你們中學的同學應該早一點開始。 而我今天以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的身份)來講我當年的詩詞。我給你們發(fā)的這個講義,第一首詞是1940年夏天寫的,其實我想應該比這個更還早一點,因為我是很早就開始寫詩了,所以這不過是我十幾歲時的作品,可能跟你們的年齡差不多。我現在來講,其實我在去年,在臺灣,因為我過去也在臺灣教過書,他們也請我回去講我自己的詩詞,我當時講演的題目是《鏡中人影》,是鏡子里面的一個人的影子。因為我覺得自己站在講臺上,講自己的作品,其實我認為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按照西方的詮釋學的理論來說,而且西方還有作者死去的這種說法,當你一個作品寫出來,作品本身是獨立存在的,它里面的生命、它所傳達的信息,都是從它的語言文字里面?zhèn)鬟_出來的。我們中國常常說,說作者怎么樣,作品就怎么樣。而我們所推尋的中國的講詩常常講這是作者原來的、他的本意是什么,用英文說,他的meaning,他本來的、原來的意思是什么。西方說,你要指定他這樣的一個意思,就把他限制了,讀者是可以從他的文本、從他的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就是一種符碼,可以從里面有一種豐富的聯想、感受,所以我今天做的是一件很笨的事情,自己要講自己的作品。 第一首要講的就是我小的時候、十幾歲寫的一首《詠蓮》的小詩、《詠蓮》的絕句。 我現在先要說,為什么在我的詩詞稿里面,能夠挑出這么多詠蓮花還有荷花的詩詞。如果人世間真的有因緣的話,因緣并不是迷信,只是你一種機會、一種巧合。這個機會和巧合在哪里呢?那是八十四年前的夏天,我出生在陰歷的六月。陰歷的六月,按照中國的習慣,它把十二個月中的每個月都分配了一朵花,陰歷夏天的六月這個月份是荷花的月份,我們家里因為我出生的時候是荷花的月份、是荷花的生日,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做“荷”、“小荷”,就是荷花的“荷”。那么荷花,也就是蓮花,它的別名也叫做蓮花,所以我就對凡是與荷花、蓮花有關系的事物,都表示關心、感興趣。而且我小的時候出生在北京,北京的我們家的院子里,我們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舊家庭,我祖父在世的時候,院子里有一個大的荷花缸,養(yǎng)的荷花。后來我祖父去世以后,那個大缸還在那里,已經不再養(yǎng)荷花了,只是養(yǎng)些金魚什么的??墒潜本?,不管是北海還是什剎海、后海,到處都是荷塘,每當夏天的時候,我母親就會帶著我和我弟弟到北海去或者到什剎海去,就會看到很多很多的荷花,所以我對荷花在現實上就有一種很親切的感受。同時呢,我又讀古人的作品,我是喜歡古典文學的,從小就背誦很多古代的那些詩文,大家都知道宋朝的一個理學家周敦頤寫過一篇文章叫《愛蓮說》,他喜歡蓮花。那么為什么蓮花又叫荷花?等我講到我的另外一首《木蘭花令》的時候再詳細地解釋,你們現在愿意看的話,我不妨帶你們先看一看,在你們講義的第二頁,《木蘭花慢?詠荷》,1983年寫的,這是我后來的作品了,但是為了講這個荷花,也叫蓮花,我們先來看《木蘭花慢》這首詞前面的序言: 《爾雅》曰:“荷,芙蕖;其花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爾雅》是中國古代的一本字書,它解釋很多的名物,它解釋了很多草木的名字?!稜栄拧防锩嬷v這個荷花,《釋荷》就是解釋荷花。它說“荷”,也叫“芙蕖”。“其花茄”,它的花叫做“茄”;“其葉蕸”,這個字念x ià ,荷花的花叫茄,葉叫蕸;“其本”,“本”是什么呢,“本”還不是它的根,等一下還要說到它的根,“本”是荷花剛剛長出來的、從藕節(jié)上生出來的一個小小的萌芽,它長出水面,成為荷的梗,上面有荷花,然后結成蓮藕。“其實蓮”,它的果實就是蓮蓬,它的根就是我們所吃的藕。“其中的”,荷花的中間是他的“的”。“的中”,你把荷花結的蓮子剝開,里邊還有一個綠的荷花的心,那個“的中”是“薏”。你就發(fā)現,這個荷花,它的整個的植物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名字,很少有一種花每一部分都有名字。我們說梅花就是花叫做梅花,像今天有同學送給我一捧花,這叫什么“香水百合”,這個花就是香水百合,沒有說它的葉子叫什么,它的根叫什么,它的果實叫什么,沒有這么復雜。而只有荷花,你看它的花叫什么,葉叫什么,它剛發(fā)的小芽叫什么,它結的果實叫什么,它的根叫什么,它中間的種子叫什么,種子里面的蓮心叫什么……而把這個花介紹得這么仔細,每一部分都有名字,那是為什么緣故呢?我說“蓋荷之為物”,因為荷這種花,“其花既可賞”,它的花是可以欣賞的,它的“根實莖葉皆有可用”,就是它的整個的這個植物的每一個部分都是有用處的,或者可以觀賞,或者可以食用,可以治病,當作醫(yī)藥,所以它全身幾乎每一個部分都是有用處的。“百花中殊罕其匹”,在所有的花草之中,很少有一種植物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名字,為什么?因為那些個花朵沒有這么多的用處,不像荷花每一個部分都有用處,“百花中殊罕其匹”,沒有能夠和它相比的。“余”,就是我自己,“生于荷月”,剛才我說過我是夏天六月出生的,中國把這個月算是荷花的月份,所以“雙親每呼之為‘荷’”,所以我有大名有小名,大名叫嘉瑩,小名就叫荷,我父母就叫我“小荷”,所以“荷”就是我的乳名,乳名就是小孩子的小名。“稍長”,就是剛才我說的,我讀古代的詩文,“讀李義山詩”,就是李商隱的詩,“每誦其‘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這是李商隱的一首詩,他本來的詩題是《暮秋獨游曲江》(注: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曲江是長安城外一條水的名字,叫曲江。他在晚秋的時候,一個人到曲江去游玩,曲江里面也有荷花,也有荷葉,他就寫了一首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他說這個荷花,從荷葉生的時候,花是一種生命,你有了生命,試想花就會經歷它一生的生命,人有悲歡離合,花也有它的生老衰落。而且你看李后主寫的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花也有花的悲哀,花也有花的遭遇,它要忍受寒風冷雨等一切的變化。所以李商隱說了,荷葉生的時候,從它有生命的開始,它一生的悲歡哀樂、整個的一切的遭遇,就都伴隨著他的生命而到來了。“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你說荷葉干了,是不是它的恨就沒有了?李義山說不是,正是秋天當荷葉干的時候,它一生的經歷,他整個一生的痛苦的經歷,“荷葉枯時秋恨成”,人生總會有憂患的,人生總會遭遇很多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那么我小名叫荷,所以我就想到,我們的一生總是要遭遇一些不幸的,何況我們在剛才還講到我的經歷、我小的時候,你們現在聽起來真是“古人”、真是歷史,我們剛才在那邊跟我的前南開的一些同學講起來,有人給我介紹到香港去講課,說這是葉嘉瑩先生,“哎呀”,他們說,“我們以為是古人”。你們看我這八十多歲的人,那經過的都是歷史了。我小的時候,當我趕剛上初中二年級,就遭遇到“七?七事變”,而我的父親本來是在國民政府工作的,所以就跟我們淪陷的——當時就叫北平隔絕了,八年的抗戰(zhàn),不通音信,而我母親在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抗戰(zhàn)第四年,正是艱難困苦的時候,我母親也去世了。我是最大的姐姐,我?guī)е鴥蓚€弟弟生活在淪陷區(qū),經歷過你們很難想象的,無論是精神上、感情上還是物質上的生活。我們可以好幾頓吃不到一次白米飯,吃不上一張白面餅,我們吃的還不是窩頭,不是這么美好的東西,我們吃的是你們不能想象的混合面,就是老舍《四世同堂》所說的他的曾孫女不肯吃后來餓死的那個食物。所以我在想,人的生命真是不幸的,“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我就想到人生有這么多痛苦不幸??墒抢钌屉[還寫過一首詩(剛才那首詩的題目叫《暮秋獨游曲江》)叫《送臻師》,是一個和尚,我們常常說法師,所以他說《送臻師》?!端驼閹煛愤@首詩本來前面還有兩句,我是斷章取義,取了他后邊兩句,他前面寫的是“苦海迷途去未因,人生到此幾微塵。”后面是“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現佛身。”這是我引的這兩句。他說我們人來到世界上(這當然是李商隱的詩),佛教說人生是苦海,像剛才我所說的,一切的戰(zhàn)爭、災難,天災人禍,所以苦海迷途,我們?yōu)槭裁磥淼竭@個世界?我們?yōu)槭裁丛庥龅竭@樣的不幸?那汶川的大地震,他們問誰去?為什么我們有這樣的災難?我們都是在苦海之中,我那時遭遇到被日本占領的淪陷,弄得我父親遠離到后方,我母親去世了,過著這樣的生活,所以苦海迷途。我們?yōu)槭裁磥淼竭@個世界?為什么過著這樣的生活?“去未”是佛家講的,人可以轉世,所以有過去有未來,你過去的一世是怎么樣的,現在的的一世是怎么樣的,你未來的的一世又是怎么樣的?但是在這樣一種因緣,一直只是佛教在說,宗教上這樣說,我們現實的科學誰能夠證明你過去有什么樣的因緣,你未來又種下什么樣的根果,你不知道。所以苦海迷途,你已經失迷了,對于過去未來的因果你根本不知道,“人生到此幾微塵”,我們自有人類以來,落到現在的這個世界,人類豈不應該越來越好嗎?科學越進步,我們應該生活得越快樂越美好,可是為什么還有這樣的災難?我們人生到此,經過了幾次的微塵,“微塵”是佛教說我們的世界在整個宇宙之間就是一粒塵土一樣的微塵的世界,我現在說的都是李商隱的詩。我小時候讀李商隱的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現佛身”,我們既然是在痛苦之中,而佛是拯救世人脫離苦海的,“何當”就是什么是時候我們在大千世界能夠涌現百億的蓮花,而每一個蓮花上都呈現出一尊佛像?這個蓮花就有一種巧合,這不是我的選擇,我生在夏天荷花的月份,我的小名就叫做荷,荷就是蓮,我就注意到與荷花、蓮花有關系的事物,那我就注意到李商隱的詩,我也從李商隱的詩注意到佛教。佛教如果你現在到廟里去看,那佛像下面坐的都是蓮花座,而且說釋迦牟尼生下來走在地上,一步一步都生出蓮花,蓮花代表的是什么?是“出淤泥而不染”,它第一個品格是出泥不染,它是從淤泥之中長出來的,但是不管是荷花還是荷葉,它不染任何的泥塵。前幾天我偶然看到報紙,說為什么荷花不容易沾染塵土,為什么蓮葉荷葉也不容易沾染塵土,為什么?據現在的最新的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荷花跟荷葉的表面上有一層現在所謂的“納米”——“納米”是什么,其實我也不大清楚——所以就是有了這一層“納米”,塵土就不會沾上,所以它是出泥不染,這是它的第一個品行。而且還說荷花是開展的,把荷花展開中間的那個蓮子——蓮蓬結成的種子、果子。佛教有一本經書(我等一下也會講到),叫《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等一下我也會講到這一首詩。我年輕的時候我也曾聽一個和尚講過《妙法蓮華經》,我先聲明,我并不是佛教徒,雖然我講了一些佛教經典的故事,我是很好奇,各種宗教的書我都看一看,我們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難道渾渾噩噩地生活一世?我們只是吃飯穿衣,跟禽獸一樣的生活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注:《孟子》),那差別在哪里?其實我很喜歡看一些哲學和宗教上的書,那佛經上說為什么是蓮華的經呢?它說,我們的人生如同花開了,花打開的時候,那蓮花的展開,蓮蓬就在中間出現了,你看荷花中間的蓮心(我們在座有一位畫家,專門喜歡畫荷花,畫得非常好的),“花開蓮現,花落蓮成”。蓮代表人的一種覺悟,你在這個世界上你的人生的意義、價值和目的是什么?你花開的時候,覺悟的種子就在那里了,可是當時你被這個大千的繁華世界“耳迷乎五音,目迷乎五色”,世界對你的誘惑這么多,你盲目地也追求了很多東西,等這些繁華的追求都落盡了,你最后才明白,智慧的種子是什么,所以李商隱說“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現佛身”,現出來一尊佛像,每一朵蓮花上有一尊佛像,而佛是給人智慧的,佛是可以救人脫離苦海的。我小的時候因為我的名字叫荷,我就注意到荷的品質、荷的特色,我就注意到詩文里邊寫到荷花的句子,“輒為之低回不已”,“低回”就是我被它感動,在心里面反復地思量,所以我就說“曾賦”,因為我讀這些詩文我就受到感動,我就寫了五言的絕句——《詠荷》的小詩一首,這就是我剛才要講還沒有講,我就帶你們看了這個序言。因為你要看這個序言才知道我為什么當時寫了這一首小詩。 詠蓮 一九四○年夏 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 “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本來我們剛才是講了李商隱的詩,講了很多關于蓮花、荷花的故事,其實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宋朝的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水里面生長的跟陸地上生長的——水陸之花美麗的讓我們喜歡的太多了,但是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他說晉朝的陶淵明就喜歡菊花,唐朝的人特別喜歡牡丹花,周敦頤說自己喜歡蓮花,然后他就說我為什么喜歡蓮花呢?就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它雖然是從很臟的淤泥里邊長出來,但它沒有染上一絲的泥塵,“出淤泥而不染,擢清漣而不妖”,它生在水中,但是它與那些隨水漂浮的水藻之類是迥然不同的,它是直直地挺立在那里,不隨著流水而飄蕩轉移。所以他說它是“香遠益清”,荷花的香氣,不像你們剛才這里兩位班代表送給我的“香水百合”,香水的百合(香味(非常濃烈,香氣刺鼻;荷花呢,它是遠遠的,一陣風過,飄來一陣輕微的荷香,“香遠益清”不是在你面前這么強烈的刺激。“亭亭靜植”,它是直立的因為它跟西方那種睡蓮——葉子、花都爬在水上完全不一樣,它是很挺拔的,所以我就說“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這是我說蓮花、荷花本來的品質就是如此,那么佛經上說荷花上面都是有佛的、菩薩的像,佛、菩薩、如來是要渡脫我們眾人脫離苦海的。因為我并不相信佛教——(佛教說)佛可以渡脫我們脫離苦海——我說“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因為我小時候經過淪陷的(遭遇),還有我父親我母親生離死別,“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這是我之所以寫第一首詩的緣故。 第二首詩是《擬采蓮曲》 中國古代學作詩的時候常常有“擬作”,“擬”就模擬、模仿,你剛剛開始作詩,就給你一些古人的詩作為例證,模仿它寫一首詩,所以有古詩(像古詩十九首的詩),有擬古詩——模仿著古詩來寫那些詩。樂府詩是可以配音樂來唱的一種詩,里面有一首曲子叫《采蓮曲》,其實《采蓮曲》有的時候是出于民間的,就是說江南多水,江南有很多溪水啦、湖泊啦,里邊種植著蓮花。我們中國前些年還說洪湖水……有水的水鄉(xiāng)就有魚、就有荷花。荷花是他們的一項產業(yè),他們可以生產荷花、荷葉、蓮子、藕,什么都可以用,都可以賣錢的,所以到處都種植著這些東西。不管是采蓮蓬,采蓮葉,還是采蓮花,甚至于是它根的藕都可以賣錢,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江南的女子唱一些個采蓮的曲子。而女孩子呢,采蓮的時候青春是美好的,所以也有一種對愛情的向往,所以那些古人的《采蓮曲》里就常常寫個女孩子這種感情的詩歌,而且中國在樂府里邊常常有同音字可以諧音,“蓮”和“憐”讀音一樣,而這個“憐”也有“愛”的意思。 我那個時候正是少女的時代,所以我擬《采蓮曲》,所以里邊也模仿樂府詩,有一種愛情的意味。 擬采蓮曲 一九四三年夏 采蓮復采蓮,蓮葉何田田。 鼓棹入湖去,微吟自叩舷。 湖云自舒卷,湖水自淪漣。 相望不相即,相思云漢間。 采蓮復采蓮,蓮花何旖旎。 艷質易飄零,常恐秋風起。 采蓮復采蓮,蓮實盈筐筥。 采之欲遺誰,所思云鶴侶。 妾貌如蓮花,妾心如蓮子。 持贈結郎心,莫教隨逝水。 想象江南的女海子去采蓮,“采蓮復采蓮,蓮葉何田田”,“田田”是荷葉茂盛的樣子,樂府詩里就是這么說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我用的是古樂府詩里的《江南曲》(注:全詩如下: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里的句子,很茂盛的一片。“鼓棹入湖去”,“棹”就是劃船的槳,“鼓”是滑動的槳聲,“鼓棹”就是響的那個船槳的聲音。我就進入那個湖水之中,“微吟自叩舷”,“舷”是船梆,“吟”可以是吟詩,可以長歌,你可以就是唱著采蓮的《江南曲》。那么這些女孩子看見什么呢?“湖云自舒卷” ,天上的云彩一些是卷開的,一些是散去的。你低頭看看,“湖水自淪漣”,那湖水一帶一帶地,波光蕩漾,“淪漣”是水的波紋蕩漾的樣子。“相望不相即,相思云漢間。”我后來還寫過一首詩,因為里面沒有荷花,(講義)就沒有錄下來,我寫的那首詩叫做《水云謠》。好像我們進來拍了一個電影叫《云水謠》,但是我那比他早得多,我是六十年代作的,它這現在是2000年以后的才有的。《水云謠》是說云就是水,水就是云,水汽上升就變成云,云下雨降下來就變成水,云水本來是一家,天上的是白云愛帶,底上是水光波光連綿,所以我說湖云在天上一下打開、一下變化,所以云彩的形狀千變萬化。“湖水自淪漣”,那水蕩漾得波光閃爍。“相望不相即”,云水本來應該是一家,可是現在云在天上,水在地下,“相望”,可以看見,但是“不相即”,“即”是湊在一起,他們兩個不能合在一起。我們有一個追求,有一個向往,還不一定確指是某一個人的愛情的對象??偠灾覀冏非笙蛲粋€目的、一件事物,就是“相思云漢間”。 這是前面的兩節(jié),每節(jié)四句,合在一起就是寫采蓮的,先從蓮葉說起的。 下邊“采蓮復采蓮,蓮花何旖旎。艷質易飄零,??智镲L起。”所以就從蓮葉說到蓮花了。剛才的重點寫葉子,現在就寫到蓮花了。“旖旎”是美麗的、嬌美的樣子,這蓮花、荷是多么的嬌美,“采蓮復采蓮,蓮花何旖旎。”可是這么美的蓮花,“艷質”——它美麗的生命,很容易就飄零了。所以我后來還寫一些個詩詞,南開有個荷花的池塘,叫馬蹄湖, 我是喜歡荷花的,可是每年9月我來的時候,荷花就已經凋零了,一進秋分,那荷花瓣就零落了,所以“艷質易飄零,常恐秋風起”,他們美好的生命如此的短暫。再下邊一節(jié),“采蓮復采蓮,蓮實盈筐筥。采之欲遺誰,所思云鶴侶。”“遺留”的“遺”在這里念wèi,“贈送”的意思,當作“贈送”講的時候念wèi。我們采了有蓮葉、蓮花還有蓮子,“蓮實盈筐筥”,我們把蓮采到竹筐里面,一筐一筐的蓮子。“采之欲遺誰”,你采下來的蓮子究竟要送給誰呢?“所思云鶴侶”,我所懷念的,是在白云之間的,是像一只白鶴可以沖上天空的,是那樣的高遠的一個伴侶,也可以說是跟前面的“相思云漢間”是呼應的,我所追求和向往的,是在高空之上的。最后是一個結尾,“妾貌如蓮花,妾心如蓮子。持贈結郎心,莫教隨逝水。”女孩子年輕的時候美麗得像蓮花一樣,心像蓮子一樣,蓮子的中心有痛苦的感覺。“持贈結郎心”,我把這些個都采下來,都送給一個人,希望我們有生命上共同的結合,“莫教隨逝水”,你不要把這樣的美好的蓮花、這樣美好的蓮子隨便就拋棄到水中。 這是我小的時候模擬樂府詩的《采蓮曲》所寫的一首樂府的小詩。 剛才我講到我曾經去聽過在北京的一個廟里講的《妙法蓮華經》,我家里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我只是因為自己的名字叫荷,荷花就是蓮花,我在大學讀書時有一天(是四十年代),我看到報紙上有一個消息,說有一個佛教的法師在北京的廣濟寺——1943年的秋天聽法——那個法師講的是《妙法蓮華經》。我就想我既然名字叫荷,就是蓮花,那么佛教上它是怎么說的呢,所以我就想我要去聽一聽佛教學這個高僧、這個法師他是怎么講的呢?法師講的是什么?就是我們剛才寫的這兩句,他的說法很長,但是我一直記了這么多年我還會背下來的是:花開蓮現,花落蓮成。佛說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種子,每一個人都有你的智慧,你要以你的智慧去追求,你就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一個真正的覺悟,這個覺悟是你生來就有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你說那個馬牛雞犬它們一樣地吃東西,一樣有生命,一樣的有生老病死,它跟我們人類的區(qū)別何在?我們是有思想的,我們是有靈性的,這就是人類跟動物最大的差別,而你要知道你身為人類有這種靈性和思想,是何等可寶貴的一件事!你不應該用你的靈性和思想對人生有一個徹底的覺悟和認識嗎?這時這個老和尚就說了,“花開”,當你有生命的時候,“蓮現”,你那個智慧的種子就出現了,就在你心中,但是你那會兒沒有覺悟。是“花落蓮成”,要把那些世俗的那些虛妄的、外表的東西都丟掉以后,然后你那個智慧的種子才能夠完成,所以聽那個老和尚的說法主要是這個意思。 鷓鴣天 一九四三年秋,廣濟寺聽法后作 一瓣心香萬卷經。茫茫塵夢幾時醒。前因未了非求福,風絮飄殘總化萍。 時序晚,露華凝。秋蓮搖落果何成。人間是事堪惆悵,檐外風搖塔上鈴。 “一瓣心香萬卷經”,就算你有心來追求,你來追求人的一個智慧的覺悟,“一瓣心香”,你的內心好像是點燃了一炷香似的,表示你追求的熱烈與誠懇,而你要想覺悟,你要讀萬卷的經書,“一瓣心香萬卷經”??墒悄阌X悟了,“茫茫塵夢幾時醒”,什么時候才能真的覺悟?我說我自己“前因未了非求福”,我今天雖然來聽佛法,但是我對于人的過去和未來真的沒有覺悟,我前因都不知道,當然也不知道我的后果,所以我今天來聽法,我并不是為了追求我的幸福而來的,你要知道宗教是要給你一種覺悟,不是你燒了香拜了菩薩就能得到什么名利祿位的世俗的幸福,“前因未了非求福”。“風絮飄殘總化萍”,而人的一生總是會過去的,就像柳絮總是會飄飛的,蘇東坡說柳絮飄到水里面就變成浮萍了,就代表生命的結束。“時序晚,露華凝”,我聽法的時候是1943年的秋天,已經到了秋天了,蓮葉上的都是一粒一粒的露水,已經到了白露(雖然沒有霜降),所以是“時序晚,露華凝”。“秋蓮搖落果何成”,佛法的講道的人說“花開蓮現,花落蓮成”,我說我果然有一天能夠有“花落蓮成”的這樣的結果嗎?“秋蓮搖落果何成。”“人間是事堪惆悵,檐外風搖塔上鈴。”而我經歷的是戰(zhàn)亂,是淪陷,是我父母的生離死別,是我們困苦的淪陷區(qū)的生活,“人間是事堪惆悵”,你只聽到佛殿外塔上的鈴鐺響,那個鈴是不是呼喚我們有一種覺悟?那我是不知道的。這是我小的時候對于荷花的感受,讀古人寫荷花的詩詞的一些聯想。 然后我就到了臺灣,我是1948年春天結的婚,1949年夏天生下我第一個女兒,1949年的圣誕節(jié),12月25號,我的女兒不過四個月,我先生就因為思想問題,臺灣叫做“白色恐怖”,被捉去關起來的。我當時在一個中學教書,所以我看到中學的同學非常親切,我在北京教過中學,在臺灣也教過中學。我在一個中學教書,我先生是在12月圣誕節(jié)被抓走的,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的女兒還沒有滿周歲,我們剛剛考完中學的學期考試,然后又來了一批人,就把我們的校長、六個老師、連我女兒(一起抓起來)。因為我的女兒不吃牛奶、也不吃奶粉,她是吃母親的奶,所以我就帶著我吃奶的不滿周歲的女兒同樣被關進去,所以我是經過非常困苦的生活,我們從大陸到臺灣,有工作有宿舍,有工作有薪水我們就可以維持生活,我先生被關了,他的宿舍沒有了,他的薪水沒有了,我又被關了,我的工作也沒有了,我的宿舍也沒有了,事實上因為我這個人完全不懂政治,完全沒有政治的思想,而我又有一個不滿周歲的吃奶的女孩子,很快就把我放出來了,可是放出來了也無家可歸,天地雖大,卻沒有棲身之所,真的,沒有一間房子,沒有一個床鋪。我只好投奔了一個親戚,親戚家也生活得很緊,同樣的沒有床鋪,我就要等親戚的人都睡了,就在走廊上鋪一個毯子,帶著我吃奶的女兒睡在走廊上,我是經過非常艱苦的生活,是你們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年輕人無法想象的,我那時不過是24歲而已。 那我就寫了這首《南溟》,這是1964年。我遭遇到這個不幸被關起來,我說我是48年結的婚,49年我生下這個女兒,我先生被關了,50年我?guī)е阅痰呐畠罕魂P了,這已經是1964了,可是我經過了很多艱苦患難的生活,所以我就寫了這么一首詩,叫做《南溟》。“南溟”是一個遐想,是一個想象,是《莊子》里面的一個寓言?!肚f子》說北海里面有一條大魚叫做鯤,這個鯤就變成一個大鳥,這個鳥的名字叫做鵬,從北海飛到南海(到南溟)去,它的翅膀展開像天上的一片長云,帶著九萬里的高風就飛到南溟去了。 南溟 1964年臺北作 白云家在南溟水,水逝云飛負此心。 攀藕人歸蓮已落,載歌船去夢無尋。 難回銀漢垂天遠,空泣鮫珠向海沉。 香篆能消燭易盡,殘灰冷淚怨何深。 我說我本來想要飛起來的,“白云家在南溟水”,我說我像天上的一朵云,我的家在南溟的水上,你不是知道我還寫過《水云謠》嗎,我總是把水跟云聯系在一起,我說“湖云自舒卷,湖水自淪漣”,水升上去就變成云,云降下就變成水。我說我就是白云,我的家就住在南溟的水上,“白云家在南溟水”。“水逝云飛負此心”,水也流走,云也飛去,我本來的追求、我年輕時的理想、我的愿望、我的志愿,一切都落空了,“水逝云飛負此心”。“攀藕人歸蓮已落”,我們說采蓮要采這個蓮蓬,也要采這個蓮藕嗎,“攀藕”就是從你里面拔出這個蓮藕,攀藕的人已經走了,沒有人采這個藕,蓮花也已經落了。“載歌船去夢無尋”,年少時候說的,“湖云自舒卷,湖水自淪漣”,“鼓棹入湖去,微吟自叩舷”,我那會兒采蓮,我滿懷著夢想,現在采蓮的人沒有了,蓮跟藕都沒有了,那誰再敲著船舷來唱歌?那個船也沒有了,所以“攀藕人歸蓮已落,載歌船去夢無尋”。一切的苦難,一切消逝的生命,“難回銀漢垂天遠”,過去的生命像水一樣消逝,像天上的那條銀河,你能把銀河往回拉下來嗎?不可能,怎么可能呢。那銀河橫亙,你如果在曠野看到銀河從天到地,橫在天空中。“難回”,你無法挽回,“難回銀漢垂天遠”。我是“空泣鮫珠向海沉”,你的悲哀、你的痛苦、你所遭遇的不幸,“鮫珠”,有一個神話的傳說,在海里有一種人叫“鮫人”,它哭泣的時候它的眼淚就變成一粒一粒的珍珠,眼淚是悲哀的,珍珠是美麗的,什么樣的悲哀能夠化成美麗的珍珠?所以我是“空泣鮫珠”,沒有人重視這個鮫珠,你白白地哭泣,白白地把你的一切美好的感情、美好的理想在哭泣之中變成珠淚,也是沉在海中,沒有人認識,所以“空泣鮫珠向海沉”。“香篆能消燭易盡”,你點了一柱篆香,香就像我們點的蚊香一樣,盤成一個圓圈,可以用古體的篆字盤成各種美麗的形狀,香當然是芬芳的、是美好的,篆是這樣的精微的、曲折的,如果說我們的感情、我們的理想像篆一樣曲折的、像香一樣的芬芳,它也是會燒盡的,“香篆能消”。如果我們的心香像蠟燭一樣點燃,蠟燭也會燒完。我年輕時追求的那些個理想現在都消失了,“香篆能消燭易盡”,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是燒剩下的香灰,剩下來的是蠟燭滴下來的冷卻的燭淚,“殘灰冷淚怨何深”。這是我那一個階段的作品,在臺灣我遭遇了很多苦難與不幸時候的作品。 后來呢,有一個是《夢中得句》(注:《夢中得句雜用義山詩足成絕句》),《夢中得句》我們就跳過去不講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剛才看的那首《木蘭花慢》,《木蘭花慢》的序文剛才已經念了一大半了,我們接下來把序文念了就來講這首詞。我說,剛才我們念到,說我曾經做了五言絕句的詠荷的小詩一首。“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這是我當年、我年輕的時候對于荷花的理想、對于它的感情。“其后”就是若干年之后,“幾經憂患”剛才我說了我經歷了多少憂患,我曾經帶著我吃奶的孩子被關在監(jiān)獄里面,我曾經無家可歸,我曾經無以為生,“幾經憂患,輾轉飄零”,你們不知道我的生活,我今天也沒有時間給你們詳細講我的生平,總之我輾轉飄零,最后“羈居加拿大之溫哥華城”,最后我像一個塵埃,被風吹,最后我這個塵土落定就落在加拿大的溫哥華。這中間當然有許多曲折的經歷,我們接下來就不講了。“此城地近太平洋之暖流”,溫哥華在加拿大,北美洲的西海岸,西海岸這里有一股暖流,所以溫哥華有一個好處,就是夏天不大熱、冬天不大冷,以大自然的環(huán)境來說,是一個很適宜人居住的地方,所以“氣候宜人,百花繁茂”,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死機繁花似錦,各種花草都長得非常好,“氣候宜人,百花繁茂”??墒俏揖秃苓z憾,“而獨鮮植荷者”,你看每一戶人家養(yǎng)了各種美麗的花草。連公園都算上,怎么沒有一個荷塘呢?怎么沒有人種荷花呢?荷花是這么美麗的花,有這樣的品質,有這么廣泛的用途,為什么這個美麗的溫哥華城,有這么好的氣候,居然就沒有種荷花呢?所以我說“此城地近太平洋之暖流,氣候宜人,百花繁茂,而獨鮮(這個“鮮”字年xiǎn)植荷者”,我說這是因為“蓋彼邦人士”,外國的這些加拿大的人士,“既未解其花之可賞亦未識其根實之可食也”,他們不懂得欣賞這個荷花,他們欣賞西方大朵的玫瑰花,你們知道西方送人都送玫瑰花,他們喜歡那樣的話,他們不喜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而且外國人他們不懂得吃藕,外國的菜里面沒有藕,菜市場里面也不賣藕,他不知道這個蓮花各個部分都是可以用的,所以他不知道“根實之可食”。“年來”,那已經是多少年了,我這是說1983年了,我是1974年開始探親,1979年第一次到天津南開大學來教書,所以我說“年來”,就是這些年來,我常常“屢以暑假歸國講學”,我常常在春夏之交就回來講學,“每睹新荷,輒思往事”,每當我看到荷花開,那時我有時一年都在南開,看到荷葉的出水、看到荷花的含苞、看到荷花的開放,我就想到我過去的往事。“而雙親棄養(yǎng)已久”,而我父親母親都早已去世了,小的時候管我叫“小荷”的人都沒有了,如果我不告訴你我小名叫荷,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小名叫荷的,也沒有人再叫我荷了,我的父母都去世了。“嘆年華之不返,感身世之多艱”,嘆息我的年華,過去的那些少年的光陰永遠不會回來了,“感身世之多艱”感嘆我這一生經過了這么多的艱難和困苦,“棖觸于心”,“棖”不是“立心邊”(豎心旁)的惆悵的“悵”,“棖”就是被感動了、有感觸了,內心有所感動,“因賦此解”,所以我就作了這一首詞,“解”是一個歌曲的的一個樂章,因為詞都是古代能唱的,所以詞的一首,我們就說“因賦此解”。“篇內”,我們說就是這一首詞,“【飄零】、【月明】、【星星】諸句,皆藏短韻于句中”,就是句中有一個韻字是押韻的,是“宋人及清人詞律之嚴者,皆往往如此”。“至于【愁聽】”,這個“聽”并不念tīng,不是押韻的,念tìng,是念仄聲字,應該讀去聲。 這個序言講完了,我們現在就來講完了,我們就來講這首長調的詞。 木蘭花慢?詠荷 1983年 花前思乳字,更誰與、話平生。悵卅載天涯,夢中常憶,青蓋亭亭。飄零。自懷羈恨,總芳根不向異鄉(xiāng)生。卻喜歸來重見,嫣然舊識娉婷。 月明一片露華凝。珠淚暗中傾。算凈植無塵,化身有愿,枉負深情。星星。鬢絲欲老,向西風愁聽佩環(huán)聲。獨倚池欄小立,幾多心影難憑。 “花前思乳字,更誰與、話平生。”這個“平生”要轉過來,是“生平”不是“平生”。我看到荷花,我就想起我的小名就是荷,可是現在有誰知道我的小名叫荷?有誰知道我過去所經歷的一切的苦難,所以“花前思乳字,更誰與”,就是“與誰”,來談到我過去的生平,“更誰與、話平生”。“悵卅載天涯,夢中常憶,青蓋亭亭。”我三十年飄零在海外,我只有在夢里面,我在溫哥華現實里面看不到荷花,我在夢里邊夢到我的故鄉(xiāng)——北京的荷花。“悵卅載天涯,夢中常憶,青蓋亭亭。”那亭亭直立的、清脆的荷葉,“青蓋亭亭”。“飄零。”這里是一個韻字,你要念到這里稍微停一下,雖然它不是一個句,但是有一個句中的韻字。“飄零。自懷羈恨,總芳根不向異鄉(xiāng)生。”像我這樣的飄泊,從臺灣到美國到加拿大,流轉各地,“飄零。自懷羈恨”,當然有一種飄零的悲恨,但是我雖然飄零到外邊這么久,而且溫哥華也是一個美好的城市,但是“總芳根不向異鄉(xiāng)生”,但是我的根沒有長在異地,前兩天有一個人來訪問說,你干嘛要回來教書?我說你不知道,我在外國我要用英文,我那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我的英文很爛,但是為了要工作,他說你要是不用英文教課就不要在這工作,我上面有八十歲的老父親,下面一個念大學、一個念高中的女兒,我先生沒有找到工作,你說我不養(yǎng)家誰養(yǎng)家?我每天晚上查生字到半夜兩點鐘,第二天用我那很笨的、不成熟的英語去給人家講我們中國的美好的詩詞,這真是可悲哀的事情,你想那詩詞里面有這么豐富的內涵、有這么美麗的語言文字,但是這些中文都不見了,變成都是西洋的文字,當你這語言改變了,而一切的詩的感覺都是用語言文字來傳達的,當語言文字都消失了,那個美感就消失了,所以我說“總芳根不向異鄉(xiāng)生”,所以我那時候,因為前兩天訪問我說,你為什么回來教書,加拿大很好嘛?因為我喜歡詩詞,我真是對不起古代的詩人跟詞人,對不起這些美好的篇章,所以一定要回來,要給我們自己同種族、同語言、同文化的人來講詩詞。“卻喜歸來重見,嫣然舊識娉婷”所以我很歡喜,我回到了故鄉(xiāng),我就重新看見了那嫣然的、美麗的、我當年就認識的、我當年就喜愛的、那個娉婷的荷花,“月明一片露華凝”,當有月光的晚上,你就可以看到那荷葉上凝著一片的露珠,“珠淚暗中傾”,剛才我們不是說,按科學來說,荷花荷葉上不是有納米,所以它什么都不粘上,塵土不粘上,水也不粘上,所以你看到荷葉上如果露水進去,他滾來滾去變成一個水珠,它不是粘在這,它是隨風搖動,這是我最近才知道它之所以不粘上是因為納米的緣故。但是你這個荷葉這么大,水珠凝在這里,水珠越凝越重,風一吹,荷葉一搖擺,就“當”一聲,露珠就滾下去了,所以“珠淚暗中傾”,月明之中,當露華降在荷葉上,當風吹荷一擺動,就像一粒眼淚的淚珠一樣,那個露珠就從荷葉上流下來了。“算凈植無塵,化身有愿,枉負深情。”我回想一下我對荷花的感受和感情。我小的時候就說它是“植本無蓬瀛,淤泥不染清”,是“凈植無塵”,像周敦頤贊美的“亭亭凈植”,荷花的根株,“植”,他種植在水中,直立在那里,如此之清凈,我對荷花直立在那里,它不染塵,這是因為它天生來的納米就不染塵土,所以是“凈植無塵,化身有愿”。我小時候曾經說,讀了李商隱的詩,說“何當百憶蓮花上,一一蓮花現佛身”,我真是能夠看到一個人能夠化作為佛、為菩薩,我愿意犧牲自己來使大家明白一個智慧的道理,“算凈植無塵,化身有愿,枉負深情”。但是我究竟完成了什么?就是我講詩詞,我說詩詞里面有這么多美好的東西,我現在不辭勞苦地八十幾歲了還到處去講,我能夠讓幾個青年人因為我的講就喜歡上詩詞了呢?真的不知道。“算凈植無塵,化身有愿,枉負深情。”“星星。鬢絲欲老,向西風愁聽佩環(huán)聲。”我的頭發(fā)已經有星星的白發(fā),你們看不清楚因為我是花白,“星星”是一點一點的白絲。“鬢絲欲老,向西風愁聽佩環(huán)聲。”當秋風吹起來的時候,古人說“聞水聲如聆佩環(huán)”,這是柳宗元的游記(注: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里面寫的,所以當西風吹起,當荷花零落,當水聲如聆佩環(huán)的時候,“向西風愁聽佩環(huán)聲”,“獨倚池欄小立”,我就靠在那長滿荷花的水池的欄桿那里,站立在那,“幾多心影難憑”,我的心里有多少影像?有多少過去的往事?有多少理想的追尋?現在過去的也都抓不住了,它已經過去了,你的理想、愿望真的能夠完成嗎?你也抓不住了,也不知道了,“獨倚池欄小立,幾多心影難憑”。 這是我當年的感情,可是我年紀越來越老,我反而越來越堅強了,因為你歷盡了人生的憂患苦難之后,你反而有一個大的覺悟。現在我們就跳過去,講我近來的一些個作品。 我們先講一首七絕。 七絕一首 南開校園馬蹄湖內遍植荷花,素所深愛,深秋搖落,偶經湖畔,口占一絕。 蕭瑟悲秋今古同,殘荷零落向西風。 遙天誰遣羲和馭,來送黃昏一抹紅。 “南開校園馬蹄湖內遍植荷花,素所深愛”,我跟南開結緣,因為我喜歡南開馬蹄湖的荷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南開校園馬蹄湖內遍植荷花,素所深愛,深秋搖落”??墒俏页3淼臅r候是九月,深秋荷花都零落了,但是還有少數的荷花還開在那里,我原來住在專家樓那邊,離馬蹄湖是很近的,我常常出來散步,經過馬蹄湖就看見還有幾朵殘存的荷花在夕陽的光影的照耀之中、斜照之中,就“偶經湖畔,口占一絕”,我就寫了這一首絕句。 “蕭瑟悲秋今古同,殘荷零落向西風。遙天誰遣羲和馭,來送黃昏一抹紅。”“蕭瑟悲秋”宋玉說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蕭瑟的秋風,草木都零落了,從古人到現在,我們看到草木的生命的零落,我們都有一種悲哀,所以“蕭瑟悲秋今古同”。今天我又看見了,“殘荷零落向西風”,荷花已經如此之殘破、已經如此之零落了,在寒冷的西風之中,可是就是那天傍晚黃昏我經過的時候,那天上的斜陽照在這個還沒有完全落的荷花上,那個荷花仍然是這樣美麗的,所以“遙天誰遣羲和馭”,遙遠的天空,誰讓羲和,羲和是太陽的神仙,趕著太陽的車,每天從東方出來向西方落下?今天是誰讓趕著太陽的羲和趕著這個車特為來照耀這將落的荷花上?“來送黃昏一抹紅”,那當然我在南開近幾年我很感謝南開大學給我機會能夠讓我教我愛教的詩詞,而且我的班上也有不少很好的學生,所以“遙天誰遣羲和馭,來送黃昏一抹紅”。 再念一首《浣溪沙》,因為時間有限,不能每一首都講。也是為南開馬蹄湖的荷花做的。 浣溪沙 為南開馬蹄湖荷花作 又到長空過雁時。云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千春猶待發(fā)華滋。 所以你就看到我雖然年歲老了,可是我覺得我還要盡我的力量做一些事情,我回到南開,“又到長空過雁時”,當年我住在專家樓,我們文學院、我們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所在學校靠西邊,我當年都是走路來到研究所的辦公室。有一天我正在路上走的時候,天上一排鴻雁就飛過去了,所以我說“又到長空過雁時”,你看那個高遠的天空上又是一排鴻雁飛過去了,“云天字字寫相思”,因為雁是常常排成一個“人”字,古人認為雁是可以傳書信的,雁是代表懷念的,雁是代表相思的,所以當我從專家樓向我的研究所走,我看見白云的天上,寫著一個一個的“人”字,那是代表一種相思、一種懷念,“云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所謂“相思”不一定是一個對象、一個人,就是你所追求的你的理想、你的愿望,“云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我看到荷花都零落了,我來得晚了,還不只是荷花的晚,所以我來到南開教書,我現在八十歲了,我還能為我們的古典詩詞做出多少事情來。荷花也調盡了,我來得晚了,“荷花凋盡我來遲”。這是我說“蓮實有心應不死”,但是荷花雖然是落了,但是荷花中間有個蓮蓬,蓮蓬里面有個蓮子,蓮子里面“的中薏”,有個綠綠的它的生命的一個根源在那里。前些年我還在一個考古的雜志上看到,說某一個地方發(fā)掘出來應該是漢朝的已經干了的一個的蓮子,送到日本還是哪里去培養(yǎng),它居然發(fā)芽長葉開花,到所以我說“蓮實有心應不死”。雖然是荷花凋盡,我來得已經是這么晚了,但是“蓮實有心應不死”,只要你有那個心、只要你有那個生命的種子還在那里,一定還會長出來的。所以我雖然老了,我還盡量在講詩詞,如果在座有一個同學因為我的講授而喜歡了古典詩詞而追求下去,我們這次來講就沒有白白地落空。“人生易老夢偏癡”,人生很容易老的,可是我的理想還是這樣的“癡”,我真是喜歡詩詞,愿意把詩詞的美好傳述下去。“千春猶待發(fā)華滋”,即使經過了千年百年,我不知道我們詩詞的種子在偶然的一次講話之中,在你們年輕人的心上,能不能落下種子,將來能不能開出一朵花,所以是“千春猶待發(fā)華滋”。 我再念兩首更近的作品。那已經是2007年了,我雖然是越來越老了,可是我的執(zhí)著、我對詩詞的愛好還是很深。 我說“連日愁煩以詩自解,口占絕句二首”因為我最近也遭遇到很多不幸的事情,我是從小就經歷亂離的,而且跟我在憂患之中、陪著我關進起來的大女兒,我?guī)M去的,當她結婚不久,跟我的女婿兩個人出去,出了車禍,兩個人統(tǒng)統(tǒng)不在了。所以我是經過很多憂患的,不管是任何的憂患。“連日愁煩以詩自解”所以詩也有詩的好處,詩也可以幫你度過你的憂愁和苦難。“口占絕句二首”,所以我就隨口吟詠,寫了兩首詩。“首章”,就是第一首詩,“用李義山《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詩韻而反其意”,在你們的講義上也引了李商隱的詩,“東下三旬”,李商隱從西方到東方來,在路途之上走了三十天了,“苦于風土”,在中國的北方,春秋之間常常有風沙和風土,他騎著馬在灰塵和風沙之中走了好多天,所以他就寫了這首詩。他寫的什么呢?“馬上戲作”。
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 李商隱 路繞函關東復東,身騎征馬逐驚蓬。 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 我就在函谷關附近從西向東走,“路繞函關東復東”我所騎的是是一個遠行的、勞倦的馬,伴隨著我所追逐的是秋天被狂風吹斷了的到處飄零的蓬草,“身騎征馬逐驚蓬”。“天池遼闊誰相待”,就像我所說的,你從北海到南海,那是一個理想的地方,可是那個地方真的有人等待我嗎?我到那里果然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嗎?“天池遼闊誰相待。”未必有的。“日日虛乘九萬風”,我每天白白地隨著狂風的風沙在路上飄泊,我到的地方果然有美好的地方在等待我嗎?不一定有的。 這是李商隱寫得很悲哀的,很多感慨。我說我用了他的詩韻,可是“反其意”,我不要寫的那么悲哀。 連日愁煩以詩自解,口占絕句二首,首章用李義山《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詩韻而反其意;次章用舊作《鷓鴣天》詞韻而廣其情。2007年6月 其一 一任流年似水東,蓮華凋處孕蓮蓬。 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 其二 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 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 “一任流年似水東”,他第一個韻是“東”啊,“路繞函關東復東”。我說“一任流年似水東”,任憑我的年華消逝,一年比一年更老了。“蓮華凋處孕蓮蓬”,你看到花是凋落了,可是正是花的凋落才孕育出來花中心的那個蓮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只要我的理想能夠完成,只要我所講的詩詞能夠留下一點點的影響和種子,那么這九萬里風我是不怕的,這些艱難困苦我都不怕,“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 第二首我說是用我自己的《鷓鴣天》的韻而拓廣了它的感情。 鷓鴣天 庚辰九月,既望之夜,長河影淡,月華如水,小院閑行,偶成此闋。2000年作 似水年光去不停。長河如聽逝波聲。 梧桐已分經霜死,么鳳誰傳浴火生。 花謝后,月偏明。夜涼深處露華凝。 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 我說我們的年華光陰就像流水一樣,“似水年光去不停”。“長河如聽逝波聲”,天上的銀河你真是覺得那個水一直在流著,“梧桐已分經霜死”,就是一棵梧桐樹經過這么多憂愁苦難應該是死了,像我們這樣經過憂愁苦難的老人,么鳳誰傳浴火生。古人說鳳凰每五千年就會自焚,焚的時候它就會在火中重生,果然如此嗎?鳳凰可以浴火重生嗎?“么鳳誰傳浴火生。”“花謝后,月偏明。”花是已經零落了,但是今天的晚上特別亮。“夜涼深處露華凝”,正是在寒冷的涼夜才會有冷露降下來,才會凝聚在荷葉上。“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我像一個很軟弱的、無力的蠶,我吐出來絲,希望有人能把它織成一批錦緞,“可有天孫織錦成”,果然有人把它織成一批錦來嗎?“可有天孫織錦成。”這是我當年寫的一首小詞。 現在我說了,我還用這個韻,但是我“廣其情”。“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我不在感嘆,不再為我所遭遇的任何的憂愁苦難而悲哀,“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我們互相都祝愿、我們都期盼我們能在憂患苦難中都能夠完成自己,你們當然很年輕,你們將來會遭遇什么都不知道,希望你們無論遭遇到任何憂愁或苦難,你們都要在憂患苦難之中完成你們自己。“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我們彼此互相都祝愿、都期望“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我柔弱得像一個吐絲的蠶,雖然我老去了我也沒有遺憾。“要見天孫織錦成”,我就要看到你們青年人真的能夠織出一片錦繡的天地來,為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個人,我祝愿同學將來真的每個人都能織出一批美麗的錦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