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辭典》圖十一
〔說明〕 一、本圖采自毛奇齡《太極圖說遺議》。 二、毛奇齡稱此圖為彭曉所傳舊本《周易參同契》中的一圖,謂原指五行“土”五,“火二、木三”亦五,“水一、金四”亦五,三者為“三五”;其下一小圈為“三五之精”歸于一元的象征。并謂北宋周敦頤《太極圖》中的第三層圖式即取此圖、變亂原意而用之。后人頗有不同意毛氏之說者。
![]() ——《周易辭典》圖十二 〔說明〕 一、本圖采自明趙撝謙《六書本義》,亦稱“先天太極圖”、“太極真圖”,又簡稱“先天圖”、“太極圖”。 二、《六書本義》謂世傳蔡元定得此圖于蜀之隱者。張惠言《易圖條辨》認為元初始出,明人盛傳之,而托于蔡元定。杭辛齋《易楔》則以為是“三代以上故物”。 三、圖中黑白回互環(huán)抱,像“太極”生陰陽兩儀。若將全圖劃分八塊(見“古太極圖”),可見其間包涵八卦之象。
![]() 古太極圖 ——《周易辭典》之圖十三
〔說明〕 一、本圖采自胡渭《易圖明辨》,胡氏據(jù)明趙仲全《道學(xué)正宗》而制。 二、此圖與《天地自然之圖》無異,唯將黑白環(huán)互體劃分為八塊,則圖中所涵“先天八卦”之象更為顯明。
![]() 《周易辭典》之十四圖
〔說明〕 一、本圖采自朱熹《周易本義》卷首。 二、圖旨在于解說《系辭上傳》“河出圖”之語及“天地數(shù)”之義?!?A target=_blank>系辭上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贝藞D即取以排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方位,《本義》卷首云:“此《河圖》之?dāng)?shù)也?!? 三、圖中白點表示奇數(shù)(陽),即“天數(shù)”;黑點表示偶數(shù)(陰),即“地數(shù)”。
![]() 《周易辭典》之圖十五
〔說明〕 一、本圖采自朱熹《周易本義》卷首。 二、圖旨在于解說《系辭上傳》“河出圖”之語及“天地數(shù)”之義?!?A target=_blank>系辭上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圖即取以排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方位,《本義》卷首云:“此《河圖》之?dāng)?shù)也。” 三、圖中白點表示奇數(shù)(陽),即“天數(shù)”;黑點表示偶數(shù)(陰),即“地數(shù)”。
![]() ——《周易辭典》圖十六
〔說明〕 一、本圖采自朱熹《周易本義》卷首。亦稱“先天八卦次序圖”。 二、圖中黑白橫格三層,白為陽,黑為陰,,旨在解說《系辭上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義。
![]() ——《周易辭典》之圖十七
〔說明〕 一、本圖采自朱熹《周易本義》卷首。亦稱“先天八卦方位圖”或“乾南坤北圖” 二、圖中據(jù)《說卦傳》“天地定位”一節(jié),,將八卦排成“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的方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