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前老者對我說,“小伙子,你讀過老子的道德經(jīng)嗎?”我說讀過。他就問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說的道生萬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說“這還用問嗎?道德經(jīng)里不是寫的很明白嗎?天下人都知道的呀?!庇谑俏也恍家活櫟膶λ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完我還想等著老者夸我?guī)拙淠?,沒想到老者連連搖頭,說:“小伙子,不可盡信書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這句話,就知道老子當年是怎么說的了?!蔽铱蠢险吆苷J真的態(tài)度,想必這個老者不會是在和我開玩笑,于是就再三懇請老者,說“這還有錯嗎?如果有什么不對,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還望老人家指教。”接下來老者說的話差點沒把我氣暈。老者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當時我聽了這個話,就差一個罵老頭是瘋子了,可是我張張嘴,一時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論。三年了,這句話一直壓在我的心頭,時不時會在我的耳邊響起,有時又覺得老者的話可能也是有點道理的,有時再一想老頭說的還是瘋話。這個吧里高人多,人氣旺,我把這個難題交給大家,人多智慧廣,幫我出出點子怎么去和老頭理論.
老子是我國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年騎青牛過函谷關,留下一本奇書,被后人稱為道德經(jīng).這本書之所以被稱為奇書,一是2500年來人們不斷地在研究它,更為神奇的是,我聽一位老者說,2012年后我們將會讀到一本更為神奇的道德經(jīng)。我曾經(jīng)向這位老者請教,2012年后會是怎么個神奇法?老者搖搖頭,說天機不可泄露。在我的再三懇求下,老者給我說了幾句,令我當時是五雷轟頂,那叫一個震驚呀!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為當時老者在向我透露時一再交代我時機不到,不可讓外人知道。所以三年來這個秘密一直壓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F(xiàn)在想想再有兩年就是2012年的12月*日了,我再三懇請老者,老者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今將老者三年前告訴我的一部分話,告知天下,坐等2012年驗證。希望能引起2012吧高人們的指點,說白了我對老者的話只是震驚,還真不完全理解. 記得三年前老者對我說,“小伙子,你讀過老子的道德經(jīng)嗎?”我說讀過。他就問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說的道生萬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說“這還用問嗎?道德經(jīng)里不是寫的很明白嗎?天下人都知道的呀?!庇谑俏也恍家活櫟膶λ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完我還想等著老者夸我?guī)拙淠?,沒想到老者連連搖頭,說:“小伙子,不可盡信書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這句話,就知道老子當年是怎么說的了?!蔽铱蠢险吆苷J真的態(tài)度,想必這個老者不會是在和我開玩笑,于是就再三懇請老者,說“這還有錯嗎?如果有什么不對,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還望老人家指教。”接下來老者說的話差點沒把我氣暈。老者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碑敃r我聽了這個話,就差一個罵老頭是瘋子了,可是我張張嘴,一時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論。三年了,這句話一直壓在我的心頭,時不時會在我的耳邊響起,有時又覺得老者的話可能也是有點道理的,有時再一想老頭說的還是瘋話。這個吧里高人多,人氣旺,我把這個難題交給大家,人多智慧廣,幫我出出點子怎么去和老頭理論. 幾天以后,我去見老者,本想和他理論的,我已經(jīng)準備了一大堆說辭,為了維護我的傳統(tǒng)觀點,我是胸有成竹的??墒且娏死险咭院螅裁匆矝]問就說:“你這次來就不要和我理論了。我再問你個問題,你回答我。看你也是蠻喜歡老子的,你知道老子說的道的內(nèi)容是什么嗎?”這令我很尷尬。我想這老頭真是古怪。道德經(jīng)里不是明明寫著“道可道,非常道” 嘛,地球人都定論了的“道可以說,但道是說不清楚的”,這個還要叫我回答。我為了想嘲笑他,就反問他:“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一句話不就說了嘛,‘道可道,非常道’,怎么這還會有錯?”不料老者笑笑說:“是呀,這個當然又錯了。年輕人,不要不服氣,第一次我就告訴你,不要盡信書,你卻總是不喜歡自己思考。人云亦云這不是智慧?!薄nD了頓,老者繼續(xù)說“其實老子的道的內(nèi)容很明白的寫在他的書里,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皇悄銢]讀明白?!碧煅剑@還了得,他不但否定了‘道可道,非常道',還自己編排出這么一句道德經(jīng)里根本沒有的假話來糊弄我。你說我冤不冤,我啥也不說了,還是各位看官平平理吧,反正我是懶得再理他。 我記得道德經(jīng)里根本沒有這句話,只記得老子說過一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险呔谷粩嗾氯×x,說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還把這說成是道的內(nèi)容,簡直是瘋了。豈有此理! 趁今天早上還清醒,我把老者當年告訴我的他的這句話的古怪思想一次拋出,令大家琢磨。記得他是這樣告訴我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文只是一個探討貼,歡迎大家發(fā)表看法,多提問題。在道面前,我們都還是個孩子,我和大家一樣的迷茫,但我們要鼓起勇氣敢于探討。我只是在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不要再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因為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為老者的話震驚,也許正如老者所言,2012年老子的話真的會發(fā)生大變化,那就讓我們做個先知先行者吧;雖然一開始我和大家一樣對老者的話不屑一顧,以為是瘋言瘋語,可是隨著他一點點的告訴我的話越多,我開始轉變我對他的看法 我把老子和老者以及傳統(tǒng)的這段話放在一起大家比較:老子原話“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者的話“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眰鹘y(tǒng)的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家以便于比較。 第三次我去老者家里,是主動去提出我的困惑的。我見了老者就問他.我說:“老師傅,你這種奇怪的讀道德經(jīng)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你為什么總是把一些分開的字放在一起讀呀?這有什么作用嗎?”這次老者很慈祥的告訴我說“老子的思想被人為地分割幾千年了,是有人故意把他分開,故意迷惑人,現(xiàn)在時代變了,我又把他接起來,這是天意,我告訴你了,五年后你自然會明白的?!蔽矣謫査?,“你一句什么判斷是人為的對老子的話分割了?”他說“是老子告訴我的?!边@我當然不相信了。他看我一臉迷茫的樣子,就隨口說出一段老子的話。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br> 老者說“在這里老子告訴了我萬物的變化全在一個【復】字。年輕人,記著,只有反反復復的思考,一切自然會明白?!甭牭揭粋€復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種頓悟的感覺,頓感如醍醐灌頂,這時我的心里已經(jīng)開始轉變對老者的看法。 12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老者這句話其實和我看到的傳統(tǒng)的讀法也是不一樣的。這也同樣很令我吃驚。 傳統(tǒng)的讀法是這樣的:“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br>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訴我上邊那句話,還告訴了我一句具有顛覆性的話,就是【有無不可相生】。他說“有無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有生于無。人要是把有說成無,或者把無說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謊,正是因為這樣,人類道德才淪喪?!蔽艺f“可是,道德經(jīng)明明寫著有無相生的呀!”他憤怒的說“這是個彌天大謊。老子的話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我就問他“那么老子的話是什么意思呢?”他開口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眴韬簦∵@又一次顛覆了我的傳統(tǒng)觀,我經(jīng)常讀的道德經(jīng)都是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這可叫我何以是從?還是交給大家評判好了。 又過些時日,我第四次去找老者,是想和他隨便聊聊的。沒想到這次我們話談到投緣時,他幫我解開了一個讀道德經(jīng)最大的困惑。那天他問我,“老子心目中的圣人應該怎么處事?”吃了前幾次的虧,這次我不再順口出言了,我說“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處無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還是不要人做?你給我解釋解釋好嗎?”他說“現(xiàn)在給你解釋也沒有用,還是你沒放下那本經(jīng)書。我還是老樣子,先告訴你一句話,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苯酉聛砝险呔驼f他的觀點是: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br>就是這句話又讓我迷糊了幾十天。但后來我還是深有體會的,到我醒悟了以后,我還把這句話用我的企業(yè)的管理上,我的收效明顯改觀了不少,有時真的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者告訴我這么多話,就這句話我感覺我是理解了。也是不枉我這幾年的迷迷醒醒吧。在此,我代表讀到這個故事的所有的朋友向這位“瘋癲”的老者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者的話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讀到的傳統(tǒng)經(jīng)書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的話 同樣大家自己比較 看到這么多人關注,而且對老者之言持贊嘆的還不少,看來這世道真的是瘋了,也從另一 個側面反映了大家真的是比我聰明一萬倍。說實在的,我這人一向頑固,打骨子里一開始 我是很看不起老者的,可以說是很長時間我都是不能接受他的觀點,我很想從我已有的知 識里去尋找辯駁老者的突破口,可是我挖空心思的想,也沒有做到,一直為此糾結了三年 。今講這個故事,原打算希望集結大家的智慧,合力辯駁老者,沒想到大家倒是對老者贊 嘆一片??磥硖觳挥扇搜?。正應了老者的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都是天意吧。是 不是也如老者說的,2012年老子的話真的要發(fā)生大改變了嗎? 第五次我們相見,是在我自己公司的辦公室里。 這次我記憶最深,可以說是終生難忘。記得那是我們第一次談話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天下著大雪,我獨自一人坐在我的辦公室,當時公司正在上一個項目,我正為資金緊張而發(fā)愁,遠遠地就看見雪地上一個滿身白雪的人正從院子里朝我辦公室走來,近了一看是老者,我詫異萬分,趕緊推門去迎接?!拔襾砜纯茨?。”一見面他就說。 待坐定,老者看看我,我當時真的是詫異的不知如何開口。因為老者自我們相識以來從沒到過我廠。簡單聊幾句后,老者直入正題,說:“我今天正好路過這里,順路看看你。你什么也不要說了,知道你現(xiàn)在正在擴大規(guī)模,我想再送給你一段話,會對你有用的?!蔽抑览险叩钠猓裁匆膊灰獑査?,每次只管聽就是了,反正他不會害我。下面是他那天說的話,當時真可以說是五雷轟頂。他說: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 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 乎滌除玄覽能,無疵! 乎愛國治民能,無為! 乎天門開闔能,為雌! 乎明白四達能,無知!” 天呀,又是我聞所未聞的一段話。閑聊了一會,老者走了。這段話原文我當時沒記住,他走后我趕緊拿出道德經(jīng),查找原文一看,那叫一個震驚呀!暈了N次... 原文是這樣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后來我自己橫橫心,管他“乎”是虛詞還是通假字,我是硬著頭皮以“呼吸什么什么能量,就能怎么怎么樣”的意思勉強自己去理解老者的話。不過還真的管用。后來不到半年,我把自己當時又上馬的那個項目給砍了,因為后來我意識到這個項目已經(jīng)嚴重拖累了我的專項業(yè)務,使我企業(yè)脫離了良好的經(jīng)營軌道。這正應驗了老者說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上第二個項目本想盈利更多,結果拖累了主業(yè),看來還是我這個當家人心太貪所致。自認倒霉吧。事實證明,好在我及時砍掉了第二個項目,一門心思的經(jīng)營我的專項,企業(yè)很快又步入了正規(guī)。現(xiàn)在想想都害怕,玄哪! 后來我就強迫自己做事必須專心,因為心雖然大,但每一件事都在心里占據(jù)一個相應的位置,事與心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只有專心才能做好事情。以前我只知道外國的科學家都很了不起,個個都是專家,自從那次以后我才從老者的話語里體會到,原來2500年前的老子就向我們提出專業(yè)之重要的呼喚,可惜沒人能懂!嗚呼哀哉! 接下來這一次我與老者的見面和交談,有點意思,說白了簡直是太可笑了。這是一次在市面上的一次偶然巧遇。那天,太陽特別好,我開車走在大街上,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身影,仔細一看卻是老者,我趕緊給他打喇叭,讓他上了我的車。上車時只見他把一個東西先放在我的車上,我仔細一看,是太上老君像。后來在車上他告訴我,那天是專門出門請老君像的。還告訴我說他剛剛從道德經(jīng)里一句話,是說明“萬事萬物都是像的化身,就是像掌控一切?!蔽乙宦犛钟行略~了,趕緊問“說來聽聽,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嗎?”他就非常興奮地告訴我一句下面的話:“不治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甭犃艘院笪也钜稽c沒有笑出來,我以為這次是什么好東東呢,原來他把“象帝之先”的“先”字給扔掉了。他說,你還先不要笑,這可是他剛剛體會到的,還說這一點上就連他自己也迷了幾十年。我暈,這次令我吃驚的倒不是他告訴我這句話,而是第一次聽說他也會為一個問題迷惑幾十年,這次對我來說很搞笑。 這一次我們的談話就像是他在和我探討問題。 他先問我“我想聽聽你對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理解?!?nbsp; 我就把老子關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那一章背出來然后先談了我的看法。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這是道德經(jīng)的原文。我是這樣解釋的。天道,就像是把弦繃在弓上射箭一樣,弦位高了就要壓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來的時候,就要加以減損,不足的時候,就要加以補足。天道,是減損有余的,用來補給不足的。但人之道卻不是這樣,總是減損不足的,用來供給有余的。有誰能夠把有余的拿來補給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夠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開悟的道者不會儲藏財物,而是把多余的財物用來幫助別人,他們越這樣做,反而越是會擁有財物。越是給予別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創(chuàng)造總是利于萬物,而不是去傷害它們。開悟的道者無無論做什么事都不會去與人相爭。 老者聽了以后好久沒有說話,臉色有點鐵青,么非他不滿意我的解釋嗎?良久,老者長嘆一聲,說“看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真的是太固執(zhí)了。還得三年呀?!笨礃幼永险呤钦娴牟粷M意我的說辭。我們這個打著替天行道的說辭他還不滿意,我也郁悶了。我說:“老人家,你也不要有什么顧慮,還是說說你的看法吧。接下來他說的這番話令我陷入了沉思中。 老者說“小伙子,你說的大部分都對,就是在天之道和人之道這一點上,你還沒有領會到位?!鳖D了頓,他接著說“我的理解是老子的用意并非是這樣,而是告訴人們,天之道是鋼強之道,天是容不得一切多余的事物,天會毫不留情的去損毀有余,同時天也包容一切不足的事物,天會給一切不足的事物保留發(fā)展的空間;而人之道則是柔弱之道,人需要不斷的減損自身的不足,把不足轉化為有余奉獻給大家,而能夠創(chuàng)造有余來奉獻大家的是那些親近道并去探索道的人。天和人是道的兩股力量,人在消耗不足而天在補給不足,同時人又在制造有余而天又在銷毀有余,天和人兩股角色各行其道,四股力量相互協(xié)和,以維護一個共同的道的永恒。人如果一味的褒揚天之道,那是意識進入了誤區(qū),人如果不斷的詆毀人之道更是進入了誤區(qū)的意識。人類提倡替天行道是千古錯誤的認識,人類本該大行人之道,人天各行其道才是正道,才能真正達到“天·道·人”三者的合一?!蔽乙咽菃】跓o言。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透漏給大家一些比較好理解的談話。這次不記得是第幾次見面的談話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關于老子對美丑善惡的看法的話,同樣極大地震撼了我。記得他是這樣說的: 眾妙之門,天下皆知。 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 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 這里令我吃驚的是老者把道德經(jīng)第一章里最后一句話“眾妙之門”放在了這段話的首句,我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句話同樣雷人吧。但這段話的意思那天老者并沒有吝嗇,給我解釋了一點點,這里我也說給大家好了。 老者說,這句話里要領會兩個關鍵的字“矣”和“已”,他解釋說,“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時態(tài) ;“已”是后來,過了一些時間的意思,已故就是后來明白以后??傊@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說“萬事萬物的奧妙之門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為是美還是惡,行動結束了大家立刻就會知道,而大家的行為是善還是不善,是要等到行為結束后后來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簡單地說,就是說明一個“美丑易辨,善惡難識”的道理吧。雖然我對他的這個斷句還持保留態(tài)度,但是這一段話我很聽得進去,真是說到我的心窩子里了。不管那么多這一點上我是佩服他老人家的。 下面這次談話的內(nèi)容,更雷人,可以說是顛覆我對于傳統(tǒng)觀點看法的一次談話,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準備然后再往下看。不過我當時的感覺是,雖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興奮。這句話仿佛解開了套在我頭腦里的一把無形的枷鎖。那天老者問我,你還記得老子的三寶嗎?這個我是再熟悉不過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寶做事的,還能忘了。我順口就來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br>老者說“我給你糾正一下,你自己比較吧,哪個好用用哪個?!币宦犚m正,我立馬來了精神,心想他這次不會再來個雷人的話出來吧。果不其然,看來每次老者都是不雷人的話他不說。諸君聽好了,下面就是他的雷話。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br>老者還告訴我說,老子這三寶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寶??磥砝兹丝偸呛蛣e人不一樣。有心人慢慢體會吧。. 還有一次的談話,我要感謝老者,他的信息對我重新認識老子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最喜歡的老子的一句名言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歡的不得了,但領會的并不深刻。這次在老者的指點下我醒悟了,感謝老者下面的話: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各位會問我,這你為何要感謝老者呀,這是老子的原話嘛??赡芗毿牡娜藭l(fā)現(xiàn),這句話和我們傳統(tǒng)的話有個地方發(fā)生了變化。請看傳統(tǒng)的話: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者變化的話“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善復為妖;”傳統(tǒng)的說教話“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這次我沒有驚奇的原因是,老者的話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外國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謬論?!币约啊斑^猶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說明了“正雖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边@也正好揭示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钡恼摂?。 我不說了,還是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琢磨吧。 在這里我向大家先透露一點老者教我如何體會他的話的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免得大家抱怨老者只指點我,不指點你們,顯得我小家子氣,在此聲明,本人并不吝嗇,只是過于愚鈍,很多地方搞不明白,還指望和大家共同學習呢,呵呵。 下面這是一次老者教我如何理解他這些火星話的一個例子,大家請看。老者說“小伙子,對于‘圣人處無'這四個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么你試著和老子說過的另外一句沒有爭議的話放在一起來體會,也許你就會明白些什么了?!浒惨壮?,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句話沒有什么爭議,這里老子說的是‘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那么未有和未亂是不是都是尚未發(fā)生呢?這是不是就是‘無’呢?”慢慢的我就逐漸領會一些了。雖然到現(xiàn)在還不是全明白。但我不著急,這不離2012年12月*日還有兩年來嗎,會明白的。呵呵。 上邊隨便聊了聊,我說過這次上網(wǎng)會告訴大家一些非常震驚的話,我現(xiàn)在就開始兌現(xiàn)我的諾言,要不憋在心里邊那叫一個慌呀,真鬧心。不過我真誠的奉勸大家要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下面開始吧。這也是在我和老者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老者才告訴我的。那一次我又去了老者家,正好遇見他端坐在太上老君神像前,兩目微閉,默默無言,神色非常肅穆。這時我已經(jīng)稱他為師傅了。我看到師傅這個表情,預感到好像有什么大事要發(fā)生。就悄無聲息的坐在他身邊。不出所料。良久,師傅向我透露了一個驚天的大秘。他告訴我老子道德經(jīng)里有一章話必須得告訴我,讓我記住。我什么也沒問,就說“你說吧師傅?!彼f”我把下面這一章念給你聽?!?br>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蔽壹毿牡淖⒁獾剑瑤煾翟谀钸@一章時,有個地方明顯與常規(guī)讀法不一樣,就是“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边@一句里,【無】這個字他老人家發(fā)的是四聲,音調(diào)非常重,而且還和狎·厭這兩個字中間有個明顯的停頓,通常我自己念這個字發(fā)的是二聲。無狎·無厭是連讀的。我心里打個登,這里明顯能聽出不同的意思。念完后,師傅就開始解釋,待他解釋完,果然令我嚇得是一身冷汗。My gad!我終于知了·道?。。。∷慕忉屖沁@樣的: “如果人不畏懼于天道的威力,那么天道就會把更大的威懾降臨人間。讓人間萬物皆無,像人戲弄狗一樣毀滅人類賴以居住的場所,讓人間眾生皆無,像厭惡了人類一樣毀滅眾生的生命。那唯一的辦法就是人不要去遭到天道的厭惡,這樣天道才不會去厭惡人類。因此圣人自己知曉如何去和天道和睦相處的道理,而不忍見到人類自身被天道滅亡的惡果。自己知道愛惜人間的人類而不會去把人道凌駕于天道的顯貴之上。所以人要有所取有所舍?!? 家晚上好,我看了大家的回復,對大家的回復不勝感激,不管你持什么態(tài)度,我現(xiàn)在暫不回復,因為我前邊說過,我要把這個故事講完,才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大家看完整個故事以后,你心中的疑問自然會揭開。好了,開始吧。 因為從第五次就是老者和我在我公司見面之后的一些故事,我已經(jīng)打亂了次序提前透露了一些,這些可能會干擾了你分享這個故事的快樂心情?,F(xiàn)在我還回到以前見面的次序上來。請你也把思緒調(diào)整回去。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現(xiàn)在應該是第六次的見面了。這一次的談話老者為我揭開了是‘道生一’還是‘道,生一一’的困惑。想必大家也會從中醒悟。老者說“道生一”的思維是一種束縛人類思想的一種思維,很容易使人陷入“唯我獨尊的王者思想”,是一種獨裁式的思維,好像天下就生這單個“一”,很容易使人鉆入牛角尖,陷進死胡同;是一種片面的,偏執(zhí)的思想。而“道,生一一”的思維是一種寬容性的開拓試思維,給人的直觀感覺是道生了一個又一個無數(shù)的“一”,而這每一個一又是不同的,萬物中的每一物對應一個一。還舉出了下面這段話給我解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至譽無譽。不欲璐璐如玉,珞珞如石。”老者解釋說“這里天地神谷萬物侯王各得一道,分別是一天道,一地道。一神道,一谷道,一物道,一王道。這從現(xiàn)在的角度講就是老子的民主的思想”我不知道老者這些話對不對,但是很有新意。 按照老者告訴我的理論,其實道很簡單,是簡單的再不能簡單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再參照“道可道非,恒道。”就是說,道,生出兩個字,一個“可”一個“非”,再往下就是“可者生,非者亡;可者不亡,非者不生”四種狀況。再往下就是“可者生而又生,可者生而不生;非者亡而又亡,非者亡而不亡;可者不亡而亡,可者不亡而生;非者不生而生,非者不生而亡?!敝陨系览碚?,可生成萬物萬物。不懂以上道理者,非生得萬物萬物 道永遠遵循兩個原則:“讓可者生,讓非者亡”。 道永遠把握兩個方向:“讓可者生,讓非者亡;保護可者不亡,保護非者不生?!?br> 道永遠只有兩種結果: 主張“讓可者生成而結果生成了;讓非者滅亡而結果滅亡了;保護可者不應該被滅亡結果沒有被滅亡從而生存下來了;堅持非者不應該被生成結果就是沒有被生成而被滅亡了;” 反對“可以者本該產(chǎn)生而結果沒有生成;非者本該滅亡而結果是產(chǎn)生了;可者不應該被滅亡但是被滅亡了從而無法生存下來;非者不應該被生成結果沒有被滅亡而產(chǎn)生了。” 中西方思想的差別在于: 中國人從大道理里去尋找萬物;西方人從萬物中去尋找大道理。 結果你是知道的。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br>天道會像人玩弄狗一樣讓人類居住的場所盡毀,會厭倦人類而毀盡人類的生命 無.....,是讓....盡無呀! 不要再幼稚的以為“無”就是“不會讓.....消失了。” 人對天都不怕了,天還能讓人好好活嗎? 大家不要再白日做夢了。 毀滅之后呢? 毀滅之后就會達到這樣的社會: 國寡民: 使有什伯,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于其食,美于其服; 安于其居,樂于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告訴大家,老者所用的分析方法正是易經(jīng)的理論,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還曾經(jīng)給我展示了他的易經(jīng)圖。但絕對不是我們所謂的周易。雖然周易是易經(jīng),但是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傳說中有三大易經(jīng),分別是連三易(也稱為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老者展示給我看的易經(jīng)圖,他稱之為天書,還自稱就是早已迷失的最早的易經(jīng)-----連三易。至于是不是他說的就是連三易,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剛開始一點看不明白,經(jīng)他那么一說,我感覺他說的還有點道理,好像還真是那么一回事。這個天書給我的感覺是,說復雜是復雜的不得了,說簡單又簡單的不得了,可以說是大到含天,小到包點。其實他說的天書,那可真正是稱得起天書,上邊一個字也沒有,全是點點圈圈和橫橫線線,咋一看,密密麻麻,經(jīng)指點,規(guī)律頓顯。老者還告訴我,他領會的老子道德經(jīng)正是他的天書的說明書。這一點,我是不相信的。不過還是看出了點門道。 告訴大家,你是沒有看到他所謂的天書(我稱之為天圖),假如你看到了,你也會慢慢的領會到他的斷句的原理之明了。因為從他的天書里,一眼就能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規(guī)律”,而且那張?zhí)靾D整個一個“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感覺。很明顯的,三歲孩子都看得到,不用費死的勁從周易中總結半天,最后還要懷疑自己的結果是不是這樣。我以我的人格保證,我絕對不欺騙大家這張圖的存在的真實性,我是親眼見到了的。同時聲明,請大家原諒我的吝嗇,我是輕易不會把這張圖拿給你看的。 愚者發(fā)此文,不為招神棍,不為惹無賴,只為載下梧桐樹,引得真鳳來;替老者尋找有緣人,傳遞他的天書,我有心拋出他的連三易,坐等諸君摘。 這個世界還會發(fā)生很大的變故,最后的結局坐等中國人來收拾慘劇的,老者的天書只配真正的中國人擁有,老者再三交代我,那是關鍵時候救國用的,現(xiàn)在還不是公開的時候,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泄露。請大家不要為難我。你只管默默地體會這個故事就行了。其他的不需要你做什么。 老者告訴我,他看到的連三易,是中國文化的根,真相全在那里邊。我也是似懂非懂的,但我很震撼?。?!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邏輯,東方文化講究的是壘積;邏輯是線生,壘積是層生。壘積學以易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為代表。壘積是層生。壘積文明以中國古代的以易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為代表。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訴我上邊那句話,還告訴了我一句具有顛覆性的話,就是【有無不可相生】。他說“有無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有生于無。人要是把有說成無,或者把無說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謊,正是因為這樣,人類道德才淪喪?!蔽艺f“可是,道德經(jīng)明明寫著有無相生的呀!”他憤怒的說“這是個彌天大謊。老子的話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蔽揖蛦査澳敲蠢献拥脑捠鞘裁匆馑寄??”他開口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眴韬?!這又一次顛覆了我的傳統(tǒng)觀,我經(jīng)常讀的道德經(jīng)都是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边@可叫我何以是從?還是交給大家評判好了。 我說“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處無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還是不要人做?你給我解釋解釋好嗎?”他說“現(xiàn)在給你解釋也沒有用,還是你沒放下那本經(jīng)書。我還是老樣子,先告訴你一句話,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苯酉聛砝险呔驼f他的觀點是: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br> 讀道德經(jīng)就像學習數(shù)學;當你只知道整數(shù)時,你不理解分數(shù),當你只知道正數(shù)時,你不理解負數(shù),當你只知道實數(shù)時,你不理解虛數(shù);當你把實數(shù)和虛數(shù)對立起來時,你不懂得復數(shù)是什么。老子是在用復數(shù)的概念分析世間萬物,我們還只停留在爭執(zhí)道德經(jīng)到底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是整數(shù)還是分數(shù)的邊緣。難怪老者的話我們看不懂。 老子是在用復數(shù)的理論分析世間萬物,老者是在用復數(shù)的理論在讀道德經(jīng)。老者讀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钡男碌览怼Rx懂道德經(jīng),還是先學習一下復數(shù)吧 復數(shù)的概念和性質 1、知識結構 本節(jié)首先介紹了復數(shù)的有關概念,然后指出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 接著介紹了有關復數(shù)的幾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關共軛復數(shù)的概念. 2、重點、難點分析 (1)正確復數(shù)的實部與虛部 對于復數(shù) ,實部是 ,虛部是 .注意在說復數(shù) 時,一定有 ,否則, 不能說實部是 ,虛部是 ,復數(shù)的實部和虛部都是實數(shù)。 說明:對于復數(shù)的定義,特別要抓住 這一標準形式以及 是實數(shù)這一概念, 這對于解有關復數(shù)的問題將有很大的幫助。 ?。?)正確地對復數(shù)進行分類,弄清數(shù)集之間的關系 分類要求不重復、不遺漏,同一級分類標準要統(tǒng)一。根據(jù)上述原則, 復數(shù)集的分類如下: 注意分清復數(shù)分類中的界限: ?、僭O ,則 為實數(shù) ?、?為虛數(shù) ③ 且 。 ④ 為純虛數(shù) 且 ?。?)不能亂用復數(shù)相等的條件解題.用復數(shù)相等的條件要注意: ?、倩癁閺蛿?shù)的標準形式 ②實部、虛部中的字母為實數(shù),即 ?。?)在講復數(shù)集與復平面內(nèi)所有點所成的集合一一對應時,要注意: ?、偃魏我粋€復數(shù) 都可以由一個有序實數(shù)對( )唯一確定.這就是說, 復數(shù)的實質是有序實數(shù)對.一些書上就是把實數(shù)對( )叫做復數(shù)的. ②復數(shù) 用復平面內(nèi)的點Z( )表示.復平面內(nèi)的點Z的坐標是( ),而不是( ), 也就是說,復平面內(nèi)的縱坐標軸上的單位長度是1,而不是 .由于 =0+1· , 所以用復平面內(nèi)的點(0,1)表示 時,這點與原點的距離是1, 等于縱軸上的單位長度.這就是說, 當我們把縱軸上的點(0,1)標上虛數(shù) 時,不能以為這一點到原點的 距離就是虛數(shù)單位 ,或者 就是縱軸的單位長度. ③當 時,對任何 , 是純虛數(shù),所以縱軸上的點( )( )都是表示純虛數(shù).但當 時, 是實數(shù).所以,縱軸去掉原點后稱為虛軸. 由此可見,復平面(也叫高斯平面)與一般的坐標平面(也叫笛卡兒平面) 的區(qū)別就是復平面的虛軸不包括原點,而一般坐標平面的原點是橫、 縱坐標軸的公共點. ?、軓蛿?shù)z=a+bi中的z,書寫時小寫,復平面內(nèi)點Z(a,b)中的Z, 書寫時大寫.要學生注意. (5)關于共軛復數(shù)的概念 設 ,則 ,即 與 的實部相等,虛部互為相反數(shù) ?。ú荒苷J為 與 或 是共軛復數(shù)). 教師可以提一下當 時的特殊情況,即實軸上的點關于實軸本身對稱, 例如:5和-5也是互為共軛復數(shù).當 時, 與 互為共軛虛數(shù).可見, 共軛虛數(shù)是共軛復數(shù)的特殊情行. ?。?)復數(shù)能否比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兩個復數(shù),如果不全是實數(shù),就不能比較它們的大小”, 要注意: ?、俑鶕?jù)兩個復數(shù)相等地定義,可知在 兩式中,只要有一個不成立, 那么 .兩個復數(shù),如果不全是實數(shù),只有相等與不等關系, 而不能比較它們的大?。? ?、诿}中的“不能比較它們的大小”的確切含義是指: “不論怎樣定義兩個復數(shù)間的一個關系‘<’, 都不能使這關系同時滿足實數(shù)集中大小關系地四條性質”: (i)對于任意兩個實數(shù)a, b來說,a<b, a=b, b<a 這三種情形有且僅有一種成立; (ii)如果a<b,b<c,那么a<c; (iii)如果a<b,那么a+c<b+c; (iv)如果a<b,c>0,那么ac<bc.(不必向學生講解) (二)教法建議 1.要注意知識的連續(xù)性:復數(shù) 是二維數(shù),其幾何意義是一個點 , 因而注意與平面解析幾何的聯(lián)系. 2.注意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形思想:由于復數(shù)集與復平面上的點的 集合建立了一一對應關系,所以用“形”來解決“數(shù)”就成為可能, 在本節(jié)要注意復數(shù)的幾何意義的講解, 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 3.注意分層次的教學:教材中最后對于“兩個復數(shù), 如果不全是實數(shù)就不能本節(jié)它們的大小”沒有證明, 如果有學生提出來了,在課堂上不要給全體學生證明, 可以在課下給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解答. 復數(shù)的有關概念 教學目標 1.了解復數(shù)的實部,虛部; 2.掌握復數(shù)相等的意義; 3.了解并掌握共軛復數(shù),及在復平面內(nèi)表示復數(shù). 教學重點 復數(shù)的概念,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 教學難點 用復平面內(nèi)的點表示復數(shù)M. 教學用具:直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提問: 1.復數(shù)的定義。 2.虛數(shù)單位。 二、講授新課 1.復數(shù)的實部和虛部: 復數(shù) 中的a與b分別叫做復數(shù)的實部和虛部。 2.復數(shù)相等 如果兩個復數(shù) 與 的實部與虛部分別相等,就說這兩個復數(shù)相等。 即: 的充要條件是 且 。 例如: 的充要條件是 且 。 例1: 已知 其中 ,求x與y. 解:根據(jù)復數(shù)相等的意義,得方程組: ∴ 例2:m是什么實數(shù)時,復數(shù) , (1) 是實數(shù),(2)是虛數(shù),(3)是純虛數(shù). 解: (1) ∵ 時,z是實數(shù), ∴ ,或 . (2) ∵ 時,z是虛數(shù), ∴ ,且 (3) ∵ 且 時, z是純虛數(shù). ∴ 3.用復平面(高斯平面)內(nèi)的點表示復數(shù) 復平面的定義 建立了直角坐標系表示復數(shù)的平面,叫做復平面. 復數(shù) 可用點 來表示.(如圖)其中x軸叫實軸,y軸 除去原點的部分叫虛軸, 表示實數(shù)的點都在實軸上,表示純虛數(shù)的點都在虛軸上。原點只在實軸x上, 不在虛軸上. 4.復數(shù)的幾何意義: 復數(shù)集c和復平面所有的點的集合是一一對應的. 5.共軛復數(shù) ?。?)當兩個復數(shù)實部相等,虛部互為相反數(shù)時,這兩個復數(shù)叫做互為共軛復數(shù)。 ?。ㄌ摬坎粸榱阋步凶龌楣曹棌蛿?shù)) (2)復數(shù)z的共軛復數(shù)用 表示.若 ,則: ; ?。?)實數(shù)a的共軛復數(shù)仍是a本身,純虛數(shù)的共軛復數(shù)是它的相反數(shù). ?。?)復平面內(nèi)表示兩個共軛復數(shù)的點z與 關于實軸對稱. 三、練習 1,2,3,4. 四、小結: 1.在理解復數(shù)的有關概念時應注意: (1)明確什么是復數(shù)的實部與虛部; ?。?)弄清實數(shù)、虛數(shù)、純虛數(shù)分別對實部與虛部的要求; ?。?)弄清復平面與復數(shù)的幾何意義; ?。?)兩個復數(shù)不全是實數(shù)就不能比較大小。 2.復數(shù)集與復平面上的點注意事項: ?。?)復數(shù) 中的z,書寫時小寫,復平面內(nèi)點Z(a,b)中的Z,書寫時大寫。 (2)復平面內(nèi)的點Z的坐標是(a,b),而不是(a,bi),也就是說, 復平面內(nèi)的縱坐標軸上的單位長度是1,而不是i。 ?。?)表示實數(shù)的點都在實軸上,表示純虛數(shù)的點都在虛軸上。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邏輯,東方文化講究的是壘積;邏輯是線生,壘積是層生。壘積學以易經(jīng)為代表。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 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 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現(xiàn)在大家讀道德經(jīng)的方法還是用的非此即彼的思維,而不懂去彼取此的思維。 大家看到老子提倡柔弱勝堅強,就說老子是贊美柔弱,否定堅強;看到老子說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就說老子是贊美愚,否定智;這一點是讀道德經(jīng)的一個誤區(qū)。我原來不懂這個道理。是在老者的指引下,我似乎明白了一點什么。 老者說,老子的思想其實根本不是大家說的這么回事。其實老子是渴望大家得到智慧,渴望國家強大,人民富裕的。只是老子在教我們,要想得到智慧,要從認識到自己的愚蠢開始,知道自己在大道面前還像嬰兒一樣的無知,一點一點探索大道,把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搞明白了,就會自然而然得到智慧,認清大道。人要想達到強大,必須認清自己的柔弱,就是認清自己的弱點,一點一點克服弱點,就會自然而然達到強大。這一點我是很少聽到有人這樣來讀道德經(jīng)。所以我把這個故事說出來,讓大家思考,是不是這樣。這一點對于道士們是很難理解的,對于迷信太上老君的人也很難理解,所以我一般不和這兩類人爭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