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血型、ABO血型、ABO血型決定及輸血 血型作為中學生物的一個知識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習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探討如下: 1.血型的分類及依據(jù) 血型通常指紅細胞的血型,依據(jù)紅細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不同而不同。常見血型主要屬于ABO血型系統(tǒng),除此之外,有的血型屬于Rh、MNSs、P、Lutheran、Kell、Lewis、Duffy及Kidd等血型系統(tǒng)。 2.ABO血型系統(tǒng)及主要血型 ABO血型系統(tǒng)是最常見的血型系統(tǒng)之一,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主要血型,是奧地利醫(yī)生卡爾.蘭德斯坦納(K.Landsteiner)于1900年發(fā)現(xiàn)的,也是人類認識最早的一種血型系統(tǒng),它的發(fā)現(xiàn)使輸血成為安全度較高的臨床治療手段。 ABO血型的分型依據(jù)各種血型所含抗原的特異性不同而劃分,抗原的特異性決定于紅細胞膜上糖蛋白所含的糖鏈。根據(jù)紅細胞膜上凝集原(特異抗原)A、B的種類及有無而有4種血型:凡紅細胞只含凝集原A的為A型,只含凝集原B的為B型,兩種凝集原都有的為AB型,兩種凝集原都沒有的為O型。 因血型不同血清中含有不同的凝集素(特異抗體),即不含有對抗其自身紅細胞凝集原的凝集素。如A型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血清中沒有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人的血清中則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見表1)。 表1:ABO血型系統(tǒng)中四種主要血型的基因型及所含凝集原、凝集素
3.ABO血型的遺傳決定 ABO血型由復等位基因IA、IB和i所決定,IA和IB基因為共顯性,相對于i基因為顯性,i基因為隱性。ABO血型系統(tǒng)中4種主要血型及其基因型(見表1)。 4.ABO血型的輸血 4.1 輸血的應用及輸血反應 輸血是將供血者的血液通過靜脈注射注入到受血者體內(nèi)的一種方法,是受血者在嚴重貧血、大失血或出血后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輸血不當時可能引起輸血反應,甚至會造成死亡等嚴重后果。 輸血反應是指輸血中因血型不配而引起的受血者的不正常反應。臨床上表現(xiàn)為畏寒發(fā)熱、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貧血、皮膚發(fā)青、四肢麻木、胸悶、腰疼、心跳加速、血壓下降,嚴重時導致死亡。 4.2 輸血反應發(fā)生的機理及預防 在紅細胞膜上鑲嵌有一些特異糖蛋白,在凝集反應中起著抗原的作用,稱凝集原;在血清中含有與紅細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應的特異抗體稱凝集素,凝集素由γ-球蛋白構成的,溶解于血漿中。不同血型血液的紅細胞膜上有不同的凝集原(A、B)、在血清中含有不同的凝集素(抗A、抗B)。各種抗原與其對應的抗體可以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形成抗原一抗體復合物,如A抗原與抗A抗體、B抗原與抗B抗體相遇時就會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應,由于每個抗體上有10個左右與抗原結合的部位,可在若干個帶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之間充當橋梁,使它們聚集成簇造成紅細胞凝集、血管堵塞等;這種復合物還可在血漿中特定球蛋白的作用下,使抗原所在紅細胞發(fā)生溶解而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還可改變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從而使受血者產(chǎn)生一系列的輸血反應。 異型輸血(即血型不相同間輸血)時,體內(nèi)存在兩對抗原一抗體復合物。如將A型血液輸?shù)?SPAN lang=EN-US>B型受血者體內(nèi)時,一對為受血者本身的B型紅細胞與供血者A型血漿中的抗B抗體,另一對為供血者的A型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漿中的抗A抗體。因此,即使在ABO血型系統(tǒng)相同的人之間進行輸血,輸血前也必須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即不僅把供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血清配合試驗(稱試驗主側);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紅細胞與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試驗(稱試驗次側)。這樣,既可檢驗血型測定是否有誤,還可發(fā)現(xiàn)他們的紅細胞或血清中,是否還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紅細胞凝集反應。在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時,應在 4.3 兩種不夠科學的說法 一是把O型的人稱為“萬能供血者”——認為他們的血液可以輸給所有其他血液的人。盡管O型血的紅細胞無凝集原A和凝集原B,輸給A型、B型和AB型的受血者時不會發(fā)生主側反應;但O型血的血漿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輸給A型、B型或AB型的受血者時次側均可發(fā)生凝集反應,故除應急外,原則上不宜首選O型血,O型血的人不是“萬能輸血者”。 二是把AB型的人稱為“萬能受血者”——認為對他們輸血時可以輸入任意血型的血液。異型輸血時,由于AB型血的血漿中既無抗A也無抗B,無論輸入A型、B型,還是O型血,主側都不發(fā)生凝集反應,因而稱AB型的人為“萬能受血者”;然而,無論輸入A型、B型,還是O型血,次側均可發(fā)生凝集反應(見表2),當輸入血量較大時,供血者血漿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漿足夠稀釋時,受血者的紅細胞會被廣泛凝集。 因此,任何人輸血前都必需驗血型,盡量使用血型相同并相互配合的血液,若一時找不到相同血型的血液,也只能選擇主側未有凝集反應的血液進行輸血。 4.4 輸血時應關注的幾個因素 一是輸血速度的快慢。輸血時,因輸血的速度較慢,供血者提供的血清數(shù)量相對于受血者的血清及血流速度較快而言,易被受血者血清沖淡,使受血者紅細胞與供血者的血清所發(fā)生的復合反應不明顯。二是實際輸血時,尋找同型血液的難度較大,因而主要考慮主側情況,即受血者的血清與供血者的紅細胞之間是否有凝集反應。三是輸全血,還是成份輸血。如果是成份輸血則只需考慮所輸成份是否與受血者存在凝集反應。 表2:ABO血型系統(tǒng)中不同血型的抗原、抗體、交叉配型及輸血時血型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