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文字和影像一脈相承,都是表達和記錄的一種方式。也許有人會說,文字的加入是不是會畫蛇添足?事實上的確有很多人都這么做過,比如給作品打上自己的logo(標志),郵件地址或作者名字。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精心設計的文字居然還可以讓一張平淡的照片煥發(fā)異樣的風采——你想帶來的情緒就在一個虛詞中讓人充滿了幻想。再不要說這是小兒科的玩法,把設計的原理拿來就用,說不定就是神來之筆呢。
作為一幅攝影作品,設計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主要還是需要突出照片的視覺中心。因此從整體效果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文字的存在不能破壞畫面的和諧。所謂視覺藝術的核心就是形與色,因此不管是照片還是文字其實都構成一個整體的“形”。字在視覺效果上就應服從于畫面,從而加強畫面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
曾經(jīng)聽過一個童話故事:一個巫婆拿石頭來煮湯,放了很多配料。那湯很好喝,人們認為那是石頭的味道。其實有時版面設計就是起到這種作用,用其它的配料來使照片更引人注目。文字便是配料的一種。它的作用也從起初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的版權,漸漸變成了圖片的一部分。這時候它其它的作用就顯山露水了。
 首先, 字體的造型、大小和排列可以烘托照片的氣氛。每一種字體,都有各自的氣質(zhì)。比如宋體剛直,楷體端莊,黑體醒目,手寫體活潑……網(wǎng)絡上還能夠下載到其它各種風格獨特的字體。這些字體用本身的表情來向讀者更好地展現(xiàn)作者想表達的含義。但要注意的一點是,使用的字體必須和照片的情緒相吻合。比如這張作品,畫面上的主體仿佛即將離開,畫面上英語的手寫體也好像隨意而書。作者將手寫體的字反復重疊,虛虛實實地橫向排列,強烈地帶出視覺的動感。并且作者將原來豎構圖作品疊加組合成了橫構圖,讓畫面不會顯得擁擠。這就是中國繪畫構圖中也提到“密不透風,疏可跑馬”。說的就是張弛有序。
夜花繁開 從另一張作品《夜花繁開》也可以看到,雖然作者采用了多種字體和中英文并存,但不僅不顯零亂,反而有種慢慢綻放的妖嬈。這是因為負空間的運用。負空間是指除字體本身所占用的畫面空間之外的空白,即字間距及其周圍的空白區(qū)域。它可以為各個元素提供呼吸的空間。并且文字之間并不是非要全部都使用同一字體。很多設計作品中也常常把龍飛鳳舞的草書和整齊劃一的印刷體相結合。這些組合運用得當,不僅畫面不會混亂嘈雜,還反而有一種對比的視覺沖擊力,但是要注意主次關系的搭配,以產(chǎn)生整體的協(xié)調(diào)和局部的對比。
If you go away 文字另外一個很大的作用莫過于點題。對于作者來說有時希望能夠把自己的情緒更為直接地告訴讀者,或者希望讀者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從而產(chǎn)生共鳴。比如,《If you go away》、《怒放》和《機會》都用一些詞來總結了圖片的含義。也許只是一些小情緒,但卻能夠對作者的意圖一目了然。表達,這不就是影像的最終目的嗎?
機會(處理前)
機會(處理后) 當照片的構圖出現(xiàn)缺陷時,文字的加入還可以彌補和平衡這些遺憾。比如《花肆》和《缺》,原片看起來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構圖過于單調(diào),沒有可聯(lián)想的空間。但作者構思巧妙地加上了一個框,并用充滿詩意的文字點綴空白處,讓畫面不會出現(xiàn)一邊倒的感覺,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并且字體的選擇悠然典雅,和氣氛也很符合。
花肆(處理前)
花肆(處理后)
缺(處理前)
缺(處理后) 在這類以照片為主要訴求要素的作品中,一般來說總是將文字緊湊安排在適當位置,而不要過于分散,從而使視覺流動混亂。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流轉》,作者通過文字的排列分布和大小變化來進一步表達作者賦于照片的內(nèi)涵。文字也成了照片的一部分了。
流轉(處理前)
流轉(處理后)
一些人拒絕加奶的咖啡,正是覺得它破壞了原來的口感,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然而在數(shù)碼當?shù)赖慕裉?,嘗試一下也許能夠得到不同的效果。但是,一定不要本末倒置,所有的設計最終目的是讓人注意到你的照片所表達的情緒??Х冗€是咖啡,不能讓它就變成了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