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的疊詞運用探微 詩詞中的疊字有狀形、狀聲、狀色等作用。詩中疊字位置比較靈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依疊字在句中的位置,可分為首珠對、腹珠對和尾珠對。 將疊詞用在句首,最為常見。能夠突出疊詞所模擬的意象的情態(tài),使詩句描寫細膩,具有朦朧婉約之美。 片片花經眼,垂垂柳拂肩。(吳芾《暮春感懷》) 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張籍《思遠人》)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杜甫《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杜甫《新亭》)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東流。(王昌齡《萬歲樓》) 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陸游《鷓鴣天》)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陸游《大寒出江陵西門》) 丁丁弦響村風急,灼灼桃花水岸香。(錢載《小店》) 將疊詞放在句中,多是對前面詞語作補充說明,進一層渲染意象。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杜甫《漫成二首》) 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蟲。(唐白居易《江夜舟行》) 荊巫脈脈傳神語,野老娑娑起醉顏。(劉禹錫《陽山廟觀賽神》) 三山渺渺鸞鶴遠,七澤茫茫蓑笠寒。(陸游《夜登山亭》) 疏林紅葉紛紛下,繞徑黃花細細開。(王庭珪《九日登鴻飛臺》) 遠煙芳草年年事,明月青天夜夜愁。(陳襄《悼古》) 將疊詞放在句尾。二字韻調相同,沒有抑揚起伏的變化,所以用得最少。 風吹花片片,春動水茫茫。(杜甫《城上》) 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杜甫《絕句九首》) 去程風剌剌,別夜漏丁丁。(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人世空傳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戴叔倫《哭朱放》) 丹壑樹多風浩浩,碧溪苔淺水潺潺。(許渾《早發(fā)天臺寺度天姥岑》) 啼鳥歇時山寂寂,野花殘?zhí)幵律n蒼。(李紳《晏安寺》) 山鳥自鳴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王安石《送項判官》) 長白風高塵漠漠,渾河水落草離離。(陳子龍《遼事雜詩》) 有的詩詞句中用疊詞較多,甚至整句都用,有極為強烈的律動美、韻味美、畫面美。用疊詞較多的稱為“續(xù)滾對”。無論五言還是七言,一句之中往往連用兩個疊音詞,兩句之間四個疊音詞相互對偶。整句都是疊詞的稱為“連滾對”。這兩種用法有的從不同角度描寫意象,有的從一個角度描摹意象的多個層面。加重語氣,強化詩詞的感情色彩。如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鱗鱗。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運用較多疊詞詩詞舉例: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陸游《西園》) 處處落花春寂寂,時時中酒病懨懨。(劉兼《春晝醉眠》) 半世奇奇兼怪怪,一春白白與紅紅。(吳則禮《懷關圣功》) 有許奇奇并怪怪,直將少少勝多多。(劉克莊《題林文之詩卷》)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范成大《早發(fā)竹下》)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楊萬里《過楊村》) 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黃庭堅《詠雪奉呈廣平公》) 彎彎竹徑霏霏雪,小小溪橋淡淡云。(陳鑒之《探梅》) 惻惻相看復惻惻,行行送別重行行。(穆修《送毛得一秀才歸淮上》) 年年歲歲,時時處處,紛紛擾擾。(丘瓊臺《滿江紅·旅恩》)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 疊詞對古典詩詞意境的營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作者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情感體驗,詩詞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意境非常自我化。正如袁行霈教授所言:“詩人獨特的觀察事物的角度,獨特的情趣和性格,構成意境的個性。陶淵明筆下的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化身……李白筆下的月,陸游筆下的梅,也莫不如此?!雹芮擅钸\用疊詞,有助于作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從而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 疊字之運用貴在富有新意。明·粱橋《冰川詩式》卷十說:“詩下雙字極難。”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一也說:“詩用疊字最難?!惫诺湓娫~中使用疊詞,可以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有著獨特的聲韻美,能使韻致、神情呼之欲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