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禪法傳說(三) |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wǎng) 錄入: 管理員 上傳時間:2010-04-14 點擊次數(shù): 169 |
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嵩洛?!俺恕笔浅溯d,小乘佛教說的是自我解脫,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除了目的有差異,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也比較簡單。隨著大乘佛經(jīng)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三國時期,嵩洛間出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受戒出家的漢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
出生于嵩山南麓潁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后,以弘傳佛教大法為己任,專心于佛教理論的研究。當時風(fēng)行的大乘經(jīng)典尚質(zhì)簡約,很多觀點實際上沒有講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遠求大本”,于魏甘露五年從嵩洛出發(fā),開始他的西行求法壯舉。
在于闐,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經(jīng)》梵文本,于西晉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護送經(jīng)卷回洛陽。十年之后,由精通梵漢兩語的天竺僧人竺叔蘭和學(xué)識淵博的西域僧人無羅叉兩人譯出,稱《放光般若經(jīng)》,共二十卷。
當《放光般若經(jīng)》在漢地大為風(fēng)行之時,朱士行仍在于闐,最后以八十歲高齡為求法而客死他鄉(xiāng)。《梁高僧傳》說他死時有異相,火化后,“薪盡火滅,尸猶能全”,后念誦咒語,骨架才散碎,其弟子們聚骨造塔以供養(yǎng)。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靜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這便是日后聲名顯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住錫傳教而興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揚天下,卻緣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達摩。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 |
|
來自: 行為準德為先 > 《青陽、紅陽、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