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中醫(yī)療法系列方劑 (消化道病的中藥治療系列金方) 第四卷 目 錄 第四節(jié)、胃下垂——1 1、升胃湯 2、扶肝益胃湯 3、補中益氣湯加蒼術 4、補中益氣湯 5、升陽健脾湯 6、大柴胡湯 7、參芪補氣湯 8、黃芪補氣湯9、調(diào)肝益胃湯 10、補氣養(yǎng)胃湯 11、復元升提湯 12、芪術升胃湯 第五節(jié)、 胃粘膜脫垂癥——4頁 1、胃潰瘍湯 2、固膜湯 3、升陷降逆湯四、香砂保和丸加減 5、清肝和胃降逆方 6、升提活血湯 第四節(jié) 、胃下垂 一、升胃湯 ?。ǚ皆矗缎轮嗅t(yī)》 1(組成)柴胡9克、陳皮9克、黃芪24克、黨參15克 白術12克、茯苓12克、枳實12克、炒葛根12克 淮山藥30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SPAN> 3(功效)補氣健脾,和胃行氣?! ?/SPAN> 4(主治)胃下垂。證見胃脘脹痛,體倦乏力,頭暈目眩,氣短懶言,食欲減退,食后腹脹,惡心暖氣,便秘或腹瀉,小便不利,舌質(zhì)淡胖嫩祛寒濕中藥,苔薄白,脈弦數(shù)。 5(按語)①本方證以胃脘脹痛,體倦頭暈,腹脹暖氣,舌胖、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②本方可用治胃下垂。 二、扶肝益胃湯 ?。ǚ皆矗吨嗅t(yī)雜志》 1(組成)柴胡15克,香附15克,生黃芪24克 肉桂6克(沖服),山萸肉12克,肉蓯蓉10克 黨參10克,升麻9克,炒葛根9克,甘草9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1劑?! ?/SPAN> 3(功效)補氣升陽,疏肝益腎?! ?/SPAN> 4(主治)胃下垂。證見頭暈目眩,言語低怯,氣短乏力,自汗食少,食人則脹,脘腹重墜,便意頻頻,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虛弱?! ?/SPAN> 5(按語)①本方證以頭暈言語低怯,氣短自汗,食脹,腹重墜,便意頻,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②本方可用治胃下垂。 三、補中益氣湯加蒼術 (方源)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8;(3) 1(組成)炙黃芪20克、炙甘草8克、黨參9克 當歸10克、陳皮8克、炙升麻6克、柴胡5克 白術9克、生姜10克、大棗5枚、蒼術30克。 2(用法)水煎服,每次煎取350毫升,每次1劑。 3(功效)補中益,升陽舉陷?! ?/SPAN> 4(主治)胃下垂,脫肛。證見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脘腹飽脹,食后墜脹加重,平臥時減輕,噯氣頻作,甚則嘔吐酸腐食物,大便干結難行。立位時胃脘凹陷,而小腹前凸,如懷孕狀。舌苔白薄祛寒濕中藥,脈濡弱無力。 四、補中益氣湯 (方源)《脾胃論》 1(組成)黃芪15克,黨參6克,白術6克,陳皮5克,炙甘草6克,當歸3克,升麻4克,柴胡4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SPAN> 3(功效)補中益氣?!?/SPAN> 4(主治)脾胃氣虛。證見發(fā)熱,自汗出,渴喜溫次,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脈洪而虛,舌質(zhì)淡祛寒濕中藥,苔薄白。 5(按語)①本方證以肢體倦怠,飲食少思,少氣懶言,渴喜熱飲為辨證要點。②本方用治脫肛。③本方可用治腎下垂,胃下垂,胃粘膜脫垂,重癥肌無力祛寒濕中藥,乳糜尿,功能性發(fā)熱或原因不明的發(fā)熱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妊娠及產(chǎn)后尿潴留,膀胱陰dao壁膨出等;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 五、升陽健脾湯 (方源)《福建中醫(yī)藥》 1(組成)制附子10克,白術10克,焦艾葉12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SPAN> 3(功效)溫陽暖脾,補虛升陽?! ?/SPAN> 4(主治)胃脘痛(胃下垂)。證見胃脘痛,腹脹,納差,消瘦,疲乏無力,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弱。按語;①本方證以胃脘痛而腹脹,納差,舌質(zhì)淡,苔白,脈弦細為辨證要點。②本方可酌合成方保元湯(肉桂末5克、黃芪20克、人參10克、炙草10克、生姜五片)。③本方認為附子的藥理作用,除具有鎮(zhèn)痛、強心、升壓作用外,尚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末梢神經(jīng)有興奮后作用,興奮各臟器,加強胃腸蠕動。因此,對胃位置下降,張力及蠕動功能減弱的胃下垂有較滿意的療效。 六、大柴胡湯 ?。ǚ皆矗墩憬嗅t(yī)雜志》:1997;(10) 1(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蒼術10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白芍15克,大黃6克,蘆根30克,甘草5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15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一般治療3個療程。加減:鞏固療效,上方加砂仁?! ?/SPAN> 3(功效)疏肝理氣,化濕和胃。 4(主治)胃下垂。證見胃脘脹滿,灼熱疼痛,牽及右脅,噯氣則舒,情志刺激加重,食欲久佳,食后小腹脹墜明顯,口干口苦,大便常秘結,面容消瘦。舌質(zhì)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數(shù)?! ?/SPAN> 5(按語)①本方證以胃用疼痛,食欲欠佳祛寒濕中藥,口干口苦,大便秘結,面容消瘦。舌紅、苔膩、脈弦細為辨證要點。②本方用以治療胃下垂。 七、參芪補氣湯 ?。ǚ皆矗懂敶罘健?/SPAN> 1(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克,云苓25克 山藥15克、當歸15克,山楂15克、柴胡12克 郁金12克、白術12克、枳殼12克、雞內(nèi)金12克 升麻9克、陳皮9克、甘草9克、大棗10枚?! ?/SPAN>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SPAN> 3(功效)補中益氣,提升?! ?/SPAN> 4(主治)胃下垂。 八、黃芪補氣湯 ?。ǚ皆矗读挤酱笕?/SPAN> 1(組成)黃芪30克,黨參10克 半夏10克祛寒濕中藥,炙甘草10克 羌活10克,獨活10克,防風10克 白芍10克,陳皮6克,白術10克 茯苓10克,澤瀉10克,柴胡10克 黃連2克,大棗3枚,生姜5片。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SPAN> 3(功效)補中益氣,提升?! ?/SPAN> 4(主治)胃下垂。 九、調(diào)肝益胃湯 (方源)《北京中醫(yī)》1998;(1) 1(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 青皮12克,陳皮12克,黃芪30克 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 山藥15克,枳實10克,山萸肉12克 煨葛根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早晚飯后半小時服為主。加減:有肝氣郁滯及血瘀者加香附12克;氣滯甚者加蘇梗9克,減黨參10克;脾腎陽虛者加肉桂6克,炮附子12克;有濕熱內(nèi)阻者加藿香9克,有腹痛怕涼伴大便稀者加草肉蔻各12克;脾胃虛寒者加砂仁6克;若寒熱不明顯而疼痛者可加元胡10克;合并胃潰瘍者加烏賊骨15克,牡蠣30克祛寒濕中藥,白芨12克;惡心者加姜半夏10克,惡心而怕涼,泛吐清、酸水者加吳萸6克;腰痛者加杜仲10克,獨活12克等?! ?/SPAN> 3(功效)升陽益氣,溫補腎陽,養(yǎng)血疏肝,健脾散寒?! ?/SPAN> 4(主治)胃下垂。證見上腹部疼痛發(fā)脹,噯氣泛酸,體倦乏力,不欲進食,腹脹滿疼痛,情志不遂,心煩胸悶,大便時干時稀,腰痛不適怕冷。舌質(zhì)紅苔薄白微膩,脈弦細。 十、補氣養(yǎng)胃湯 (方源)陳文第,補氣養(yǎng)胃湯治療胃下垂的觀察,江西中醫(yī)藥,1990;(3)1(組成)黃芪20克 炙黃精15克,制首烏15克,當歸9克 黨參15克,焦白術15克,佛手9克 紅木香9克,甘草9克,炙升麻6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42治為1療程?! ?/SPAN> 3(功效)補氣養(yǎng)胃,健脾溫陽。 4(主治)胃下垂。 十一、復元升提湯 (方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于仙德等》1996;10(專利)1(組成)生黃芪15克,煨葛根30克 黨參15克,覆盆子15克,金櫻子15克 山藥15克,茯苓15克,蓮子10克 升麻6克,雞內(nèi)金12克,芡實24克?! ?/SPAN> 2(用法)水煎取汁分次溫服。每日1劑。加減:兼陰虛癥狀者加山萸肉15克,知母12克;兼血瘀癥狀者加蒲黃10克,五靈脂12克;兼血虛癥狀者加當歸、肉蓯蓉各15克;兼陽虛者加附子9克,肉桂6克;兼氣滯者加玄胡12克,川楝子15克?! ?/SPAN> 3(功效)益腎健脾,益氣升陽?! ?/SPAN> 4(主治)胃下垂,子宮脫重,脫肛,久瀉等。 十二、芪術升胃湯 (方源)《河南中醫(yī)·馬風書等》1991;(4) 1(組成)太子參10-30克,黃芪10-30克 砂仁10克,白術10克,陳皮10~15克 升麻6-9克,柴胡10克,枳殼15克 大黃9克(后下),制馬錢子3克,甘草5克?! ?/SPAN>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訙p)納差,口淡無味加藿香、焦三仙;口苦泛酸加黃連、吳茱萸;大便溏加云苓、生苡仁;大便干結加石斛,郁李仁?! ?/SPAN> 3(功效)升清陽,通胃濁?! ?/SPAN> 4(主治)胃下垂。證見胃脘痛疼、墜脹伴見納差,呃逆、消瘦、身困懶,口淡無味或口苦泛酸,大便溏或干結,舌淡胖連有齒痕,苔薄白或薄黃,脈虛軟或細弦。 第五節(jié)、 胃粘膜脫垂癥 一、胃潰瘍湯 ?。ǚ皆矗陡=ㄐ箩t(yī)藥》 1(組成)吳茱萸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 木香10克、烏藥10克、丹參15克?! ?/SPAN>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劑,連服3周為一療程?! ?/SPAN> 3(功效)溫中益氣,散寒止痛。 4(主治)胃脘痛(潰瘍病、胃粘膜脫垂等)。證見胃脘脹痛,吐清水,腹中有冷感,喜熱飲,噯氣頻作,喜按喜溫,便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弦緩無力。 5(按語)本方iiE~2胃脘痛,喜溫喜按,吐清水,脈弦為辨證要點。 二、固膜湯 ?。ǚ皆矗逗现嗅t(yī)雜志》1997:(5) 1(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姜半夏12克 厚樸10克,枳殼10克,沉香6克 丹參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5枚。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2煎,水煎取汁300毫升,分3~6次空腹月艮用?! ?/SPAN> 3(加減)脾陽虛者加干姜、桂枝;胃陰虛者加麥冬、白芍;腹胃濕熱重者加黃連、蒼術、藿香;嘔吐甚者加砂仁、白蔻仁、藿香;肝郁者加香附、佛手;便秘者加桃仁、大黃?! ?/SPAN> 4(功效)健脾溫中,和胃止嘔,通降腑氣,活血通絡。 5(主治)胃粘膜脫垂。證見胃脘痞滿,時有惡心嘔吐,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時有完谷不化,面色萎黃,形休消瘦,四肢不溫,胃脘按痛,舌質(zhì)淡,苦白膩,脈弦無力。 6(按語)①本方證以胃脘痞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對有完谷不化,面黃體瘦,四肢不溫,胃按痛,舌淡,苔膩祛寒濕中藥,脈弦為辨證要點。②本方用以治療胃粘膜下垂。 三、升陷降逆湯(方源)《中醫(yī)雜志·周念興》1994;(2) 1(組成)黃芪18克,黨參18克,枳實10克 白術10克,烏梅10克,柴胡10克 佛手12克,升麻8克,炙甘草6克?! ?/SPAN> 2(用法)上方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1月為1療程?!?/SPAN> 3(加減)嘔逆嚴重者加半夏、藿香;腹痛明顯者加木香、元胡;食欲呆滯者加谷芽、麥芽;幽門梗阻者重用黃芪、枳實、烏梅;合并出血者加荷葉炭、仙鶴草。 4(功效)益氣升陷祛寒濕中藥,健脾和胃,升降并調(diào)?! ?/SPAN> 5(主治)胃粘膜脫垂。證見胃痛、噯氣、泛惡、嘔吐、痞滿、納呆、乏力,便溏等胃氣上逆之癥和脾氣不足之象。 四、香砂保和丸加減(方源)《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蒲輔周》1999;(9) 1(組成)法半夏30克、茯苓30克、陳皮30克、炒枳實15克 炙甘草15克、雞內(nèi)金(炮)30克、草蔻仁15克 香櫞皮15克、制香附15克、山楂15克,炒麥芽30克。 2(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次飯后服2克,白開水送下?! ?/SPAN> 3(功效)化濕消滯,調(diào)和腸胃。 ?。ㄖ髦危┪刚衬っ摯拱Y。證見胃脘痛食納欠佳,無噯氣及吐酸,大便偏燥,2-3天1次。手心常出汗,睡眠不寧。脈弦緩有力,舌淡苔穢膩。 五、清肝和胃降逆方 (方源)《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夏度衡》1999;(9)1(組成)姜黃連9克,吳茱萸2.4克、炒白芍12克 炙甘草3克、香櫞皮9克、陳皮6克,焦白術9克 茯苓12克瓦楞子30克,(先煎)、石決明18克(先煎) 烏白片18片(分3次服)?! ?/SPAN> 1(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功效)清肝柔肝,和胃降逆?! ?/SPAN> 3(主治)胃粘膜脫垂癥。證見脘腹隱隱作痛,食后更劇,泛酸,口苦腹脹,大便秘結,脈弦細,苔黃膩?! ?/SPAN> 4(按語)本案用芍藥甘草湯合左金丸加味治療。芍藥、甘草和中緩急;黃連、吳茉萸清熱降逆止嘔。兩方合用起到清肝柔肝,和胃降逆的作用。根據(jù)臨床觀察,胃粘膜脫垂的主要表現(xiàn)是氣虛,中氣不足者應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本案有肝郁化火的癥狀,故先清肝、柔肝、疏肝,后用香砂六君子湯調(diào)理以補其氣,使病得痊愈。 六、升提活血湯 (方源)馬山等驗方《中醫(yī)雜志》1986;(9):49 (組成)黃芪30克,丹參30克,黨參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蒲公英10克,枳實10克,肉桂10克,蒲黃10克,三棱10克,莪術15克,丹皮10克,細辛5克,紅花12克,川芎15克,甘草6克?! 。ㄓ梅ǎ┧?/FONT>2次,合汁分2次溫服,每日服1劑?! 。üπВ刂谢觯a氣升提?! 。ㄖ髦危┪刚衬っ摯拱Y。 以上方劑,經(jīng)過經(jīng)臨床驗證,效果特別好。各位有緣之朋友,要用此方,請勿必在主任醫(yī)師的指導下,對癥下藥慎用。 第五卷《6、胃潴留7、胃癌8、十二指腸壅積癥 9、上消化道出血等節(jié)》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