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3日,新西蘭郵政為屬地羅斯島發(fā)行一套5枚《皇企鵝》郵票,皇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是南極的“皇帝”,由于是企鵝中體形最大的,所以也叫做大企鵝。這是唯一一種冬季在南極的冰天雪地里繁殖生衍的動物。這套郵票由威靈頓的海洋設計室設計,荷蘭的Joh. Enschede印制,郵票規(guī)格為30×40mm ,一版50枚,齒孔為13.25×14 度。
2004年9月8日,捷克郵政發(fā)行一枚包含4枚郵票 的《鸚鵡》小全張,表現(xiàn)了澳大利亞內(nèi)陸的虎皮鸚鵡(Melopsittacus undulatus)、坦桑尼亞的紅牡丹鸚鵡(Agapornis personata)、紅領綠鸚鵡(Psittacula krameri)和中南美的紅金剛鸚鵡。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40×23 mm, 小全張規(guī)格為115×168mm ,總面值為62.00捷克克朗,由Libuse 和Jaromir Knotek設計, Martin Srb雕刻。
2004年8月19日,瑞典郵政發(fā)行一套三枚《鴿子》郵票。這套郵票是為了慶賀瑞典信鴿協(xié)會成立100周年。鴿子從很久以前就是和平和友愛的象征,在基督教里,鴿子也代表著三位一體中的圣靈。人類飼養(yǎng)鴿子的歷史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年,除了作為食物,鴿子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信鴿還經(jīng)常舉辦長距離飛行比賽。這套郵票表現(xiàn)了瑞典翻飛鴿, 鳩和 斑尾林鴿三種鴿子,其中,Swedish Tumbler是100年前培育出來的新品種。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31.2x26.6mm, 由Gustav Malmfors根據(jù)畫家Jean-Louis Frindel和Dan Zetterstrom的畫作設計,瑞典郵政的Lars Sjooblom和Piotr Naszarkowski雕刻,瑞典郵政印刷廠印制。
2004年7月29日,根西島郵政為奧爾德尼島發(fā)行一套6枚《遷徙鳥類》系列郵票的第三組郵票。這一組的主題為雀形目鳥。雀形目鳥大約占整個鳥類科目的一半。奧爾德尼島是這些遷徙到西撒哈拉鳥類的落腳點之一。這6枚郵票上的雀鳥是:麥翁、紅尾鴝、黃鹡鸰、戴勝鳥、黑鶇鳥和堤燕。這套郵票由Andrew Robinson設計,荷蘭的Joh. Enschede印制,總面值為2.44英鎊,郵票規(guī)格為31.5mm的正方形,齒孔為14 * 13-1/4度,一版10枚。
斐濟位于太平洋之中,每年遷徙固定路過這里的鳥類有7種,另外還有18種鳥類偶爾經(jīng)過這里。2004年7月28日,斐濟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岸禽類鳥類》郵票,表現(xiàn)了漂鷸 (Heteroscelus incanus)、中杓鷸(Numenius phaeopus)、金斑行鳥(Pluvialis fulva)和小杓鷸(Numenius tahitiensis)。首日封上的圖案為斑尾鷸(Limosa lapponica)。這套郵票由George Bennett 設計,新加坡的Secura公司印制,郵票規(guī)格為30 x 48 mm。
2004年6月30日,澳大利亞郵政發(fā)行一套4枚《奇異的鳥類》郵票,表現(xiàn)了來自海外的深紅玫瑰鸚鵡(原產(chǎn)澳大利亞)、鳳頭鸚鵡(原產(chǎn)澳大利亞)、虎皮鸚鵡(原產(chǎn)澳大利亞)和斑馬芬雀(原產(chǎn)澳大利亞)。這套郵票由Alojzy Balcerzak設計,總面值為5.00茲羅提,發(fā)行量為2百萬枚,郵票規(guī)格為31.25 x 43 mm,同時發(fā)行一種包含2套8枚郵票的小版張。
2004年4月19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7枚新的鳥類系列普通郵票。這套由Andre Buzin設計的郵票表現(xiàn)了夜鶯、斑點京燕、家燕、小珩鳥、黑頭海鷗、金珩鳥和貓頭鷹。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24 * 27.66mm,其中貓頭鷹郵票規(guī)格為38.40 * 27.66mm。
2004年4月7日,德國郵政發(fā)行一枚《瀕危動物》系列郵票,主題為白鸛。白鸛別名老鸛(Ciconia ciconia),屬于鸛科,是一種大型涉禽,是歐洲人最喜歡的鳥類之一。全長約120厘米,目前在德國有4000多對白鸛。體羽白色。眼周圍紅色,經(jīng)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情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每年3月份開始繁殖,筑巢于高大喬木或建筑物上,每窩產(chǎn)卵3-5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這枚郵票由Regina Steiner 和Peter Steiner夫婦設計,面值為0.55 歐元,郵票規(guī)格為46.00 x 27.32 mm。
白鸛(Ciconia ciconia),屬于鸛科,是一種大型涉禽,是歐洲人最喜歡的鳥類之一。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圍紅色,經(jīng)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情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每年3月份開始繁殖,筑巢于高大喬木或建筑物上,每窩產(chǎn)卵3——5枚。白鸛在愛沙尼亞的培育歷史只有一百多年,這種鳥類大多分布在愛沙尼亞德東南部,就整個歐洲而言,這種鳥類的數(shù)目在一年年下降。2004年4月6日愛沙尼亞郵政發(fā)行的一年一度的鳥類系列郵票以白鸛為主題,這枚郵票面值為4.40克朗,齒孔為12-3/4 X 13度, 一版20枚,由Vladimir Taiger 設計,發(fā)行量為51萬枚。
2004年3月22日,克羅地亞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WWF郵票,主題為草鷺(Ardea purpurea),也叫做紫鷺,其頂冠黑色并具兩道飾羽,頸棕色且頸側有黑色縱紋。背及覆羽為灰色,飛羽黑色,其余體羽為紅褐色。這種鳥性情孤僻,常單獨在有蘆葦?shù)臏\水中,低歪著頭伺機捕食。每年三月底飛抵克羅地亞,8、9月份飛離。這種鳥類在歐洲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是受到保護的品種。這套郵票總面值20.00克朗,由薩格勒布工藝美術學院的畫家Zlatko Keser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29.82 x 35.50 mm,齒孔14度,一版16枚,發(fā)行量為30萬套。
2004年1月5日,為了配合2004年1月5日開始實施的上調(diào)之后的國際郵資,愛爾蘭郵政在同日發(fā)行一套兩枚鳥類系列普通郵票,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24.13 mm x 27 mm,一版100枚,齒孔為 14 x 15 度,分別為面值0.60歐元的善知鳥和面值0.65歐元的歌鶇,由Killian Mullarney 設計。
2003年10月31日,波蘭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由Jacek Brodowski 設計的WWF郵票,主題為鶚。鶚是食魚的猛禽,只有一種,廣布于世界各地。鶚又稱魚鷹,猛禽中以魚為食的種類很多,但鶚是其中捕魚技術最高超的,它的飛行高度最高達到1500米。鶚的外趾可向后反轉,形成對趾,趾上布滿刺狀鱗,適合捕捉光滑的魚類。鶚捕魚時從高空俯沖入水,只留翼尖在水面。鶚可能就是《詩經(jīng)》上說的雎鳩。鶚科有時被看作是鷹科的亞科。鶚在波蘭是受到保護的鳥類,目前波蘭境內(nèi)只有大約30對鶚,達多數(shù)都分布在波蘭北方地區(qū)。這套郵票面值都是1.20茲羅提,總面值為4.80茲羅提,發(fā)行量為150萬套,郵票規(guī)格為31.25 x 43mm ,一版8枚。這是波蘭郵政1986年之后的第二套WWF郵票。
2003年10月27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一枚鳥類普通郵票。這枚郵票規(guī)格為38.40 mm x 27.66 mm,齒孔為11.5度,一版30枚,面值為3.72歐元,主題為紅冠水雞(Moorhen),由 Andre Buzin設計。
2003年10月24日美國郵政發(fā)行一枚卷筒普通郵票《小白鷺》。白鷺是珍惜物種,白鷺屬又分五個種: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巖鷺。其中,小白鷺(Egretta thula)的體態(tài)纖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鳥繁殖時枕部著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好像兩條辮子,它們的肩和胸著生蓑羽,冬羽時蓑羽常全部脫落。小白鷺因為體態(tài)優(yōu)雅,是美國人最喜愛的鳥類之一。這枚郵票由 Carl T. Herrman根據(jù)畫家Nancy Stahl的畫作設計,一卷100枚,面值37美分,印刷量為20億枚,郵票規(guī)格為22.081 x 24.943 mm。這枚普通郵票在今年由美國集郵協(xié)會、美國郵商協(xié)會和美國郵政聯(lián)合舉辦的紐約秋季郵票展銷會的第二天舉行首發(fā)式。
2003年10月4日瑞典郵政與中國香港聯(lián)合發(fā)行的《水鳥》郵票所展示的是反咀鷸(Recurvirostra avosetta)、角鸊鷉 ( Podiceps auritus) 、黑喉潛鳥(Gavia arctica)和鳳頭(Podiceps cristatus) 。這四種水鳥可以在瑞典看到。這套郵票由中國香港的林炳培根據(jù)瑞典鳥類學家、畫家Dan Zetterstrom、愛爾蘭鳥類畫家Killian Mullarney 和中國香港農(nóng)業(yè)部提供的畫稿設計,由世界著名郵票雕刻大師柴斯勞-斯拉尼亞雕刻,他親自到香港出席這套郵票的首發(fā)式,這位82歲高齡的大師已經(jīng)為世界上26個國家雕刻了大約1060枚郵票。這也是中國香港郵政第一次發(fā)行雕刻版郵票。這套郵票由瑞典郵政郵票廠印制,郵票規(guī)格為31.25 x 32.87 mm,一版25枚,齒孔12.5 x 12.6 度。
2003年9月30日,愛爾蘭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不干膠普通郵票,這兩枚郵票面值都是0.48歐元,是其鳥類普通郵票中的兩枚,分別以游隼(Peregrine Falcon)和斑點鸕鶔(Pied Wagtail)。這套郵票由Killian Mullarney 根據(jù)Q設計室提供的畫稿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40.64mm x 29.8mm,齒孔為14 x 15 度,由愛爾蘭郵票印刷廠印制。
2003年9月16日,斐濟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稀有鳥類》郵票。至少有6中鳥類已經(jīng)在斐濟滅絕,受到絕種威脅的有4中鳥類:長腿鶯(Trichocichla rufa)、蠟翅鳥 (Lamprolia victoriae)、紅喉小鸚鵡 (Charmosyna amabilis)和鸚嘴雀(Erythrura kleinschmidti)。這四枚郵票面值分別為41分、60分、1.07元和3元,由George Banneth 設計,新加坡的 Secura 印制,郵票規(guī)格為 30 x 48 mm ,齒孔為13度。
2003年9月4日,冰島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冰島鳥類》郵票,主題為草地鷚和中杓鷸。草地鷚(Anthus pratensis )是一種原產(chǎn)于北美洲的草地鷚屬遷徙類鳴鳥,雌雄分別不大,雌鳥每次產(chǎn)蛋5——7粒。這種鳥在北歐分布很廣,數(shù)量大約有7百萬——1200萬對。中杓鷸(Numenius phaeopus)屬于杓鷸屬鸻亞目,是一類體型中較大的海岸鳥。它們的長喙有些像鐮刀,喙尖向下彎曲。全球大約有8種。杓鷸的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它們在北半球的溫帶和近北極的內(nèi)陸地區(qū)繁殖。一到遷徙季節(jié),會飛往遙遠的南方。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30 x 40 mm,總面值為320冰島克朗,一版10枚,由Ragnheitur I. Agustsdottir和Jon Baldur Hlitberg設計,法國的卡特爾印制。
歐洲白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為100—115厘米,體重2—4千克。鮮紅色的嘴長直而粗,頸部很長,長腿也是紅色。體羽主要為白色,翅膀為黑色,站在地上時身體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飛翔時身體為白色,翅尖和翅的后緣為黑色,紅色的腳則遠遠伸出于尾羽的后面。歐洲白鸛棲息于開闊平原和草地,常在草原上的淺水湖泊、水塘、沼澤、水渠和流速緩慢的溪流及其鄰近濕草地活動,特別喜歡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濕地。它的食物主要有蛙、蝌蚪、蟾蜍、蛇、蜥蜴、蚯蚓、蚱蜢、軟體動物、甲殼類、昆蟲和昆蟲幼蟲,有時也吃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以及鳥卵等。它們的繁殖期為3—5月份,通常營巢于樹上,也在房屋、教堂或其他建筑物的屋頂,以及電線桿和電話線桿上營巢,此外,還有營巢于懸崖峭壁上、灌叢中和地面上的。孵卵由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為31——34天。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時嘴為黑色,全身被有白色的絨羽,大約60——70天后長好羽毛,但要能飛翔和獨立生活,通常需要90天左右的時間。歐洲白鸛是遷徙性鳥類,主要遷往熱帶非洲和印度次大陸一帶越冬。歐洲白鸛的種群數(shù)量曾經(jīng)十分豐富,而且分布的范圍也比較廣,但近來分布范圍已大大縮小,在歐洲不少國家,如瑞典、丹麥、荷蘭、法國、瑞士、比利時等已經(jīng)絕跡。
2003年8月30日,拉脫維亞郵政為國鳥——白鹡鸰發(fā)行一枚由M. Strazds設計的郵票。白鹡鸰也叫馬蘭花兒、白面鳥、白頰鹡鸰等,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屬。白鹡鸰一般體長16——19厘米,通體黑白相間,易于識別。白鹡鸰棲息于湖泊和河流的岸邊、草地、泥灘、農(nóng)田中,也常在至田園間活動。它們以甲蟲及其他昆蟲為食,偶爾也吃雜草種籽。繁殖期為3——7月,每年在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過冬。1960年被確定為拉脫維亞的國鳥。這枚郵票發(fā)行量為2百萬枚,一版10枚,由英國的得利來印制。
2003年8月25日,愛爾蘭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鳥類》歐元普通郵票,它們分別為面值7歐分的野鸎和面值48歐分的游隼,這套郵票由Q設計室協(xié)助Killian Mullarney 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 40.64mm x 29.8mm。一版100枚,齒孔為14 x 15 度,由愛爾蘭郵票廠印制。
2003年8月11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鳥類普通郵票,分別表現(xiàn)鷸(面值0.02歐元)和戴勝(面值為0.52歐元)。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24 mm x 27.66 mm,郵票齒孔為11.5度,由Andre Buzin 設計,一版50枚。
鳥類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旅行家,所有的天空都任他們自由飛翔。它們定期遷徙,尋找最適合生存的氣候和地域。位于法國西南海岸的奧爾德尼島位于這些鳥類的遷徙路線上,成為鳥類觀察者喜歡的觀鳥地點之一。2002年4月30日根西島為奧爾德尼島發(fā)行的第一組《遷徙類鳥類》郵票以猛禽為主題,6枚郵票表現(xiàn)了小鷹、黑鳶、鶢隼、鸂鷛、鶚和白尾鷂等。2003年7月3日這個系列的第二組《海鳥》郵票發(fā)行,表現(xiàn)了:
2003年6月26日,美國郵政發(fā)行一套10種美國鷹無面值普通郵票,郵資相當于1類郵件郵資(25美分)。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22.09 x 24.74 mm,一卷1萬枚,首次印量為3100萬套。由Tom Engeman設計,Sennett 印制。
2003年6月17日澳大利亞郵政為可可斯群島發(fā)行一套4枚《海岸鳥類》郵票,這套郵票每枚面值50分,(總面值2.00澳元)以5枚郵票橫聯(lián)印的方式發(fā)行。這是澳大利亞郵政為可可斯群島發(fā)行的第4套鳥類郵票,表現(xiàn)了巖鷺(Egretta sacra)、烏燕鷗(Sterna fuscata) 、翻石鷸(Arenaria interpres) 和中杓鷸 (Numenius phaeopus)。這套郵票由Kevin Stead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37.5 x 26 mm ,齒孔為13.86 x 14.6 度。
2003年3月24日法國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精美絕倫的《熱帶鳥類》郵票和一枚小全張。這套郵票和小全張由Rene Mettler設計,由Jacky Larriviere、Claude Jumelet和Pierre Albuisson負責雕刻。四枚郵票分別是面值0.41歐元的藍頂蜂鳥 (Cyanophaia bicolor)、面值0.46歐元的紫頸蜂鳥(Eulampis jugularis)和美洲巨嘴鳥(Ramphastos ariel)、面值0.69歐元的波旁綬帶鳥 (Terpsiphone bourbonnensis)。這是繼2003年1月14日英國郵政發(fā)行的《英國的捕食性鳥類》之后,筆者見到的又一套讓人愛不釋手的鳥類郵票,看來,鳥類專題作為最熱門的專題是有很雄厚的基礎的。
2003年3月14日,美國郵政為紀念鵜鶘島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建立100周年發(fā)行一枚紀念郵票,這個建于1903年3月14日的保護區(qū)是美國的第一個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qū)。鵜鶘島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是西爾多·羅斯福(老羅斯??偨y(tǒng))于1903年把它作為“當?shù)伉B類的保護和繁殖基地”保留下來的。與國家公園相反,創(chuàng)立這種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人的休閑與消遣。這個保護區(qū)是人們對為收集做帽子用的羽毛而大規(guī)模地獵殺那些不是作為打獵目標的鳥類活動進行抗議的結果。目前,除了鵜鶘島之外,這個保護區(qū)還擁有5377公頃的面積,而全美已經(jīng)設立了57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占地超過了9300萬公頃。這枚郵票采用了攝影師James Brandt拍攝的鵜鶘照片,郵票背面還有詳細的保護區(qū)說明。
美國博物學家和畫家約翰-詹姆士-奧德邦(1785——1851)是是自學成才的,他的《美國鳥類》系列被稱為是最精美的鳥類學圖書,2000年三月份的時候,奧德邦的全套《美國鳥類》書中完整的插圖原作拍賣出了8百萬美元的高價。他的鳥類畫作在科學上的精確里揉和了豐富的情感,他的巔峰之作《美國鳥類》中包含了435幅作品,其中433幅保留了下來。為了紀念這位畫家,加拿大郵政從今年開始了一個新的系列——《奧德邦畫作——鳥》,每年一組,一直到2005年,一組5枚郵票,一共15枚郵票,這15枚郵票上的鳥類都是奧德邦當年在加拿大描繪的。
2003年2月13日愛沙尼亞郵政發(fā)行今年的鳥類系列郵票。這枚郵票的主題為喜鵲。喜鵲(Pica pica)被愛沙尼亞鳥類協(xié)會評選為2003年的年度鳥類,喜鵲屬于鳥綱雀形目鴉科,是歐洲地區(qū)常見的鳥類。喜鵲一般體長45厘米,重185——250克,為常見留鳥。他們成對或結小群活動。鳴叫聲為簡單而響亮的“卡、卡、卡”聲。在大樹上用樹枝搭建極為精致的球狀巢,巢頂用泥土、苔蘚覆蓋。每年3——5月繁殖。這枚郵票面值4.40克朗,由 Vladimir Taiger 設計,郵票齒孔為12-3/4:13度,一版20枚,發(fā)行量為40萬枚。
2003年1月15日,芬蘭郵政發(fā)行其“州鳥”系列的第二組三枚無面值不干膠郵票,這三枚郵票都是一類郵件郵資,這次表現(xiàn)的三種鳥類為:
2003年1月14日,英國郵政推出2003年第一套郵票,這套郵票以專題集郵里最熱門的鳥類為主題,發(fā)行一版10枚郵票的小版張。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37mm (w) x 35 (h) mm,郵票齒孔為14 x 14 1/2度,第一排5枚郵票表現(xiàn)的是倉梟(Tyto alba),第二排5枚郵票表現(xiàn)地是茶隼(Falco tinnunculus)。
為了配合郵資調(diào)整,2003年1月6日,愛爾蘭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鳥類系列歐元面值普通郵票,他們分別是75歐分的環(huán)頸千鳥(Feadog Chladaigh)和95歐分的雀隼(Spiorog)。這套郵票由Killian Mullarney 與Q設計室聯(lián)合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 27mm x 24.13mm,齒孔為14 x 15 度,由愛爾蘭郵票廠印制。
斐濟蒼鷹是斐濟的特有物種,體形較小,尾巴很長,斐濟郵政在2002年9月10日發(fā)行一套四枚由George Bennett設計(文字部分由Dick Watling設計)的斐濟蒼鷹郵票,這套郵票由英國的昆士達印制,郵票規(guī)格為48.26 x 31.75mm,郵票齒孔為14度。
2002年8月30日,葡萄牙郵政發(fā)行一套四枚《斑鳩》郵票,這是一套WWF(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郵票。班鳩與鴿子同屬鴿形目,鴿科,以雌雄恩愛著稱。產(chǎn)于歐洲和非洲的北部。斑鳩身長約28厘米,身體呈紅褐色,頭呈藍灰色。斑鳩依靠在地面上尋覓食物為生,它們每天都要吃大量的小粒種子。斑鳩是遷徙性鳥類,每到天氣寒冷的季節(jié),歐洲的斑鳩就飛往北非洲過冬。這套郵票由Jose Projecto 設計,他巧妙地以一條樹枝將四枚郵票連結起來。這套郵票齒孔為12 x 12 1/2度,郵票規(guī)格為30.6 x 40 mm。
2002年8月29日,俄羅斯郵政和哈薩克共和國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一套兩枚《珍稀鳥類》郵票。 兩枚郵票分別表現(xiàn)了:
以色列處于歐、亞、非洲交界地帶,雖然地域狹小,但是每天春天和秋天來這里的候鳥有5億只之多,這里的約旦山谷是候鳥的天堂,在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白鶴、黑鶴、鵜鶘等大量鳥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鷲(Aquila chrysaetos)、黑鶴(Ciconia nigra)和白鶴(Grus grus)。這三種鳥類出現(xiàn)在2002年8月27日以色列郵政發(fā)行的《約旦山谷的鳥類》郵票上,這套郵票一套3枚,郵票規(guī)格為 30.8 x 40 mm,一版15枚,由Yitzhak Granot根據(jù)畫家Tuvia Kurtz的畫作設計,英國的昆士達印制。
2002年6月27日,馬來西亞郵政與新加坡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一套《熱帶鳥類》郵票,這是繼2月5日與我國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珍惜花卉》之后,馬來西亞郵政的第二套聯(lián)發(fā)郵票。這套郵票的馬來西亞版郵票包括四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四枚郵票分別表現(xiàn)了黑頸黃鸝、白腹啄木鳥、亞洲小藍鶇和紅喉太陽鳥。小型張上的鳥類是橙腹啄木鳥。新加坡版的郵票沒有橙腹啄木鳥小型張。這套郵票是馬來西亞的Teh Yew Kiang 和新加坡的Stanley Lau聯(lián)合設計的。
2002年6月27日,馬來西亞郵政與新加坡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一套《熱帶鳥類》郵票,這是繼2月5日與我國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珍惜花卉》之后,馬來西亞郵政的第二套聯(lián)發(fā)郵票。這套郵票的馬來西亞版郵票包括四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四枚郵票分別表現(xiàn)了來自新加坡的 紅喉太陽鳥、白腹啄木鳥和來自馬來西亞的黑頸黃鸝、亞洲小藍鶇。馬來西亞郵政發(fā)行的小型張上的鳥類是橙腹啄木鳥。新加坡版的郵票沒有橙腹啄木鳥小型張。這套郵票是馬來西亞的Teh Yew Kiang 和新加坡的Stanley Lau聯(lián)合設計的。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30mm x 40mm,郵票齒孔為14 x 13.25 度,荷蘭的Joh Enschede 印制,一版10枚。
2002年6月14日,烏克蘭郵政發(fā)行一套兩枚《瀕危物種》系列郵票,表現(xiàn)了黑海地區(qū)的兩種瀕危動物:歐洲鸕鶿(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和海豚(Phocoena phocoenas)。這枚郵票由Hennadyi Kuznetsov 設計,郵票齒孔為13度,一版12枚,郵票規(guī)格為40 x 28 mm,發(fā)行量為1百萬套。
2002年5月29日,馬紹爾群島郵政發(fā)行一套16枚《熱帶海島鳥類》郵票,表現(xiàn)在此地過冬的鳥類,這套郵票由 Pal Varga設計,以16枚一套的小版張形式法系,郵票規(guī)格為31mm x 40mm。這些鳥類是:
2002年5月6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一枚新的鳥類普通郵票:歐洲野鴿(Stock Dove)。歐洲野鴿體型肥胖,嘴呈黑色、細小且前端有小鉤,鼻孔有蠟膜復蓋,體色各異,類似家庭所養(yǎng)之家鴿,是所有家鴿的老祖宗。它們飛行速度快,性群居,常于地面走動,并筑巢于樹上。這枚郵票規(guī)格為24 x 27.66 mm,面值0.07歐元,一版50枚,由Andre Buzin設計。
2002年5月1日,澳大利亞郵政為圣誕島發(fā)行一套4枚《圣誕島鳥類》郵票,這是一套WWF(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郵票,表現(xiàn)了圣誕島帝王鸚鵡(Ducula whartoni), 貓頭鷹(Ninox natalis), 蒼鷹(Accipiter fasciatus natalis)和鶇(Turdus poliocephalus erythropleurus)。這套郵票由Ego Guiotto設計,郵票規(guī)格為37.5X 26毫米,郵票齒孔為13.86X 14.6度。
2002年4月26日,美國郵政發(fā)行美國大自然系列第四組郵票:大王松森林。美國郵政發(fā)行這個系列的目的是為了讓公眾更多地了解美國的植物和動物,1999年發(fā)行的《索拉納沙漠》為第一組,隨后發(fā)行了2000年的《太平洋海岸雨林》和2001年的《大草原》。大王松是一種常綠樹,有長長的針葉,其木質堅硬、多樹脂,可作木材,并為松節(jié)油之原料,大王松森林位于美國東南部。這套郵票的設計師John D. Dawson 在《大王松森林》小全張上表現(xiàn)了31種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小全張背面印有其中27中動植物的名稱和簡介。1. 巴克曼麻雀 (Aimophila aestivalis) 2. 大頭石龍子 (Eumeces laticeps) 3. 有冠豬籠草(Sarracenia minor) 4. 低地蠑螈 (Ambystoma cingulatum) 5. 玫瑰蘭(Cleistes divaricata) 6. 谷精草(Eriocaulon sp.) 7. 紅頂啄木鳥 (Picoides borealis) 8. 黃豬籠草(Sarracenia flava) 9. 草粉蘭(Calopogon tuberosus) 10. 北方山齒鶉(Colinus Virginianus) 11. 大王松(Pinus palustris) 12. 剪嘴鷗 (Libellula flavida) 13. 合唱蛙 (Pseudacris ornate) 14. 美洲花椒(Ctenium aromaticum) 15. 東部托喜雀(Pipilo erythrophthalmus) 16. 黑松鼠(Sciurus niger) 17. 紅嘴啄木鳥 (Melanerpes carolinus) 18. 灰狐(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19. 明泥蘇達龜(Gopherus polyphemus) 20. 佛羅里達松蛇 (Pituophis melanoleucus mugitus) 21.南方蟾蜍 (Bufo terrestris) 22. 土耳其橡樹 (Quercus laevis) 23. 棕頭五十雀(Sitta pusilla) 24. 叩頭蜂 (Alaus myops) 25. 維吉尼亞玉蘭 (Magnolia virginiana) 26. 松林樹蛙(Hyla femoralis) 27. 薩瓦納鹿草 (Rhexia alifanus)。
2002年3月25日,日本郵政事業(yè)廳發(fā)行一套兩枚新的普通郵票。這套郵票為不干膠郵票,以10枚一版的小版張形式發(fā)售。這套郵票的面值分別為50和80日元,郵票規(guī)格為22.5 * 18.5 毫米,由日本郵政事業(yè)廳的森田基治設計。50日元的郵票表現(xiàn)了日本繡眼鳥,繡眼鳥屬雀形目,繡眼鳥屬,又叫白眼圈。主要產(chǎn)于非洲、亞洲南部、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氣候溫暖的地區(qū)。繡眼鳥都是短尾巴,短翅膀。體長大約11厘米。喙細巧,很尖。舌頭的尖端像刷子。羽毛呈平淡的淺灰色、褐色或者黃綠色。雄性和雌性相似。它的特點是眼眶周圍有一圈柔軟稀少,通常是白色的羽毛。它們是嚴格的群居樹棲鳥類。主要食昆蟲、花蜜和松軟的甜水果。有些繡眼鳥會毀壞無花果和葡萄。除了筑巢的時候以外,繡眼鳥相當活躍。80日元的表現(xiàn)了冠魚狗翠鳥,翠鳥以嘴粗大而直,羽毛艷麗為特征,分為水棲翠鳥和林棲翠鳥兩大類型,多采取伏擊的方式捕食,常作直線快速飛行,有時也懸停在水面。冠魚狗翠鳥屬于翠鳥中的魚狗小目。
2002年3月15日,韓國郵政發(fā)行一枚面值60韓元的鳥類普通郵票。這枚普通郵票表現(xiàn)的鳥類是蠟嘴鳥(Eophona migratoria)。蠟嘴鳥是鳥類中的歌唱家,體長在23厘米左右,雄鳥頭部紅褐色,嘴和喉部為黑色、背部黑褐色、胸、腹及體側淡褐色,翅膀上上有明顯白斑;蠟嘴鳥的嘴在夏季為深灰色,冬季為淡褐色。蠟嘴鳥的雌鳥頭部為灰褐色,嘴及喉的黑色部分較小,其余與雄鳥類似。蠟嘴鳥喜歡在公園、森林中單獨活動,飛行展翅時,黑色飛羽點綴白斑,耀眼奪目,很容易辨識。蠟嘴鳥夏季在韓國中北部經(jīng)??梢砸姷健_@枚郵票規(guī)格為25mm x 22mm,郵票齒孔為13度,一版100枚,第一次印量為兩百萬枚。這枚郵票由Kim So-jeong設計,韓國鈔幣印制公司印制。
2002年3月15日,越南郵政發(fā)行一套6枚《畫眉》郵票,表現(xiàn)黑冠白文(Actinodura Sodangorum)、金翅鶇(Garrulax ngoclinhensis)、大頸圈鶇(Garrulax pectoralis)、長嘴畫眉 (Pomatorhinus hypoleucos)、紅尾希鹛 Red-tailed Minla (Minla ignotincta) 和藍翅希鹛(Minla cyanouroptera)等6種畫眉亞科的鳥類。這套郵票規(guī)格為37 x 37 mm,一版20枚,由Vu Kim Lien女士設計,越南的郵政郵票印刷公司印制。
麻雀和家雀被愛沙尼亞鳥類協(xié)會推選為2002年年度鳥類。麻雀的祖先是一千萬至兩千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種雀。它們有的經(jīng)南亞散布到遠東地區(qū)而成為叢林雀和樹雀,有的飛向北方和西方而成為麻雀和西班牙雀。19世紀中期,歐洲移民懷念故鄉(xiāng)的小鳥,而農(nóng)夫也需要它幫忙除害蟲,麻雀便被帶入北美地區(qū)。1872年,數(shù)十對麻雀被帶到阿根廷,開始在南美繁殖。麻雀在澳洲的生活則始于1860年。現(xiàn)在,除了極寒地區(qū),麻雀幾乎無所不在。麻雀喜歡與人比鄰而居,把巢筑在檐邊縫隙、墻洞或樹洞中。在春末夏初檢查房屋時,只需注意麻雀的活動便可察知裂縫所在。雀巢大小不一,有的像足球那么大,有的只是一個小洞,里面鋪著麥秸、毛發(fā)和干雜草,雜而不亂。麻雀必須要有巢窠的庇護才能過冬,如果沒有棲息的窩和食物,它在0℃以下只能存活15小時。麻雀和家雀外形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頭側和喉部有明顯的黑斑或者棕色斑,由此與其它鳥區(qū)別開。 麻雀的體形比家雀要小一些,從郵票就可以看出,前面的是胖胖的家雀,后面的是麻雀。
2002年2月26日,葡萄牙郵政發(fā)行一套6枚《葡萄牙鳥類》普通郵票。這是這個系列普通郵票的第三組郵票。這6種鳥類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