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圖 放鶴圖:作品取材于宋朝大文豪蘇軾的散文《放鶴亭記》,描寫的是東山隱士張君在東山腳下得到一塊奇異的境地,就在那里修筑了一個亭子,他養(yǎng)了兩只鶴,性情馴良且善飛,早晨朝西山飛去,晚上便向東山歸來,所以這個亭子取名為放鶴亭。蘇軾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了自然景色,并且通過和張君的飲酒閑談,感悟到像仙鶴一樣自由自在的可貴。作品選用上等新疆和田子玉雕刻而成,質(zhì)地細膩、純白。構(gòu)圖布局合理,疏密對比強烈,人物刻畫細致入微,仙鶴的姿態(tài)優(yōu)雅、閑適。 福壽如意: 高山流水: 花好月圓: 山子雕: 仕女:作品選用上等和田籽玉,質(zhì)地純白、細膩,作者用婀娜多姿的身體語言,脈脈含羞的面部表情,向人們展示出一個花季少女嫻淑、淡雅的形象。盛開的牡丹和少女相互映襯,更顯雍容華貴。整件作品表現(xiàn)的是古代少女美麗、溫婉的形象,對人物的刻畫細致,結(jié)構(gòu)準確,雕工精湛,每一根線條都運用得恰到好處,體現(xiàn)了非凡的功力。作品榮獲首屆東方“金鈺杯”玉石雕大賽金獎,是一件極佳的玉雕作品。 桃園結(jié)義:取材于經(jīng)典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為大家耳熟能詳,其中的片段《桃園三結(jié)義》更是為人們千古傳頌的佳話。整個作品的原材料皮色艷麗,用皮色雕琢成桃花,在桃花盛開的桃園內(nèi),劉、關(guān)、張義結(jié)金蘭,成為生死的好弟兄。作品人物為近景部分,場面開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用一棵粗壯的桃樹,概括了整個桃園景色 天音:作品選用新疆和田子玉雕琢而成,質(zhì)地細膩、溫潤?!短煲簟啡×x于“天籟之音”。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弊髌窐?gòu)圖布局合理,疏密得當(dāng),弧線與直線,點與面得對比運用,使整個作品畫面感極強。作品中飄逸靈動的仙女,款款立于云端,隨著悅耳的笛聲翩翩舞動,整幅作品給人以一種清新、祥和的感覺。 仙舟笛韻: 玉兔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