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臺北故宮文物:陶瓷藝術(shù)(金元朝)

 書樓尋蹤館 2012-02-28

臺北故宮文物:陶瓷藝術(shù)(金元朝)

定窯印花犀牛望月紋盤【金朝】
公元紀年: 1101~1300AD
文物尺寸: 最高:2.7cm 口徑:14.4cm  底徑:9.1cm
窯型: 定窯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2"

鈞窯天藍紫斑圓盤【金朝】
公元紀年: 1115~1368AD
文物描述:侈口,折沿,周壁極淺,平底,淺圈足。通體罩施天藍色釉,釉色泛青,釉面揮灑自如的紫紅色斑紋,頗具畫意。釉層均勻,釉表開細紋片,底緣極口部沿邊皆呈米黃色。全器滿釉支燒,外底留有圓點狀支痕三枚,底心劃一圓圈。
文物尺寸:底徑:12.2cm  最高:2.9cm  口徑:18.8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3"

定窯劃花折枝蓮花紋洗【金朝】
公元紀年: 1101~1300AD
文物尺寸:最高:9.8cm  口徑:22.5cm  底徑:11.9cm
窯型: 定窯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4"

定窯印花開光花卉湖石紋盤【金朝】
公元紀年: 1101~1300AD
文物尺寸:最高:2.5cm  口徑:21.7cm  底徑:12.9cm
窯型: 定窯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5"

霍窯瑩白三足盤【金朝】
公元紀年: 1151-1234AD
文物描述:器形扁如盤狀??谟姓圻叄瑴\弧形壁,底平,三蹲式獸足。樸素無紋飾。白
釉瑩潤,不透明。釉面略現(xiàn)冷紋。器底有支釘痕跡五枚。三足足底無釉。雖然口沿加鈐銅邊,估計仍是采用正燒的方式。胎骨較厚重。
文物尺寸:外高:4.4cm  口徑:18.2cm  重量:337g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6"
鈞窯天青單把洗【金朝】
公元紀年: 1115~1368AD
文物描述:斂圓口,淺弧壁,平底無足??谘匾坏兰毨膺?,一側(cè)裝飾一弦月窄邊,下接圓鋬。通體罩施天青色釉,釉色局部泛灰,釉層勻薄,口沿呈米黃色邊,釉質(zhì)不透明,器內(nèi)稯眼密布,器底滿釉,留下三枚支燒痕,其中兩枚呈圓點狀,一枚滑掉不清晰。
文物尺寸:底徑:17.4cm  口徑:7.9cm  最高:6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7"
鈞窯天藍三足爐【金朝】
公元紀年: 1115~1368AD
文物描述:斂圓口,口沿一道窄邊,短頸,腹部扁圓,三短足。通體罩施天藍色釉,釉層豐厚,釉色藍中帶綠,口沿一道褐黃邊,局部有褐色斑點,施釉至足際,三足釉汁積垂成厚釉。內(nèi)底與三足底無釉,露出褐土色胎。
文物尺寸:最高:7.6cm  口徑:9.1cm  底徑:32.5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8"
鈞窯月白盤【金朝】
公元紀年: 1115~1368AD
文物描述:斂圓口,弧形壁,淺圈足。通體罩施月白色釉,釉層厚薄不勻,釉質(zhì)乳濁,口沿一道褐黃邊,外弧壁有流汁積垂,釉表開灰色大紋片,足底緣露褐土色胎,圈足之內(nèi)滿釉,有圓點狀支痕五枚。
文物尺寸:最高:6cm  口徑:24.8cm  底徑:15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9"

龍泉窯青瓷褐斑匜【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匜形器,圓形斂口,口緣微出唇,腹壁作弧形而淺;平底,淺挖為足;腹壁一側(cè)帶方槽狀短流,與器口齊平;腹間略見淺劃的弦紋。全器通體施豆綠色釉,有鐵褐色斑塊疏點其間。足內(nèi)的底部寬平,留一圈寬環(huán)形的墊圈燒制遺痕,成火紅色,與墊圈里外的釉色成鮮明對比。全器厚胎、厚底,釉質(zhì)純凈,為元代龍泉窯作品。此種方口匜廣見于元代,如泰順窖藏所見類似的龍泉窯青瓷匜,亦凹底一周無釉;斡脫亦墓(約1295)的蓮瓣紋青白瓷匜也同為方流口。另有一類匜在流的下方澴有一個流云狀的環(huán)形小系,如昌平元墓的青白瓷匜、安慶窖藏的青花匜、高安窖藏釉里紅匜等;兩種匜形是否有功能上的差異,尚不得而知。山西蒲耳洞張氏墓(1269)中壁畫,畫了一件帶云形小系的匜,與玉壺春、臺盞等酒器同放在廳堂后桌上,推測應是酒器的一種,或有從玉壺春倒酒至匜,以匜勘酒到杯盞中的中介性酒器的功能。惟,元代祭典中尚有沃盥所需的匜,應是有流的水器,傳世器中尚無法辨識其造形。
文物尺寸:外高:6cm 口徑:14.4cm 底徑:9.5cm 橫寬:17.7cm
窯型: 龍泉窯
釉色: 青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10"

釉里紅四季花卉蓮瓣大盤【元朝】
公元紀年: 1279-1368AD
文物描述:釉里紅為由銅氧化之作用而制,然溫度過高或不及均能產(chǎn)生顏色變化。此件

色雖不紅,然而元代為釉里紅初燒階段,亦屬不凡之作。
文物尺寸: 總高:10.9cm 最深:8.1cm  口徑:55.1cm  底徑:33.7cm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image50.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2/2821/21898056_11"
龍泉窯青瓷褐斑三足花囊【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弦紋盆形器,斂口,深壁、器里中空無底;下接托圈,托緣上寬下窄;三足為模印獸面的蹄足,向外曲伸。舊名花囊,即指盛放花盆或長形瓶壺的托座。胎體厚重,全器施青碧的青釉,釉里還點加鐵斑裝飾,斑色褐中帶紅?;姨?,盆底、足底露胎處呈火紅色,是龍泉窯的作品。此種青釉點加含鐵量高的褐斑的裝飾作風,在東晉到南朝的青瓷上曾經(jīng)風行,其后沉寂;雖然唐、五代的長沙窯青瓷有大塊鐵褐斑或褐色鐵繪裝飾,宋代廣東西村窯也長于青釉鐵繪紋,但均非飛青細點的趣味。直到北宋青白瓷再起鐵斑裝飾的個例,元代則廣泛出現(xiàn),成為景德鎮(zhèn)青白瓷及龍泉青瓷醒目的特色。有些褐斑邊緣蘊散成紅色,曾被疑為是銅紅釉。元代瓷器常有連座器出現(xiàn),有的與座子緊黏燒制,有的器身與器座分開,故傳世或出土器中也常見單獨的瓷器座,如任氏墓葬有兩件卵白釉的器座。元人文集中且有詠器物的蓋或座的獨立篇章,顯然對器皿的蓋與座的配置十分重視。本件器座形體大且釉色明麗,是罕有的精美作品。
文物尺寸: 總高:16.2cm 口徑:17.1cm
窯型: 龍泉窯
釉色: 青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鈞窯天藍紫斑如意枕【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此枕造型似如意。周壁前低后高,枕身所在的面中心略凹,平底,兩側(cè)周壁各有一葫蘆形開孔。器內(nèi)中空,胎骨厚重。通體罩施天藍色釉,施釉至器身底部,由于釉層濃厚,周壁下緣積垂厚釉。枕面周緣環(huán)繞一周褐色邊,弧面的天藍釉層中則浮出形似變形蟲的紫色斑紋,釉表開褐色的細密紋片,枕底無釉露土褐色胎,上面刻清乾隆丙申秋(1776)御題詩一首,并鈐「比德」、「朗潤」二印。
文物尺寸: 寬:1 9.7cm 寬:19cm 最高:13.4cm 長:30.8cm 長:28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磁州窯翠藍釉黑花洗【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斂口洗,圓唇、折腰、腹斜斂、小圈足,足緣足里皆無釉,呈褐色粗胎。器內(nèi)外壁均繪飾黑花再罩以孔雀藍釉。器里所繪為一折枝牡丹,外壁則以弦紋相界,口沿畫回紋一周,腹繪轉(zhuǎn)枝蓮,筆繪簡率,花葉間隙填以短斜線。孔雀藍的翠色釉面多處開片,釉不勻,部份釉面剝落。以銅為呈色劑的低溫翠藍釉為西亞地區(qū)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地所長久傳承的釉色,借著商販貿(mào)易,揚州唐城、寧波唐宋及五代福建王族墓葬中都曾發(fā)現(xiàn)由西亞地區(qū)商販來的翠藍大罐,但中國制作的翠藍色釉卻大約直到十三世紀才在磁州窯系諸窯及山西焦作地區(qū)窯場出現(xiàn),經(jīng)化驗,此種孔雀藍色低溫石灰釉與中國一般低溫釉以氧化鉛為助融劑的配方并不相同,由于其以墨彩繪花再敷翠藍釉的裝飾風格,與在蒙古入伊朗(約1220年代)時中東地區(qū)習見的粗松胎質(zhì)的波斯釉陶作品相似,故推測是將該地同樣配方的釉藥施于中國細膩的瓷面上,使得這種附著力不強的釉會在燒造中縮釉、開片,且常發(fā)生剝落現(xiàn)象。元中期以后景德鎮(zhèn)也產(chǎn)制翠藍釉瓷,直到十五世紀初期的景德鎮(zhèn)永樂、宣德器才克服這種剝釉的缺陷。此點似可說明元代對這種釉色的喜好及釉藥的配方可能直接受而西亞的影響。至于其所描繪主花紋的留白間填以硬直的短線條的畫法,或也受外來畫風的影響,在其它磁州窯系作品中并不多見。此外,本件器的造形近似十四世紀早期伊斯蘭銅器,正也可見此時中國與外來文化交相影響的盛況一斑。
文物尺寸:外高:5.3cm 口徑:13.4cm 底徑:5cm
釉色: 藍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哥窯青瓷膽瓶【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膽瓶,因小口長頸,腹下部膨大,狀如垂膽,故名。本件作品,口部微具唇緣,矮圈足。全器施灰青色釉,順時針向下的長開片間橫向不規(guī)則的細紋密布,呈黑色理、淺褐網(wǎng)絡的「金絲鐵線」現(xiàn)象。足緣一周無釉作暗褐色,傷處露黑胎。宋元文人常詠膽瓶盛花的情景,如元代許有壬詩:「膽瓶花落硯池香」,直說膽瓶是文人書桌花器。本身是畫家兼水利專家且書香傳家的任仁發(fā)家族墓葬(1327-1353)中便曾出土四件類似的膽瓶,類似造形也見于龍泉窯作品。任氏墓的膽瓶,有視為南宋官窯者,只是四件同見于墓群中,且開片清楚,其制作應與墓葬時間相去不遠,且與所謂哥窯特征相近。
文物尺寸:外高:13.9cm 口徑:2.5cm 底徑:4.8cm
窯型: 哥窯
釉色: 哥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哥窯型青瓷梅花式盞【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梅花式碗,敞口、弧形壁、圈足;自口緣至腹壁均作齊整的五瓣式,瓣棱明顯,深凹入器里的棱緣細銳如線。里心貼一朵五瓣梅花高起于器面。足緣平削,露深灰胎色。全器施灰青色釉,具褐色開片??诰夎傘~邊。瓷器表面貼花是元代盛行的裝飾手法,將模印或雕塑好的胎泥,黏貼在器壞或釉面上,經(jīng)窯燒后,使花紋凸起于器面,清晰醒目。鈞窯系、青白瓷系、龍泉窯系器皿均常見貼花為飾,題材上以雙魚、花鳥、龍鳳等花紋最多;有的釉上再加貼飾,素燒成橘紅色,與底釉色彩成鮮明對比。梅花紋貼飾在元代瓶爐的邊飾經(jīng)常出現(xiàn),器心貼有梅花凸起于器面者,則見于新安海底沈沿和土耳其所藏的多件龍泉窯碗盤。院藏的本件青瓷碗是在梅花形碗內(nèi)貼梅花紋飾,類似的情形如在陜西西安元墓中的一件菊瓣式碗的碗心貼有雙層菊瓣高起;其余如江西元代窖藏的一件荷葉式碗心貼一高起的龜形,恰成千年龜游于荷的典故;此諸件應都是元代造形與紋飾相呼應的一種裝飾理念下的表現(xiàn)。本件器的胎、釉、開片,屬南宋官窯系的作品;自南宋起仿官窯特色的窯場紛起,見諸載籍者便有余杭窯、續(xù)窯、烏泥窯、董窯、龍泉窯等;本件梅花碗,造形工整,瓣棱深刻、貼花清晰,具有金銀器般明銳的外廓,當屬仿官窯瓷器中的佳作。
文物尺寸:外高:4.1cm 口徑:9.2cm 底徑:3.6cm
窯型: 哥窯
釉色: 青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哥窯青瓷魚耳爐【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簋式爐,敞口、弧形壁、鼓腹、圈足、雙魚耳。圈足緣無釉呈褐色,而足里有六個支釘痕,器里亦有五個支釘痕,現(xiàn)黑胎。全器施米色釉,開片細粹,呈黑文理間細米色或無色網(wǎng)絡。上任氏家族墓葬群中曾出土二件類似的魚耳爐,其頸間略具弦棱,而器心及底也都同樣具有支釘痕。簋式魚爐是元、明文士所喜愛的一種造型。其雙耳實為東周銅器反其獸身耳的簡化,然《宣德鼎彝譜錄》將所襲仿的此種哥窯爐名為魚耳爐,遂成通稱。雖然該譜錄可能成書于十六世紀,但傳世宣德款銅爐確實有許多此類矮小敦厚的魚耳爐。一如本院所藏多件傳世哥窯魚耳爐中,便有帶收藏家項元汴款玉頂木蓋者;而浙江余杭一明晚期墓葬也有類似的遺物,是可見此種造形在傳世哥窯中的代表性,也呈現(xiàn)明人將開片瓷器視為古雅象征的風尚。此種風尚在元代實已開其端,如河北史天澤墓(1275)出土一件青瓷開片大碗,碗壁刻出蓮瓣;又如溧水、安慶窖藏的多件開片瓷,都顯示物主對開片瓷類的珍愛。
文物尺寸:外高:8.6cm 口徑:11.2cm 底徑:9.2cm
窯型: 哥窯
釉色: 哥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青花瓷人物玉壺春瓶【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玉壺春造形是元代甚為普遍的酒壺,泛見于銀器、銅器、錫器,以及南北各個窯場;撇口、細頸、圓腹下垂、圈足外侈,是其共同的造形特征。此件瓷瓶腹中段有接痕,器里在頸以下無釉,圈足足緣無釉。釉色略淺青,釉下青花彩繪:腹部以柳、竹、靈芝、菊、五瓣花卉等間隔四個人物,裝扮個異,而甩袖、拱手、揖讓等動作夸張,如鋪陳戲曲故事;口緣與足外壁為香草邊,頸部為齒狀寬卷草,腹下段為蓮瓣紋。青料灰淡,滲青斑銹痕明顯。類似的作品也見于上饒博物館和日本梅澤記念館的藏品。戲曲故實成為瓷器的裝飾,是元代興起的題材;一方面因散曲、雜劇廣受各階層喜愛,以至于有如后至元四年(1338)凌氏墓葬的青花釉里紅墓志谷倉,頂面塑以樓閣式戲臺,直接以雕塑的舞臺人物為裝飾;另方面,北方浮雕說唱戲曲的壁面裝飾傳統(tǒng),似于此時轉(zhuǎn)化到瓷瓶上,一些家喻戶曉的戲曲故事紛紛成為瓷器表面的裝飾。
文物尺寸:外高:28.5cm 口徑:8.5cm 底徑:8.4cm
釉色: 青花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定窯系白瓷印花花卉大盤【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廣口大盤,弧形壁、矮圈足;足緣釉略擦去,而口緣無釉,有原鑲金屬扣痕跡。器里印花為飾:口下以二道弦紋為邊,器壁為繁密的纏枝牡丹紋;器底為纏枝并蒂蓮荷紋;壁與底間隔以回紋一個。印紋繁密,細觀之,輪廓勾勒均極工致;然,器外壁流釉,并有過高溫焦糊現(xiàn)象、泥渣沾黏或蕩釉不全等,顯見陶工制作粗率不經(jīng)心。
文物尺寸:外高:5.5cm 口徑:29.8cm 底徑:12.8cm
窯型: 定窯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樞府款卵白釉印花番蓮碗【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鎮(zhèn)新燒的一種白瓷釉,偏青的色調(diào),具失透性而不甚流動,釉厚無開片,與青白瓷的透明且在積釉處蓄湖水青的情形不同。由于《格古要論》曾謂:「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nèi)有樞府字者高」,而傳世及出土器有「樞府」字樣者,皆為卵白釉,因此一般稱此釉器皿為「樞府窯」,有香爐、盤、碗、高足碗等器,以折腰碗為最常見。卵白釉作品在十三、十四世紀之交即已出現(xiàn),直到十四世紀中葉元晚期還有余百件同署「樞府」的作品同時窖藏者;同類作品也常見于海外遺址,如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地皆有遺留?!笜懈箲刚栖姍?quán)的機構(gòu)樞密院,其實同釉的印花字樣還有「太禧」、「東衛(wèi)」、「福祿」、「福壽」、「富貴長命」等機構(gòu)名或吉祥語字樣,因此并不意謂卵白釉器的窯場專屬于元代樞密院,而是能接受各方打燒的窯場,也包括各樣官府用器;可能屬《格古要論》、《至正直記》所稱「御土窯」所燒瓷器種類之一,與官府或有密切關(guān)系;然出土的卵白瓷精粗的不同,尤其海外出現(xiàn)者,常有印文不清、胎厚體粗者,或非同一窯、同一時或同一需求下的作品。本件卵白碗,敞口、斜壁、折腰、小圈足,足壁厚微外斜,足心有輪制痕及尖臍狀突起,足緣切削平整,足緣及足里均無釉;其造形固然符合一般卵白瓷碗的特征,而其釉汁平勻、凝脂如玉,胎膩而細,堪稱為同類卵白折腰碗之最精品。外壁上下僅淺劃弦紋三道為飾;器里則印花繁復齊整:里心為纏枝蓮花四朵,周壁轉(zhuǎn)枝花卉,花間一側(cè)印楷體陽文「樞」字,對側(cè)為「府」字,是「樞府窯」得名之由。
文物尺寸:外高:4.5cm 口徑:12cm 底徑:3.8cm
窯型: 景德窯
釉色: 白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鈞窯粉青蓮花式碗【元朝】
公元紀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全器作八瓣蓮花形,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呈現(xiàn)有如波浪般起伏的變化。通體罩施粉青色釉,釉質(zhì)厚潤勻凈。施釉至足際,口沿一道米黃邊,圈足外壁局部沾釉,足壁厚薄不勻,足底緣亦不平整。
文物尺寸:最高:11.9cm 口徑:22.7cm 底徑:7.1cm
窯型: 鈞窯
釉色: 鈞釉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斕沾梢?guī)(金、?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瓷器是我國最早發(fā)明的一種美術(shù)工藝品,在世界美術(shù)史上,占有極崇高的地位,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陶器中的釉陶是發(fā)展瓷器的基礎(chǔ)。我國最早的有釉陶器是三千年殷商人發(fā)明的,其后周、秦、漢、六朝以迄隋唐,制作日精,終于發(fā)展出了馳譽世界的宋代瓷器。
     太祖于公元九六○年結(jié)束了將近一世紀的混亂局面統(tǒng)一中國。自定都開封后,百業(yè)復興,文化昌盛,而中國的制瓷工業(yè)一逐漸獲得最高的發(fā)展,例如北方的定窯、汝窯、耀州窯、磁州窯,南方的官窯、龍泉窯、建陽窯、景德鎮(zhèn)窯等都各有特色,屬于官方的瓷器,反映了當時理性的、內(nèi)省的精神文明,而民間的制品,則發(fā)揮了率真的、樸實的情趣,這種種的情趣不僅達到了單色釉的極致,也開創(chuàng)了后世釉下裝飾及釉上彩繪的先鋒。
     朝蒙古入主中原后,中國的藝術(shù)一反宋代內(nèi)斂的哲學性,而變?yōu)橥鈸P的國際性,舊有的名窯除鈞窯、磁州窯、龍泉窯仍在繼續(xù)制作外、江西景德鎮(zhèn)則一躍而成為全國制瓷中心,以氧化鈷繪制的青花器更為瓷器制作了新紀元。
     朝出年,又于景德鎮(zhèn)設立了御窯廠,大量生產(chǎn)御用器,例如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萬歷的五彩,以及各種單色釉等器物,都是品質(zhì)優(yōu)美,久負盛譽的名瓷。
     代官窯瓷器,本院現(xiàn)藏有萬件以上,自康熙以至宣統(tǒng),各朝皆有,惟精美之器,則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滴醭膶毷t、青花、五彩、雍正朝的仿汝、仿官、粉彩,乾隆朝的粉彩、斗彩、玲瓏的透雕,以及三朝最精美的特產(chǎn)品-琺瑯彩瓷,皆非后世所能仿做,可說是此類工藝美術(shù)登峰造極的杰作。  
   金元朝重點推薦:龍泉窯青瓷褐斑三足花囊(元朝),磁州窯翠藍釉黑花洗(元),哥窯青瓷魚耳爐(元),樞府款卵白釉印花番蓮碗(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