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無臆估
作者:嵐居
董仲舒稱:“詩無達估。”對一首詩之理解詮釋,見仁見智,不必強求一律。但須在情在理,避曲說,不臆斷。今梁特猷先生別解孟浩然《春曉》(見《中華詩詞》1998第二期《花落知多少》),至少以下三點頗堪商榷:一、“全詩反應(yīng)的是詩人對春回大地的興奮?!泵显姵氖怯呵?。二、春風(fēng)春雨只能催花開,不會使花落。落有初義,花落就是落花,落花就是初花,花落知多少就是花開知多少。三、若花落就是花謝,花掉下來,就反映了作者“春寂、春愁、傷春、悲春之想”。引言之便是風(fēng)雨摧殘,落紅狼籍,調(diào)子低沉,無美可言。文稱:“全詩洋溢的是迎春的……興致!”“充滿對春回大地的興奮?!薄?span lang=EN-US> 果真如此?《禮記·月令》曰:“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敝袊?xí)慣以四立作四季之始,立春一般在陽歷二月四或五日,此時中原地區(qū)夜長達十三四小時。古人日入而息,詩人斷不會在初春寒夜睡十三四小時尚不知天曉。春天確有一段時間令人思睡,朱淑貞稱:“困人天氣日初長?!碧K軾稱:“困人天氣近清明?!薄叭粘蹰L”在春分之后,清明已在暮春。春末夏初,人易發(fā)困,有生理學(xué)依據(jù)。 韓愈稱:“鳥鳴春”。初春時節(jié),燕子未歸,鶯雛未孵。古人傳說燕子春社日歸來,秋社日飛去。春社日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即立春后四十到五十天的某日。如今年春社日為三月二十二,春分后一日。蘇軾說:“花退殘紅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燕鶯為春天主要鳴禽,從物候上看,處處啼鳥,《春曉》所寫絕非初春景色,唱的不是迎春曲。 落有初義見《詩·周頌·訪落》:“訪予落止,率時昭考。”《傳》:“訪,謀;落,始?!薄豆{》:“與群臣謀我始即位之事”。近人高亨釋落為略,此義盡失?!盎洹睘橹髦^結(jié)構(gòu),與動賓結(jié)構(gòu)之“落花”有別,更不能與“落英”劃等號。落英亦有二義,《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庇腥酸尨寺溆槌趸ǎㄓ嘤袆e解,落花與墜露對偶,均指重露繁花沉沉欲墜。參見本書《故事新說·釋墜露、落花》)。另見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疏,落英幡纚。”《集解》引郭璞說:“幡纚,偏幡也?!逼呆娣?,飛動貌。此落英為落花、飛花。梁先生以落英證落花為初花不成立。 梁文認定《春曉》寫初春,初春風(fēng)雨只會催花開,不會促花落。不知“夜來風(fēng)雨聲”之風(fēng)雨絕非“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風(fēng)雨。潛入夜細無聲,煙落絲柔,潤物如酥,這樣的一夜風(fēng)雨,當(dāng)然會“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憋L(fēng)雨有聲,風(fēng)必疾雨必密,必將詩人驚醒,方知有夜來風(fēng)雨;必吹打得花落水流,故有花落知多少之問。豈止孟浩然,王駕《春晴》稱:“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敝焓缲憽堵浠ā罚骸斑B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fēng)雨便相催?!贝河曷浠?,確非罔論。 梁文引許多前人詩句,企圖證明落花就是初花,花落就是花開。事與愿違,沒有一句說明作者立論正確。今不一一置評,僅舉一二例看一看錯在何處。作者引儲光羲《答王十三維》句:“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稱“落花而滿春光,應(yīng)是花開而且繁……如作謝解,就無法和‘滿春光’相連系?!辟|(zhì)言之,既稱滿春光則落花就是開花,花謝即無春光,花謝不在春天。又引白居易詩《喜楊六侍御同宿》:“岸幘靜言明月夜,匡床閑臥落花朝,二三月里饒春睡,七八年來不早朝。”稱:“這里落花朝也應(yīng)是開花的早晨,二三月是開花季,朝也不是花謝的時刻?!?span lang=EN-US> 此言未必。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焙吃谇迕髑耙换蚨?,正是三月初,二三月也為落花時節(jié),此為明證。詩稱春城而非愁城,可見飛花不一定表示衰颯。相反,此處用無處不飛花表示春之盈滿盛大。王勃《贈李十四》:“亂竹開三徑,飛花滿四鄰,從來揚子宅,別有尚玄人?!憋w花流馨,惠及四鄰,哪有一點衰颯之態(tài)!還須注意,滿則溢,盈則虧,“落花滿春光”除有前二詩以處處飛花說明春之熱烈盛大,也含有花落春滿,已到盛期之意。 對于落花、開花,花落、花開意義之界定,歷代作者都是確定的。花開、開花不是僻詞,無須避諱,唐宋人習(xí)用。張九齡《答靳博士》:“上苑春先入,中原花正開?!奔扒耙焓缲懺姟:雾氂迷~質(zhì)相等,詞義正反兩可的花落表示花開?玩文字游戲?同是儲光羲,其《洛陽道四首》之一稱:“洛水春冰開,洛城春樹綠,朝看大道上,落花亂馬足?!贝罕_不是暮春時節(jié),大道上不是種花之地,這落花的是花掉下來,而且在早晨。其《江南曲》第二首稱:“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贝寺浠ㄒ彩腔ǖ舻剿?,不然,怎么逐船流?種在船上? 儲為有唐名家,不是好行小慧,玩花樣嘩眾取寵之徒,怎么會一忽兒花落表示花開,一忽兒花落表示花謝,自相矛盾,使人莫衷一是!小學(xué)教科書編撰者是高明的,若與梁先生一般見識,小學(xué)生何所適從?! 杜牧白鷺詩“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fēng)?!绷何囊嘟饴錇殚_,就更進一步,不止在花落,落花那樣的詞組里,凡是與花相關(guān)的句里,落都可以訓(xùn)開。梁稱:“一群白鷺驚飛騰空,在遠處青山背景的映襯下,多象一樹在晚風(fēng)中盛開的梨花呀!”并認為“鷺驚飛,自然是騰飛而不是落下?!绷合壬緵]有讀懂這兩句詩。什么時候才會出現(xiàn)那種情景?一是白鷺全停在樹上,一是剛起飛便被施了定身法。須知盛開的梨花也只能長在樹上,而不會飛,更不會遠去!此詩原意是驚飛而起的白鷺在遠山背景上遠遠飛去,就像一樹梨花飄落晚風(fēng)之中。漸漸飛不見了。誰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在平曠之處,遠山背景下,鳥兒遠遠飛去,會覺得它越飛越低,越飛越小,以致于看不見,那是因為視角變小的緣故,未必真飛低了,消失了。 第三點更是美學(xué)大題??傆腥艘詫懟ㄩ_為積極向上,寫花落為消極頹廢?!洞簳浴愤^去就受到某些評注家指責(zé),如指“春眠不覺曉”反映了地主的懶惰,“花落知多少”表示了地主的沒落情緒。梁先生恐亦受這些評注家影響,臆解落花,總想在其中找“積極因素”。 花開花落,天行之常,花不落則實不成,叫華而不實?;ㄩ_美,花落也美。寫花開不當(dāng)行,文必不美;寫花落而有情,未必不美。龔定庵“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笔菦]落情緒?晏殊“卷絮風(fēng)頭寒欲盡,墜粉飄紅,日日香成陣?!焙蔚嚷∈ⅲ∑鋵嵈夯ㄩ_落,先后有序,一種花落,別種花開;同一株樹,也可能南枝早開,北枝晚落。絕非一榮俱榮,一枯俱枯。怎能一說花落就是傷春悲春?“花落知多少”正是要提醒人們:春花易落,春光易逝。要人珍惜春時,莫負春光。 熱烈盛大固美,蒼涼衰颯未嘗不美。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是豪壯美;他鄉(xiāng)白發(fā),萬里客愁是蒼涼美。宋玉《九辯》、李華《吊古戰(zhàn)場》、王之渙“黃河遠上”能說不美?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面嘆零丁。”何等滄涼、無奈;其結(ji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以照汗青”,又是何等悲壯、豪邁! 燕瘦美,環(huán)肥亦美,各有千秋,不可一概。悲歡離合,人行之常;七情六欲,凡人皆有,何以只能寫歡樂,不能寫悲愁?譏陶潛《閑情賦》為“白璧微瑕”便是冬烘之見。(1998 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