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從民間傳說到成書經(jīng)歷了宋、元、明三個朝代,所寫人物有七八百人,其中女性人數(shù)僅為全書總?cè)藬?shù)的十分之一,在有限的對于女性的敘述中,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婦女觀。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觀念緊密結(jié)合,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基本觀念。尤其是南宋時程朱理學興盛,理學把封建倫理道德提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存天理、滅人欲、三從四德,進一步加強了對女性的禁錮。元朝統(tǒng)治者推崇理學,明初,朱元璋更是大力提倡理學。《水滸傳》的作者,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不可能擺脫這些束縛而超然存在,所以作者在描寫女性時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要求的婦女觀。然而,另一方面宋元之際又是中國古代城市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的時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萌芽出現(xiàn),市民階層壯大,市民意識帶著時代的清新空氣,強烈地沖擊著作者,反映到作品中的婦女觀也鮮明地顯示了一些進步,沖破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觀念,流露出些許的民主思想。 一、作品婦女觀的積極方面 ?。ㄒ唬┬≌f塑造了勇敢機智的女杰形象,展露出男女平等民主思想的一線曙光 《水滸傳》難能可貴地將三位女性列入著力表現(xiàn)與贊美的一百零八將之中,塑造了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三位綠林女杰形象。她們不僅有粗豪、勇猛、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更有臨危不懼的膽識、謀劃周全的精細、善于應(yīng)變的機敏。武松在孟州殺人,逃到張青酒店,孫二娘巧妙地把武松化裝成行者,從而免除了一場災禍;顧大嫂軟硬兼施劫牢救二解、混入敵牢救史進更顯機智細心;扈三娘不僅貌美,而且武藝超群。聚義后,她們沖鋒陷陣,屢立戰(zhàn)功,利用女性特有的身份,常假扮艄婆、貴婦、農(nóng)婦混入敵方,偷襲、接應(yīng),起到了男子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在塑造三位女英雄時沖破了一般的封建婦女觀,使她們也和其他男英雄一樣,鏟奸除暴,武藝高強,她們也和其他好漢一樣平起平坐,在梁山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用再像花木蘭那樣喬裝打扮,可以說這些女性真正走出了家庭,走上了社會,而且參與到男性的政治活動中來,發(fā)揮著她們作為女性的膽識和才干,成了“女人中的強者”。三位女主角擺脫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藩籬,作為農(nóng)民起義軍的成員,男女同上戰(zhàn)場,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深受皇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族權(quán)四條繩索束縛的時代,能夠描寫出這樣一群女性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舉,無疑展現(xiàn)了一線“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的曙光,在一定程度上挑戰(zhàn)了儒家思想倡導的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社會模式,反映了作者婦女觀中積極進步的一面。 (二)小說表達了對被損害、被侮辱的婦女的同情 小說除了歌頌梁山女英雄,鞭笞淫婦虔婆,還塑造了一批被損害、被侮辱的婦女形象,反映了那個年代女性悲慘的命運,不禁令人同情和感嘆。北宋末年,奸臣當?shù)?,惡霸橫行,魚肉鄉(xiāng)里,民不聊生。林娘子是上層社會的貴婦,因美貌過人,遭來一場橫禍,最后自縊殉情;李師師是個煙花名妓,才色雙全,理解、同情梁山好漢,甘愿冒險接受“招安”信息的傳遞任務(wù),而李師師對燕青的“嘲惹”示愛,燕青與之姐弟之拜的拒絕,則充分揭示出這個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女性內(nèi)心的追求和痛苦;金翠蓮曾被惡霸霸占;張?zhí)呐畠涸鈴娙缩遘k……作者對這類婦女傾注了憐憫的愛,字里行間溢滿真切的同情,反映出作者對造成弱女子不幸的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是作者婦女觀中進步一面的表現(xiàn)。 二、儒家思想的消極影響與小說婦女觀的局限性 毋庸諱言,一部偉大的作品在超越時代的同時,也必然受到時代思想意識的束縛,《水滸傳》在展露婦女觀積極一面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深蒂固的儒家婦女觀的消極影響?!抖Y記·郊特牲》中說:“男先乎女”,“婦人,從人者也?!边@已經(jīng)有了“夫為妻綱”“出嫁從夫”的味道?!墩撜Z·陽貨》中寫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睂ⅰ芭印迸c“小人”相提并論,足見對女性的鄙夷和賤視;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寫道:“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認為女性應(yīng)該依附男性而生存。在儒家思想看來,女性必須自甘卑弱,恪守“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服從男人的意志,受父系文化意識的支配,女人只有安于社會指定的位置,才會受人尊敬。《水滸傳》宣傳了儒家的人生價值觀念,其婦女觀必然帶有明顯的局限性。 ?。ㄒ唬┡宰晕乙庾R缺失,缺乏獨立人格 細讀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無法擺脫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三位女英雄雖在水泊梁山占有一席之地,但卻無法不受制于男人們。 首先,從扈三娘的個人境遇來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扈三娘,扈太公之女,祝彪之未婚妻。水泊梁山攻打祝家莊,祝扈李三家聯(lián)盟抗敵。扈方以一丈青為首,揮刀躍馬,馳騁戰(zhàn)場,直撲宋江,生擒王英,勇猛無比。扈三娘不僅武藝高超,而且還擁有海棠花似的美貌,她的未婚夫祝彪也英俊瀟灑,武藝高強,可稱得上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墒侨f被攻破后,祝彪被殺,扈三娘被擒,一屈為宋太公之女,再屈為身材矮小、丑陋好色的王英之妻,低首伏心,了無一語,與前面英勇的扈三娘判若兩人,在自己人生的大事上,她木然處之,任由命運擺布,其話語權(quán)根本失語,我們聽不到她心底的任何聲音,缺少人性的流露。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局,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作者落后的婦女觀:扈三娘無家可歸,而宋太公是義父,宋江就是義兄,依照“三從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倫理,宋江便義氣地將扈三娘許配給了王英。扈三娘成了宋江實現(xiàn)承諾的一個籌碼,喪失了獨立的人格,是一個被弱化的、沒有個性的人。扈三娘的悲劇表明:即使她再高貴、英勇,即使她可以將須眉打下馬來,但卻沖不破男性強權(quán)的壓迫和禁錮。 其次,從三位女英雄的結(jié)局來看,她們走得是一條與那個時代的婦女殊途同歸之路——“夫唱婦隨”、“夫死婦隨”。盡管她們武藝高強,分別居于其夫之上,但上梁山后每每出征,她們又都隨夫而行;排座次時,只能列于其夫之下;當她們的丈夫在沙場一一戰(zhàn)死時,除顧大嫂僥幸存活外,其余都隨夫戰(zhàn)死沙場。三位女英雄的命運,顯然受到夫權(quán)思想的主導,這無疑是“夫為妻綱”封建倫理道德觀對作者思想的束縛。 ?。ǘ┳髌分谢橐龀賽矍榇~,忽視壓抑了女性的感情需求與思想意識 在儒家文化的字典中沒有愛情的概念,婚姻常常是愛情的代名詞,“儒家學說之所以在眾多學說中獲勝,以后成為中國長期的統(tǒng)治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絕非偶然,它的以血緣關(guān)系為軸心的倫理政治學說完全適合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中國封建政治的需要,而血緣關(guān)系必須藉男女交合來實現(xiàn),這就是宗法制度所要求男女關(guān)系所遵循的倫理的根本契機。”小說描寫的婚姻多屬不幸的,它忽視壓抑了女性的感情需求與思想意識。 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都是身處社會底層的城市婦女,在《水滸傳》中她們被描寫成不守婦道,寡廉鮮恥的淫婦,她們的被殺是替天行道,維護道德的必然結(jié)果。但是仔細分析三位女性的“淫蕩”,是與她們不幸的婚姻緊密相連的。做人使女,頗有幾分姿色的潘金蓮因“不肯依從”那個大戶的糾纏,被“倒貼些房奩”,白白嫁與了“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愛”的武大,她不滿意這樣一個丈夫,心中苦悶,西門慶的出現(xiàn),王婆的唆使,同時也是出于女子本身對美好愛情(在潘身上由于情感的不幸變化為一種性欲)的追求才禍起蕭墻,釀成千古恨,可以說,潘的不幸直接根源于地主大戶的殘酷報復。只因閻婆得了一口棺材,十兩銀子的救濟而“無可報答”,就用女兒閻婆惜與宋江“做個親眷來往”,宋江卻是“只愛學使槍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緊”,他一沒把閻婆惜平等看待,二沒給她愛情,僅使她保持衣食無缺的生活,這種情感只能說是同情而不是愛情,宋江沒有娘子,可他并沒有把閻婆惜娶作正妻,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作者是根據(jù)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來處理二人關(guān)系的。作為一名下層婦女,張文遠的出現(xiàn)激起了她對愛情的渴望,這種渴望是如此的強烈,致使她的行為偏激,理想和追求變得畸形,可以說,閻婆惜的不幸源于廉價的買賣。潘巧云和楊雄之間談不上什么感情,楊雄愛的只是舞槍弄棒,不善噓寒問暖,而且一個月內(nèi)有二十幾天不在家,潘巧云實際上是在守活寡,成了家庭的一件擺設(shè)。而潘巧云與后來出家的裴如海可謂青梅竹馬,較之楊雄,潘裴二人的感情成分較多一些,潘的紅杏出墻也實屬必然。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這幾位女性該去通奸、殺夫、訛詐、墮落,她們的結(jié)局只是封建時代只追求個性、只追求所謂個人幸福的婦女的必然結(jié)局。即使按照現(xiàn)在的道德標準,她們的所作所為同樣是被認為犯罪的。問題的關(guān)鍵是,作者在鋪陳這些故事情節(jié)時,始終抱著“萬惡淫為首”“婦女是禍端”的封建觀念,字里行間滲滿了這樣的女性就是罪惡源泉的說教?!凹t顏禍水”的觀念在中國封建社會根深蒂固,歷史記載上往往將亡國殞命歸咎于女子,對女子尤其是漂亮女子進行種種非難。如殷商的滅亡不是紂王昏庸無道造成的,而是由妲己的美貌所致;東周的滅亡源自褒姒的嫣然一笑;中唐王朝的衰亂起因于楊貴妃……美麗的女子是敗家亡國的罪魁禍首,人人得而誅之,《水滸傳》在敘事中更是強化了這種看法,所以在作者的筆下,潘金蓮們所受的懲罰要比男的嚴重得多。比如說,西門慶是被武松斗殺的,而潘金蓮就被挖出心肝;潘巧云和裴如海私通,裴如海是被殺,而潘巧云卻被肢解。作者沒有給她們一絲惋惜、一點同情,只是一片咬牙切齒的憎恨,將她們的死歸于違背貞節(jié)操守無疑是受到封建禮教影響所造成的,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作者落后的婦女觀。 ?。ㄈ┗乇苡⑿酆澜芨星槭澜绲拿鑼?,看不到英雄們立體的多層次性格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群體意識,強調(diào)人的社會屬性而忽視個人屬性,所謂“內(nèi)圣外王”是說男人應(yīng)當看重道德修養(yǎng)與功名心,放棄個人欲求與發(fā)展。所謂“食色性也”是說飲食之欲、色欲是人的本性,尤其好色的本性不易改變,漁色無度之輩層出不窮?!墩撜Z》孔子慨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比寮医?jīng)典所闡述的鮮明觀點之一就是壓抑人的色欲,否則危害性極大。《禮記·禮運》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庇终f:“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边€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圣人的職責就是治理人的七情,使之在正常范圍內(nèi)發(fā)展,尤其要貶抑“飲食男女”之大欲?!抖Y記·坊記》說:“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毙肌肮示舆h色以為民紀,故男女授受不親”。這一系列論述發(fā)展成為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 生活在北宋末年的梁山好漢們只“好德”“重友”,他們絕大多數(shù)不娶、不近女色,即便是一些有家室的好漢,也不沉湎于男歡女愛。“好色”的梁山好漢屈指可數(shù),王英是典型的好色之徒,他在第32回捉住去墳頭化紙的劉高夫人“自抬到山后房中去了”,對此,宋江道:“原來王英兄弟要貪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毖囗樀溃骸斑@個兄弟諸般都肯向前,只是有這些毛病。”他的這一“嗜好”被梁山好漢嗤之以鼻,暗中恥笑。 《水滸傳》好漢們不愛女色,究其原因,其一,如前文所言,“女人是禍水”的觀念影響。其二,儒家倡導的禁欲主義觀念影響。在中國古代流行這樣一種看法:女色是斫傷生命的斧子,行欲會耗損男子的精元之氣,而禁欲則會使人精力充沛?!端疂G傳》好漢大都崇尚超人的體力和高強的武藝,疏遠女色被認為是保持這種體力的重要措施?!端疂G》中提到某人喜愛習武,往往同時附上一句“不愛女色”之類的話。如晁蓋“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體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盧俊義“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其三,就男女地位而言,儒家力倡男尊女卑,友與色往往被放在互相對立、排斥的地位,《三國演義》中劉備的言論極具代表性:“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重色輕友”者會遭到人們的蔑視和貶斥。《水滸傳》作者筆下的好漢們看重的是朋友義氣,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倘若陷于情愛之中,當然就會“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所以,在《水滸傳》中崇尚這樣的觀念:英雄必過美人關(guān),真正的英雄不會“好色”,否則就有悖于儒家倫理道德的要求。“相貌堂堂強壯士”的武松、燕青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吧碥|凜凜、相貌堂堂”的武松對潘金蓮極具誘惑力,任其挑逗、引誘,不為之所動,盡顯“頂天立地嚙齒帶發(fā)男子漢”的風格。面對京城名妓李師師的言語撩撥,英俊聰明、百般伶俐的燕青心生一計,拜她為姐姐,抵住了美色的誘惑。而這些女人卻用姿色和性命成就了英雄好漢。 有趣的是,西方國家文學作品中的好漢在這一點上與中國好漢完全不同。在西方,那些行俠仗義的好漢一般被稱為騎士。一個理想的騎士總有著纏綿的愛情,他們是女子的仰慕者和保護者,而不懂愛情、踐踏女性的人則被稱作惡棍。這種對騎士的看法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一個沒有情人的騎士不配被稱作騎士。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想成為一名騎士,卻苦于沒有情人。無奈之下,他只得在想象中將他見到的一名村姑當做他的情人而大寫情書。這當然是一種幽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導致作者筆下人物形象的差異。 通讀《水滸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整部作品回避英雄豪杰感情世界的描寫,顯得陽剛之氣有余而陰柔之美不足,水滸英雄們漠視女性、仇視女性,以其冰冷的理智扼殺了自己的情感,把英雄斗志與兒女情長截然分開。“內(nèi)圣外王”的要求,使《水滸傳》中的英雄豪杰決“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他們恪守封建倫常,感情世界一片荒蕪。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避開女性世界的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