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剛
傳說之一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钡珔莿偯靠骋桓?,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傳說之二
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fā)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而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個變成「蟾蜍」,一個變成「兔」,一個不詳。 見《山海經》
傳說之三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與嫦娥相會,而疏于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后,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傳說之四
吳剛伐桂釀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吳剛每天伐樹不止,千萬年過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他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人間。
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慈心大發(fā),也不管別人怎么議論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熱湯,又喂了半杯酒。
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guī)滋彀伞?BR>
仙酒娘子為難了,因為常言道,寡婦門前事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別人會說閑話的??墒窃傧胂?,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于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于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后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發(fā)老人,挑著一擔干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目,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目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采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
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風光。
對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fā)芽,使他們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當年,吳剛的妻子緣婦由于內心負疚,便叫三個兒子,一個叫鼓、一個叫延、一個叫殳斨,飛往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爸爸,度過那漫長無盡的清冷歲月。吳剛的三個兒子叫鼓的變成了“蟾蜍,叫延的變成了小兔,叫殳斨的變了叫“不詳”天癸。從此殳斨開始制作箭靶,鼓、延開始制造鐘、磬,制定作樂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廣寒宮時常仙樂飄飄。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把這些游樂曲記錄下來,回到人間,創(chuàng)作了《霓裳曲》。傳說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吳剛還接見了他呢!只不過當時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頭已經生滿了黑銹,破舊的衣袖也因為沒有人縫補而破爛不堪罷了。
這便是中華遠古五帝時代吳剛第一位做成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事?。?!
游奕靈官
游奕靈官是天庭傳令官,奉玉皇大帝天界神官手諭,往來三界,把來自天庭的命令傳達到各處,上達天庭,下達地獄。 他奉著玉帝的圣旨游走四處,時常去到水月洞天,從各位仙真那里搜羅美酒和山藥。喜好釀藥酒的他去到凡界通常逗留數月,與仙真下棋釣魚或者吟詩作對,回天庭復命常常忘在腦后,是位頗不稱職的傳令官

大力鬼王
“神”,是鬼道中有福德的一類,若然禪定與智力勝于殺業(yè),神通福報俱大,則為大力鬼王,統(tǒng)領一切鬼神,宮殿樓閣,享用自在。若禪智與殺業(yè)相等,神通福報次于鬼王,則墮在飛行夜叉的一類,作為鬼神的統(tǒng)帥,勢力與享受,皆不及鬼王。若禪智劣于殺業(yè),則報墮地行羅剎,或為魅魑魍魎,神通力薄,福報次于鬼帥,屬于鬼道兵卒之類,以眾生血肉為飲食,每用神通惑人,或顯靈作怪,令人傾心攝伏,殺生祭祀,以供享用?!?BR>
據說:中國宋朝,有高僧名戒阇黎,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當時有一五郎祠,時常顯靈,令當地居民,殺生祭祀。有一天知道文殊菩薩化身的戒阇黎,必經此地,便化一虎,阻檔去路。戒阇黎至,用手撥開老虎,而說偈言:“汝是一郎至五郎,妄興禍福宰牛羊;老僧為說無生法,免得冤家累世償?!敝?,神祠無火自焚,居民不再受其干擾?!?BR>
此等鬼神,亦各有徒眾,皆自言已經成無上道特別是佛滅度后,在末法時期,很多此類鬼神,出現人間,或托扶乩顯靈,或附人身說法,雖然行為怪異不一,但同言食肉不礙修行,亦得菩提之道。
西游記中孫悟空與獨角鬼王,混世魔王,大力牛魔王結拜為兄弟,原著中的記載孫悟空就是在獨角鬼王的建議下自稱“齊天大圣”的。
這獨角鬼王在各界都有流傳,但真正知道頭上獨角作用的卻只有他們自己。
那獨角乃是鬼王體內鬼元精華凝聚而成,沒有法訣是絕對不可能凝聚出來的,而且在凝聚的時候,兇險無比,稍有差池,不但獨角凝聚不成,而且自身的修為也要倒退好幾個層次。但只要凝聚出來,那好處卻不知道有多少。比一般的鬼王好強上太多
很古很古以前,天宮玉皇大帝召開仙臣的靈霄寶殿內,有一對青銅神鐘。這對神鐘長期在一起,彼此很好,就同人間的一對恩愛夫妻一樣。由于他們長期呆在靈霄殿內,覺得非常寂寞,很想出門玩玩,可嘆靈霄殿內有四大靈官看守,故而不敢妄動。
一天,王母娘娘生日,大開蟠桃盛會,玉帝和各路神仙都去赴宴,四位靈官也不例外。神鐘見沒人看守,就趁機悄悄地溜出了靈霄寶殿,自由自在地遨游在這天堂福地,觀賞美景。走著玩著,玩著走著,他們竟忘了回去。
隔日,玉帝坐殿,要召集各路神仙,令廣成子敲鐘召仙。廣成子正要敲鐘,一看,糟了!神鐘不見了。急忙向玉帝回奏。于是,玉帝忙降旨可韓司查尋,可韓丈人真君領旨,當即滿天尋找。后在南天門外找到了神鐘??缮耒姴幌牖厝?,根本不理真君,可韓丈人只好回奏玉帝。
玉帝聽后非常惱火,即命大力鬼王和巨靈神前去捉拿。大力鬼王和巨靈神領旨速帶天兵天將前去捉拿神鐘。神鐘見玉帝差了神將前來,知事情弄大了,回去必無好結果,不如逃罷。神鐘朝前猛跑,大力鬼王和巨靈神在后猛追。過了一會兒,眼看就要追上,神鐘一急,朝下一跳,只見滴溜溜,沽淥淥地朝下掉,一下掉在了長興城內的普賢寺內。
再說,這普賢寺內的方丈、長老、眾和尚,這天夜晚正在正殿打坐念經,忽然外面“轟、轟”兩聲巨響,和尚們嚇了一跳。長老和方丈開門一看,只見兩道青光直射眼目,便知是神鐘下凡,于是就燒香念佛,叩頭禮拜,折騰了一宵。
第二天,消息傳開,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城里百姓都知道了。人們爭先恐后地到普賢寺觀看,普賢寺一下擠得水泄不通。前面的人觀看得津津有味,不肯離去,后面的人看不到,互相擁擠,爭吵不息。后來,有人建議,應該造一座鐘樓,把鐘供在上面,大家都能看到。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于是,當地的木匠、石匠不請自到,一下聚集了一兩百個工匠。在長老、方丈和當地百姓的支持下,獻材獻料,不數日,就在正殿西側造起了一座鐘樓??蛇@對神鐘又大又重,凡人動不了,人們用了九條牛兩只虎拉,也無法將它們拉出那深深的泥坑。等青光過后,大家睜眼一看,神鐘沒了,再望望鐘樓,那對神鐘已高高掛在鐘樓頂層了,人們贊嘆不已。從此,普賢寺內香火更加旺盛了。
幾年后,一天晚上,夜游神路過普賢寺,發(fā)現了神鐘,就回報了玉帝。玉帝就命神將前去捉拿。可事有巧合,剛好普賢大師在旁,因是自己的香火地,就對玉帝求情。普賢大師和玉帝討價還價爭辯好久后,玉帝才答應把雄鐘留下,但雌鐘要發(fā)配太湖,讓太湖龍君看管。普賢大師也無可奈何,只好作罷。于是玉帝命神將到普賢寺將雌鐘送往太湖里去了。這事情過了好幾百年后,因太湖龍君看管不嚴,雌鐘又逃了出來,漂向了大海,一直漂到一個叫薩堤的地方才停了下來。相傳薩堤就是現在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