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量狹隘的周公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宋代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隨著江邊三聲高呼“既生瑜,何生亮”,一代將才東吳大都督周瑜結束了其三十六年的人生歷程。 隨著諸葛亮采??诘跣r的一篇聲色俱厲的吊孝祭文:“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yè),割據(jù)江南。吊君壯力,遠鎮(zhèn)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fā);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备羌由盍酥荑そo人們留下的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目光短淺的印象。 在《三國演義》中,至少通過七個章節(jié)的精彩描寫,生動的再現(xiàn)那場赤壁大戰(zhàn),也成功的刻畫出智謀的諸葛亮等人物。同時也正是在這不算少的篇幅里,描繪出吳蜀兩個政權中的領軍的代表人物——諸葛亮與周瑜的斗智斗勇的情節(jié)。在這些篇幅里,也成功的塑造了凄涼狹隘的周公瑾的形象。然而實際上,恐怕未必如此的。 作為孫吳政權的大都督周瑜,年少有為,幼交伯符,年紀輕輕便掌管東吳大都督之職。孫堅臨終托孤于孫權之時就有說:“內飾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比缛魶]有一定的才華恐怕不會能夠勝任此職的罷?也更不太可能年紀輕輕就會被重托的了。別忘了,赤壁大戰(zhàn)的策劃者便是他!如若真是不學無術或者能力有限,那恐怕難能擔此重任并統(tǒng)帥全軍獲得赤壁之戰(zhàn)——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了的。就連《三國志》中也對周瑜大有褒獎,而這《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作為魏末晉初的人物,是站在王者勝敗者寇的正統(tǒng)學說上寫出的這部史書,既然能夠給周瑜以很大的褒獎,如若周瑜正是如《三國演義》里所描寫的,恐怕在正史中也不會如此的了。東晉袁宏的《三國名臣贊序》里也他一眼寫到:“公瑾卓爾,逸志不群??偨橇现?,則素契于伯符;晚節(jié)曜奇,則叁分于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跡。志掩衡霍,恃戰(zhàn)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SPAN lang=EN-US> 周瑜不僅在軍事上有所作為,而且氣度也非同一般的。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笔Y干稱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边@不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那為何周瑜卻在《三國演義》里被描寫成如此氣量狹隘、爭強好勝、妒賢嫉能的形象的了? 陳邇冬在《閑話三分》一書中說周瑜:“這個人對孫氏忠;對朋友諒;劃策有絕招;風頭足;名聲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輩,自慚形穢之流,難免不生嫉妒之心?!边@段話說得有一定道理,但周瑜受貶低,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孫吳集團。 從《三國志》到《漢晉春秋》,從《資治通鑒》到《通鑒綱目》,或以曹魏為正統(tǒng),或以蜀漢為正統(tǒng),反反復復,眾說紛紜。而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shù)度浮沉。身處夾縫中的東吳無論在哪一種正統(tǒng)觀念下都處于頗為尷尬的地位?!度龂萘x》在塑造周瑜膽略兼人,雄姿英發(fā)的儒將風范時,作者廣征博引各類史料,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光有歷史的有實性,并不等于有一個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更何況指導全書的“擁劉”的思想傾向和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迫使作者必須具有鮮明的立物,于是,在作品中的劉備之仁關羽之義,張飛之猛,趙云之勇以及孔明之智,無不絢麗多資,閃爍著理想主義色彩的濃厚的古典浪溫主義色調。對于其它人物,便只能以陪襯面日出現(xiàn)。 為了塑造那位人格近乎達到自我完善的賢相名臣,作為一名出色文學家的羅貫中不惜突破史料的束縛與限制,吸收民間文藝想象的空間,進行小說藝術的虛構,對周瑜的性格加以改造,并以他的心地偏狹反襯孔明的胸無芥蒂,以他的意氣用事反襯孔明的覺著老練。周瑜的氣量狹小,意氣沖勸和孔明的寬宏大量,沉著光練都在對此中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其實,任何一部史書都沒有提及瑜亮間的如此恩怨,諸葛亮的主要作為是在劉備死后,在此之前除了出使東吳余下的事,主要是為劉備管糧草后勤等,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給孫權上書告誡要謹防劉備時,提及的只是關、張二將,對孔明只字未提。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才能與地位在當時都沒有引到周瑜的重視,那么周瑜又怎么可能去與一個無名小輩為難呢?但是為了中心人物塑造的審美需求,這種對照性的描寫還是始終貫穿著周瑜與孔明的交鋒,以經改造了周瑜形象來僅襯出諸葛亮的性格魅力,而市井文學巾周瑜那偏狹沖動的個性經過小說家的妙竺筆生花便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越發(fā)地鮮明生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