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出處,起源是什么?
楚民族是一個崇拜龍鳳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栋谆⑼?,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丙[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蔽榕e以鳥喻莊王,莊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沖天,自然便聯(lián)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后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于身下,前看仰首觀云。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渡胶=洝氛f:“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 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惫艜r楚國轄湖北、湖南兩地。自古英才輩出,而荊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勞且聰慧,舉國皆知,故有一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關于神話傳說中的"九頭鳥",還有這樣一些資料: 《太平預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說,"齊后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
《正字通》說,"鸧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鹠,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另宋人梅堯臣《古風》詠道: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fā)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 自從狗嚙一首落,斷頭至今清血流。 邇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鹠。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輒驚墮。 有時馀血下點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由此可知"九頭鳥"故事的大略:這是荊楚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本有十首,因為周公憎惡其聲,派人去驅趕獵殺。射了三箭未中后,上天派下天狗,天狗咬去其一首,故剩九首。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顯然,"九頭鳥"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吉祥之物",而是"不祥之物"!
用"九頭鳥"形容湖北人,無非是極言其狡黠、霸悍。如果從壞的方面來解釋,就是詭計多端、蠻不講理;但如果從好的方面來解釋,那就是頭腦靈活、敢于拚搏了。"九頭鳥"一詞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詮釋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