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師大附中2012屆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 I. 單項選擇(共25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下圖為某區(qū)域等高線分布圖,等高距為 200m。完成1~2題。
1.圖中箭頭正確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a和b的數(shù)值可能是 A.100和250 B.100和350 C.500和250 D.500和350 溫室效應引起全球變暖已成事實。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又提出,與這一效應相伴隨的還有“地球變暗”效應?;卮?~4題。
3.圖中與全球變暖相對應的大氣熱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圖中與“地球變暗”相對應的大氣熱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下面等值線示意圖,回答5~7題。 5.若a為500米,b為1000米,地處浙江省內(nèi) A.氣壓:甲<乙 B.氣溫:甲<乙 C.降水:甲<乙 D.坡度:甲<乙 6.若a為1000百帕,c為990百帕,地處華南地某夏秋季 A.乙吹東南風,甲吹西北風 B.風速:甲<乙 C.該氣流系統(tǒng)為反氣旋 D.該系統(tǒng)帶來急風暴雨 讀“冬春季節(jié)某天氣系統(tǒng)的垂直剖面圖,”甲(110°E,40°N)、乙(120°E,40°N)是近地面兩點。完成7~8題
 7.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述甲、乙兩地附近天氣系統(tǒng)的是 8.甲乙兩地在此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下,天氣狀況可能是 A.甲地能見度差,乙地晴朗少云 B.甲地晴朗少云,氣溫較高;乙地多日陰雨 C.甲地揚塵漫天,乙地多日陰雨 D.甲乙兩地都晴朗少云,但甲地氣溫更低 【答案】 7.C 8.B 解析:根據(jù)“冬春季節(jié)某天氣系統(tǒng)的垂直剖面圖”即甲、乙兩點對應的坐標,可確定該天氣系統(tǒng)為影響我國的鋒面氣旋。甲地在冷鋒后,乙地在暖鋒前,第2題選C。甲在冷鋒后,若鋒前氣團較干燥,多形成沙塵天氣,若鋒前氣團較濕潤,則天氣轉晴,由圖可知云還較多;乙在暖鋒前多陰雨天氣。第3題選B。 我國某區(qū)域各季節(jié)平均降水量(mm)數(shù)據(jù)如下表。據(jù)此回答9~10題。
| 總雨量 | 微雨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冬季 | 19 | 1.7 | 11.9 | 4.6 | 0.8 | | 春季 | 88.6 | 2.3 | 32.8 | 31.6 | 16.6 | 5.3 | 夏季 | 407.5 | 3.5 | 59.2 | 101 | 115.7 | 128.1 | 秋季 | 108.3 | 2.3 | 32.8 | 35.9 | 23.7 | 13.6 | 全年 | 623.4 | 9.8 | 136.7 | 173.1 | 156.8 | 147 |
9.該區(qū)域最可能位于我國的 A.華北平原 B.內(nèi)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長江三角洲 10.關于該區(qū)域降水量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在冬季易引發(fā)旱災 B.在春季易引發(fā)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發(fā)澇災 D.在秋季易引發(fā)泥石流 下圖示意北半球某區(qū)域2011年1月4日14時和5日8時海平面氣壓(單位:百帕)分布,讀圖完成11~12題。
11.4日14時~5日8時,①地 A.陰轉多云,氣溫、氣壓都升高 B.陰轉多云,氣壓升高、氣溫降低 C.天氣晴朗,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D.天氣晴朗,氣溫、氣壓都降低
【解析】由兩幅等壓線圖可看出,4日14時~5日8時,①地位于高壓中心或高壓脊上,因此天氣一直為晴天,并且還可直接讀出①地氣壓降低。因為①地一直天氣晴朗,影響短期氣溫的變化的因素主要是太陽高度的日變化。4日14時為一天中氣溫較高時,之后氣溫降低,至5日8時(日出前后)陣到最低,因此①地氣溫是降低的。 12.4日14時~5日8時,下列地點中風向變化最明顯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③處等壓線走向變化最大,因此風向變化最明顯。 下圖是東亞部分地區(qū)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三地緯度大致相同?;卮?3~14題。
13.下列氣候特征中,三地差異最明顯的是 A.氣溫年較差 B.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 C.夏季風的風向 D.高溫期與多雨期的時間 14.日本1月0℃等溫線與北緯38°緯線基本吻合, 而中國東部地區(qū)1月0℃等溫線與北緯33°緯線基本吻合。說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中國東部以平原為主 B.日本1月南北溫差小,中國東部1月南北溫差大 C.日本受冬季風影響小,中國東部受冬季風影響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氣多,中國1月日照時間短 下表是某氣象觀測點測到的一次天氣變化過程資料,判斷15~17題。 | 1月1日 | 1月2日 | 1月3日 | 平均氣溫(℃) | 12 | 0 | -2 | 氣壓(百帕) | 1 002.5 | 1 005.0 | 1 007.5 | 天氣現(xiàn)象 | 晴,1~2級 偏北風 | 中雪,6~8 級偏北風 | 陰轉晴,2~ 3級偏北風 |
15.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氣象觀測點在1月1日時的天氣形勢的是 16.這次天氣系統(tǒng)可能帶來的災害是 A.沙塵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7.下列我國哪一地區(qū)一般不受這種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 A.山東半島 B.塔里木盆地 C.臺灣島 D.青藏高原 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回答18~19題。
18.關于該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勢東高西低 B.海上交通便利,對外加工貿(mào)易發(fā)達 C.地處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 D. 火山和冰川廣布,可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 19.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確的是 A.R1 > R2 西風、洋流 B.R1 > R2 西風、地形 C.R1 < R2 東風、洋流 D.R1 < R2 東風、地形 讀“某地區(qū)年均溫等溫線分布圖”,回答20~21題。
 20.圖中甲城西側的等溫線向南彎曲,乙城所在地區(qū)的等溫線向西彎曲。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地形 C.緯度位置 D.大氣環(huán)流 21.下列文化景觀,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區(qū)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岡石窟 C.故宮 D.秦兵馬俑 下圖為2008年1月-2月期間,某條經(jīng)線上16時的晝夜分布狀況(粗線部分為夜,細線部分為晝)。A、B、C為經(jīng)線上的三點,B、C兩點的緯度數(shù)相同,讀圖完成22~23題。 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S段全天為晝 B.NA段全天為夜 C.BC段都是晝長夜短 D.CS段有部分全天為晝 23. 若上題圖中A點此刻恰好就是某緯線與晨昏線的切點,B點的緯度為α,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β,則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下面是冬至日某經(jīng)線的氣溫、氣壓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24~25題。 24.該經(jīng)線可能是 A.30°E B.120°E C.100°W D.60°W 25.關于圖中曲線的正確敘述是 A.曲線①在M處達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 B.這一天,曲線②在全球的分布規(guī)律是緯度越高值越小 C.曲線③在N處達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溫度低 D.曲線③的最高值在季節(jié)相反的另一半球相應緯度也存在 Ⅱ、綜合分析題(本題有4小題,共計50分) 26.北半球某地區(qū)的海平面等壓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⑴.影響甲處的天氣系統(tǒng)是________。 ⑵.經(jīng)過若干小時,②將受_ __(天氣系統(tǒng))影響。若該天氣系統(tǒng) 出現(xiàn)在我國冬季,受其影響的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_ _等天氣現(xiàn)象。 ⑶.圖中①、②、③、④處有可能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天氣的是__處。 ⑷.當②附近的氣壓中心位于廈門的東部時,廈門吹____風。 27.讀下面兩幅圖,圖中①②表示兩地晝長年變化曲線,③④表示兩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 曲線。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8分) ⑴.四地中,位于溫帶地區(qū)的是 。冬至日④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4分) ⑵.若①地位于東半球某大陸的西岸,則該地屬 氣候。 若①地位于西半球某大陸的東岸,則該地屬 氣候。(4分) 28.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
⑴.B圖所示國家的主要氣候類型有 。(2分) ⑵.A圖、B圖所示都是狹長型的臨海國家,試分析導致 兩國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8分) ⑶.當P2地氣候溫和濕潤時,Pl地盛行 風。(2分) ⑷.B圖所示國家沿岸有世界著名漁場,簡述其成因。(4分) ⑸.試分析B圖所示國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分) 29.讀“澳大利亞大陸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時數(shù)等值線”圖,回答問題。(14分) ⑴.描述圖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時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2分) ⑵.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時數(shù)較長,試分析其原因。(6分) ⑶.計算圖中日照時數(shù)最多相差 小時。(2分) ⑷.圖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時數(shù)差別很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4分)
杭師大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 28.(共18分) ⑴.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2分) ⑵.兩國所處緯度與南北跨度不同:A國地處熱帶;B國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 A國地處大陸東岸,B國地處大陸西岸。(8分) ⑶.西南季風。(2分) ⑷.秘魯寒流為上升補償流,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為魚類提供餌料,形成世界著名漁場。(4分) ⑸.位于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2分)
![[轉載]浙江杭浙大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月考地理三套 [轉載]浙江杭浙大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月考地理三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杭師大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 I. 單項選擇(共25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讀我國南方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回答1~2題。
1.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則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東南 B.由西向東 C.由東南向西北 D.由東向西 2.在N點 A.能同時觀察到甲、乙兩村 B.能看到甲村,無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無法看到甲村 D.都看不見 某天氣系統(tǒng)從珠江口附近過境, A、B、C三地觀測到過境時的氣壓與平均風速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示意圖,分別如下圖所示?;卮?~4題:
3.這一天氣系統(tǒng)中心是在A、B、C三地中的哪一地過境的 A.A地 B.B地 C.C地 D.無法確定 4.12點時,風力最大的一地吹 A.西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讀①、②、③、④四種等壓面與等溫面示意圖,完成5~6題。
5.若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四種氣壓帶,則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①——副熱帶高氣壓帶 B.②——極地高氣壓帶 C.③——副極地低氣壓帶 D.④——赤道低氣壓帶 6.《水經(jīng)注》中有一段關于三峽地區(qū)古代土著“祈雨”的記載:“天旱,燃木崖上,推其 灰燼,下移淵中,尋即降雨。”“尋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動 感動了神靈,而是蘊含著某種科學道理。其主要原理對應圖中的 A.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