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宮廷畫家朗世寧(原圖)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中國清朝乾隆時期,平定額魯特-蒙古-準噶爾-達瓦奇叛亂和平定天山維吾爾及卓木叛亂的重大戰(zhàn)爭場面,為紀念西域作戰(zhàn)的慶功圖。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中國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意大利)、王致誠(法國)、艾啟蒙(德國)、安德義(意大利)等繪畫,清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九年(1765—1774年)。郎世寧、安德義各作六幅,王致誠作三幅,艾啟蒙一幅。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郎士寧繪制了《平定準噶爾回部戰(zhàn)圖》小稿十六幅。乾隆三十年 (1765年)五月,“平定伊犁受降”、“格登鄂拉斫營”、“呼爾滿大捷”、“阿爾楚爾之戰(zhàn)”四幅圖稿正式完成,乾隆皇帝頒旨,送往法國制版印刷?!镀蕉矢翣柣夭康脛賵D》從畫出中國宣紙草稿到法國雕刻印刷完成歷時13年。此組戰(zhàn)圖存世有兩種:一為圖版上方有乾隆御題詩文;一為圖版下署畫家、刻工姓名,乾隆御題詩文另鐫同型木版刷印。戰(zhàn)圖面世后,后世多有仿刻、影印本。1785年法國著名畫家赫爾曼仿刻有十六幅小型銅版《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圖版為原大一半。

圖版下署畫家、刻工姓名

乾隆御題詩文

乾隆御題詩文另鐫同型木版刷印

中國清朝宮廷畫家畫稿,乾隆御題詩文和乾隆御章
郎士寧將此事委托繪畫和雕刻科學院的科欣(C? N?Cochin)主持,參與銅版雕刻者波勒(B?L?Preot)、羅巴(J?P?Le Bas)、阿里阿梅(J?Aliamet)等,為當時雕版名匠。為適應雕版的大小,令人制造了一種叫作“大盧瓦”的特殊紙張,并選中印刷專家博韋(Beauvais)負責印制。
作品為純西洋畫風,畫面采用全景式構圖,場面寬廣遼闊,結構復雜,人物情節(jié)繁多,但又能刻畫入微,無論是構圖方法、人物造型、景色描寫以及明暗凹凸、投景透視等技法,都反映出當時歐洲銅版版畫制作的最高水平,是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杰作。

《法國銅版畫: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1765—1774) 中國清朝宮廷畫家朗世寧等人(原圖)
畫稿分為四批,每批四幅送上開往法國的東印度公司船隊,由1766年1月首批畫稿啟運,到1777年中全部印品交付畢,前后經(jīng)歷近11年時間,共花費24萬磅法國古幣的銀兩。二百部銅版戰(zhàn)圖、圖稿及銅 版原版分批全部運回中國。

《法國銅版畫:凱宴成功諸將》(1765—1774) 中國清朝宮廷畫家朗世寧等人(原圖)
銅版原版初藏于紫光閣,1900 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紫光閣悉數(shù)珍藏或掠至海外,或毀于戰(zhàn)火。這組戰(zhàn)圖現(xiàn)能完整可見的極其稀少,大都零散的被各國博物館或學術機構或私人收藏。而戰(zhàn)圖的原制銅版則大多下落不明,現(xiàn)能明確已知的這16小幅銅版畫的原銅版現(xiàn)藏德國國立柏林民俗博物館。
附件:
目前可知的在歐洲有:
1.《平定伊犁受降》 ,大英博物館
2.《格登鄂拉斫營》,大英博物館
3.《鄂壘札拉圖之戰(zhàn)》 ,柏林民族學博物館
4.《庫隴癸之戰(zhàn)》,Hunterian博物館和藝術畫廊
5.《和落霍澌之捷》,大英博物館
6.《烏什酋長獻城降》,大英博物館
7.《通古斯魯克之戰(zhàn)》,大英博物館
8.《黑水解圍》,大英博物館
9.《呼爾蹣大捷》,柏林民族學博物館
10.《阿爾楚爾之戰(zhàn)》 ,大英博物館
11.《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zhàn)》,Hunterian博物館和藝術畫廊
12.《霍斯庫魯克之戰(zhàn)》,大英博物館
13.《拔達克山汗納款》,大英博物館
14.《平定伊犁受降》, Hunterian博物館和藝術畫廊
15.《郊勞回部成功諸將》,大英博物館
16.《凱宴成功諸將》,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