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嵣爺和媽媽出去玩,總算有時間可以寫一下常見的各種符號了,不然老是鬧騰,思路不慣通~~ 1,第一個音符是沒有變化符號的D, 2,當我們要把D升高一個半音的時候就會在他的前面加上一個升記號----# 就變成第二個音符,寫(音名)的時候要寫成D#。 當這個D#出現(xiàn)以后,在同一小節(jié)內(nèi)只要有D的音再出現(xiàn),不論他在不同的高音(第四線),低音出現(xiàn)(下加四線,也就是在F譜里出現(xiàn)),甚至更高的音(上加三間)更低的音(F譜的下加二間)都要直接彈奏(唱成,看成)D#,不需要再在音符前面加上#了。 這個情形要一直持續(xù)到小節(jié)結束,也就是跨越小節(jié)以后,他就自然還原到D,不再升高半音了。 3,如果在同一個小節(jié)內(nèi)想要再得到D這個音,就必須在音符前面加上一個還原記號---(打不出來)就是上圖第三個音符前的那個樣子。 同樣道理,當之前出現(xiàn)過D#這個音后,又出現(xiàn)還原的D,那么~~以后的D也就一直是還原的,不再是D#了。 4,如果要把D這個音降低半音,就要在音符的前面加上一個降記號----b 變成上面第四個音符,記成Db,他的存在和消失的方法,路徑,和升記號一樣,不在贅言。 但是這里要強調一下,如果原來是D#的要降回原來的D,只能用還原記號來表示,不可以用b記號來表示!因為如果寫成Db,那么就會變成“真的”Db,和D#差兩個半音了 同樣,原來是Db的要升回原來的D也一樣只能用還原記號。
如果有留意我文章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里怎么用“半音”來解釋,不用度數(shù)了?? 因為我們在同一個音名里(D)用度數(shù)反而會混淆不清,比如上面說的“如果原來是D#的要降回原來的D,只能用還原記號來表示,不可以用b記號來表示!因為如果寫成Db,那么就會變成“真的”Db,和D#差《兩個半音》了” 這里如果寫成一個大二度,那就要寫成Eb,而不能寫成D#,這樣容易造成混亂,也不對!
接下來說重升,和重降 1,第一個是沒有變化符號的G 2,如果要把這個音符升高兩個半音,就要在音符前面加上一個重升的記號-----X,記成GX 3,這個音Gx以后,在所有平均律音制的樂器上,實際音高是在A這個位置,但是記錄法,不能寫成A,還是必須,一定,肯定,堅決的要寫成Gx,這個在以后如果讀者有機會分析曲子,曲式時,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是Gx的記成A,那一定會“亂中取亂”~~天下大亂了。 通常這個X不會直接在還原的G之后出現(xiàn),一定是本來的G已經(jīng)升了半音,是G#,現(xiàn)在為了(再)提高半音,才會用Gx, 比如E大調的調號(上圖),F(xiàn),C,G,D,這四個音都要升,G#是這個調的第三個音(中音),注意!他本來就已經(jīng)有#了?,F(xiàn)在要升高G#這個音的半音,就只能用GX來記錄,而不直接能用A來寫(記錄) 這個X記號的出現(xiàn)和消失規(guī)則也和上述#的規(guī)則一樣,,,不過在這里再說一下,如果X后遇上還原,只會回到原來的調號上應有的那個音,也就是只會降回半音,(因為上面說了,用了X的地方,實際上原來的音在調號上已經(jīng)升了)。所以這個圖的第三個音符是Gx還原后的實際音高。
重降 1.第一個是沒有變化符號的G 2,如果要把這個音降低兩個半音就會用重降記號----bb(寫成Gbb) 3,這個音降了兩個半音后,實際音高(平均律中)是第三個音符的位置,F(xiàn),同樣只能記成Gbb,不能直接寫成F,其他所有法則同重降,不再重復。 我們上一篇說過,簡譜的翻譯或是記譜都是用首調唱法的方式來表示的,所以~~~你在正常的情況下翻譯或記錄的簡譜,是看不到重升或重降這個記號的,原因在上面已經(jīng)說明,去消化一下,,,,,會清楚的。 本來還想說些常見的符號,嵣爺回來了~~下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