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勝 形意拳是內(nèi)家拳法之一。形意者乃以形取意之義。所謂取意即求取動物在自然界中撲食或爭斗之神態(tài),然后根據(jù)它們的動作特點,來創(chuàng)編具有攻防意義的招法拳式。不僅含技擊性的拳術(shù)如此,一些養(yǎng)生的功法亦不例外,如華佗所創(chuàng)的五禽戲便是例證。 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而心意拳的重要功法是龍、虎 鷹、鷂、熊、雞、馬、燕、猴、蛇十大真形。心意拳的傳人李洛能在所學(xué)的基礎(chǔ)上,對該拳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心”字為“形”字,稱形意拳,寓意以心化意,以意化形。除了名稱的改變外,他還對拳法的內(nèi)容進行了充實,將原來的十大真形增至十二形,并且還創(chuàng)有三體式或五行拳等。 形意拳的十二形為:龍形、虎形、猴形、馬形、鼉(tuó)形、雞形、鷂形、燕形、蛇形、鴕形、鷹形和熊形。新增加的是鼉、鴕二形,兩者音同字不同,物類更是不同。鼉是一種水陸兩棲的爬行動物,而鴕則屬于善奔跑的鳥類。 對于十二形的各形而言,一般練者大都能依詞會意地領(lǐng)略多種象形名稱的大意,但鼉形卻很難揣摩,大多數(shù)人甚至連“鼉” 字也沒見過。而說起揚子鱷來,大家就會馬上想起這種動物的樣子。其實鼉的學(xué)名即揚子鱷,俗名又稱土龍、鼉龍、豬婆龍。鼉的特點是力大善游,性情兇猛,在水中沉浮翻滾非常靈活。鼉形的招式在閃轉(zhuǎn)騰挪之間猶如鼉龍推波助瀾,整個套路均要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zhuǎn)動將周身的力量傳達于手臂。這種力量的特征猶如鼉身甩動,出擊時好似靈鼉捕捉獵物,快如閃電,異常迅猛。 鼉形的練法如下。 一、鼉形左式 下肢站成左三體勢,左腳后撤于右腳內(nèi)側(cè),腳尖點地成虛步,同時左掌向右、向后弧形運行至右肋稍前方,掌心斜向左下方,虎口斜向右下方,右腕外旋,虎口斜向右上方,兩虎口斜相對;接著左腳向左前方上步成左丁八步,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一齊向左前方推出。 二、鼉形右式 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前上步至左腳內(nèi)側(cè),腳尖點地成虛步;兩掌先向右上方弧形運行至頭部右前方,再向下、向右弧形運行至左肋稍前方,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接著右腳向右前方上步成右丁八步,兩掌一齊向右前方推出。 三、鼉形退步式 右腳向后撤一大步,成左丁八步,左掌變?nèi)蜃笊戏阶龈駬鮿幼?,左拳略高于肩,拳心向右,右掌變?nèi)S之向腹前運行,拳心斜向右下方。 左腳向后撤一大步成右丁八步,左拳隨之向腹前運行,拳心斜向左下方,右拳隨之向右上方做格擋動作,右拳略高于肩,拳心向左。 四、鼉形上步回收式 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拳變掌上行至胸部,右拳變掌向左下方運行至左掌下方;左腳向前上步成左丁八步,左掌向左前方劈出,掌心斜向前下方,右掌繼續(xù)向右下方做下按動作,至腹前稍右前方掌心向下。至此,身體還原為左三體勢。 鼉形步法的進退極大地增強了身法的炅活性和攻防的實效性,實戰(zhàn)時周身要協(xié)調(diào)一致,上下貫通,拳腳并用,不論拳擊、掌劈、擋架、旋掛、勾絆等均要因勢利導(dǎo),順勢而為,善變善用。 下面略舉幾例來說明鼉形技擊的應(yīng)用。 一、鼉形左式的應(yīng)用 對方左拳擊我頭部,我左腳稍向后撤步,同時左右兩臂如鼉尾一齊向右甩碰對方左臂;然后左腳上步由內(nèi)側(cè)以足尖勾絆對方足跟,接著上身突然左轉(zhuǎn),兩掌如餓鼉撲食,向前猛力撞擊對方胸部,使其跌出。 對方以右拳擊來,我兩臂抬起,先以腕部為觸點向右擋架對方右臂,隨即向左下方纏掛對方右臂;然后左腳由對方右腳外側(cè)進一大步,置于對方右腳稍后以勾絆對方右腿,上身左轉(zhuǎn),兩掌如同鼉足向前驟然躥動,將對方撲倒。 鼉形右式應(yīng)用與左式方法相似,方向相反,不再贅述。 二、鼉形退步式的應(yīng)用 對方快速上步以右直拳擊我,我迅速使左腳向后撤步,以躲閃其拳鋒,同時左臂由外向下猛砸對方右臂;我右臂順勢由下向右上方擺出,以防對方左拳進攻;隨即上身驅(qū)動右臂,右拳向前砸去,砸擊對方面部。 對方突然上步用右拳打來,我稍向后閃身的同時,右臂如同鼉足由右向左下方猛碰對方右臂;待我控制對方右臂之后,上身右轉(zhuǎn)如鼉擺身,甩動左拳向前劈砸對方面部或耳根部位。 三、鼉形上步回收式應(yīng)用 對方以左拳進攻,我稍向后閃身,右臂由外向內(nèi)再向右下方旋掛其左臂;待我控制其左臂后,左腳突然上步,置于對方右腳內(nèi)側(cè)稍后方以絆其右腿,與此同時,力由腰發(fā),節(jié)節(jié)貫通至左臂,左掌如同鼉爪向前猛劈對方面部或胸部。 對方右拳打來,待其將至我頭部之際,我稍向左閃身,同時右臂由上向右下方纏化對方右臂;然后左腳上步,置于對方右腳外側(cè)稍后方以勾絆其右腿,左掌如同鼉爪劈打?qū)Ψ蕉课?,對方受到上擊下必跌無疑。 |
|
來自: gutuchanyu > 《武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