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宋之問作品選讀

 高山仙人掌 2012-02-09

宋之問作品選讀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人物生平

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并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xiāng)閭,矢志于學(xué),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wèi)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xué)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xué),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dāng)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fēng)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后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后承應(yīng)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nèi)文學(xué)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xué)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nèi)教躋身五品學(xué)士,為世人欽慕。唐朝學(xué)士之職,以文學(xué)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于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zhí)秾ぱ绨财酵鮿e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tài)。武后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后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后賞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yīng)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后奪東方虬錦袍轉(zhuǎn)賜給他。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后對靡麗頌德詩風(fēng)的提倡,也表現(xiàn)了宋之問這時的創(chuàng)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后朝會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yōu)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并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宋之問在武后晚年先后轉(zhuǎn)任尚書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武后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雅愛其才,召他與好友杜審言、閻朝隱、沈佺期、王無競、尹元凱及李適、富嘉謨、劉允濟等文士預(yù)修。宋之問與閻士隱等多代工張賦篇入集,傾心媚附。書成,于長安二年( 703年)遷司禮主簿。神龍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諸事艱難,慕念昔榮,次年春便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媒誅宰相武三思(時張柬之被貶),后使人告密,擢任鴻臚主簿,由是深為義士所譏。景龍元年( 707年)七月,太子殺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問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造唐中宗神武頌碑,探獲賞識,于次年遷考功員外郎,并與杜審言、武平一、沈佺期、閻朝隱等首選修文館直學(xué)士,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其時朝廷朋黨爭立,由于他傾附安樂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進言中宗.于景龍三年( 7O9年)將他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市)長史。

    唐中宗年間的政治動蕩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jīng)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xiāng),也使他開始滌凈心靈,境界升華。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在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zāi)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寫道:先王為心,享是明德。后之從政,忌斯好佞。酌鏡水而勵清,援竹箭以自直;謁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蘇息。反映了這種思想情感上的轉(zhuǎn)變。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頗自力為政詩歌創(chuàng)作也開始轉(zhuǎn)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流布京師,人人傳諷。但是,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景云元年( 710年)六月,臨??ね趵盥』c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以宋之問嘗附二張及武三思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后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問被賜死于徙所,結(jié)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但卻是知名當(dāng)世的詩人。由于宮廷詩人的局限,代筆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淺,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楊炯死后寫的《祭楊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聲,句句華歆,內(nèi)容言簡辭切,悲涼真摯,催人淚下,與他代筆寫的《為宗尚書祭梁宣王文》、《為宗尚書兄弟祭魯忠王文》等相比,文華情感,殊若天壤。   

作為文人,宋之問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棄,不僅表現(xiàn)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態(tài)度上,也表現(xiàn)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愛好文字,一日宋之問見其外甥劉希夷的一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頗有妙處,便想占為己有,劉希夷不從,宋之問于是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被稱作因詩殺人。       

作為詩人,宋之問年輕時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從《宋之問集》和《全唐詩》所收作品來看,他對當(dāng)時體裁多能把握,運用熟諳,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短歌《冬霄引·贈司馬承楨》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fēng)。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五言古詩《題張老松樹》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詩《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五言絕句《送杜審言》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yuǎn)含情。五言長律《靈隱寺》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佺期在齊、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jié),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并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yōu)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二、作品選讀


(一)詩選

1《度大庾嶺》《早發(fā)大庾嶺》賞讀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方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宋之問因媚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而獲罪,中宗復(fù)位后,于神龍元年(705)春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這首《度大庾嶺》詩是他前往貶所途經(jīng)大庾嶺時所作,真實生動地敘述了過嶺的情景,凄楚悲涼,真摯感人。起句度嶺方辭國,扣題直敘,說明詩人已經(jīng)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之巔,將要走出中原,辭別故國了,一個字把度嶺”“辭國聯(lián)系在一起,頓然使人產(chǎn)生一種搖曳心旌的感覺,使文勢陡率而高遠(yuǎn)。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長途跋涉的驛車,在中原與夷國的邊界駐足遠(yuǎn)望家鄉(xiāng)的方向,至此,一個失魂落魄的遭貶謫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這一望字,也甚為傳神,傳達出詩人去國懷鄉(xiāng)的深沉感情。   

頷聯(lián)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lián)中的字而來,詩人遙望鄉(xiāng)關(guān),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詩人眼中的鳥兒是南翥,花兒是北枝,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緒都隨著那向南飛翔的故鄉(xiāng)之鳥而去了,那嶺北綻放的梅花卻多情地向他頻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傷。這聯(lián)詩寫得情景交融,將詩人魂斷庾嶺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頸聯(lián)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是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霎那間。詩人描寫景色的漸變,襯托自己心情的變化的美麗景色。初含、欲變等字眼,賦予云雨以靈性。寫云,不直接表現(xiàn)天空的云,而是描繪江中的倒影。可見山雨是蒙蒙細(xì)雨。這樣寫可以一箭雙雕,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

詩人在《早發(fā)大庾嶺》詩里寫道:

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fù)息。   

霧露晝未開,浩途不可測。   

嵥起華夷界,信為造化力。   

歇鞍問徒旅,鄉(xiāng)關(guān)在西北。   

出門怨別家,登嶺恨辭國。   

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皇明頗照洗,廷議日紛惑。   

兄弟遠(yuǎn)淪居,妻子成異域。   

羽翮傷已毀,童幼憐未識。   

躊躕戀北顧,亭午晞霽色。   

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   

含沙緣澗聚,吻草依林植。   

適蠻悲疾首,懷鞏淚沾臆。   

感謝鹓鷺朝,勤修魑魅職。   

生還倘非遠(yuǎn),誓擬酬恩德。

由此可知《度大庾嶺》是《早發(fā)大庾嶺》的續(xù)篇。這首詩中寫的山雨初含霽,大約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變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地現(xiàn)實考慮自己的出路。在《早發(fā)大庾嶺》里最后四句詩句:可見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   

由于天氣的好轉(zhuǎn),詩人心情也逐漸開朗,由天氣的變化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充滿了希望。于是不禁發(fā)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遷不敢有所怨恨。這是用了西漢賈誼遭權(quán)臣們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典故,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賈誼到長沙后不適應(yīng)濕熱的氣候自以為壽不得長而心生意。尾聯(lián)以直抒胸臆而作結(jié),但上句的歸有日又與首聯(lián)的辭國、望家遙相呼應(yīng)。   

這首詩感情真摯,情景交融;章法嚴(yán)謹(jǐn),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堪稱示后進以準(zhǔn)的佳作。

   2、《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3《奉和立春日侍宴內(nèi)出剪彩花應(yīng)制》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艷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yīng)為剪刀催。

4《春日芙蓉園侍宴應(yīng)制》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zhuǎn)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fēng)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5、《夏日仙萼亭應(yīng)制》

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   

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6、《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yīng)制》

鳳剎侵云半,虹旌倚日邊。   

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   

時菊芳仙醞,秋蘭動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蹕扈歸天。

7、《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歡字》

令節(jié)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diào)蘭。   

御氣云霄近,乘高宇宙寬。   

今朝萬壽引,宜向曲中彈。

8《奉和圣制閏九月九日登莊嚴(yán)總持二寺閣》

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猶黃。   

風(fēng)鐸喧行漏,天花拂舞行。   

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9《麟趾殿侍宴應(yīng)制》

北闕層城峻,西宮復(fù)道懸。   

乘輿歷萬戶,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綺筵。   

欲知陪賞處,空外有飛煙。

10、《上陽宮侍宴應(yīng)制得林字》

廣樂張前殿,重裘感圣心。   

砌蓂霜月盡,庭樹雪云深。   

舊渥驂宸御,慈恩忝翰林。   

微臣一何幸,再得聽瑤琴。

11、《幸少林寺應(yīng)制》

紺宇橫天室,回鑾指帝休。   

曙陰迎日盡,春氣抱巖流。   

空樂繁行漏,香煙薄彩斿。   

玉膏從此泛,仙馭接浮丘。

12《幸岳寺應(yīng)制》

暫幸珠筵地,俱憐石瀨清。   

泛流張翠幕,拂迥掛紅旌。   

雅曲龍調(diào)管,芳樽蟻泛觥。  

    陪歡玉座晚,復(fù)得聽金聲。

13、《扈從登封途中作》

帳殿郁崔嵬,仙游實壯哉。   

曉云連幕卷,夜火雜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   

扈從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14、《扈從登封告成頌》

復(fù)道開行殿,鉤陳列禁兵。   

和風(fēng)吹鼓角,佳氣動旗旌。   

后騎回天苑,前山入御營。   

萬方俱下拜,相與樂升平。

15、《松山嶺應(yīng)制》

翼翼高旌轉(zhuǎn),鏘鏘鳳輦飛。   

塵銷清蹕路,云濕從臣衣。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16、《緱山廟》

王子賓仙去,飄飖笙鶴飛。   

徒聞滄海變,不見白云歸。   

天路何其遠(yuǎn),人間此會稀。   

空歌日云幕,霜月漸微微。

17、《奉和梁王宴龍泓應(yīng)教得微字》

水府淪幽壑,星軺下紫微。   

鳥驚司仆馭,花落侍臣衣。   

芳樹搖春晚,晴云繞座飛。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歸。

18、《壽陽王花燭圖(一作沈佺期詩)》

仙媛乘龍日,天孫捧雁來。   

可憐桃李樹,更繞鳳凰臺。   

燭照香車入,花臨寶扇開。   

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

19、《江南曲》

妾住越城南,離居不自堪。   

采花驚曙鳥,摘葉喂春蠶。   

懶結(jié)茱萸帶,愁安玳瑁簪。   

待君消瘦盡,日暮碧江潭。

20、《牛女(一作沈佺期詩)》

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   

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

21、《冬夜寓直麟閣(一作王維詩)》

直事披三省,重關(guān)閉七門。   

廣庭憐雪凈,深屋喜爐溫。   

月幌花虛馥,風(fēng)窗竹暗喧。   

東山白云意,茲夕寄琴尊。

22、《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

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開襟坐霄漢,揮手拂云煙。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邊。   

東京楊柳陌,少別已經(jīng)年。

23、《陸渾山莊》

  歸來物外情,負(fù)杖閱巖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   

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去去獨吾樂,無然愧此生。

24、《藍田山莊》

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為農(nóng)且用天。   

輞川朝伐木,藍水暮澆田。   

獨與秦山老,相歡春酒前。

25《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藥)》

今日游何處,春泉洗藥歸。   

悠然紫芝曲,晝掩白云扉。   

魚樂偏尋藻,人閑屢采薇。   

丘中無俗事,身世兩相違。

26《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公子正邀歡,林亭春未蘭。   

攀巖踐苔易,迷路出花難。   

窗覆垂楊暖,階侵瀑水寒。   

帝城歸路直,留興接鹓鸞。

27、《江亭晚望》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yuǎn)村。   

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   

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28、《秋晚游普耀寺》

薄暮曲江頭,仁祠暫可留。   

山形無隱霽,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緣寶樹幽。   

平生厭塵事,過此忽悠悠。

29、《答李司戶夔》

遠(yuǎn)方來下客,輶軒攝使臣。   

弄琴宜在夜,傾酒貴逢春。   

駟馬留孤館,雙魚贈故人。   

明朝散云雨,遙仰德為鄰。

30、《寄天臺司馬道士》

臥來生白發(fā),覽鏡忽成絲。   

遠(yuǎn)愧餐霞子,童顏且自持。   

舊游惜疏曠,微尚日磷緇。   

不寄西山藥,何由東海期。

31、《使往天平軍馬約與陳子昂新鄉(xiāng)為期》

宋之問 (及還而不相遇  

入衛(wèi)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處,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斷,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許國,不是愛封侯。

32、《過函谷關(guān)》

二百四十載,海內(nèi)何紛紛。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33、《送朔方何侍郎》

聞道云中使,乘驄往復(fù)還。   

河兵守陽月,塞虜失陰山。   

拜職嘗隨驃,銘功不讓班。   

旋聞受降日,歌舞入蕭關(guān)。

34、《送田道士使蜀投龍》

風(fēng)馭忽泠然,云臺路幾千。   

蜀門峰勢斷,巴字水形連。   

人隔壺中地,龍游洞里天。   

贈言回馭日,圖畫彼山川。

35、《送許州宋司馬赴任》

潁郡水東流,荀陳兄弟游。   

偏傷茲日遠(yuǎn),獨向聚星州。   

河潤在明德,人康非外求。   

當(dāng)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36《送趙司馬赴蜀州》

餞子西南望,煙綿劍道微。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   

職拜輿方遠(yuǎn),仙成履會歸。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37《送永昌蕭贊府》

柳變曲江頭,送君函谷游。   

弄琴寬別意,酌醴醉春愁。   

戀本亦何極,贈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園流。

38《送李侍御》

行李戀庭闈,乘軺振彩衣。   

南登指吳服,北走出秦畿。   

去國夏云斷,還鄉(xiāng)秋雁飛。   

旋聞郡計入,更有使臣?xì)w。

39、《餞湖州薛司馬》

別駕促嚴(yán)程,離筵多故情。   

交深季作友,義重伯為兄。   

鎮(zhèn)靜移吳俗,風(fēng)流在漢京。   

會看陳仲舉,從此拜公卿。

40《送杜審言》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yuǎn)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41、《送武進鄭明府》

弦歌試宰日,城闕賞心違。   

北謝蒼龍去,南隨黃鵠飛。   

夏云海中出,吳山江上微。   

甿謠豈云遠(yuǎn),從此慶緇衣。

42、《送姚侍御出使江東》

帝憂河朔郡,南發(fā)海陵倉。   

坐嘆青春別,逶迤碧水長。   

飲冰朝受命,衣錦晝還鄉(xiāng)。   

為問東山桂,無人何自芳。

43、《留別之望舍弟》

同氣有三人,分飛在此晨。   

西馳巴嶺徼,東去洛陽濱。   

強飲離前酒,終傷別后神。   

誰憐散花萼,獨赴日南春。

44、《漢江宴別》

漢廣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鶴弄晴煙。   

積水浮冠蓋,遙風(fēng)逐管弦。   

嬉游不可極,留恨此山川。

45、《初發(fā)荊府贈長史》

仍隨五馬謫,載與兩禽奔。   

明主無由見,群公莫與言。   

幸君逢圣日,何惜理虞翻。

46、《晚泊湘江》

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   

況復(fù)秋雨霽,表里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zhuǎn),心依雁北還。   

唯馀望鄉(xiāng)淚,更染竹成斑。

47《過蠻洞》

越嶺千重合,蠻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徑,萍匝釣人家。   

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   

誰憐在荒外,孤賞足云霞。

48、《經(jīng)梧州》

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   

青林暗換葉,紅蕊續(xù)開花。   

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49、《渡吳江別王長史》

     倚棹望茲川,銷魂獨黯然。鄉(xiāng)連江北樹,云斷日南天。   

     劍別龍初沒,書成雁不傳。離舟意無限,催渡復(fù)催年。   

50、《泛鏡湖南溪》   

乘興入幽棲,舟行日向低。巖花候冬發(fā),谷鳥作春啼。   

沓嶂開天小,叢篁夾路迷。猶聞可憐處,更在若邪溪。   

51、《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52、《游韶州廣界寺》宋之問   

影殿臨丹壑,香臺隱翠霞。巢飛銜象鳥,砌蹋雨空花。   

寶鐸搖初霽,金池映晚沙。莫愁歸路遠(yuǎn),門外有三車。   

53、《宿清遠(yuǎn)峽山寺》宋之問   

香岫懸金剎,飛泉屆石門??丈轿?xí)靜,中夜寂無喧。   

說法初聞鳥,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塵市,何異武陵源。   

56、《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57、《梁宣王挽詞三首》宋之問   

貴藩堯母族,外戚漢家親。業(yè)重興王際,功高復(fù)辟辰。   

愛賢唯報國,樂善不防身。今日衣冠送,空傷置醴人。   

金精何日閉,玉匣此時開。東望連吾子,南瞻近帝臺。   

地形龜食報,墳土燕銜來??蓢@虞歌夕,紛紛騎吹回。   

像設(shè)千年在,平生萬事違。彩旌翻葆吹,圭翣奠靈衣。   

壟日寒無影,郊云凍不飛。君王留此地,駟馬欲何歸。   

58、《魯忠王挽詞三首》宋之問   

同盟會五月,歸葬出三條。日慘咸陽樹,天寒渭水橋。   

稍看朱鷺轉(zhuǎn),尚識紫騮驕。寂寂泉臺恨,從茲罷玉簫。   

邦家錫寵光,存沒貴忠良。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馬踏槿原霜。別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長。   

樹羽迎朝日,撞鐘望早霞。故人悲宿草,中使慘晨笳。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唯馀孔公宅,長接魯王家。   

59、《范陽王挽詞二首》宋之問   

賢相稱邦杰,清流舉代推。公才掩諸夏,文體變當(dāng)時。   

賓吊翻成鶴,人亡惜喻龜。洛陽今紙貴,猶寫太沖詞。   

贈秩徽章洽,求書秘草成??碗S朝露盡,人逐夜舟驚。   

蒿里衣冠送,松門印綬迎。誰知楊伯起,今日重哀榮。   

60、《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挽詞二首》宋之問   

韋門旌舊德,班氏業(yè)前書。謫去因丞相,歸來為婕妤。   

周原烏相冢,越嶺雁隨車。冥漠辭昭代,空憐賦子虛。

   

綠車隨帝子,青瑣翊宸機。昔枉朝歌騎,今虛夕拜闈。   

柳河凄挽曲,薤露濕靈衣。一厝窮泉閉,雙鸞遂不飛。   

61、《藥》宋之問   

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禮焉。忻當(dāng)苦口喻,不畏入腸偏。   

扁鵲功成日,神農(nóng)定品年。丹成如可待,雞犬自聞天。   

61、《詠笛》宋之問   

羌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關(guān)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62、《旅宿淮陽亭口號》宋之問   

日暮風(fēng)亭上,悠悠旅思多。故鄉(xiāng)臨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華發(fā),空亭雁影過。興來誰與語,勞者自為歌。  

63、《內(nèi)題賦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詩。題云巫山高)》宋之問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作行雨,婉戀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霽云無處所,臺館曉蒼蒼。   

64、《餞中書侍郎來濟(一作太宗詩)》宋之問   

曖曖去塵昏灞岸,飛飛輕蓋指河梁。

云峰衣結(jié)千重葉,雪岫花開幾樹妝。

深悲黃鶴孤舟遠(yuǎn),獨對青山別路長。   

卻將分手沾襟淚,還用持添離席觴。   

65、《靈隱寺》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yuǎn),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66、冬宵引贈司馬承禎

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戶墐兮行人絕。

獨坐山中兮對松月,懷美人兮屢盈缺。

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勁風(fēng)。

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

67、題張老松樹

  歲晚東巖下,周顧何凄惻。日落西山陰,眾草起寒色。

  中有喬松樹,使我長嘆息。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

68、明河篇

宋之問 體裁:七古   

八月涼風(fēng)天氣晶,萬里無云河漢明。

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fù)橫。

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里。

復(fù)道連甍共蔽虧,畫堂瓊戶特相宜。

云母帳前初泛濫,水精簾外轉(zhuǎn)逶迤。

倬彼昭回如練白,復(fù)出東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歸,誰家今夜搗寒衣。

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

雁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明河漸微沒。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輝讓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69、龍門應(yīng)制   

宿雨霽氛埃,流云度城闕。   

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fā)。   

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臺映幾重。   

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   

鑿龍近出王城外,羽從琳瑯擁軒蓋。   

云罕才臨御水橋,天衣已入香山會。   

山壁嶄巖斷復(fù)連,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遙遙綠波上,星龕奕奕翠微邊。   

層巒舊長千尋木,遠(yuǎn)壑初飛百丈泉,   

彩仗蜺旌繞香閣,下輦登高望河洛。   

東城宮闕擬昭回,南陽溝塍殊綺錯。   

林下天香七寶臺,山中春酒萬年杯。   

微風(fēng)一起祥花落,仙樂初鳴瑞鳥來。   

鳥來花落紛無已,稱觴獻壽煙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關(guān)猶駐五云車。   

鳥旗翼翼留芳草,龍騎駸駸映晚花。   

千乘萬騎鑾輿出,水靜山空嚴(yán)警蹕。   

郊外喧喧引看人,傾都南望屬車塵。   

囂聲引飏聞黃道,佳氣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   

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nóng)扈春。

    評析

這是一首應(yīng)制的七言歌行,記述武后訪問龍門之事。史載: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虬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   

此詩的幾個詞語需要解釋?!包S道”是太陽的軌道,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岸Α笔峭醭y(tǒng)的象征?!艾幊亍笔侵苣峦跖c西王母歡宴的地方,這里暗示過度奢侈或縱欲的要求。   

宋之問贊美武后的出游,用了許多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但他將夸張的描寫詩句連接成近于敘述的形式,顯得更加復(fù)雜。七世紀(jì)七十年代的京城詩人從京城賦中借來結(jié)構(gòu),以某種諷喻或否定的反應(yīng)修飾他們對聲色之美的贊揚。這種結(jié)尾在這里是不合適的,甚至是危險的??墒牵娙巳匀恍枰阅撤N道德評論結(jié)束詩篇,所以宋之問在結(jié)尾贊美了武周政權(quán)的正統(tǒng)性及道德力量。   

這首詩不時出現(xiàn)宮廷宴會詩的慣例。最先出現(xiàn)的兩句七言詩(第五、六句)不對偶,但是隨著詩人開始描寫風(fēng)景,各聯(lián)詩就完美地相配了。詩人也未放棄宴會結(jié)束的長段描寫,落日和淹留的快樂都寫得與宴會詩一樣得體。這種華美的描寫風(fēng)格一定曾經(jīng)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當(dāng)杜甫在安祿山叛亂后,回憶唐朝失去的繁盛時,常常哀傷地模仿這種宮廷描寫風(fēng)格。

(二)其他文章選讀

   1祭楊盈川文

維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謹(jǐn)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於楊子之靈曰:自古皆死,不朽者文!北河流液,西岳吐云,葉神通契,降精於君。伏道孔門,游刃諸子,精微博識,黃中通理。屬詞比事,宗經(jīng)匠史,玉璞金渾,風(fēng)搖云起。聞人之善,若在諸已;受人之恩,許之以死。惟子堅剛,氣陵秋霜,行不茍合,言不茍忘。大君有命,徵子文房,余亦叨忝,隨君頡頏。同趨北禁,并拜東堂,志事俱得,形骸兩忘。載罹寒暑,貧病洛陽,裘馬同弊,老幼均糧。自君出宰,南浮江海,余嘗苦饑,今日猶在。之子妙年,香名早傳,從來金馬,夙昔崇賢。門庭若市,翰墨如泉,千載之后,聞而凜然。死而不亡,問余何傷?傷予命薄,益友零落。生平之言,幽顯相托,痛君不嗣,匪我孤諾。君有兄弟,同心異體,陟岡增哀,歸葬以禮。旅櫬飄零,於洛之汀,我之懷矣,感嘆入冥。見子之弟,類子之形,悼往心絕,慰存涕盈。古人有言,一死一生,昔子往矣,追送傾城,今子來也,知交情。惟郭是戚,有崔不易,來哭來祭,哀文在席。帷席可依,冰雪四滿,家人哀哀,賓徑微斷。今我傷悲,情勤昔時,子文子翰,我緘我持,子宅子兆,我營我思。子有神鑒,我言不欺;我有絮酒,子其歆之。我亦引滿,儻昭神期,魂兮歸來,聞余此詞。


三、歷史上名聲最壞的詩人

    1因詩殺親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名叫劉希夷,與宋之問年齡相仿,中過進士但無心仕途,也是一位詩人。有一次,劉希夷寫了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詩云: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yīng)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生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宋之問看到外甥這首尚未公之于眾的詩后,贊不絕口,尤其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宋之問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起初答應(yīng)了,可不久又反悔,因為他實在難以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為了將此詩據(jù)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去世時還不到30歲。于是在《全唐詩》中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在劉希夷名下,收錄了這首詩,題為《代悲白頭翁》;在宋之問名下,也收錄了這首詩,只是改了一下標(biāo)題,將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句中的洛陽二字改成了幽閨,其余詩句一模一樣。

2、賣友求榮

  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fù)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于好友張仲之家中。當(dāng)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余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nèi)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fā),結(jié)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員外郎。其所作所為,為時人所不齒。

    3、逢迎諂媚

  武則天大權(quán)在握后,由于宋之問經(jīng)常寫一些歌功頌德的詩逗得武則天眉開眼笑,因此得以任用。宋之問曾被任命為尚方監(jiān)丞,負(fù)責(zé)管理各工種的制造、供應(yīng)、生產(chǎn)等政務(wù),不久又進入奉宸院,擔(dān)任左奉宸內(nèi)供奉的官職。奉宸院說穿了就是武則天的后宮,里面供養(yǎng)的盡是一些從各地挑選而來的年輕美貌的男子,以備女皇享用。據(jù)說宋之問偉儀貌,雄于辯,自然是奉宸院的合適人選。當(dāng)時武則天的男寵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倚仗女皇的寵愛,飛揚跋扈,權(quán)傾一時,連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巴結(jié)他倆。宋之問不甘落后,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結(jié)張氏兄弟,極盡諂媚之能事,據(jù)說還替張氏兄弟提過尿壺。作為左奉宸內(nèi)供奉,宋之問做夢都渴望像張氏兄弟那樣得到武則天的寵愛,爬上女皇的龍床,于是來了個毛遂自薦,寫了一首艷詩獻給女皇。武則天讀后贊不絕口,待宋之問離開后,卻對身邊人說:這個宋之問,的確是難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讓朕無法忍受。” 由于口臭,宋之問的美夢化作了泡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