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像空氣一樣輕的小事,對于一個嫉妒的人,也會變成天書一樣堅強的確證;也許這就可能引起一場是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中嫉才的周瑜最后是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shù)聲而亡。一代英雄就這樣自掘墳墓,害人最終害己。對女人來說,嫉妒就如同是一條毒蛇,一旦被纏上,那么生活中就會出現(xiàn)太多的不平和抱怨,甚至是憤恨;嫉妒就像是一條蛆蟲,蛀蝕、毀害著他人和自己;嫉妒就像是來自地獄里嘶嘶作響的灼煤,把自己燒得遍體鱗傷…… 大多的時候,嫉妒表示你對自己不滿而羨慕別人,你希望像別人一樣有知識,有膽量;或者是更漂亮;或者是有棟大房子、有顯赫的權勢和地位。正是由于你希望成為一個和現(xiàn)在不一樣的人,所以你羨慕別人,以致于最后發(fā)展成為一種不健康的嫉妒心理。 嫉妒的人就是如此,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考慮問題,既然已知自己的弱處,既然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就應該知恥而后勇,更應該注意點滴的積累,而不是看著別人的優(yōu)勢眼紅。"箭欲長而不在于折他人之箭","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茫茫人海自己總會在某一方面長于別人。自己比別人差,卻不甘心,想要比別人強,就不要去詆毀、扼殺別人,而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別人能做到的,我為什么不能?"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才能迎頭趕上,進而后來者居上。 心理專家告訴你--熄滅嫉妒之火 我們知道蕓蕓眾生中,總有那么一些人技不如人,然而卻對別人的成績嗤之以鼻,"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從而上演了一場場丑陋的人生悲劇。 生活中,嫉妒往往來源于比較,一旦發(fā)現(xiàn)他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某些人便心生嫉妒,然后想著如何來詆毀別人,于是根本就無暇再專注自己的事情,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如何攻擊別人的事情上來了,而那個被他所嫉妒的人就如同是長在他心頭的一顆毒草,擾亂了他正常的生活,使他心煩意亂,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那么如何來冷卻心頭的嫉妒之火呢? ☆ 自我宣泄 有時面對生活和事業(yè)上的巨大落差,或社會的種種不公正現(xiàn)象,人們都難免會一時心理失衡和嫉妒。這時,要是實在無法化解的話,也可以適當?shù)男挂幌?,找一個比較知心的朋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發(fā)泄完以后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受許多。當然,這種方式并不能最終解決嫉妒心理,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調整。 ☆ 正確評價他人的成績 嫉妒心往往是由于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是因為付出了許多的艱辛和巨大的代價。人們在給予他贊美、榮譽的同時,并沒有損害你,也沒有妨礙你去獲取成功。 ☆ 正確評價成功 有了關于成功的正確價值觀就能在別人取得優(yōu)秀成績時,肯定別人的成績,并且虛心向對方學習,迎頭趕上,以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功為榮。采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發(fā)現(xiàn)不足,迎頭趕上。 ☆ 客觀評價自己 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xiàn)。無論什么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以當嫉妒心理萌發(fā)時,或是有一定表現(xiàn)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后,再重新看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總是胸懷寬闊,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而心胸狹窄的人,才容易產生嫉妒。虛榮心是嫉妒產生的重要根源,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于有嫉妒心理的人來說,他要的是面子,不愿意他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分嫉妒。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樣才能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 ☆ 尋找真正的快樂 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真正的快樂。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會永遠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鞓肥欠N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自己來調整。如果我們能從幫助別人中,從娛樂休閑中,從自然美景中,從甜蜜愛情中,從家庭溫暖中找到快樂的話,就不會把傷害別人所得到的那點暫時的滿足看得那么重要了。 幫助別人成功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心靈能獲得升華。這也是人的一種需要。歷史上有很多偉人和許多雖然平凡卻十分高尚的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 學會放棄 有時候,別人的成功是基于他們的特色或長處的,而我們在這方面不擅長,這時,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而不是非要跟他一樣。 心理專家的觀察研究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臟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群,心臟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我們一定要放寬心胸,不要和別人,更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