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適宜皮膚粗糙干燥,維生素A缺乏癥,角膜軟化癥,眼干燥癥,夜盲癥的人食用;適宜小兒單純性腹瀉,小兒百日咳者食用;適宜鉤蟲病患者食用;適宜婦女赤白帶下及孕婦臨產(chǎn)時食用;適宜矽肺患者食用。
研究表明,馬齒莧所含的SL3脂肪酸比任何其他已研究過的綠葉蔬菜都多,半杯馬齒莧含有300-400毫克的d-亞油酸,它是菠菜含量的6-7倍。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zhì)。馬齒莧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E可防止細胞膜的破壞。每半杯馬齒莧約含12.2毫克維生素E,是菠菜中含量的7倍多。 每100克馬齒莧鮮嫩莧莖葉含蛋白質(zhì)2.3克,脂肪0.5克,糖類3克,粗纖維0.7克,鈣85毫克,磷56毫克,鐵巨1.5毫克,胡蘿卜素2.23毫克,維生素BI0. 03毫克,維生素民 O. 11毫克,維生素PP 0.7毫克,維生素 C 23毫克。此外,還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鹽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堿等成分。維生素A樣物質(zhì),故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zhì)的合成,增強視網(wǎng)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nèi)許多氧化過程。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所以.馬齒菜適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輕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 馬齒莧可靠莖、種子、根繁殖,極易生長,是藥食兩用的天然野菜。廣醫(yī)三院營養(yǎng)醫(yī)師曾青山從中醫(yī)的角度介紹稱,馬齒莧性味寒涼,食之能利水去濕兼明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較普通莧菜更強。脾胃虛寒、腹瀉者若需食用,應加生姜(炒菜時)或紅棗(煲湯時)以調(diào)和其涼性。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則發(fā)現(xiàn),馬齒莧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可用于多種炎癥的輔助治療,故與大蒜等一同被歸入“天然的抗生素”之列。在近日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公布的防甲流飲食預案中就推薦可適當食用鮮馬齒莧,但因其草酸含量較高,建議最好用開水焯過再入菜。 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適宜皮膚粗糙干燥,維生素A缺乏癥,角膜軟化癥,眼干燥癥,夜盲癥的人食用;適宜小兒單純性腹瀉,小兒百日咳者食用;適宜鉤蟲病患者食用;適宜婦女赤白帶下及孕婦臨產(chǎn)時食用;適宜矽肺患者食用。 凡脾胃索虛,腹瀉便溏之人忌食;懷孕婦女,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chǎn)的孕婦忌食,因馬齒莧性屬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根據(jù)前人經(jīng)驗,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否則會使實用者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干馬齒莧用溫水浸泡發(fā)軟后,加紅辣椒等配料素炒,味道清新可口,營養(yǎng)價值極高。 干馬齒莧用溫水浸泡發(fā)軟后,切成碎段,用作蒸扣肉的搭檔,使扣肉吃起來肥而不膩,且有驅除風濕的功效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