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類題目的思考與回答,我們可以按以下三個步驟來進行:
1、總起:按題目要求,開門見山寫出感受或看法。
2、分述: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并進行簡單分析或評價。
3、聯(lián)系實際:展開聯(lián)想,談談個人體會,可適當引用名言、古詩.
例一
熟能生巧
宋朝有一個叫陳堯(yao)咨(zi)的人,善于射箭,舉世無雙,他感到非常得意。
有一天,他正在射箭場上射箭。有一個賣油翁放下?lián)?,站在一邊,很不在意地看了很久。當他看到陳堯咨射箭十有八九中了標,也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陳堯咨不服氣地問他:“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射箭本領不高嗎?”
“沒有什么奧妙 ,”老翁不緊不慢地說,“只不過手熟罷了。”
“你竟敢輕看我的射箭本領!”陳堯咨氣憤地說。
“我是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的。”老翁說著,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拿了一枚銅錢蓋在葫蘆上。那枚錢中間有個四方小口。老翁舀了一勺油,慢慢地將油從錢孔中注入葫蘆,而那銅錢一點也沒沾到油。他說:“我也沒有什么奧妙,只不過手熟罷了。”
陳堯咨微笑著打發(fā)他走了。
“陳堯咨微笑著打發(fā)他走了。”你認為陳堯咨笑什么?
答:我認為陳堯咨在笑自己先前太驕傲了。他為自己舉世無雙的箭術而得意,見賣油翁只是微微點頭,還很不服氣。見識了賣油翁的倒油技術后,陳堯咨明白了:射箭中標和倒油不沾銅錢一樣,沒有什么奧妙可言,只是技術熟練罷了,并不值得驕傲。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只要努力學習,孰能生巧,就能掌握很多本領。我們不要為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
例二
母愛的雕像
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曾經經歷了一場森林大火,大火過后,護林員開始上山查看災情。
有位護林員在一棵大樹下發(fā)現(xiàn)了一只被燒焦的鳥。雖然已經死去,但是這只鳥卻像雕像一般保持著一種姿勢。護林員感到有些驚奇,便用樹枝輕輕地撥了那只鳥,沒有想到幾只雛鳥從已經死去的母親翅膀底下鉆了出來。
原來,那只慈愛的鳥媽媽本能知道有毒的濃煙會向高處升騰,為了不讓災難降臨到孩子們的身上,她把幾只小鳥領到大樹底下,用自己的翅膀為它們撐起了一個保護傘。
鳥媽媽本來可以展翅飛走,找一處安全的棲身之所。但她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丟在大火中。當火苗躥上來燒灼它的身體時,她堅定地站在那里,紋絲不動,因為它已經下定決心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翅膀底下的孩子們。
看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答:看了文章,我從這位鳥媽媽身上感受到了偉大的母愛。鳥媽媽本來可以展翅飛走,可為了不讓災難降臨到孩子們的身上,它用自己的翅膀為它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為了讓我健康成長,媽媽在我身上耗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非常感激她對我的付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濃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