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力《古代風(fēng)俗百圖》圖文詳解(五) 六十八、清 昔日烏鴉救汗王,索羅桿頂供斗糧。 如今丹階少人跡,坤寧宮前月昏黃。 滿族人家中皆立『索羅桿』,又稱『神桿、得勝桿、祖宗桿、媽媽桿』等。立桿的位置一般在正房前庭院中的東南側(cè),下為高一二尺的石座,桿長一丈左右,下粗上細,頂端尖銳。接近桿頂之處,套一錫斗。傳說當(dāng)年敵人追捕努爾哈赤時,他跑到一棵枯樹下躲藏,一群烏鴉落在枯樹上,追兵以為樹下不會藏人,努爾哈赤因此得以逃生,后來他便命滿族人家家立桿,在桿頂放肉和糧食酬謝烏鴉。據(jù)考『立桿祭天』是遼金時期女真人中早已存在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清建國后,才附會種種傳說。 六十九、唐 并蒂蓮花兩相偎,紅氈展地迎親回。 新婦不拜新郎拜,感謝天公為良媒。 唐代結(jié)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風(fēng)俗。最明顯的形象證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 (又有記為四七三窟者) 晚唐的《婚禮圖》,『禮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儀。宴席設(shè)在對面一大棚之內(nèi),長案陳列美食,來賀男女嘉賓分兩側(cè)而坐。據(jù)《寄園寄所寄》引《渤海國記》云:『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此為例。自唐武后尊婦人,始易令拜而不屈膝?!?/font> 七十、清 婚禮前夕顯嫁妝,衣箱鏡奩付杠房。 雙抬單頂沿街過,羨煞蓬門綺羅香。 北京婚禮之前,展示嫁妝。較富裕人家,雇杠房由雙人抬箱籠等物,多者可十抬至數(shù)十抬,以顯豪富。一般人家送嫁妝,則雇用一人扛之,因低頭承扛箱瓶、鏡奩等物,北京方言稱為『窩脖兒』。袁枚《嫁妝詞》云:『東家嫁女兒,珠翠盈千箱;道路多側(cè)目,門閣生輝光。……西家嫁女兒,荊苕與布裙;奴婢嗤其陋,戚里嫌其貧?!?/font> 七十一、宋 時逢滿歲戲抓周,羅列書玩并硯籌。 原是大人情愿事,今番卻令嬰兒求。 《東京夢華錄》:『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至來歲生日,謂之「周」,羅列盤盞于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籌秤、經(jīng)卷、針線應(yīng)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征兆,謂之「試」?!弧秹袅讳洝罚骸荷鷥褐羴須q得周,名曰周啐。其家羅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jīng)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yīng)用物件并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于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謂之「拈周試啐」,其日諸親饋送,開筵以待親朋。」 七十二、唐 跋山涉水輕別離,天涯芳草亦萋迷。 只因登程常折柳,橋畔岸邊皆禿枝。 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fēng)俗。隋末無名氏《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七十三、唐 國殷民富夸盛唐,豪門出行步障長。 可憐明皇幸蜀路,難遮風(fēng)雨任凄涼。 晉代即有步障,貴族富家出門要用步障遮住路的兩側(cè),尤其內(nèi)眷不欲路人看見?!稌x書》:『王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石祟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惶拼F家婦女出門,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處壁畫中有步障出現(xiàn)。但更多的不是長形固定步障;而是方形活動步障,以橫梁展障,梁中間接一豎杖,由男役持之,可以隨人移動。婦女下車,即用步障遮之。 七十四、元 天涯海角難相逢,尺素傳達賴遠征。 驛站健卒鞭快馬,山高水長亦貫通。 秦漢已有驛傳制度。但至宋代才廢除唐代以民為驛夫的制度,而代之以軍卒傳遞。并實行急遞鋪。二十里有歇馬亭,六十里有館?!秹粝P談》:『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宋雍熙二年,允許私書附遞。蘇軾就有『亂山橫翠嶂,落日淡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的詩句,可能蘇軾托郵吏(驛卒)捎的就是私人信件。跑路送信的人稱『急足』或『急腳』。如《夷堅甲志》:『陸氏晚步廳屏間,有急足拜于庭,稱鄭官人有書?!坏皆?,設(shè)有『站』,郵遞的覆蓋面加大,速度也更為提高。 七十五、宋 銀針碧螺漫自夸,玉壺沏煮勝紫砂。 夏至日長行人少,擔(dān)歇柳蔭閑斗茶。 陸羽《茶經(jīng)》引晉代《廣陵耆老傳》云:『有老嫗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茗不減?!凰^茗,即茶水;這老嫗是最早的茶水小販形象。后來雖發(fā)展有茶棚、茶館、茶樓,而小茶販仍然存在。范祖述《杭俗遺風(fēng)》:『杭州有茶司一行,最為便當(dāng):每擔(dān)一副,有錫壺兩張,其杯箸、調(diào)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無不足用?!弧秹袅讳洝罚骸涸谖彘g樓前大街坐鋪中瓦前,有帶三朵花點茶婆婆,敲響盞,掇頭兒拍板,大街游玩人們看了,無不哂笑?!粯虻婪幌铮憾码m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至三更后,方有提瓶賣茶。冬閑,擔(dān)架子賣茶、馓子,蔥茶始過。公私營干,深夜方歸故也?!弧阂故杏诖蠼钟熊嚀?dān)設(shè)浮鋪,點茶湯以便游觀之人。』宋人有《斗茶圖》,描繪茶販間比美茶的活動。 七十六、金 鼗鼓街頭搖丁東,無須竭力叫賣聲。 莫道雙肩難負重,乾坤盡在一擔(dān)中。 〈貨郎擔(dān)圖〉在宋人繪畫中有數(shù)幅?!辞迕魃虾訄D〉中即有兩架貨郎擔(dān)子;金代有〈乾坤一擔(dān)圖〉明代也有〈貨郎擔(dān)圖〉?!秹袅讳洝分兴浱魮?dān)賣物者種類甚多:『并挑擔(dān)賣油,賣油苕、掃帚……瓜、茄、菜蔬等物。』屬生菜類;『又有鐃子、木梳……與各色麻線、鞋面、領(lǐng)子、腳帶、粉心、合粉、胭脂等物?!粚傩“儇涱?;『又有挑擔(dān)抬盤架,買賣江魚、石首……河蟹、河蝦、田雞等物?!粚偎a(chǎn)品類;以及賣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販,『并于小街后巷叫賣?!灰话惴Q貨郎擔(dān),主要指賣小百貨之貨郎。 七十七、明 云想衣裳花想容,寶鏡綽約映春風(fēng)。 難見廬山真面目,撥霧還賴?yán)夏スぁ?/font> 古代用銅鏡照面,用久則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為使鏡面光潔,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鏡聽詞》即有:『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芍腥盏孟嘁?,重繡錦囊磨鏡面?!弧秹袅讳洝芳摧d有:『修磨刀剪、磨鏡,時時有盤街者,便可喚之?!慌c現(xiàn)今磨刀工相似。 七十八、清 蒸出佳釀入酒海,驅(qū)車趕到圍場來。 曲香何懼鯨飲量,醉倒獵手臥虎臺。 用車載酒在街市賣,唐代已有之。杜甫《飲中八仙歌》:『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贿@種車就是運酒或賣酒的車。宋代挑酒桶賣酒,見于《水滸傳》中。清代燒鍋造酒,多用大型容器貯存;如用高麗紙裱糊大竹簍,涂以豬血,一般為酒簍;可容酒百斤以上者,名為酒海。以車載酒海售酒,多在人數(shù)眾多場所,如廟會、圍場等處。承德離宮藏有清代『長白山老滿洲京旗駐防熱河興隆阿』所繪之《圍場風(fēng)俗圖》,其中即有大車載酒海售酒之情形。 七十九、唐 吐番馬球號波羅,傳入大唐靡中國。 民間亦好擊鞠樂,無奈馬少騎驢多。 馬球藏語稱波羅。在唐初傳入長安后,即為皇帝和貴族們所喜好。盛行情況可見《封氏聞見記》。尤其到唐玄宗時,打馬球風(fēng)氣大盛。波羅球大如拳頭,用堅韌木料制成,內(nèi)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裝飾。故又稱『朱球、畫球、彩球、七寶球』等。球杖長數(shù)尺,擊球一端呈彎月形。球場寬闊平坦,兩端各有球門,兩隊球手騎馬入場,打入球門為勝得一籌,將籌插在球門上。當(dāng)時也有在大街上打球者,也有騎驢打球者。如《逸史》載:李林甫『年二十,尚未讀書。在東都,好游獵打球,馳逐鷹狗,每天城外槐壇下,騎驢擊球,略無休日。既憊舍驢,以兩手返據(jù)地歇?!缓髞硪灿胁叫写蚯蛘撸缤踅ā秾m詞》:『殿前鋪設(shè)兩邊樓,寒食近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font> 八十、唐 孟賁古冶兩相搏,強者角抵在必得。 今番對陣顯身手,他日三軍勇報國。 我國古代角觝最早進入宮廷,《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xí)射御、角力?!辉谇貪h時的角觝不作為體育項目,而歸于百戲一類。唐《因話錄》載:『文宗將有事南郊,禮前,有司進相撲人。上曰:我方清齋,豈合觀此事!左右曰:舊例皆有,已在門外祗候?!豢梢娞拼鄵渚靡延兄?。巴黎藏敦煌唐代寫經(jīng)上畫有兩個赤身著犢鼻褲者相撲的形象,可為形象佐證。宋代《東京夢華錄》及《夢粱錄》載:宋代宮廷御用之相撲手,乃御前衛(wèi)隊左右軍士,名為『內(nèi)等子』。市井職業(yè)相撲手,則皆有名號。勝者受賞物品有: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鈔票)、馬匹等;『須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灰嘤幸韵鄵湓O(shè)擂,如《水滸傳》中所描寫者。故我國職業(yè)相撲,要早于日本(十六世紀(jì)日本出現(xiàn)職業(yè)相撲)。北宋還有『小兒相撲、喬相撲』。更有早于全世界者,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臨安有著名的女相撲手,《夢粱錄》記載了她們的名字:賽關(guān)索、囂三娘、黑四姐等?!逗喢鞑涣蓄嵃倏迫珪分邢鄵涫加谌毡局f,并不正確。因為角力、相撲之類,歐亞許多民族都有,例如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只是規(guī)矩有所差異而已。 一腳踢出天邊月,兩肩擎起海中星。 何嘆國足英雄少,當(dāng)知高手在圓情。 我國古代稱踢球為『蹴鞠』,《戰(zhàn)國策●齊策》中說臨淄富實,『民間無不吹竽鼓瑟、斗雞走犬、六博、蹋鞠者?!弧稘h書·霍去病傳》注:『鞠,以皮為之,中實以毛,蹴蹋而戲也?!弧段墨I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shù)丈,絡(luò)網(wǎng)于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以左右朋,以角勝負?!粨?jù)《蹴鞠圖譜》載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踢稱打鞠;二人對踢稱白打;三人以上稱場戶。宋代更重?zé)o球門踢球,錢選繪《宋太祖蹴鞠圖》,《水滸傳》中描寫宋徽宗趙佶好踢球可證。當(dāng)時有許多球社,稱『齊云社』、『圓社』;稱踢球者為『圓情的』?!鄂砭献V》中還介紹十種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挥腥嘶驙幾闱蛟从谥袊?,正如火藥、造紙印刷,如今言之,底氣已不甚足矣。 八十二、宋 城間小兒喜捶丸,一棒橫擊落青氈。 縱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輕巧入窩圓。 《樸通事諺解》中有關(guān)于元代大都民俗中『捶丸』的記載:『用有柄木勺接球,相連不絕,方言謂之球棒。球用木為之,或用瑪瑙,大如雞卵?!?也有皮球的記載) 其場地『掘地如碗,名窩兒?;蚋舻铋w而作窩,或于階上作窩,或于平地作窩。人打球兒,先掘一窩兒,后將球兒打入窩內(nèi)。』盛球棒的器具,稱為『提攬』,即筐上有圓圈,用手提攜。在宋代繪畫有小兒《蕉陰捶丸圖》;成人亦有捶丸活動,《續(xù)夷堅志》:[京娘墓]:『他日寒食,元老為友招,擊丸于園西隙地?!蛔钤缦涤眯∧景魮羟颉?赡苤猎兴淖儭0创吠璧男沃?,就是高爾夫球之祖源。而《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沒有高爾夫球起源記載,只說最早1457年 (明代)蘇格蘭禁止高爾夫球。 八十三、明 陽春三月小桃開,笑語飛過百花臺。 五彩毛團翻上下,原是雙嬌踢球來。 漢代即有女子踢球運動,南陽漢代畫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段墨I通考》:『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明王譽昌《崇禎宮詞》:『錦罽平鋪界紫庭,裙衫風(fēng)度壓婷婷。天邊自結(jié)齊云社,一簇彩云飛便停?!幻鞔嫾叶泡览L有『仕女蹴鞠圖』,畫中三位婦女在踢一白色大球。明錢福有《蹴鞠》詩:『蹴鞠當(dāng)場二月天,仙風(fēng)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幾回蹴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磺宕戤嬛腥杂写骰崩p足婦女踢五彩球之形象。 八十四、明 巧糊彩畫飛蹁躚,乘風(fēng)起舞綠楊天。 影馳碧空飄雙帶,又送紅燈到上邊。 《朝野僉載》:『魯般者,嘗作木鳶乘之而飛?!辉娙酥x宗可《紙鳶》:『畫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躚。影馳空碧搖雙帶,聲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飛來芳草地,乘風(fēng)游遍綠楊天。黃昏人倚樓頭望,添個紅燈到上邊?!磺宕娙嗣鑼懛棚L(fēng)箏:『槐榆舒綠柳含青,陣陣東風(fēng)拂面生。最是兒童行樂事,置身檐瓦放風(fēng)箏?!弧捍阂路Q體近清明,風(fēng)急鷂鞭處處鳴。忽聽兒童齊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箏?!槐本┓Q風(fēng)箏為『鷂子』;縛竹笛于風(fēng)箏背上,因風(fēng)播響,稱為『鷂鞭』。據(jù)說初春的風(fēng),由下往上刮,過清明風(fēng)則不穩(wěn);故易吹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