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歷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在除夕重要的三件事是祭祀、吃團(tuán)圓飯和守歲。尤其是除夕夜全家人齊聚一起吃飯,更象征團(tuán)圓、凝聚感情。
年夜飯又叫做圍爐,以前人們,桌下放一個燒得旺旺的火爐,表示一家興旺,又表示一家團(tuán)圓之意思。爐火旁放錢,表示希望萬事如意,吃年夜飯的時候,要慢慢的吃,表示這個家族可以常久。依照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團(tuán)圓飯菜單可是很講究的,通常有餃子、長面、元宵等。
餃子是在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為那時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后來也有人將餃子別稱為元寶,有招財進(jìn)寶發(fā)大財?shù)囊饬x在其中。
長面,就是長壽面,在年夜飯上意義代表預(yù)祝壽長百年。同樣有類似意義的“長年菜”,在吃長年菜時,一定要一根從頭吃到尾,才能夠活的長長久久。
當(dāng)然,年夜菜中的一些基本菜色是不能少的,就如吃魚“年年有余”、蘋果“平安”、韭菜“永久”、年糕有“年年高升”意涵,而“蘿卜糕”由于其中有白菜頭的材料,因此又被稱為討“好彩頭”的意義。
【壓歲錢的傳說】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為什么會得到壓歲錢呢?這里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fā)高燒、說夢話,退燒后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害這個孩子,這對老夫妻不睡覺,一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jié)u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fēng)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jìn)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fā)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幵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jǐn)_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fā)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