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別挖坑了,就這么點兒事,再挖坑那就是破壞公路建設,要遭雷劈的,咱老薩痛快人,說完了拉倒。
敢情,中日雙方當時的談判人員,都沒想到一件事兒 – 這中日之間鬧別扭,一鬧就鬧了十好幾年! 于是,日本人的餌就一直在水里泡著,一泡也泡了十好幾年。 中間中國人都煩了,幾次說算了,這項目反正也沒戲,就別折騰了。日本人說別,我再給你點兒技術(shù),你消化消化看有用沒用? 于是,餌不斷的換,人不斷地來,一來二去就到了中國要動真格的時候了。 這時候,中日關(guān)系也緩和了,日本人興高采烈阿,覺得這條大魚釣的,總算上鉤了。 結(jié)果,雙方熱乎乎地坐下來一談,日本人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大問題 – 中國人好像已經(jīng)用不著跟日本買什么了。。。 日本忽略了中國不斷進步的技術(shù)團隊,也忽略了中國人觸類旁通的本領(lǐng)。忘情說過,新干線的技術(shù),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 當然,要輕易能捅破,那就不是核心技術(shù)了。 可架不住十幾年你老給提示,也架不住中國人十幾年的琢磨阿。 結(jié)果。。。 這十幾年的餌放下來,日本人悲哀地發(fā)現(xiàn) – 愣把這中國魚給喂飽了! 心里有了底,那就是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人再談判就不是以前那樣了,跟歐洲坦的時候,腰桿也硬了,殺價也狠了。 歐洲還真吃這一套,因為反正它前期也沒什么投入,能撈著一票那就是驚喜交加,恨不得把老婆給中國鐵道部部長家送去的感覺。聽說,有缺乏敏感,不知道降價丟了單,整個談判代表團被集體解雇的事情。 日本人降價可就難了,它投入的太多了,舍不得啊。 第一次合同,還給了日本人一個安慰獎。 第二回,老朋友坐在一起相對無語,最后中國人問:要不,簽個管理合作的合同吧,你們那團隊管理的經(jīng)驗,我覺著,還挺先進的。 日本人鼻子都快氣歪了。 聽說,當年民間和日本鬧僵,憤青起了很大作用,有不少人責怪他們不夠理智,斗爭手段不夠老辣等等。但要是上面事情屬實,至少,鐵道部該給當時燒日本車的憤青們立塊碑的。 就是別讓日本人看見。 不然,出了某某外國人在碑上一頭碰死的事兒 ![]() ![]() ![]() ![]() 這種功夫,不是老外輕易可以掌握的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