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逍遙游 一九八九年冬重刻
此題刻位于云步橋南。摩崖高120厘米,寬400厘米,系泰安市文物局1989年集毛澤東手跡而成。大字徑90×80厘米,草書體。


▲P12、P13:泰山石刻——唐摩崖
唐摩崖,刻于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為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后所制。銘文刻于岱頂大觀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寬530厘米?,F(xiàn)存銘文1008字(包括標題“紀泰山銘”和“御制御書”),字徑25厘米,隸書。額高395厘米,題“紀泰山銘”,2行4字,字徑56厘米,隸書。銘文為玄宗李隆基撰書,相傳由“燕許”修其辭,韓史潤其筆。形制壯觀,文辭雅馴,為漢以來碑碣之最。其書法道勁婉潤,端嚴渾厚,為隸書造成一種新面目,透露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P14:無字碑
此石在泰山極頂玉皇廟山門前8米處,因通體無字,故俗稱無字。通石由石柱、頂蓋石和頂柱石三部分組成。石柱高 495厘米,左右二側(cè)面上寬69.3厘米,下寬83.2厘米;前后二面上寬110厘米,下寬124.7厘米;四隅棱面寬皆約4.93厘米。石柱之下無榫,直接下寢于自然石穴內(nèi)。頂覆頂蓋石,呈覆斗形,類似四阿式屋頂,高40厘米。斗沿厚13.8厘米,左右長166.4厘米,出檐28.2厘米;前后寬97厘米,出檐13.8厘米。頂蓋石無任何紋飾,其石質(zhì)與石柱同,皆為花崗巖質(zhì)。頂蓋石之上為頂柱石,高60厘米,左右寬30厘米,前后厚20厘米,最頂部略呈圓形,亦無紋飾,其石質(zhì)為石灰?guī)r,疑為后人更換。因此石無一字痕可考,故對立石人及立石年代眾說不一。一說是秦始皇封禪壇上北邊的石闕,現(xiàn)從漢武帝所立之說。

▲P15

▲P16:與國咸寧,體潤萬物
1、與國咸寧。乾隆戊辰年仲冬,知泰安府事、長白薩槎題。此題刻在岱頂大觀峰西側(cè)石壁上,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字面高270厘米,寬100厘米?!芭c國咸寧”4字豎列1行,字徑52厘米,楷書。
2、體乾潤物。乾隆十三年戊辰仲冬月。 此題刻在大觀峰西側(cè)石壁上,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字面高270厘米,寬100厘米。“體乾潤物”4字豎列1行,字徑52厘米,楷書。

▲P17:萬法唯識,登峰造極

▲P18: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吧?


▲P19、P20:泰山最高處極頂1545米。上面的那個字認識嗎?
▲P21:登泰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