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治療胃病秘方 李振華主任,1922年生于中醫(yī)世家,自幼其祖父的指導(dǎo)下研讀《內(nèi)》《難》《傷寒》《本草》《脈學(xué)》諸書,1938年考入北京國(guó)醫(yī)學(xué)院,1941年畢業(yè)并懸壺于天津,50余年中,在中醫(yī)內(nèi)、婦、兒諸科均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尤其擅長(zhǎng)治療脾胃病。 香砂溫中湯 〔組成〕黨參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樸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主治〕適用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脹納差、曖氣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畏寒肢冷、形體消瘦、舌質(zhì)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xì)無力等,中醫(yī)辨證屬于脾胃氣虛、陽虛者。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加減〕(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2)兼血瘀,加丹參15克、元胡10克。(3)濕盛泄瀉者,加薏仁30克、澤瀉10克、桂枝5克。(4)濕阻嘔惡者,加蒼朮10克、藿香15克。(5)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6)阻虛甚者,加制附子10克。(7)氣虛甚者,加黃耆15~3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歲,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診?;颊咦允?0年前因飲食不當(dāng)致胃脘疼痛,10年來雖經(jīng)中西藥治療,病情時(shí)輕時(shí)重,每因飲食失宜、情志不遂則癥狀加重。1987年10月經(jīng)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胃粘膜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生化。病人恐懼癌變,前來請(qǐng)李氏診治。 診視中見:胃脘隱痛,喜噯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時(shí)連及兩脅,腹脹納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zhì)淡,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弦細(xì)。證屬脾胃陽虛,兼肝郁氣滯。治宜溫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溫中湯〕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水煎服。二診:上方服用18劑,脅痛消失、胃痛大減、納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烏藥,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濕之力。三診:上方又服18劑,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脹。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繼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飲食好,大便正常、諸癥消失、面色紅潤(rùn)、體重增加。后覆查胃鏡及胃粘膜活檢,胃粘膜輕度淺表性炎癥。一年后追訪,知其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