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莫斯科印象(5)不平凡的靈魂殿堂
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又稱名人公墓、新圣女公墓、新圣女修道院、新處女修道院。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僅次于克里姆林宮。新圣母修道院是莫斯科最美麗、最和諧、且規(guī)模宏偉的宗教建筑群之一,是歐洲的三大公墓之一,也是俄羅斯最著名的修道院之一,是一座16-17世紀的著名古跡, 總面積達7.5公頃, 修道院之所以聞名,除宏偉建筑外,還珍藏有大量文物和凄婉動人的歷史故事。公元1524年,俄國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大公華西里三世,為紀念從立陶宛手里攻占斯摩棱斯克,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建造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并于1524年建成。最初是埋葬修士的普通墓地,之后,俄國的第一個沙皇伊凡雷帝(1530-1584)、第一個非留里克王朝沙皇鮑里斯·戈杜諾夫(1598-1605在位)和女?dāng)z政王索菲婭(1657-1704),都曾下令在這里加蓋了許多建筑,使其成為規(guī)模宏大的女修道院。 當(dāng)旅游車開到附近時,我們深深地被她美麗的建筑和周圍風(fēng)光所吸引。
今日的新圣女修道院,除其中心建筑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外,還有多座小教堂,以及一個72米高的六層鐘樓,高大的圍墻和沿圍墻建筑的12個塔樓;氣勢雄偉,風(fēng)格蔚為一體,在建筑學(xué)上被稱為“俄羅斯巴洛克”風(fēng)格。
透過修道院高高的圍墻和堅挺的塔樓,可以望見斯摩棱斯克教堂上那五個金光燦爛的圓頂,它們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彷佛五只照亮歷史時空的巨燭長明不熄。
建于16世紀的修道院內(nèi)辟有一片墓地,作為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之地。新圣女修道院從一開始就同沙皇皇室有著密切聯(lián)系, 據(jù)稱,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曾被囚禁并葬身于此。見證了俄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給一些被迫出家當(dāng)修女的沙皇遺孀、皇室成員和上層顯貴提供了庇護所,也成為幽禁她們靈魂的牢獄。因此,有些人干脆就叫它“俄羅斯的公主墳”。
上世紀20-30年代后成為文化名人的墓地,先后有26000多蘇聯(lián)、俄羅斯名人葬在這里, 現(xiàn)在已成為旅客必到的旅游勝地。那里長眠著俄羅斯民族歷代的精英和先賢;墓主人的身份極為廣泛,有貴族、平民、政治家、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軍事家、科學(xué)家等等,他們都曾經(jīng)對國家做出貢獻,對俄羅斯的歷史發(fā)展,甚至對整個世界都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 當(dāng)天,天氣實在太熱,可導(dǎo)游還是非常賣力為我們介紹這座位知名度很高的名人公墓。可惜,我們20多個人,最后只剩下我們7-8個人,堅持隨導(dǎo)游參觀完全部景區(qū)。
在肅穆的新圣女公墓里,在眾多傳統(tǒng)的人像墓碑中間,首先帶我們看的是一面平攤在地上,花崗巖雕琢的俄羅斯三色國旗,國旗超出了馬路路牙,但沒有看到豎立的墓志碑。導(dǎo)游介紹說,這是已故總統(tǒng)葉利欽的墓碑。使用如此鮮艷色彩的墓碑,如此鮮明的政治符號-國旗裝點,都告訴人們躺在這里的人物曾經(jīng)不同凡響。
不僅葉利欽的墓園如此,到這里參觀,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被埋葬的名人,都通過獨特的墓碑,向世人講述著他們不同的生命故事。 接著看到的是一尊少女的銅雕----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墓地(1933-1999)。她是唯一的丈夫仍健在,而先入葬新圣女公墓的前第一夫人。她旁邊的空地是預(yù)留給戈爾巴喬夫的地方。
由于安葬的亡人極多,賴莎墓地周圍空間也已被公墓整齊地占領(lǐng),還有很多墓碑鑲嵌在墻面上。
據(jù)介紹,在2.6萬人中,我們知道的墓碑主人有:果哥理、馬雅可夫斯基、契訶夫、特列加考夫、肖斯塔科維奇、烏蘭諾娃、普列斯卡亞、保爾柯察金、卓婭、舒拉、王明、赫魯曉夫、莫洛托夫、葛羅米克、葉利欽、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圖波列夫等。 王明的名字不陌生, 他是能夠棲身這座名人墓地里唯一的中國人。王明的墓地比較簡單,只是一個標準的半身雕像, 碑文上書:“王明同志 中國共產(chǎn)黨和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1904.4.9—974.3.27” 。他的夫人和女兒葬在他對面。
中國革命歷史上,有他的一頁。堪稱“典型”的不凡人物。原名陳紹禹,安徽六安人。早年參加過學(xué)生運動,在“五卅”運動中加入國民黨。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學(xué)學(xué)習(xí),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又去蘇聯(lián)。 1931年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選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明任政務(wù)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婚姻法》,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30年,到1980年才修改。1956年借治病為由王明去蘇聯(lián)定居,此后再也沒有回到祖國。 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赫魯曉夫的名字,就是修正主義的代名詞。今天站在這里,看到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幾何交叉在一起,赫魯曉夫的頭像就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雕塑家通過黑白兩色表現(xiàn)了赫魯曉夫鮮明的個性和他的功過政績。赫魯曉夫的禿頭從花崗石中探出來,緊盯著來往的后人,微笑著傾聽后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并不可惡的禿頭,笑臉……。
據(jù)說這墓碑背后還有一段故事。赫魯曉夫下葬以后,他的家人請當(dāng)時蘇聯(lián)最有名的現(xiàn)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nèi)為赫魯曉夫雕刻一尊塑像,對他的一生做一個形象的總結(jié)和評價。有趣的是,赫魯曉夫在生前曾經(jīng)多次在公開場合辱罵過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nèi),說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錢,拉出來的卻是臭狗屎,驢尾巴甩出來的東西也比涅伊茲維斯內(nèi)的作品強”。盡管兩人的脾氣是如此的水火不容,但當(dāng)赫魯曉夫的家人告訴涅伊茲維斯內(nèi)說,赫魯曉夫的遺愿是請他雕刻塑像時,藝術(shù)家寬容地答應(yīng)在一請求。但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創(chuàng)作。最終作品就是這座黑白雕塑了。 墓園中,還有老一代人比較熟悉的人物,都能在這里找到他(她)們靈魂的殿堂。
來到公墓的人們,或老態(tài)龍鐘、或青春時尚、或林間久坐、或幽徑漫步,這里可以尋求心理慰籍、追憶昔日輝煌;感悟未來希望、重溫大國夢想。以下是眾多墓園中的一瞥。
公墓里沒有衰草夕陽、亂石山岡,嚴然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情趣特別的公園。人們自由自在地來到這里,與先賢對話、與歷史對話、與心靈對話、與生命對話;人們無拘無束來到這里寄托哀思、追憶往事、表達感恩、奉獻敬仰。 新圣女公墓是一座現(xiàn)實的舞臺,不平凡的靈魂殿堂,它讓人們豐富的情感得以抒發(fā)和展示。新圣女公墓是一個國家的博物館,它飽含了俄羅斯歷史的全部進程。新圣女公墓是穿越時空的展覽廳,它是一個民族心靈的取之不竭的精神園地。
|
|
來自: 墨君家 > 《境外風(fē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