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壓強》教學案例 備課日期:2011.11.1 上課日期:2011.11.17 課 時:1課時 課 型:新授課 第十四章 壓強和浮力 第一節(jié) 壓強 教材分析:《壓強》是十四章的第一節(jié)內容,是學習本章節(jié)其它知識內容的基礎,也是本章節(jié)的重點知識。學習壓強的知識是為后面的學習開辟通道。壓強的概念跟速度的概念很相像,初次學習壓強的概念和定義時常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來類比學習壓強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壓強的知識前應該先理解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概念,這樣按照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更好的學習壓強的全部知識。壓強的知識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廣泛,我們身邊到處都用到壓強的知識,例如:刀、斧、錐、鑿等工具都要磨的很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強;書包帶、腰帶、汽車輪胎等都要做的很寬是為了減小壓強等等。學習了本節(jié)知識能在生活中被利用來增大有益壓強,減小有害壓強,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本節(jié)知識也是為液體的壓強、氣體壓強的學習做鋪墊,以及為后面“浮力”“浮力的應用”知識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設計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用圖釘訂掛圖,感受什么是壓力,用設計的簡單實驗來讓學生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然后用多媒體圖片提出問題,再與速度列表、對比的方式很清晰、自然的引入壓強的概念和定義式。要想進一步理解壓強的知識必須加強練習來強化概念和定義式,把握壓強的計算和單位。所以我又設計了計算題來鞏固應用。講授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時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再從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考慮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課堂小節(jié)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本節(jié)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梳理和歸納、系統(tǒng)的整合,起著鞏固、加深知識理解記憶的作用。小結在課堂教學中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一堂課有頭有尾,善始善終。板書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的中心思想,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有著突出顯示的作用。因此板書的設計應清晰、明朗、簡單、易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教學難點:壓強的計算及單位 教 具: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shù)?SPAN lang=EN-US>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兩掛圖,請兩位同學比賽看誰能最先把它訂到講桌的背面上去。(教師分別給兩位同學不同的圖釘,一個是有尖的圖釘,一個是無尖的圖釘。) 學生比賽結束,教師分別采訪兩位同學。 采訪勝利者:“請談談你訂畫過程的體會”。 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鼓勵,并指出:垂直于墻面用力才能較容易把掛圖釘在墻上,我們把這個垂直作用在墻上的力叫壓力。 采訪失敗者:“你甘心失敗嗎?”(教師拿出給兩位同學的圖釘給這位同學看,學生觀察圖釘后搖頭。)繼續(xù)問:“你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肯定鼓勵學生的回答,并提出新的問題:由這次比賽,你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二、進行新課 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1)猜想:依據(jù)生活經驗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壓力、重力、受力面積、接觸面的材料等。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判斷究竟是壓力還是重力產生了壓力的作用效果,并討論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樣排除了“重力”因素。 接著,教師指出:初中階段遇到的問題簡單一些,接觸面基本都是相同的,我們只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2)設計實驗 首先教師提示學生面對多個因素時,應該采取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給學生提供的器材有:細沙、燒杯、礦泉水瓶(內盛水)、鉛筆、氣球等。 請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出驗證上述猜想的方案。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將學生交流的方案及所用器材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方案1: 選擇的器材:細沙、燒杯、礦泉水瓶(內盛水)。 做法:①分別將燒杯正放、倒放在細沙面上,觀察比較燒杯陷入細沙的深度。②再將水倒入燒杯或礦泉水瓶放入燒杯中,再放在細沙面上,觀察燒杯陷入細沙的深度。 方案2: 選擇的器材:細沙、礦泉水瓶(內盛水)。 做法:①分別將盛水的礦泉水瓶正放、倒放在細沙面上,觀察比較礦泉水瓶陷入細沙的深度。②將瓶內水倒出,再正放(或倒放)在細沙面上,觀察燒杯陷入細沙的深度。 方案3: 選擇的器材:鉛筆。 做法:①分別用不同的力將鉛筆筆尖扎在手指上,比較兩次手的感覺。②兩手指用相同的力擠住鉛筆,比較兩手的感覺。 方案4 選擇的器材:氣球。 做法:①分別用不同的力將手指扎在氣球上,比較兩次氣球發(fā)生的形變。②食指和手掌用相同的力擠壓氣球,比較氣球兩側發(fā)生的形變。 (3)進行實驗 請每個小組選取一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其余方案有興趣的小組可以利用開放實驗室時間進行探究。 (4)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探究后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交流。 最后做出總結: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 多媒體出示圖片。 過渡:鳥和人對雪地的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也不同,那如何比較這兩個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學生討論回答:可以比較雪地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教師: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1)請學生自學課本77頁壓強部分并完成下列表格。
學生自學交流后進行點評,以表揚鼓勵為主。 (2)簡介帕斯卡: 布萊士·帕斯卡是法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是,于165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應用這個定律制造的各式各樣的液壓機械,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奇跡。同時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奇跡,給老師和學校更多的驚喜。 (3)例題: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書,書重2.5N,與桌面接觸面積約4.7×10-2m2,試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師強調:因為書在水平桌面上,所以F=G。 3、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課件展示圖片 過渡:請觀察這些圖片,按圖釘?shù)臅r候,你想讓頂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背書包時,你希望書包帶對你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那這些場景中,哪些需要增大壓強?哪些需要減小壓強? (1)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討論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②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增大壓強的實例,并說明是通過什么方法增大壓強的? 當學生的舉出“錐子、縫衣針、鋸、斧頭、剪子、刀”等例子時,教師適時指出“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找準學習方法,“磨好刀,砍好柴”。 ③小游戲:比一比看哪組同學的反應最快,最有創(chuàng)意。 請每一小組選一同學“起立”參加游戲,提醒學生按教師的口令去做。 教師喊:“立正,聽清口令:迅速增大你對地面的壓強”。 學生會有的金雞獨立、有的踮起了腳尖、有的拿起書、有的抱起了凳子…… 教師問:WangHao同學既抬起一只腳有抱著一條板凳,這樣做有什么用處? 生LiPeng回答:這樣既能增大對地面的壓力同時又減小了受力面積,更能增大對地面的壓強。兩全其美,一箭雙雕。 (2)減小壓強的方法 ①討論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②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減小壓強的實例,并說明是通過什么方法減小壓強的? ③活動:請一同學幫老師把一桶水從甲處提到乙處,(水桶的提手很細),并讓這位同學說出自己的感覺。(很痛) 適時的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舒服些?為什么? 師指出:同時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也能起到減小壓強的作用。 播放視頻材料《增大和減小壓強》、《動物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增大、減小壓強的事例,同學們可以課后繼續(xù)搜集整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 課件出示圖片: 師:生活中還有這樣的場景。這是陜西日報的一篇報道:《超限超載造成三零七國道路面破損不堪》請大家留心我們身邊的路況,以《道路不堪重負》為題,給我們的縣長寫一封建議信。 三、課堂小結 討論交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方面的收獲?還存在哪些方面的困惑? 師:這堂課與大家合作感覺非常愉快,希大家把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帶到學習中去。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冊 應用和升級部分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壓強 一、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單位 3、例題 三、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課后反思: 1、 壓強的單位和計算是本節(jié)的難點,單位是牛每平方米(N/m2)又叫帕斯卡。學生記不住,在練習時也不寫單位,有的學生記“牛每平方米”有的學生記“帕斯卡”。學生的語文、數(shù)學知識底子差,有的甚至連平方米都不知道是什么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也不會。所以關于壓強的計算就存在很大的問題。這要從基本單位給他們講起,甚至要講小學學過的內容。不過這都沒有關系,關鍵是內因起主導作用。 2、 學習壓強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處,學習了本節(jié)知識能更好的為自己服務,為社會服務。學習物理知識能更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 3、 把抽象的東西轉化成為理性的知識其實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知識的認知過程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慢慢的吸收和消化的??墒请y就難在13、14歲的孩子真的不懂得這個大大的道理呀。 4、 他們要是勤奮好學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就沒有學不會的東西;他們要是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tài),那也只能是“剃頭的推子——一頭熱”。并不是我罵他們,因為我不是教育家,可能也是教不好他們的原因吧。 5、 值得我深思的是:如何才能讓孩子真正在游戲中學到真才實學?這個問題還是交給教育家們解決吧! 張 朝 利 2011.1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