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個著名的故事。大蕭條時期,紐約貧民區(qū)的一個法官審訊了一樁面包偷竊案。法官問偷面包的老太太是否愿意認罪,老太太囁嚅著回答:“我需要面包來喂養(yǎng)我那幾個餓著肚子的孫子,要知道,他們已經兩天沒吃到任何東西了?!狈ü俨枚ɡ咸凶铮骸澳憧蛇x擇10美元的罰款,或是10天的拘役?!薄菚r的物價大約是8美分一杯咖啡,10美元的罰金絕非這位窮苦老太太所能承受。因此老太太只能“選擇”拘役。但沒了老人的照顧,她的孫子們怎么辦呢? 此時,旁聽的紐約市市長拉古迪亞站起身,脫下自己的帽子,往里面放進10美元,然后面向旁聽席上的人說:“現(xiàn)在,請每個人另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yōu)槲覀兊睦淠兜馁M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面包來喂養(yǎng)孫子的城市與社區(qū)?!痹趫龅拿總€人都默默地捐出了50美分。 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但審判者更智慧。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濮州人葛建楚出任蘇州府長州知縣,曾斷過一出“審石案”。一位靠紡織為生的老婦,背著一個裝有1200錢的筐,進城去買棉花。半路內急,老太太將筐放在廁所門口的條石上,進去如廁。正好一賊在旁邊看到,背起筐就跑了。老婦慌忙追趕,但哪里追得上?這1200錢幾乎是老太的全部積蓄,今日不幸被搶,老太太坐地嚎啕大哭。后在路人的提醒下,到縣衙告狀,希望知縣能幫自己捉到強盜。 葛知縣詳細了解了事情經過,沉吟片刻說,這事好辦,把廁所門口的石頭抓來審問一下,便知道蟊賊的下落了。衙役們以為自己幻聽,趕緊又問了一遍。知縣說,把條石抓來審問,難道我說的不是中國話嗎?難道你們聽不懂嗎? 條石被帶到縣衙內,整個縣城也都轟動了。成百上千的老百姓涌到縣衙來,想看看這位新任縣官如何審問石頭?!白灶^門以至大堂,擁擠無余”。葛知縣命令緊鎖大門,正襟危坐,一拍驚堂木,說,這是審案的地方,又不是游樂場,誰讓你們進來的?亂哄哄地嚴重影響了本官辦案。本想令人拿板子把你們挨個兒打一遍,但念你們都是無知愚民,每人罰錢一枚,誰不同意,可以換成打板子!眾人一聽,反正是區(qū)區(qū)一錢,總比遭受皮肉之苦好一些。于是紛紛交上了罰款。 收集起來的錢竟有七八千之多,葛知縣將其全部賞給了丟錢的老太太。老婦千恩萬謝,高高興興回家過日子了。 事后,葛知縣說,我如果按套路出牌,命人查訪、抓捕賊人,再追回贓物發(fā)還老太,不知要到猴年馬月。而老太窮困潦倒,哪里等得及?晚一日,她的生活甚至生命都要發(fā)生意外。現(xiàn)在找個由頭先給她彌補損失才是根本。一文錢對普通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湊到一起就可以救老太的命。因此才有此策。好了,現(xiàn)在這事辦完,下一步馬上發(fā)布通緝令,捉拿賊人了! 眾人一聽,皆感嘆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