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于言,敏于行孔子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用現(xiàn)在的話說大抵就是“君子應(yīng)該少說多做?!?/FONT> “訥于言,敏于行”應(yīng)該是做人修行的準(zhǔn)則。 訥于言,就不會信口開河,口無遮攔; 訥于言,就少了些花言巧語,巧言令色; 訥于言,就多幾分沉靜、內(nèi)斂、深邃和中庸。 言不由衷時,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可能既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禍從口出”就是如此。 言多是必失的??谌魬液庸倘蛔屓似G羨其談吐,但是恐怕也會有“嘴尖皮厚腹中空”之虞;“把死人說活”,實在能說會道到極點,但這樣的人誰還敢與之交往! 該說得說,不該說得不說,要說就先思索后再說。這樣才會合于中庸之道。 敏于行,就是要敢于行動,勤于行動。 敏于行,就是要行好事,行善事,行正事。 “訥于言”在前,“敏于行”在后,但必須兼具。 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由是,想起臧克家稱頌聞一多的話“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biāo)?!睘槭裁茨??因為聞一多“說了就做,但做了不一定說。” 是啊,“訥于言,敏于行”是人生之大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