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飛 (《貴州草藥》)
【異名】散血飛、黃椒(《貴州草藥》),刺三加,紅三百棒(《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刺異葉花椒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tài)】刺異葉花椒 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枝粗糙,只稀疏皮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1~3,稀3~5片,革質(zhì),寬卵形至長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漸尖,有時(shí)微凹,基部狹楔形,邊緣有鋸齒或針刺。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6厘米;花小形,單性,同株;花被7~8,有時(shí)其中2片合生,先端分叉,大小不等;雄花雄蕊4~6,退化心皮圓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4~5,心皮2,分離。蒴果紫紅色。種子球形,直徑4~5毫米,黑色,有光澤。 生于叢林陰濕處,有時(shí)見于空曠地。分布陜西、湖北、貴州、四川等地。
【采集】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曬干,或取根皮曬干。
【性味】辛,溫。
①《貴州草藥》:"辛,溫。"
②《陜西中草藥》:"澀辛,平。"
【功用主治】祛風(fēng)散寒,活血舒筋,鎮(zhèn)痛。治風(fēng)寒咳嗽,風(fēng)濕麻木,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大便秘結(jié)。
①《貴州草藥》:"驅(qū)風(fēng),散寒。"
②《陜西中草藥》:"舒筋活血,止血,消腫,鎮(zhèn)痛。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瘀血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沖服。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風(fēng)寒咳嗽:黃椒三至五錢。煨水服。
②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黃椒一兩,泡酒服;域加大風(fēng)藤、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
③治刀傷出血:黃椒適量,搗緘,外敷患處。(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大便秘結(jié):見血飛干根三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