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經(jīng)方組合的解讀與臨床運用舉隅(三):經(jīng)方配時方

 淄水漁夫 2011-11-23
1、小青龍湯配觀音應夢散治療感冒咳嗽

    驗案舉隅--11

    劉某,男,60歲,2007年11月初診?;颊叻磸透忻翱人匀齻€月,初期疏于治療,到嚴重時又雜亂服藥,服過各種抗生素、止咳糖漿之類,時好時壞,未曾歇止,最近幾天,咳至通宵不眠,一陣陣畏寒,咽喉突發(fā)奇癢時,即氣促咳嗽,牽引到胸背疼痛,干咳無痰,偶爾咳出少量清稀泡沫,咽喉不紅不痛,飲食尚可,大便干結,小便清長,舌淡,脈緩,工作壓力大,精神極度疲乏。處方:

麻黃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細辛5克  干姜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五味子10克  牛子10克  射干10克  五劑

    二診:服上方五劑后,陣陣畏寒消失,咳嗽、咽癢、胸背疼痛均減輕,遂停藥,一周后,又咳嗽,證候同前。經(jīng)透視、拍片和CT檢查,左肺下部有感染。醫(yī)院CT室主任認為,可以排除肺部腫瘤和其他原因,仍然是病毒性感冒遷延所致。察之舌淡,咽喉不紅,脈緩,患者訴咽干,疲乏,咳引胸背疼痛,大便干結。處以觀音應夢散加減:

    西洋參15克  生姜100克  蜂蜜100克  核桃肉30克  七劑,煎湯代茶,頻服。一周后痊愈。

    組方解讀

    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方,方中以麻黃、桂枝發(fā)汗解表;干姜、細辛溫肺化飲;半夏燥濕化痰,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炙甘草益氣和營,合而成為解表化飲,止咳平喘之劑。

    本方適合的病機是感冒或流感,初起在表,肺有寒飲導致咳嗽氣喘。凡素來陽虛,內有痰飲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感受風寒后急性發(fā)作,咳嗽氣喘加重,但尚未化熱,無論有無惡寒發(fā)熱,無論有汗無汗,但見咳嗽、氣喘而形寒怕冷,唾痰色白清稀有泡沫,咽喉不紅,舌胖淡,苔薄白者,皆可運用。小青龍湯堪稱治療內有水飲的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屬于寒證者最有效的處方。使用本方,辨證關鍵,是咳痰清稀,如泡沫狀,咽喉不紅,這是“肺有寒飲”最重要的體征。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不少患者,尤其是小孩,在感冒初期,即用抗生素壓制,炎癥雖暫時被控制住了,咳嗽、氣喘仍然遷延不止,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或喘息型咳嗽,一般的止咳藥罔效。如見咳痰清稀,或干咳無痰,咽中搔癢,咽喉不紅,舌淡口不渴者,多是寒邪閉塞于內,不論時日多久,仍須用小青龍湯大力宣發(fā)。

    我在方中常加杏仁、地龍,因為咳喘的病機,本來就是氣逆于上,而小青龍湯具有宣散之力,會進一步導致氣機上逆,如加杏仁、地龍以降氣、止咳、平喘,則使得肺氣的升降機制,能得到更好的調節(jié)。何況借杏仁、地龍的柔韌,可制約麻桂的剛烈;麻黃雖升壓,地龍可降壓,如果患者血壓高,大便不稀,地龍可以加到50克,即使心率不齊,或心動過速,不必忌麻黃,加大量蒼術、茯神即可,即使血壓高,也不必忌麻黃,加大量地龍即可,根據(jù)一些老中醫(yī)的經(jīng)驗,麻黃與蒼術或地龍的劑量之比可為一比五,即用10克麻黃,則配50克蒼術或50克地龍,只是有嚴重的心臟病時,麻黃須慎用,可以去原方中的麻黃,加附子10克,但出現(xiàn)房顫或高血壓危象時,麻黃斷不可用。藥書雖說附子畏半夏,但經(jīng)過我多次臨床使用,并無任何副作用。本方經(jīng)過加味之后,多年來,我在臨床使用的效果頗佳。如果患者原本屬于“火體”,或感受風熱之邪,出現(xiàn)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用大量抗生素之后,咽喉不紅不痛,痰黃轉為清稀,久咳不愈,加桑皮10克、地骨皮10克,以防止肺中伏火被溫藥誘發(fā)。

    然而,反復感冒,咳嗽久而不愈,往往是因為元氣受傷,不能恢復,寒熱夾雜所致,有時小青龍湯不能勝任,《金匱要略》中小青龍湯的后續(xù)方苓甘無味姜辛夏湯等亦無大效,伯父曾傳給我一首民間驗方,用于咳嗽“收尾”名 “觀音應夢散”,頗受歡迎,因為本方乃藥食兩用之品,口感甚佳,患者樂于接受。用于外感咳嗽后期,風寒水飲發(fā)散過后,遲遲不愈,干咳無痰或少痰,倦怠少氣,扶正祛邪兩難者,每每有效。其方為:黨參50克(或西洋參10克),生姜100克,蜂蜜100克。方中以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潤燥止咳,黨參益氣補虛。生姜得蜂蜜之潤,則溫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溫,則潤而不澀,黨參得生姜之溫散、蜂蜜之甘潤,則補虛而不留邪,益氣而不傷陰,對于反復感冒咳嗽,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者,十分貼切。   

    痰多胸悶加金橘餅順氣化痰,咳嗽微喘加核桃肉補腎納氣,大便秘結加玉竹潤肺止咳通便。近年來,我在此方中加新鮮檸檬半個切薄片,收斂止咳,效果更佳,加化橘紅15克,則化痰之力大于金桔餅。

 

    2、柴胡桂枝干姜湯配調肝湯治療乳腺增生

    驗案舉隅--12

    卓某,女56歲,湘潭人,社區(qū)干部,2006年11月13日初診。

    五年前,患者左乳上房發(fā)現(xiàn)結節(jié),大小為17×9mm,性質不明,腫塊發(fā)硬,不按不痛,每年均作B超檢查,未見長大或縮小,常年怕冷,胸悶,背脹,經(jīng)常感到一陣寒一陣熱,吃溫藥則上火,吃涼藥則腹瀉,平時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腎囊腫史,也未手術,舌胖淡,有浮黃苔,脈緩,此為肝郁氣滯,痰濕凝結,而成乳癖,擬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

    柴胡10克  黃芩10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牡蠣30克  花粉10克  炙甘草10克  七劑

    11月20日二診:服上方后,胸悶、背脹均消失,全身發(fā)熱,感到很暖和,多年怕冷的現(xiàn)象解除,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淡紅,脈緩,仍用上方加軟堅散結之品: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黃芩10克  牡蠣30克  花粉10克  甘草10克  蜂房10克  鹿角霜10克  白芥子10克  夏枯草15克  浙貝10克  十四劑

    12月5日三診:服上方后,感覺乳房腫塊變軟,其他均可,脈舌同前,擬用調肝湯加減:

    當歸30克  白芍15克  川芎15克  山萸肉30克   巴戟天15克  肉蓯蓉30克  鹿角霜15克  雞血藤30克  露蜂房15克  穿山甲15克  威靈仙30克  楮實子30克  白芥子10克  急性子15克   菟絲子15克  仙靈脾10克  大海馬1對

    以上藥以二劑為一料,研末,蜜丸,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飯后開水送服,大約可服二個月。

服丸一料藥后,經(jīng)B超檢查,左乳房腫塊消失。

    組方解讀

    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小柴胡湯的變方,因為去掉了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加入了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蠣,使整個方劑重于祛寒逐飲、軟堅散結。馮世綸先生認為:“小柴胡湯治療半表半里陽證即少陽病,而本方治療半表半里陰證即厥陰病?!爆F(xiàn)代常用于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胃炎、胸膜炎、瘧疾、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乳腺增生等,有胸脅疼痛而偏于寒證者。《傷寒論》147條云:“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边@是少陽郁熱兼以痰飲內停,屬于寒熱錯雜之證。本案所述之證候與條文不完全相同,但仔細思索,病機是一致的,況且乳腺腫塊所生位置正在肝經(jīng)循行之處,無論從整體辨證或是局部辨證,均相吻合。故患者服完一診所開的七劑藥后,困擾多年的怕冷、胸悶、陣寒陣熱竟豁然而愈。二診著眼于局部的腫塊,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結之品,所選之藥,均注意到藥性的寒熱平衡,故服后腫塊變軟。三診從調攝沖任入手,溫散結合溫補,從本論治,所選方為調肝湯加減,以丸劑緩圖,服藥不到三個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乳腺增生類病癥,屬于陽熱證者居多,屬于虛寒證者亦不少,虛寒證者多為肝郁痰結、肝沖任失調所致,患者往往月經(jīng)愆期,量少,色淡,月經(jīng)前后乳房隱隱疼痛,得熱則舒,捫之難以找到硬塊,心胸郁悶,乍寒乍熱,腰酸乏力,面色恍白,舌淡,或有瘀斑,脈細弱或脈澀。治療屬于寒證的乳腺增生,宜先用柴胡桂枝干姜湯走厥陰、宣郁結、化痰飲,后用調肝湯溫沖任、和血散結,即先開后合,始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傅青主先生的調肝湯,本為治療月經(jīng)后血海空虛,沖任失養(yǎng),少腹疼痛而設。方中共7味藥,以當歸、白芍、山萸肉、阿膠補肝養(yǎng)血,巴戟天補腎溫陽,山藥、炙甘草健脾和中,純用補藥,無一味疏肝理氣之品,不止痛而痛可止,本方之奇,就奇在這里。傅青主先生云: “此方平調肝氣,既能轉逆氣,又善止郁疼。經(jīng)后之癥,以此方最佳。不特治經(jīng)后腹疼之癥也。”這段話的重要性,其一是揭示了月經(jīng)后的少腹疼痛,可以通過補肝腎、調沖任而達到疏肝止痛的目的,這種疼痛為疾病之標,而沖任虧虛為疾病之本。其二是從“經(jīng)后之癥,以此方最佳”,可以進一步領悟到舉凡肝腎虛,沖任失調之癥,此方均可考慮使用。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乳房與胞宮一樣,同為足厥陰肝經(jīng)所循行之處,故婦女的痛經(jīng)與乳房脹痛,病機有相同之處,均有虛有實。屬于實者,多為陽證,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屬于虛者,多為陰證,須滋肝養(yǎng)血,調補沖任。陸德銘先生認為:“乳癖之為病,與沖任二脈關系最為密切。腎氣不足,沖任失調為發(fā)病之本;肝氣郁結,痰瘀凝滯則為其標。故臨證以調攝沖任為主治療本病,常效如桴鼓。實驗室證明,調攝沖任可調整內分泌,從根本上防治和扭轉本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边@一觀點對于臨床無疑是有指導意義的。我在用本方治療乳腺增生時,考慮到腫塊已成,純用溫補,尚嫌不夠,仍需溫散,故在方中除了加仙靈脾助巴戟天溫陽,加雞血藤助歸芍養(yǎng)血之外,再加白芥子化寒痰,急性子軟堅結,鹿角霜、露蜂房、大海馬暖奇經(jīng)、散癥瘕,使腫塊得消。

 

    3、當歸芍藥散配炮甲黃蠟丸治療盆腔積液卵巢囊腫

    驗案舉隅--13

    周某,女,37歲,湖南懷化人,已婚未育,20008年3月14日初診。

    患者于半年前進行人工流產(chǎn),月經(jīng)一直未來,現(xiàn)乳房、小腹輕微脹痛,陰道有少量分泌物,既往每次月經(jīng)前雙側乳房脹痛,小腹不適,左側有壓痛,白帶多,顏色偏黃,有腥味,月經(jīng)量不多,有少量血塊,常持續(xù)八、九天,檢查有子宮內膜炎、附件炎,3月1日B超顯示:左側卵巢囊腫,大小約34×28mm,盆腔內見到多個液性暗區(qū),最大左側12×9mm,右側16×13mm,察之面色萎黃,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澀,擬用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減,處方:

    桂枝10克  茯苓1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5克  當歸15克  川芎10克  茯苓15克  澤瀉10克  劉寄奴15克  八月扎15克  急性子15克  七劑 

   另外,炮甲黃蠟丸6克,分兩次用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4月20日二診:服上方5劑后,月經(jīng)即來,量不多,顏色偏黑,3天干凈。本次月經(jīng)將來,小腹脹,有壓痛,乳房脹,腰酸,白帶多,顏色黃,舌紅,脈滑數(shù),擬用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減,處方:

    柴胡15克  白芍30克  當歸10克  川芎10克茯苓15克  澤瀉10克蒼術10克  黃柏15克  丹皮10克  梔子10克  枳實10  蒲公英30克  敗醬草30克  七劑  

    另外,炮甲黃蠟丸6克,分兩次用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5月4日三診:服上方后,月經(jīng)5天干凈,現(xiàn)小腹仍有壓痛,白帶較多,顏色偏黃,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用當歸芍藥散加減,處方:

   當歸10克  白芍30克  川芎10克  茯苓15克  蒼術10克  澤瀉10克  黃柏10克  芡實30克  萆薢10克烏藥10克  小茴香3克  十四劑

    另外,炮甲黃蠟丸6克,分兩次用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6月5日四診:本次來月經(jīng)基本正常,月經(jīng)前后的白帶減少,腹部疼痛輕微,月經(jīng)過后3天檢查,盆腔積液與卵巢囊腫均已消失,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擬續(xù)服當歸芍藥散加減十四劑鞏固療效。

    組方解讀

    本方兩次見載于《金匱要略》,首見于婦人妊娠病篇“婦人妊娠,腹中絞痛”,再見于婦人雜病篇“婦人諸疾腹痛”。方中以當歸、白芍、川芎和血止痛,以白術、茯苓、利濕健脾,故對腹痛、白帶多,屬于虛證者,頗為合拍。國醫(yī)大師班秀文先生擅治帶下病,特別喜用當歸芍藥散加減,強調“治濕不忘瘀”,對于帶下伴有下腹疼痛,或帶下伴見面色黧黑之人,或久病帶下不愈之人,常用本方治療。我發(fā)現(xiàn)慢性盆腔炎患者,往往以腹痛為主,白帶有時多,有時并不多,而腹中隱隱作痛或有壓痛,則是最突出的證候,長時間難以消除,故認定此方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劑。《金匱要略》中所說“婦人諸疾腹痛”即泛指這種慢性盆腔炎的腹痛。我在臨床,如果白帶偏黃,腰痛明顯,則改白術為蒼術,并加黃柏,即合用二妙散。遇到盆腔炎急性發(fā)作,加紅藤、敗醬草、蒲公英,輸卵管兩側壓痛顯著,加八月札、劉寄奴。慢性盆腔炎日久,經(jīng)常出現(xiàn)盆腔中的炎性包塊、盆腔積液、卵巢囊腫等,當歸芍藥散有時不能勝任,則須配合服用炮甲黃蠟丸,此方出自當代名醫(yī)金千里的經(jīng)驗,以炙穿山研末,加等量黃蠟為丸,亦可加少量麝香。每日2次,每次3克,一個月為一療程。此方藥少、氣雄、力專,藥性透達盆腔,以峻劑緩圖,有特殊的消腫、排膿、散結作用。能有效地消除盆腔內炎性包塊、盆腔積液、卵巢囊腫等。

 

    4、奔豚湯配五積散治療陣發(fā)性腹痛

    驗案舉隅--14

    楊某,女62歲,河北人,長沙市某醫(yī)院醫(yī)生,2004年5月3日初診。

    患者陣發(fā)性腹痛三十余年,每次發(fā)作,均因受寒而起,發(fā)作時,臍周絞痛,感覺有股寒氣向上攻沖,心慌,頭暈欲倒,一天之中,可以出現(xiàn)四、五回,每次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中年時,每年發(fā)作二、三次,近年來,發(fā)作頻繁,有時一個月發(fā)作三、五次,每次發(fā)作過后,疲憊不堪,幾天才能恢復,做過胃鏡、腸鏡、B超、心電圖、CT等各種檢查,除了有竇性心率不齊、早期動脈硬化之外,未見其他器質性病變,從而診斷為“癔病”、“神經(jīng)官能癥”。察其面色發(fā)青,嘴唇發(fā)紺,精神疲憊,頭暈,身痛畏冷,舌胖淡,苔白厚,口苦,脈弦緊,一小時以前剛發(fā)作過一次。此為寒濕積結于內,不能宣泄,發(fā)為奔豚氣,急用五積散溫散:五積散每次10克(布袋包煎),生姜15克、紅棗5個,煎10分鐘,趁熱服,日3次,蓋被取微汗。

    5月4日二診:昨日服上方后,三度汗出,身痛已除,已不怕冷,腹痛未發(fā),心中感覺舒暢,仍然精神疲憊,偶有心慌,頭暈,面色已恢復正常,舌淡,苔薄白,脈弦。當溫陽活血,擬用奔豚湯合苓桂甘棗湯加減: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桂枝10克  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  川芎5克  蒼術30克  大棗30  生姜15克  合歡皮15克  茯神15克  十劑

    5月15日三診:服上方后,腹痛未發(fā),其余尚可,惟精神仍感疲憊,脈舌同前,上方加黃芪15克,生姜10克,白芍加至30克,十劑

    服十劑后,病情穩(wěn)定,遂停藥,跟蹤至今,已長達六年,病未復發(fā)。

    組方解讀 

    《金匱要略》“奔豚氣病篇”云:“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薄氨茧?,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奔豚病在臨床并非少見,中年婦女尤其多,西醫(yī)大部分歸屬于“癔病”之類,沒有可靠的治療藥物,而古方奔豚湯確實有效。此方由當歸、白芍、川芎、半夏、生姜、甘草、葛根、黃芩、李根白皮等九味藥物組成,后世有人懷疑方中的葛根應當為柴胡,因為柴胡可疏肝解郁,與方中的半夏、黃芩、甘草、生姜,幾乎占小柴胡湯一大半,換一味柴胡,則與奔豚病中的病機“驚恐”、證候中的“往來寒熱”完全吻合。方中的李根白皮,被認為是平抑肝氣的專藥,無奈近幾十年來,任何藥店都不備,讓當代臨床醫(yī)生失去了運用本方的機會。有人用桑白皮代之,桑皮專入肺經(jīng),擅長瀉肺熱,這種替代只是表面相似,并無道理,我則用合歡皮替代。合歡皮入心、肝二經(jīng),《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雖然沒有直接平抑奔豚氣的作用,但其疏肝解郁,寧心安神之性于本病非常吻合,與方中其他藥物的配合也很協(xié)調。況且從《金匱要略》其他幾首治療奔豚病的處方如桂枝加桂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看,治療奔豚病不一定非依賴平抑奔豚氣的專藥不可,而是要發(fā)揮整首方的辨證施治作用。我用配伍柴胡、合歡皮的奔豚湯治療多例患者,均有很好的療效。然而本案患者的 “奔豚”病,從病因來看,每每同受寒、寒濕內積有關,而并非經(jīng)文所說的“驚發(fā)”、“驚恐”等情志因素,從證候來看,與經(jīng)文所述基本相同,只是本案表現(xiàn)為身痛怕冷,而非往來寒熱,本案以腹痛為主,而非一般奔豚病的氣沖咽喉為主,這是由不同的病機所導致的差異,不可徑用奔豚湯原方。故一診先用五積散散寒祛濕解表,以治其標,二診用奔豚湯加減化裁合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治其本,防止復發(fā)。奔豚湯之所以去柴胡、黃芩,加蒼術,即不把重點放在疏肝解郁上,而放在溫化寒濕方面,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在《金匱要略》條文中為“發(fā)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即有預防復發(fā)的作用,故兩方合一,將治療與預防結合在一起。三診加黃芪、生姜、加重白芍,取黃芪建中湯之意,因本案以腹痛為主,畢竟與尋常奔豚病有所不同,故當有所偏重。由于方證相符,數(shù)十載頑疾,一診見效,三診痊愈,數(shù)年未發(fā)。

 

    5、柴苓湯桂枝茯苓丸配人參養(yǎng)榮湯治療癌癥

    驗案舉隅--15

    張某,男,68歲,湖南株洲2009年4月25日初診:

    患者一月前進行結腸癌手術,昨天剛做完第2次化療。初次化療時,身體反應不大,這次化療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欲全無,大便稀溏,頭昏,心煩,心悸,睡臥不安,白血球下降至2400。察之面色灰暗,神情倦怠,舌暗淡,苔黃白有津液,口苦口渴不思飲,脈弦細數(shù),手足冷。擬用小柴胡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

    柴胡15克  法夏15克  黃芩10克  高麗參15克  炙甘草10克  枳實10克  白術15克  澤瀉10克  豬苓15克  茯神30克  桂枝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生姜10克  大棗10克  十劑

    2009年5月14日二診

    服藥后,癥狀得以改善,惟精神倦怠,白血球仍然不到3000,準備注射升白制劑后,進行第三次化療。察之面色好轉,舌淡,苔薄白,脈弦細,仍用原方加砂仁、藿香:

    柴胡15克  法夏15克  黃芩10克  高麗參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棗10克  黃芩10克  枳實10克  白術15克  澤瀉10克  豬苓10克  茯神30克  桂枝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砂仁10克  藿香10克 十劑

    囑咐化療期間,仍然可以服,服完后,續(xù)服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十劑:

    高麗參10克  黃芪30克  炙甘草10克  肉桂末3克(沖服)  茯苓10克  白術10克  陳皮5克  熟地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遠志10克  五味子6克  雞血藤30克、補骨脂10克、穿山甲10克。

    2009年10月15日六診

    患者按照上面兩張?zhí)幏?,輪流在化療期間和化療后服用,在進行第四次化療前的檢查時,白血球升至5000,已經(jīng)不需要注射“升白針”,身體一般狀況尚可,并順利完成了六次化療。

    組方解讀

    小柴胡湯(包括大柴胡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是經(jīng)方中十分平和而又使用頻率極高的三首方劑,大小柴胡湯側重調節(jié)氣機升降,五苓散側重調節(jié)水濕代謝,桂枝茯苓丸側重調節(jié)血液運行,許多疾病,無論證候表現(xiàn)如何錯綜復雜,使人眼花繚亂,感覺無從下手,但證候后面潛在的病機,無非是氣機郁結、水濕停留、血行不暢,只要洞察了病機所在,靈活運用以上三方合方,就掌握了治療多種復雜疾病的有效手段。以癌癥的治療為例,我認為中醫(yī)應當避免跟在西醫(yī)后面去“殺癌”、“攻癌”,務必發(fā)揮自己學科的特色和長處,在扶正祛邪、調節(jié)平衡的總體治療原則上多做文章。我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放療多傷陰,化療多傷陽,故一般選擇古方瓊玉膏、人參養(yǎng)榮湯作為克服放化療副作用的兩首對方。繼而發(fā)現(xiàn):傷陰證候表現(xiàn)較輕,患者整體狀況較好,容易糾正;傷陽證候表現(xiàn)較重,患者整體狀況較差,不易恢復,因為過于痛苦而中途放棄化療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人參養(yǎng)榮湯有時達不到預期效果。經(jīng)反復觀察后領悟到:化療之后,對人體的傷害,除了損傷陽氣陰血之外,最先出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是導致了身體的各種紊亂和失調,患者一系列惡心、嘔吐、胸悶、燒心。腹瀉、食欲下降、心悸、頭暈、乏力、失眠、心煩、舌暗、苔白膩、脈澀等等證候,其背后的病機,都是氣機升降失常、水液代謝失常、血液運行失常所致。只有先進行調節(jié),使身體失序的狀態(tài)恢復到初步平衡,扶正的方藥才能發(fā)揮作用。近年來,對于進行化療的癌癥患者,我經(jīng)常在化療前后,先用大小柴胡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予以調節(jié),后用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益氣養(yǎng)血溫陽,使化療的副作用大為減輕,骨髓抑制和白血球減少的情況得以改善,從而幫助許多患者順利完成了整個化療的療程,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人參養(yǎng)榮湯出自《局方》,從十全大補湯變化而來。方中以人參、黃芪、炙甘草、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當歸、熟地、白芍補肝養(yǎng)血;肉桂溫心腎之陽,鼓舞氣血生長;五味子斂肺滋腎,寧心安神;陳皮理氣,以助運化,遠志化痰,以調心神,姜棗辛甘,以和營衛(wèi),共奏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之效。焦樹德先生認為:“本方與八珍湯的雙補氣血有所不同。八珍湯以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好象如此氣血得以雙補。然而進一步分析,四君子湯補氣過于呆滯,四物湯補血卻含川芎芳香燥烈之品,不適應于久虛之證。本方加陳皮以行氣,去川芎之芳燥,再加遠志、五味子,則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藥相得益彰,故可養(yǎng)榮而強身。方中雖有酸甘化合生陰之意,而酸收之中又有辛溫之品通達,甘緩之中又有滲運之品行利,因而無壅滯礙胃之弊。功主于奉養(yǎng)心營,適于久服。十全大補湯為八珍湯中加黃芪、肉桂而成,雖然亦能雙補氣血,但仍存在上述八珍湯的缺點。如氣血兩虛欲長期服藥者,或遇氣血兩虛中兼有心虛,癥見驚悸、自汗、健忘、失眠諸癥者,則不如本方五臟互養(yǎng)互榮之效佳。本方雖然是從十全大補湯加減變化而來,但從此方的加陳皮減川芎,另加遠志、五味子這一加減中,即可體會到中醫(yī)方劑的加減變化,相須配伍,實寓有旋轉造化之機的妙用,發(fā)人深省?!保ń箻涞隆斗絼┬牡檬v》2000:38)值得重視的是:兩首方中都用了肉桂,其中的道理,王綿之先生有一番說道:“補血的問題主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原料,一個是功能。血的生成,依賴脾胃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心腎之陽的氣化,水谷精華只是造血的原料,使之變化為血,還得依賴心腎的氣化功能,如果病人能吃,食欲不減,進食也不差,還貧血,就說明是有原料但不能變化。而方中的肉桂味甘、氣辛、性熱,入心腎脾,有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和心腎氣化功能的雙重作用,在氣血俱虛的情況下,八珍湯的兩個變方十全大補湯和人參養(yǎng)榮湯,都加上黃芪、肉桂,是為了加強補氣溫陽,促使陽生陰長,促使補血的功能加強,兩方是治療氣血俱虛而偏于寒的。這樣的方劑用來治療各種貧血,效果比較好?!保ㄍ蹙d之《方劑學講稿》2005:298)[82]肉桂有兩種,一種為普通肉桂,一種為紫油桂,價格懸殊百倍,方中的肉桂借其啟迪陽氣,至關重要,一般肉桂容易上火,動血,不堪大用,必須用紫油桂,即上桂,而且宜研末沖服。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晚期癌癥患者,特別是經(jīng)過多次化療后的晚期癌癥患者,在出現(xiàn)氣血大虧、各項血液檢驗指標低下時,用藥不能再斤斤于消癌、攻邪、祛毒,當以救人為主,扶正為主,如此尚可延緩患者的生命,使患者獲得較高的生存質量。從許多中醫(yī)古籍的記載來看,古人對于瘡瘍、痘疹、乳癌等潰后久不收口者,每每認為是氣血大虧所致,不再用清熱解毒等涼性藥,轉而大補氣血,十全大補湯與人參養(yǎng)榮湯常被列為首選方劑,現(xiàn)代日本漢方醫(yī)甚至贊譽十全大補湯是“治療腫瘤的新曙光”。從我運用于癌癥患者的臨床效果來看,人參養(yǎng)榮湯比十全大補湯還要好,焦樹德先生所作的分析和評價是非常中肯的。我在方中尚加刺五加15克、雞血藤30克、補骨脂10克、穿山甲10克。其中,刺五加可助黃芪強壯補氣,雞血藤助歸、地補血通絡,補骨脂助肉桂補腎溫陽,穿山甲活血化瘀。這個配伍同時被國內許多中醫(yī)癌癥專家證實,對于化療后白血球下降有可靠的升高作用。我將以上組合添加到人參養(yǎng)榮湯中,使之具有了升白血球、升血小板、升血紅蛋白、提高免疫功能、克服放化療后遺癥、改善癥狀的全面效果。

3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