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夜啼治療4方
【簡介】夜哭是指嬰兒白日嬉笑如常而能人睡,人夜則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至通宵達旦,少則數(shù)日,多則經(jīng)月,故又稱夜啼。其原因有多種,如腹部受寒、過食炙烤之物、暴受驚恐,體質(zhì)較弱及父母體質(zhì)素虛等。有的因營養(yǎng)過多、運動不足,有的因怕黑;而處在興奮狀態(tài)的小孩,也會常常夜啼,尤其是有神經(jīng)質(zhì)或腺病質(zhì)的小孩,更有夜哭不停的情形發(fā)生。
治法-1
藥物組成:牽牛子7粒。 適應(yīng)證:小兒夜啼。 用法:將牽牛子搗碎,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臨睡前外敷于肚臍上,用紗布固定,大多當(dāng)晚即能止哭。
治法-2
藥物組成:黨參3-6克,茯苓4克,陳皮3克,白芍6克,蟬蛻4克,鉤藤4-6克,菊花3-6克,木香3克,甘草3克。 適應(yīng)證:小兒夜啼。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遍合藥液約50-100毫升,頻頻喂服,一般服2-3劑可愈。
治法-3
藥物組成:廣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蘇葉6克。 適應(yīng)證: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腫脹(鞘膜積液),癥屬寒濕而見腹部欠溫,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用法:用水浸泡諸藥10分,再煎5分,每劑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約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治法-4
藥物組成: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 適應(yīng)證:小兒夜啼。 用法:兩藥共研細末,再與適量搗爛的陳細茶拌勻,加水少許,捏成小餅狀,外敷于肚臍中,膠布固定,每晚更換1次,一般2—6次可愈。
治法-5
功能主治:重鎮(zhèn)安神,養(yǎng)陰生津。主治小兒夜啼癥。
適用患者:兒 童
處方組成:麥冬8克,朱砂0.3克,燈心草0.5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盛于小碗內(nèi),加熱開水40毫升浸泡,待煮飯熟時,置于飯面上加蒸(或置于鍋內(nèi)隔水蒸)即可。每日1劑,中午及晚上睡前各服1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兒10余例,臨床療效滿意。
治法-6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夜啼
適用患者:兒 童
處方組成:北沙參、麥門冬、山藥、蟬蛻各5克,寒水石、龍齒(先煎)、酸棗仁各6克,珍珠母10克(先煎),薄荷、生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3次口服。3劑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夜啼患者47例,均在服藥1~2個療程后獲得治愈。
治法-7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夜啼
適用患者:兒 童
處方組成:鉤藤、薄荷、炒酸棗仁各4克,蟬衣2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劑。若3劑不愈者,視為無效。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夜啼患者63例,服藥1~3劑治愈61例,好轉(zhuǎn)2例。
治法-8
功能主治:息風(fēng)止痙,養(yǎng)心安神。主治小兒夜啼。
適用患者:兒 童
處方組成:蟬蛻15枚(去煎半截),薄荷、遠志各6克,茯神、燈心草各9克,黃連、龍齒各3克。
用法用量:水煎2次,取煎汁30毫升,加白糖適量。在下午或晚上服5~10毫升。另用朱砂少許抹于小兒雙手心或雙腳心,可試用。
病例驗證:郭某,男,2歲,患小兒夜啼4個月,用上方治療3天獲愈。隨訪未復(fù)發(fā)。
我的精彩源自于您的光臨 交流QQ:759693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