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械屏障——濾孔
腎小球濾過屏障從里向外由三層構成:
①內層是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內皮細胞上有許多直徑50-100nm的小孔,稱為窗孔(fenestration)。水、各種溶質以及大分子蛋白質可以自由通過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細胞通過,起到血細胞屏障的作用。
②中層是非細胞性的基膜,呈微纖維網狀結構。血漿中較大分子物質,如蛋白不能通過基膜?;な悄I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質濾過的主要屏障。
③外層是腎小球的上皮細胞。上皮細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錯的足突之間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層濾過裂隙隔膜(filtrationslitmembrane),膜上有直徑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內、中兩層濾出的大分子蛋白通過,是濾過的最后一道屏障。內皮細胞、基底膜和上皮細胞共同構成了腎小球濾過膜。濾過膜上大小不同的濾過孔道,只能使小分子物質容易通過,而有效半徑較大的物質只能通過較大的孔道,一般來說,有效半徑小于1.8nm的物質,都可以被完全濾過。有效半徑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質,如血漿白蛋白(分子量約69000)則幾乎完全不能濾過。
2、電荷屏障——負電荷
濾過膜各層含有許多帶負電荷的物質,所以濾過膜的通透性還決定于被濾過物質所帶的電荷。這些帶負電荷的物質排斥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限制它們的濾過。雖然血漿白蛋白有效半徑為3.5nm,但由于其帶負電荷,因此難于通過濾過膜。當各種病理損傷(包括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損傷)作用于腎臟時,會導致受損腎臟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促使腎臟組織(功能腎單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損傷了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一旦受損,就會吸引血循環(huán)中的炎性細胞浸潤,并釋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質(IL-1、TNF--α等),此時的病理損傷會造成受損腎臟的炎癥反應。腎臟處于病理狀態(tài),腎小球基底膜(GBM)會發(fā)生一系列改變:其濾過孔增大或閉鎖、GBM斷裂,電荷屏障損傷,腎臟通透性增強,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或消失,都會導致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濾過量比正常時明顯增加。故此期在臨床上形成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顧名思義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規(guī)檢查蛋白質一項呈陽性反應。假性蛋白尿一般出現(xiàn)于下面幾種情況,如果是該項中其中任何一項導致出現(xiàn)蛋白尿,建議做深入檢查。假性蛋白尿見于以下情況:
①尿中混入血液、膿液、炎癥或腫瘤分泌物以及月經血、白帶等,常規(guī)蛋白尿定性檢查均可呈陽性反應。這種尿的沉渣中可見到多量紅細胞、白細胞和扁平上皮細胞,而無管型,將尿離心沉淀或過濾后,蛋白定性檢查會明顯減少甚至轉為陰性;
②尿液長時間放置或冷卻后,可析出鹽類結晶,使尿呈白色混濁,易誤認為蛋白尿,但加溫或加少許醋酸后能使混濁尿轉清,以助區(qū)別;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癥分泌物等,尿蛋白反應可呈陽性。此情況,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現(xiàn),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較多扁平上皮細胞等,可作區(qū)別;
④淋巴尿,含蛋白較少,不一定呈乳糜狀;
⑤有些藥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從尿中排出時,可使尿色混濁類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應陰性。
(一)腎性蛋白尿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fā)性見于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代謝性疾患見于痛風腎。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huán)境、發(fā)燒、嚴寒環(huán)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xiàn)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fā)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
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一)病史如水腫史,高血壓發(fā)生情況,糖尿病史,過敏性紫癜史,損傷腎臟藥物使用史,重金屬鹽類中毒史,以及結締組織疾病史,代謝疾病和痛風發(fā)作史。
(二)蛋白尿的體格檢查
注意水腫及漿膜腔積液情況,骨骼關節(jié)檢查,貧血程度及心、肝、腎體征檢查。
眼底檢查,急性腎炎眼底正?;蜉p度血管痙攣,慢性腎炎眼底動脈硬化,出血、滲出等,糖尿病腎病常常出現(xiàn)糖尿病眼底。
(三)蛋白尿的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檢查可分定性、定量檢查和特殊檢查。
1.定性檢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濃,且可排除體位性蛋白尿。定性檢查只是篩選檢查,不作為準確的尿蛋白含量指標。
2.尿蛋白定量檢查
3.尿蛋白特殊檢查
尿蛋白電泳檢查,可分辨出選擇性蛋白尿和非選擇性蛋白尿。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尿蛋白電泳檢查對分型有幫助。
放射免疫法測定對早期腎小管功能損害的診斷幫助較大。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鏈球菌感染后,出現(xiàn)水腫、高血壓、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二)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從下肢開始,從下向上蔓延,病程長,易復發(fā),晚期常常有腎功能損害,以高血壓型出現(xiàn)最早。
(三)腎盂腎炎:全身感染中毒癥狀,腰痛、膀胱刺激癥狀,實驗室檢查為膿尿菌尿是其特點。
(四)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脫發(fā),面部蝶形紅斑,口腔潰瘍,游走性關節(jié)炎,光過敏,雷諾現(xiàn)象,多臟器損害尤以心、腎最多見,其中腎受損占第一位。
其蛋白尿一般較多,部分患者以腎病綜合征形式出現(xiàn)。
(五)多發(fā)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發(fā),貧血重且與腎臟受損不相稱。病情進展快,易損害腎功能,骨質破壞,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
(六)其他:劇烈運動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發(fā)熱出現(xiàn)蛋白尿,心力衰竭腎淤血引起蛋白尿,藥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確的病史和相應的體格檢查,一般診斷不困難。
蛋白尿是腎病的一大典型癥狀,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體現(xiàn)腎病病情輕重。輕度慢性腎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說明腎臟病理損傷輕;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說明腎病病理損傷嚴重。如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一般來說蛋白尿分為,選擇性蛋白尿、非選擇性蛋白尿。選擇性蛋白尿,指蛋白質電泳特點是以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轉鐵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如α2球蛋白、纖維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較少?!?/P>
在微小病變型腎病、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部分膜性腎病和早期病變的膜性增殖性腎炎及局灶節(jié)段性硬化性腎炎患者,多呈現(xiàn)選擇性蛋白尿,表明小網(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較輕?!?/P>
非選擇性蛋白尿,指蛋白質電泳特點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質同時出現(xiàn),表明小網(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比較嚴重。
尿蛋白大量丟失的病人康復困難嗎?
腎病專家分析,蛋白丟失的多少,與病情的輕重是不成正比的。腎小球病變輕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P>
相反,一些局灶節(jié)段硬化性腎炎及新月體性腎炎,其病理損害嚴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幾克。所以治療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腎臟病理類型、損害的情況及腎功能情況?!?/P>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與醫(yī)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復發(fā)誘因的出現(xiàn)(如感冒、勞累、腹瀉等),是否能堅持治療,是否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P>
大量蛋白尿時,能否通過飲食補充蛋白?
腎炎病人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一般可以通過飲食來補充,認為腎炎病人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的觀點是錯誤的,片面的,即使對慢性腎炎發(fā)展到晚期——尿毒癥期的病人,也主張給吃高質量的低蛋白飲食?!?/P>
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0。6~0。8克/公斤體重。尿毒癥病人,在透析治療期間,尤其是進行腹膜透析時,每日進食蛋白質的量應增加,約1。2~1。5克/公斤體重。腎病綜合征患者,尿中丟失大量蛋白質,如腎功能正常者,主張進食高蛋白質飲食,以糾正低蛋白血癥,減輕水腫及改善或增強機體抵抗力。
如果腎炎患者出現(xiàn)氮質血癥,或早期腎功能不全時,則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否則會加速腎功能惡化??傊?,不同的病情,應采用不同的飲食食譜。
當腎病患者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時,也不必過分恐慌;當小量蛋白尿出現(xiàn)時,也不能過分忽視病情的嚴重性,最好及時確診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蛋白尿的方案。從腎臟病理損傷角度徹底恢復腎臟功能,消除蛋白尿。
出現(xiàn)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體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過其他腎臟B超檢查、腎功能檢查、尿常規(guī)檢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腎臟受損而導致的臨床癥狀。蛋白尿的臨床意義非常復雜。臨床上見到持續(xù)性蛋白尿往往意味著腎臟的實質性損害。當?shù)鞍啄蛴啥嘧兩贂r,既可反映腎臟病變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腎小球纖維化,濾過的蛋白質減少,腎功能日趨惡化,病情加重的表現(xiàn)。因此判斷腎臟疾病損害的輕重,不能只憑蛋白尿來衡量,要綜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續(xù)時間來全面考慮,還要結合全身情況及腎功能檢查來確定。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腎病綜合癥和持續(xù)性蛋白尿患者預后不良。在局灶性腎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IGA腎病,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腎移植排異反應中,蛋白尿是腎臟病進展和病死率增加的顯著獨特的決定因素。事實上這些疾病的緩解,尿蛋白質排泄的減少,不論是自發(fā)的還是通過積極治療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