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視頻文件的用途決定分辨率的大小。大家應該選擇合適的分辨率,能有效提高視頻編碼效率和控制文件大小,并獲得最佳觀賞效果。
清晰度的高低在于是否能分辨出圖像線條間的區(qū)別,即圖像層次對景物質點的分辨或細微層次質感的精細程度。其分辨率愈高,圖像表現(xiàn)得愈細致,清晰度愈高。在視頻轉換時,清晰度更多的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感覺。畫面銳利、整潔、細致都可以讓人產生清晰的感覺。一般來說,在足夠編碼率的前提下,分辨率越高,畫面越清晰。因為分辨率提高后,圖像表現(xiàn)就會更細致,圖像層次之間也更加分明。但如果編碼率不夠,即使分辨率比較高,但直接感覺就是畫面模糊,也就談不上高清晰。
如果是動作片等類型的影片,一般畫面變化激烈,需要設置較大的編碼率。如果是動畫片、風景片等類型的影片,畫面變動不激烈,可以設置相對較小的編碼率即可達到相同的清晰度,以便縮小轉換后的文件體積。具體需要自己體會。
轉換視頻文件的時候,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轉換后的畫面是否清晰。經常聽到有人說XX軟件轉換質量好,XX軟件轉換質量差,很多情況下其實并不是軟件不好,而是那些人自己不懂。下面4個例子詳細講解。
注:下面4個例子中都使用相同的視頻編碼器Xvid,全部使用固定比特編碼方式。
例1:下面2個畫面取材于同一個影片,都已經使用了足夠的編碼率。
![]() |
分辨率176×144
因為編碼率足夠,因此像素之間界限也算分明(下面的字幕在這種低分辨率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識別)。但分辨率過低,導致無法識別更多的畫面內容,因此清晰度低。 |
![]() |
分辨率480×360
在足夠的編碼率支持下,畫面銳利、整潔、清晰,能夠獲得更多的畫面細節(jié),明顯給人主觀上一種清晰的感覺。事實上片源畫面更大,效果更好。 |
例2:使用固定視頻編碼率270Kbps,相同的編碼格式,不同畫面大小的清晰度存在區(qū)別。因此必須根據(jù)畫面大小確定合適的編碼率。(因為是動畫片,我取的編碼率就低了一些,一般分辨率320×240的影片建議取320~350Kbps)
分辨率320×240,畫面給人感覺清晰度不錯。 |
![]() |
分辨率640×480,與上圖的視頻編碼率一致為270 Kbps,因編碼率不夠,給人模糊的感覺,甚至出現(xiàn)馬賽克的情況。 |
![]() |
例3:使用了足夠的編碼率設置以后,大分辨率畫面依然給人清晰的感覺。
此畫面分辨率同樣是640×480,與例2中使用同樣的編碼器,但將編碼率提高到650Kbps,畫面清晰度比例2中的同比例畫面高很多。前提是片源有足夠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例4中將講解片源分辨率不夠的情況。
例4:強行將小分辨率畫面拉大為大分辨率畫面,即使編碼率足夠也不會改善畫面質量。
![]() |
分辨率176×144,編碼率200Kbps
右邊畫面雖小,但起碼看起來畫面是銳利的。 |
![]() |
將上圖的視頻文件作為片源,強制重新取樣轉換為分辨率320×240的視頻文件,編碼率設置為350Kbps。
轉換后的文件明顯給人一直模糊的感覺。因為編碼率足夠,因此沒有出現(xiàn)馬賽克的情況,但并沒有因為分辨率變大,就能識別更多的畫面細節(jié)。下面的字幕都是模糊的,不銳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