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生活用品 毳cuì:一種在泥路上滑行的交通工具。 毇huǐ:舂或碾米使精:“畜力挽行,循槽轉(zhuǎn)輾,日可毇米三十馀斛?!?/FONT> 廛chán:會義字。古代城市平民一戶人家所居的房地。市廛:集市。 匜yí:形聲字。受物之器。本義: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 缶fǒu:一種瓦器,大肚子小口,可盛酒,盛水,也可作打擊樂器。 鬲lì:鼎一類的器具。 鬳yà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圓口,兩耳。 簠fǔ:古代祭祀時盛稻梁的器具,長方形,有蓋有耳 斝jiǎ: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玨jué:合在一起的兩塊玉 黹zhǐ:用針做的活,特指除單純用針縫的以外的活,如刺繡、編結(jié)、絨繡 緜mián:綿的異體字。蠶絲結(jié)成的片或團。 囷qūn:古代的一種圓形谷倉。 爨cuàn:燒火做飯。爨,炊也。——《廣雅》 仝tong:“同”的古字。仝,同古文,出《道書》。——《廣韻》 塤xūn:形聲字,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大小如鵝蛋,六孔,頂端為吹口 觚gǔ:古代一種盛酒大器具 甑zèng :古代蒸飯大一種瓦器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陶制或青銅制 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鳥喙,有把柄和三個空心的短足 龠yuè:古代管樂器,形狀像笛。 輦niǎn:古時用人拉著走的車子 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 圭guī:古代測日影的工具 黺fèn:畫粉也。彩色花紋 合gě:量糧食的器具,一升的十分之一 斛hú:量器,古代以十斗為斛,后來以五斗為斛 嘉量liáng:標(biāo)準(zhǔn)量器我國古代的標(biāo)準(zhǔn)量具,全套量器從大到小依次為:斛,斗,升,合,龠。含有統(tǒng)一度量衡的意義,象征著國家統(tǒng)一和強盛。 豊lǐ:古同“禮”,古代祭祀用的禮器 輅lù:古代車前的橫木。古代的大車 耒leǐ耜sì:古代耕地用的農(nóng)具。耒:犁上的木把;耜古代與犁上的鏵相似的東西 鞮dī:用獸皮制的鞋。 琮cóng:古代的一種玉器,筒狀,外邊八角,中間圓形 珪guī: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 璋zhāng:一種玉器,形狀像半個圭 璜huáng:半璧形的玉。璧:平圓形,中間有孔。 觿xī:古代解繩結(jié)的用具,用象骨制成,形如錐,也用作佩飾。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銅制器皿,有蓋和兩個耳子。 觶zhì:古代酒器,青銅制,形似尊而小,或有蓋,用以作飲器。 卣yǒu:古代的一種酒器,橢圓形。青銅制,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也有作圓筒形的,器形變化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盉hé:古代酒器,青銅制,園口,深腹,三足。 罍léi: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制成 瓿bù:古代器名,青銅或陶制。圓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 縠hǘ:用細紗織成的皺狀絲織物 (二)祭祀禮儀 徵zhi:五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的第四聲,相當(dāng)于簡譜的5。 弔diào:同“吊”。 缞cuī:粗麻布制成的喪服 绖dié:喪服上的麻帶子 疐zhì:絆倒。停滯,阻礙。 奭shì:會意兼形聲,盛也?!墩f文》 釁xìn:“釁”的繁體字。古代新制器物成,殺牲以祭,因以其血涂縫隙之稱。 佾yì:古時樂舞的行列。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肸xī:散布,傳播。多用于人名,如羊舌肸,春秋時晉國大夫。 祜hù:形聲,大福。 俎zǔ:指事兼形聲。小篆字形?!墩f文》“從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禮器。本義:供祭祀或宴會時用的四腳方形青銅盤或木漆盤,常陳設(shè)牛羊肉) 尞liáo:同“燎”,古代祭祀的方式。 祓fú:用齋戒沐浴的方式除災(zāi)求福 壝wěi:古代祭壇四周的矮墻:“掌設(shè)王之社~。” 瘞yì:埋物祭地。 鹵lǔ簿bù:是皇帝出巡時的儀仗 蹕bì: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笏hù:古代朝見時大臣所執(zhí)的竹板,用以記事 祀sì:祭祀天神 舁yú:共同拾東西 雩雩yú:形聲,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禳ráng:禳解。向鬼神祈禱消除災(zāi)殃。 粢zī:祭祀用的谷類 耤jí:(1) 帝王親自耕種(田地)。(2) 租稅。 厝cuò:停柩待葬 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 ,對半剖開可做水瓢。俗稱“瓢葫蘆” 鬯chàng:(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點,表示酒糟。本義:古代祭祀、宴飲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釀成 醴lǐ:甜酒 玦jué:古時佩戴的玉器,半環(huán)形(接近環(huán)),有缺口。 珩héng:佩玉上面的橫玉,形狀像磬。 (三)動物、植物、自然風(fēng)光 蠱gǔ:毒蟲廝殺互食后,剩下的毒蟲 蟲chóng:即 “蟲” 鱻xiān:鮮的異體字。 羴shān:同“膻”,群羊。 黽měng:蛙的一種。 Zhěn:稠髮也。 梟xiāo:會意。從鳥,頭在木上。本義:指一種惡鳥,捕捉后懸頭樹上以示眾) 隹zhuī:短尾巴的鳥,雎jū:雎鳩 翟dí:長尾的野雞 讎chou:同“仇”;本義:應(yīng)答。 鰭qí:魚鰭 彖tuàn:《易經(jīng)》中解釋卦義的文字:~辭(亦稱“卦辭”) 豭jiǎ:公豬 豕sh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豬形,長吻,大腹,四蹄,有尾。本義:豬 彘zhì:象形。小篆字形。矢聲,其余象豬頭、腳。本義:彘本指大豬,后泛指一般的豬 豚tún:會意字,小豬 燹xiǎn:野火 羼chàn:群羊雜居,摻雜 骉biāo:眾馬奔騰的樣子。 夔kuí: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一足。 芻chú: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本義:割草 尗shū: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說文》。豆類的總稱。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有的地區(qū)泛指高粱 艸cǎo:同“草” 柰nài:落葉小喬木,果木名。柰子:蘋果的一種。 yǔ:本不勝末,微弱也。從二瓜 蓏luǒ:瓜類植物的果實 瓠hù:形聲字,從瓜,夸聲。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吃。 嵒yán:同“巖” 攸yōu:會意。表示人扶杖走水路。本義:水流的樣子 杲gǎo:會意。從日,從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義:明亮的樣子 砅lì:踏著石頭過水 杳yǎo:會意,上為“木”,下為“日”,表示太陽落在樹木下,天色已昏暗。本義:昏暗 朏fèi:新月出現(xiàn),開始發(fā)光 圮pǐ:形聲。從土,己聲。本義:毀;塌壞;坍塌 垚yáo:山高,同“堯”,多用于人名。 Duī:小踏也。象形,今俗作堆 fù 古同“阜”。大陸,山無石者。象形。 Suì:兩fu之間也。 嵕zōng:同“嵏”。數(shù)峰并峙的山 畋tián:(會意。從攴(pū)田?!瓣贰北硎臼值膭幼鳌1玖x:打獵 澙xì:,鹽堿地 虺huǐ: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 峚mì:山名,在中國陜西省商州市境。亦作“密山”。 埊dì:同“地”。 蓍shī: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常以其莖用作占卜。 瓞dié:形聲,小瓜 硨chē磲qú:海生軟體動物,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種蛤,肉可食,殼呈三角形。 秬jù:黑黍,古人視為嘉谷。 (四)宗教民俗 伽qié藍:佛教寺院的通稱。梵語僧加藍摩的略稱,意譯“眾園”或“僧院”。 跏jiā趺fū:雙盤腿打坐。 錘鍱yè:先錘打金塊成片狀,再放置于模具之中打成各種器型。 寮liáo房:原意為茅草房,指佛寺中僧眾的住所。 身yuán毒:古印度。 旃zhān檀佛:佛的名號,相傳唐僧取經(jīng)后,被封為旃檀佛。 閦chù:眾多。阿閦佛,東方佛。 薩埵duǒ:菩提薩埵,菩薩。金剛薩埵(普賢菩薩) 曼荼tú羅:梵語的音譯,意譯舊譯為“壇”或“道場”,新譯為輪圓具足或者是聚集發(fā)生。 祗qí:地神 乾闥tà婆:古印度八大神族之一,樂神,天龍八部之一。 窣sū堵坡:原意是墳冢,佛塔的起源。 齋醮jiào:古代用酒祭神的禮儀 筮shì:用蓍草占卦 讖chèn:形聲。本義:將來能應(yīng)驗的預(yù)言、預(yù)兆。將要應(yīng)驗的預(yù)言。 合巹jǐn:古代結(jié)婚時用作酒器的一種瓢:合~(舊時夫妻結(jié)婚的一種儀式,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飲酒)?!嫞嫼蠋劸?/FONT> 馓sǎn:馓子,一種油炸食品細條扭成麻花樣。 儺nuó:形聲。從人,難聲。本義:步行有節(jié)度。中國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演員戴木面具,多用反復(fù)的、大幅度的程式動作表現(xiàn)請神驅(qū)邪、祈福及簡單的戰(zhàn)斗故事 (五)人體、服飾、建筑、制度 耎ruǎn:同“軟”,弱也——《廣韻》 Bao 同“鴇”。 詈lì:會意。從網(wǎng),從言。本義:從旁編造對方的缺點或罪狀責(zé)罵 頫fǔ:同“俯”。 厷gōng:古同“肱”,形聲,本義: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彳chì:慢走 帔pèi:古代披在肩上的服飾 袞gǔn冕:袞:君王的禮服 舄xì:重木底鞋,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大臣穿 弁biàn服: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黻fú:古代禮服上半青半黑的花紋 黼fǔ :古代禮服上半黑半白的花紋 宕dàng:洞穴,洞屋 戧qiàng脊:戧:支撐,支持。 天貺kuǎng殿:貺——形聲。從貝,兄聲。本義:賜,賞賜 岱廟的主體建筑 甃zhòu:以磚瓦砌的井壁 壸kǔn門:壸:古時宮中道路,引申指內(nèi)宮。 輻輳còu:輻:車輪的輻條。輳:輻條聚集的地方。 扉fēi:形聲。從戶,非聲。從“戶”表示與門戶有關(guān)。本義:門扇 刖yuè:形聲。從刀,月聲。本義:斷足。古代的一種酷刑 鬩xì:會意。從門(斗),從兒,兒亦(ní)聲。兒,善訟者。本義:不和,爭吵 剕fèi:(厞為剕的古字) 古代砍掉腳的酷刑 劓yì:(會意。從刀,從鼻。刀割鼻子。本義: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拶zǎn:施拶刑,使勁壓或擠,壓緊,夾手指的刑罰 臠luán:形聲字,切成小塊的肉 磔zhé: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 笞chī:(形聲。從竹,臺聲。本義:用竹板、荊條擊) 用鞭、杖、竹板抽打 趺fū:同“跗”。腳背 鉞yuè: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六)少數(shù)民族 羌qiāng:古代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我國現(xiàn)在仍有羌族。 僰bó: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三千年開始有記載,四百年前消失。 葷xūn粥yù:戰(zhàn)國時代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匈奴的先人。 獫xiǎn狁yǔn:戰(zhàn)國時代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 瓦剌lā族:元代以后,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 回鶻hú:古代少數(shù)民族,唐代前后在西北地區(qū)較為活躍 (七)地名、人名 歙shè硯:產(chǎn)于安徽歙縣,中國四大名硯。 婺wù源: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 醴lǐ陵:在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 嵊shèng泗sì:嵊泗列島,是舟山群島最北部的一個海島縣。 太姥mǔ山:位于閩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 冠豸zhì山:在福建龍巖連城縣 縉jìn云山:在重慶市北碚區(qū) 肇zhào慶:在廣東省 雅礱lóng河: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南部,長江最長的支流。 衢qú州:浙江地級市。 閬láng中:在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日喀kā則:西藏第二大城市。 芮ruì城:位于山西省境西南端,屬運城市。 酃líng縣:今湖南炎陵縣,屬株洲市。 西泠líng印社:中國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國性印學(xué)社團 郕chéng:周代國名,在今山地上汶縣北。 郾yǎn城:地名,在河南省漯河市。 北邙máng:洛陽之北邙山。 罽jī賓人求那跋摩:南朝時期佛經(jīng)翻譯家,古印度貴族世代為王。 曇無讖chèn:東晉、北魏間僧人,佛經(jīng)翻譯家,印度人。 程顥hào:宋代理學(xué)家,與程頤并稱“二程”。 姜夔kuí:南宋詞人,白石道人,江西人,詞風(fēng)清空,“南宋唯一的開山大師”《宋詞通論》 米芾fú:宋代書畫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在書法史上并稱“宋四大家”。 艾提尕gǎ:清真寺,坐落在新疆喀什市中心。 奕劻kuāng:慶親王,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 果鐸duó:莊親王,雍正把十六皇弟胤祿過繼給他。 奕訢xīn:恭親王(行三),咸豐的哥哥 奕詝zhǔ :咸豐皇帝(行四) 奕譞xuān:醇親王(行七),咸豐的弟弟光緒的父親。 嫘léi:嫘祖,傳說中黃帝的妻子,發(fā)明養(yǎng)蠶。 (八)其他 遹yù: 回避也——《說文》 猷yóu:計謀,打算 乂yì:又作“刈”,割草或收割谷類植物;治理、安定。 迓yà:迎接 裛yì:纏裹 焙bèi:用微火烘烤 摶tuán:把東西捏聚成團 繆miào:姓 miu 錯誤 差錯 繆:未雨綢繆 陟zhì:(會意。甲骨文字形。從阜,從步。左邊是山坡,右邊是兩只向上的腳,表示由低處向高處走。本義:由低處向高處走 旰gàn:晚上 搢jìn:古人所佩的飾帶,系佩玉于身。指居官 訐jié:揭發(fā)別人的隱私 怋mín:亂 鉅jù:形聲。從金,巨聲。本義:鋼鐵 笈jí:書籍 昫xù:同煦,太陽光 歆xīn:喜愛,愛慕 古指祭祀時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氣 綹liǔ:量詞,絲狀物順著集中在一起,叫一綹。 氤yīn氳yūn:煙氣、煙云彌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蕩的樣子。 導(dǎo)游現(xiàn)場口試中易讀錯的字 人物 中山樵qiáo(易錯讀為“焦jiāo”) 燕yān王朱棣dì(易錯讀為“咽yàn”“隸lì”) 惲yùn代英(易錯讀為“輝huī”) 可kè汗hán;成吉思汗hán(易錯讀為“渴k씓漢hàn”) 令líng狐(易錯讀為“lìng”) 女媧wā(易錯讀為“窩wō”或“鍋guō”) 范蠡lǐ(易錯讀為“梨lí”) 闔閭lǘ(易錯讀為“呂lǚ”) 莫邪yé(易錯讀為“斜xié”) 太監(jiān)jiàn(易錯讀為“尖jiān”) 賈平凹w?。ㄒ族e讀為“aō”) 那nā英(易錯讀為“nà”) 張韶sháo涵(易錯讀為“shào”) 纖qiàn夫(易錯讀為“牽qiān”“仙xiān”) 綠lù林好漢(易錯讀為“慮lǜ”) 乘chéng客(易錯讀為“秤chèng”) 韃靼dá(易錯讀為“旦dàn”) 瓦剌là(易錯讀為“刺cì”) 南通籍狀元張謇jiǎn 出使西域的張騫qiān 地名 鄱pó陽湖(易錯讀為“博bó”) 翠亨hēng村(易錯讀“享xiǎng”) 吐蕃bō(易錯讀為“翻fān”) 秘bì魯(易錯讀為“密mì”) 阿ē房páng宮(易錯讀為“啊┓防fáng”) 棲qī霞山(易錯讀為“西xī”) 國子監(jiān)jiàn(易錯讀為“尖jiān”) 鴨綠lù江(易錯讀為“慮lǜ”) 南京六lù合(易錯讀為“餾lìu”) 華huà山(易錯讀為“huá”) 河南淇縣朝(zhāo)歌(易錯讀為“cháo”) 靈物 辟bì邪(易錯讀為“劈pì”) 狻suān猊ní(易錯讀為“俊jǜn 貌mào”) 螭chī首(易錯讀為“離lí”) 植物 行xíng道樹(易錯讀為“航háng”) 檜guì柏(易讀為“會huì”) 蕁qián麻(易錯讀為“蕁xún麻疹”) 食物 文蛤gé(易錯讀為“há”) 咖gá喱(易錯讀為“jiā或gā”) 豆豉chǐ(易錯讀為“只zhǐ或鼓gǔ”) 蹄膀páng(易錯讀為“榜bǎng或棒bàng”) 器物 嘉量liáng(易錯讀為“晾liàng”) 全套量器:斛hú、斗、升、合gě、龠yuè 日晷guǐ(易錯讀為“處chǔ”) 棺槨gǔo(易錯讀為“淳chún”) 砂煲bāo(易錯讀為“保bǎo”) 建筑 牌坊fāng(易錯讀為“紡fǎng”) 藏zàng經(jīng)樓(易讀為“cáng”) 不系xì舟(易錯讀為“記jì”) 享xiǎng殿(易錯讀為“亨hēng”) 古剎chà(易錯讀為“霎shà”) 經(jīng)幢chuáng(易錯讀為“撞zhuàng”) 拱券xuàn(易錯讀為“勸quàn或卷juàn”) 宮觀guàn;道觀guàn(易錯讀為“關(guān)guān”) 毗pí盧寺(易錯讀為“比bǐ”) 稱號 謚shì號(易錯讀為“益yì或 隘à i”) 解jiè元(易錯讀為“姐jiě或謝xiè”) 宗教 南nā無mó阿ē彌陀佛(易錯讀為“nán wú ā”) 伽qié藍神(易錯讀為“嘎gā或加jiā”) 般bō若rě (易錯讀為“bān ruò”) 皈guī依(易錯讀為“板bǎn或飯fàn”) 儒rú教(易錯讀為“辱rǔ”) 作品 李白《將qiāng進酒》(易錯讀為“江jiāng”)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ān” (易錯讀為“暗àn或音yīn”)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jiàn南山(易錯讀為“現(xiàn)xiàn”) 唐《霓裳cháng羽衣舞》(易錯讀為“商shāng”) 《明月幾時有》“轉(zhuǎn)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易錯讀為“椅yǐ”) 其他 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一抔póu土(易讀為“杯beī”) 一幅fú畫(易錯讀為“富fù”) 一副fù對聯(lián)(易錯讀為“扶fú”) 一葉扁piān舟(易錯讀為“biǎn”) 圖窮匕首見xiàn(易錯讀為“jiàn”) 扛gāng鼎之作(易錯讀為“káng”) 貞觀guàn之治(易錯讀為“guān”) 不亦樂乎yuè(易錯讀為“lè”) 女紅gōng(易錯讀為“虹hōng”) 商賈gǔ云集(易錯讀為“假jiǎ”) 穹qióng窿(易錯讀為“窟kū”) 篤dǔ定(易錯讀為“獨dú”) 褒bāo貶(易錯讀為“保bǎo”) 內(nèi)訌hòng(易錯讀為“杠gàng”) 瑰guī寶(易錯讀為“貴guì”) 封禪shàn;禪shàn讓(易錯讀為“讒chán”) 禪chán院 占卜bǔ;卜bǔ辭(易錯讀為“播bō”) 按摩mó(易錯讀為“摸mō”) 針灸jiǔ(易錯讀為“糾jiū”) 角jué色;名角jué;角jué斗(易錯讀為“絞jiǎo”) 入場券quàn(易錯讀為“倦juàn”) 稽qǐ首:古時九禮中最崇敬的跪拜禮(易錯讀為“記j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