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騎自行車旅行體會

 一宛鵠 2011-11-14
                                                        快炙背美芹子收藏 2011/11/14
 
                                                     騎自行車旅行體會
 


       我與隊友騎自行車旅游已有10年,開始是利用節(jié)假日作一、兩天的短途旅游,路程常在100-200百公里。 以后又利用年休假作較長路途的旅行。先作杭州-黃山-南京-上海環(huán)行,1200路公里,以測試自己的實力。選擇環(huán)行的還有個優(yōu)點是萬一路途有事,一、兩天就可回家。既然1200公里環(huán)行成功,那末浙江到北京1500公里的路程自然不在話下。有可能一鼓作氣騎上3000公里,直沖哈爾濱。于是2000年騎自行車旅行到達哈爾濱。2001年騎車4200公里到達烏魯木齊。下個目標是西藏。下面談?wù)勛约候T自行車旅行的一些體會及經(jīng)驗教訓(xùn), 可與車友們作交流,也為初上路的車友作參考,少走彎路。 自行車旅行的準備工作
為了使自行車旅行順利,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的身體的準備。想要自行車旅行,先要了解自己身體是否健康, 體力如何?如原有疾病,最好請醫(yī)生作全面檢查后,再考慮是否適合自行車旅行。中老年車友應(yīng)測量血壓是否正常,如為輕中度高血壓, 則應(yīng)經(jīng)服藥控制血壓至正常后再考慮作自行車旅行,而且路途不宜太遠,避免去高原地帶,而且要帶上足夠的藥物,并帶個小型血壓器路上用。有其它疾病者也同樣要作有關(guān)準備工作。其次是休能訓(xùn)練,出發(fā)前一段時間應(yīng)進行體力鍛煉,以適應(yīng)騎車遠行。

       其次是了解所選路線地理與氣候,可從報刊、雜志、書籍、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上資料最多)等資料上了解。從有關(guān)地圖上初步了解所選路線總路程,及各站間的里程,制定一個初步計劃。

       再是帶上旅途中有用的物品,原則上應(yīng)少面精。

1.各有用證件,如身份證、旅行介紹信、自行車證及其它各自有用的證件。

2.經(jīng)費,據(jù)本人及熟悉的車友那里了解到,一般自行車旅行的費用為每公里1.0-1.2元(包括吃、住、日常用費、沿途旅游、買少量紀念品等基本消費),沿途的小旅店到處都有,約平均每人每宿10元左右。最好少帶現(xiàn)金,并分開安放, 建議用信用卡,這樣比較安全。當然能多備些經(jīng)費,以應(yīng)付路途可能得病、意外情況發(fā)生及其它費用則更好。

 3.衣物 外套及長褲兩套也夠了,內(nèi)衣褲可多帶上些,以寬大為佳,我喜歡衣色深一些,多穿幾天也不覺臟。還有個經(jīng)驗是把穿舊了將要扔掉的內(nèi)衣褲如背心、短褲、短襪多帶些,每穿幾天扔一件,省得沒處洗衣服 (主要是沒地方烘干或沒時間曬干)。

 4.自行車修理工具及配件:如板手、螺絲刀、鉗子、氣筒和各種易損壞的備用零件,如滾珠、車條、內(nèi)胎、氣門芯、閘皮、鏍絲、鏍帽等。最好事先學(xué)會修車及補胎技術(shù),旅途中一定用得上。

  5.藥物 原有疾病者應(yīng)帶足有關(guān)藥品。一般人帶些感冒藥,止瀉藥,抗生素、損傷用藥如創(chuàng)口貼,止痛膏等就可以了。有人喜歡帶上防裂膏、防曬霜、風(fēng)油精等也是有用的。

  6.照相器材,相機和膠卷應(yīng)帶質(zhì)量好的(我因怕震壞好的相機,帶了個差的相機,結(jié)果照片質(zhì)量不高,還損失了許多珍貴的資料,真有點后悔),有攝象機更好。

  地圖(公路交通、地形圖)也一定要帶上。

  水壺要用大的,裝水1000ml以上,進入沙漠 需再加水壺或礦泉水,一次帶水至少在2000ml以上 (我和車友曾在甘肅西部因帶水少而又遇逆風(fēng),路途又無地方補給,結(jié)果饑、渴、累了一整天,到21:30才到達目的地紅柳園)。

  還有毛巾、牙刷、 牙膏、太陽帽、墨鏡、雨衣、自行車包等。

  7.其它 手機、帳篷、運動鞋、針線、筆、本子、紙、信封、郵票、繩子、指南針、刀、衛(wèi)生紙、手電筒、電池、塑料布、塑料袋、手表等也有用,是否要帶由旅行者自定 ,有些東西路上也可添補(2000年4月我騎車經(jīng)沈陽時遇上在風(fēng)雪,就在當?shù)刭I了兩件棉毛衫,一雙皮手套,穿上全部衣服來御寒)。

  自行車的選擇

  自行車作為唯一的交通工具,性能的好壞對旅行的成功至關(guān)重要。自行車的挑選因人而宜, 因為是長途旅行,挑車以結(jié)實耐用為前提,速度不主要的 ,坐騎要大,有彈性,煞車要好。最好選用自己習(xí)慣的車型,這樣在旅途中使用比較熟悉和方便,還便于對付應(yīng)急情況。不要騎自己不熟悉的車,否則可能會帶來不少麻煩。我騎的是26寸永久普通車,在翻山越嶺及遇到逆風(fēng)時反而比車友騎的山地車跑得快。我認識的一位70多歲的老干部,騎著24寸的女式車照樣走遍全國。

  出發(fā)前,對自行車各部位的機件應(yīng)做全面徹底的檢查,觀其是否靈敏可靠,性能良好。建議 每次遠行出發(fā)前檢修時,毫不可惜地換去前后輪上舊的內(nèi)外胎,換上質(zhì)量好的新胎,可大大減少路上修車次數(shù) ,因為路上修車最多的就是補胎(我從浙江到新疆騎車4200公里,修車14次,12次是補胎甚或換胎,而在到西安的1500公里中就修車10次,因為這段路上玻璃、鐵屑特多,但路上修車的也多,不用愁;大西北車破機會少,但一旦車破要作好自己修車的準備)。在裝配上,如有不合適的地方,應(yīng)重新調(diào)整裝配,使其保持最靈活的狀態(tài)。

  自行車車座和車把的調(diào)整

  自行車旅行特別是長途旅行,掌握好自行車技術(shù),調(diào)整好自行車車座、車把、煞車部件、變速器等是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體力,保證安全。建議采用或換上較寬大的自行車車座,這樣騎車比較舒服。作好對車座和車把的調(diào)整,是自行車技術(shù)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做過測試,抬高車座,降低車把時,可使腿蹬有力,增加車速,但加重了手臂和頸部的負擔(dān),不宜長途旅行;相反降低車座,抬高車把時會增加腰部和腿部的負擔(dān) ,并會影響車速。自行車車座應(yīng)調(diào)整到什么高度為最佳呢?一般說來,以較低的車座最便于長途旅游。因為低車座蹬車靈活,人的位置相對降低,可減少空氣阻力,并可使身體挺直,臀部受力均勻,減少疲勞感,同時又可減輕雙臂的負擔(dān),保護手腕,從安全考慮,低車座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雙腿伸直便可著地,這樣可避免危險。車把的高度應(yīng)根據(jù)騎車人的年齡、身高、習(xí)慣而調(diào)整,年輕人和體力強壯的人可調(diào)低一點, 有利于增加車速;中老年應(yīng)適當調(diào)高一點,可減少體力消耗,行車也比較方便和安全。理論上這么講,而各人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建議長途旅行者在出發(fā)前對自己車座和車把作 一些調(diào)試,調(diào)整到最適合自己的高度。這樣有利于手臂、雙腿、腰部、頸部的協(xié)調(diào),對保持體力、速度、耐力都有很大的好處,使自己的長途騎車處于最佳狀態(tài)。

 道路的選擇

  自行車旅游,對道路要求也比較高。旅游時應(yīng)選擇平坦、易于通行的道路,我們經(jīng)驗是盡量走國道,因為國道路面闊,坡度小(通常自行車都能騎上去),車輛多,有路牌、路標,不容易迷路。除迫不得已,應(yīng)盡量避免去坡道、土道,因為不良的道路對人對車都損害。只有在土路很明顯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況下,才考慮走土路。一般情況下,寧可多走幾里,也要避開。本人曾有過教訓(xùn),地圖上看起來象是近路,其實彎道很多,在這種小道上一旦迷路,問路也沒地方問,往往浪費了很多時間。俗話說:“寧走十里坦,不走一里坎”,對于自行車旅行來講也是有道理的。即使在公路上騎車, 也應(yīng)注意不要太靠邊,除非有機動車來要讓路,一盤以靠路邊50-100公分為宜,這樣便于應(yīng)急,也比較安全些。尤其到了傍晚,路面看不清,或當天已行車100公里以上,人處疲勞狀態(tài),控車能力下降,容易發(fā)生意外(本人有次因騎車太靠邊,不知道路邊與側(cè)石間分開成一小溝,結(jié)果不小心車輪闖入這溝里,狠狠摔了一跤)。

  騎車速度 

  自行車旅游選擇好適當?shù)乃俣纫彩欠浅V匾摹R话銇碇v,騎車長途旅行,速度不宜過快。普通自行車,在體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條件下的長途旅行,速度應(yīng)保持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體力好的可適當加速。自行車旅行貴在保持速度,選擇適當?shù)乃俣?,切忌忽快忽慢,有勁拼命騎,沒勁步步停的現(xiàn)象。我們體會騎自行車第一周的后幾天最累,象長跑中的“極點”一樣,以后也就不過如此了,所以一開始幾天一定要注意,騎得不要太快。遇到逆風(fēng)和上坡, 只要逆風(fēng)不是太大,坡不是太陡,還是要以原來的力氣騎車,這時車速 自然會降下來,不要去理它,也不要輕以加力,更不要拼命騎,否則第二天腰酸腿痛就難上路了。我們一直按在平路上無風(fēng)時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騎車,這樣用力的話,順風(fēng)和下坡時可自然達到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我們進入吐魯番盆地時日行220公里),而逆風(fēng)和上坡時只有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 (2000年春季,我們在河北遇沙塵暴,一天騎車11小時才80公里,每小時只有7-8公里)。

上坡和逆風(fēng)時騎車

  遇到上坡和逆風(fēng)怎么辦?我們體會是,先按原來力氣騎車,累了多休息幾次,每次休息時間不要太長,5-10分鐘就可以。 在國道線上行車,坡度相對要小些,通常上坡不成問題(我想,我年過半百的“書生”也能上,年輕人自然更容易些)。遇到陡坡難上時,可以“之”字形線路走 ,這樣可減小坡度。有時坡陡騎不上,甚至車會退下來怎么辦(“輕踏要后退,重蹬才半圈”)?這時也不用怕,騎變速車者可調(diào)低車速慢慢而上,騎普通車者也不用發(fā)愁,我的經(jīng)驗是雙手向上提拉車把,便于雙腿更有力地向下蹬,同時,身體重心前移,腳掌也從踏板上向前移,用靠近腳跟的部位接觸 踏板,這樣便于用力 ,而后用大腿圧小腿,通過足根部直接用力蹬車。這樣可借助體重、大腿發(fā)力,經(jīng)小腿、腳根部(用腳尖、腳掌會分散力量 ,也會使腳掌疲勞)將力直接傳自行車踏板上,從而增強了蹬車力度,車就會慢慢上坡,不會退下來了。我就用這種方法登上了天目山的昱嶺關(guān),翻過了秦嶺和六盤山,而且?guī)缀趺看味急溶囉训纳降剀嚿系目?(因為“省力不省功”,省了力的變速車,其速度就慢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騎車是最累的,各人要量力而行。上坡走“之”字形時要注意安全,往往在轉(zhuǎn)變處坡最陡,要注意來往車輛。坡陡騎上不去時,應(yīng)下車休息一會兒再上,老年人和休弱者宜下車推行。 爬坡是很累的事(“每逢上嶺一身汗”),需要人的體力和毅力,但可以使自行車旅行更具有情趣與回味,一旦登上坡頂,可有獨特的享受(“笑聲震山巔”)。

  騎自行車旅行遇上逆風(fēng)是最頭痛的事,因上坡雖難,但接下來就是下坡,可以輕松一陣子,而逆風(fēng)有時在下坡時也不好騎,這時可放低車把,或彎曲雙臂,也可靠在車把下,并低下頭,降低身體重心,以減少風(fēng)的阻力。低頭后視野縮小,要時時注意安全,尤其是遇到橫逆風(fēng)時,特別要小心, 應(yīng)注意來往車輛,因為這時無論是前面來車還是后面來車,尤其是大型卡車(我們最擔(dān)心 是過來的集裝箱車,有的駕駛員車速快,又靠得你好近),都會使自行車左右幌動,容易發(fā)生意外。而且,這時往往由于體力消耗很大,人很疲勞,手腳又沒有平時靈活 容易發(fā)生意外,希望車友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是外科醫(yī)生,經(jīng)常遇到這類車禍病人)。一般六級的逆風(fēng)還能騎,八級以上的逆風(fēng)應(yīng)考慮休息。

下坡和順風(fēng)時騎車

  下坡和順風(fēng),是自行車旅行中最舒服的享受(“下坡逍遙賽神仙”),這時,上坡時的勞累早已拋至九霄云外。有時可以不蹬一腳, 可一連趟車幾公里,(我最長趟車記錄是18公里)。但下坡中遇到坡陡、路彎、地面不平、或有可能突然竄出車輛及行人時要特別注意安全(“緊握煞車臉色變”)。這時應(yīng)從坡頂就開始握緊煞車,以免措手不及 ,至少應(yīng)該邊下邊煞。 遇到陡坡,即使一眼望去路面寬闊平坦,也要小心。我遇到過兩種情況,一是路上可能有小石塊,開始看不見,等到看見已來不及避開,這時車速很快,急轉(zhuǎn)彎更危險;二是車到山下時,山間突然吹來一陣橫風(fēng),自行車在高速下左右飄動,很難控制 ,希望車友們對這種情況有所警惕。要經(jīng)常檢查煞車閘皮,煞車不良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或換去閘皮。我的車友就因煞車失靈而在黃山下坡時狠狠摔了一跤。我們是“吃一暫,長一智”,希望新上路的車友不吃一暫也長一智
。


一、認識篇

        單車旅行為戶外運動的一種方式,以此方式旅行,其優(yōu)點在于行動自由、豐儉由人,可以簡單、快樂的享受旅行,覽盡沿途風(fēng)景,廣泛近距離接觸風(fēng)土人情、歷史地理!

        你可以有一千一萬個理由讓自己開始單車旅行,但無論什么理由面對旅行的本身都是無力的,當你完成旅行,你將認識到其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原本的理由都不再成立!要正確的看待旅行,最重要的是他帶給你的感受,他給你的人生態(tài)度帶來的改變,這樣的經(jīng)歷值得紀念和回味,最好不要抱有其他目的!同時我提醒諸位即將邁入這個行列的驢子,騎車旅行是很容易上癮的,離開喧囂的城市,在農(nóng)田、山野中穿梭,呼吸的空氣帶著泥土花草的芳香,你就會戀戀不舍了!欲罷不能的時候千萬不要罵引你入行的人


二、裝備篇

        個人認為裝備永遠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很多職業(yè)玩家的裝備很考究、很昂貴,他們有自己的樂趣!不必羨慕他們,作為貧民,我?guī)缀醪辉诰W(wǎng)絡(luò)上看裝備,看了心理癢癢,又苦于囊中羞澀,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窮人有自己的裝備、自己的快樂!

自行車:

        這是旅行的基本工具,在旅途中最重要的是生命,其次就是你的車了!貧民選車必須恪守經(jīng)濟實用的原則?!安磺笞詈弥磺笞钯F”那是那些牛叉富人的目標,我們要的是實惠,在適用的基礎(chǔ)上越便宜越好,所以買車以前最好多找?guī)讉€人問問,通常諸位老驢都諳熟當?shù)氐能嚨?,或者熟悉網(wǎng)絡(luò)上的淘寶之地,若得到他們的幫助,你就省錢又省心了!不過若是裝備發(fā)燒友,那你就慘了,數(shù)來數(shù)去,兜里的銀子也不夠買個輪子!

       建議新手買一千元左右的品牌車,國內(nèi)可靠的牌子無非是阿米尼、捷安特、美利達,其他諸多有名沒名的牌子和他們都有較大的差距,新手對于零件和保養(yǎng)都不熟悉,選擇品牌車可以使整車比較合理,又有一定的售后服務(wù)保障!

        車型的選擇則看你的行車路線,山地車的適應(yīng)能力毋庸置疑;旅行車是中庸的選擇;公路更輕便,但對路面的要求過高,如果一直是在國道上走,不走偏遠、艱苦的地方到也可以!一千元左右的車只能說夠用,而不能說是好,這個價位上山地不可以飛山,公路也不能飆速度,實際上你選擇的是一種經(jīng)濟耐用的全地貌車!

        如果你不想在車上投入,那么就選擇傳統(tǒng)的“28”去旅行吧,幾十塊就能買到,壞了容易修理,配件很容易找到,可以載重,速度也不慢!

頭盔

        必須地~!頭盔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視,而他非常重要,戴頭盔就像買保險,最好是用不到,一旦用到的時候就是出現(xiàn)危險的時候。也許你騎20年車也不會出現(xiàn)一次危險,也許你騎一天車就出現(xiàn)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麻痹大意。我一度也不在意這個問題,直到一次出行的路上同行的伙伴被撞破了頭!

馱包

         像白求恩的藥箱一樣,這裝備是從馬背上演變過來的!買成品要幾百元不等,如果自己改裝就便宜的多,買兩個或者三個軍用背包,改裝一下,算上加工費,有100元左右也能搞定了,結(jié)實還防水!如果你看起來也像個軍人,那軍營綠的馱包或許在旅途中給你帶來些方便!如果不帶很多東西那一個背包就足夠了,千萬不要背上,你的肩和背會受不了,用彈性的膠皮繩固定在后坐上,不要用繩子,不管綁的多緊在旅行的顛簸中都會松動,丟一兩件東西就夠你哭的,取東西也不方便!彈性的膠皮繩就是摩托車那種,綜合市場里就有,2--3塊一條!

工具

        都是蠻重的東西,所以要精簡。以我的為例,兩個活扳子(10--15元)、扒胎起子(3個10元)、多用螺絲刀(基本型號的六角、花螺絲刀、平螺絲刀、輻條扳子等25元)、阿米尼打氣筒(20元)、備胎(一條10元)、多用工具刀(包含鉗子、錐子、刀子、起子、螺絲刀、措等,朋友送的100--200元)。

碼表

         西格碼BC800和貓眼的八功能新款大概都在120元左右。具有即時速度、平均速度、最高速度、總里程、當前里程、消耗卡路里、騎行時間、時間幾項功能,防水良好!也有幾十塊的車表,功能少一點,但也夠用,防水性能如何不得而之。如果太窮可以免去,有一個會方便很多!

地圖
        一份詳細的地圖是旅行的必須品,不要省,30多元的全國公路地圖冊夠用了!比起GPS這不算奢侈。地圖盡量選擇新版,各級公路分的越清晰越好,最好是不同顏色標注,各城鎮(zhèn)之間有公里數(shù)!

        窮人的裝備總是簡簡單單,實用夠用就行了!不過必要的裝備還是要舍得投入,不然會在路上給你帶來麻煩,那你付出的可能要更多了!


三、旅途篇

        建議沒有做個長途旅行的新手先做些距離適中的短途作為適應(yīng)性的訓(xùn)練!距離以200公里以內(nèi)一天往返為宜,具體距離依據(jù)更個情況而定!個人認為距離和強度因逐漸增強,在路上你要經(jīng)受的考驗的不只是旅途的辛勞,如果旅途的疲憊就已經(jīng)讓你受不了,那么就沒什么樂趣可言了!

       自問,你是否是個愿意苦中作樂的人?旅途的本身必定是艱苦的,你要忍受各種各樣的困難,諸如饑餓、寒冷、暴曬、缺水、蚊蟲叮咬和來自交通、人群、野生動物等各方面的威脅,當然不必害怕,在一次旅行中,很少有人會遇到以上所有的問題,但你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來應(yīng)對旅途中的氣候條件變化和運動的強度是必要的,做好心理準備是更必要的,往往人的精神力量可以超越本身的力量,只要你堅信可以做到,堅持下去那多半會成功。

        長途旅行一定要做詳細的計劃,這時就要充分利用你手里的地圖,計劃好每天的行程和落腳點。地圖最好能顯示出高度的差異,然后依據(jù)你本身的體能、坡路的多少、天氣的原因等會造成影響的因素去制定和修改計劃,落腳點最好選擇比較一些小城鎮(zhèn),消費低,又具備一定的居住、補給、安全等條件。當然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因為各種突發(fā)因素,你基本上不能很嚴格的按照預(yù)定計劃進行,這是很正常的,及時修改計劃十分必要。另外,地圖是固定不變的,而計劃是可以改變的,不要盲從于地圖,每天打聽一下前面的路況、落腳點情況、景點情況等信息,往往比地圖更可信,隨時應(yīng)變的調(diào)整計劃可以讓旅程避開不必要的麻煩、更順利、甚至有意外收獲。

        不感興趣的城市可以不進去,擦邊而過最好,因為進入和離開城市都是很耗時費力的事情,如果你想進入一個陌生的城市最好提前找好一個向?qū)В≡谑袇^(qū)騎行時,要控制好速度,不熟悉的路口很可能高速沖出車輛,此外大隊出行的時候前后一定要跟緊以避免走散!


       五月整補

四、技術(shù)篇

        五一路遇新手,裝備簡單業(yè)余是新人都要經(jīng)歷的階段,姑且不說,認知的不夠卻留有很多隱患,于是從安全的角度強調(diào)一下技術(shù)問題,作為增補。

        此處說的技術(shù)是指騎行中的技術(shù),騎車看上去很簡單,在中國大多數(shù)城市里,每天都有數(shù)不清的人在騎車,他們大都是把單車作為代步工具。而對于我們把單車作為長距離的交通工具,用來旅行的人,不僅僅是要會騎車,更要會騎車旅行。第一個會騎車,是說能騎車走,保持平衡,這個是大多數(shù)肢體正常的人都能做到的。第二個會騎車則要有一定的技術(shù)含量,也就是說比較科學(xué)、健康、安全的騎車旅行。

        以下內(nèi)容是本人依自身經(jīng)歷的總結(jié),其中包含廣大車友的一些可貴經(jīng)驗,有高手的指點,為避剽竊之嫌特此聲明,恕不一一提及致謝!

(一)、合適的騎行位置
       我所騎車走過的道路大部分是雙向兩車道,附有大約半車道寬的延展,這樣的路面相對市區(qū)比較狹窄,在雙向有車、錯車的時候兩側(cè)空間很小,高速行使的機動車對正常騎行的自行車會構(gòu)成威脅。

      在公路上騎車,保持一個比較合適的騎行位置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隱患。在車流量不大的路段,應(yīng)保持在白線附近靠近公路中間的位置騎行。

        不要距離公路中間太近,曾經(jīng)在一次騎行活動中有一個車友出現(xiàn)過這個問題,我多次提醒他,后來因為天氣原因其他人放棄騎行他獨自上路,幾個小時以后被后面來的車撞到,頭破血流,隊伍中的其他人集中了全部現(xiàn)金將其送入醫(yī)院救治,僥幸沒有生命危險。他養(yǎng)傷數(shù)日后再沒有了騎車旅行的打算。

        不要距離公路邊緣太近,公路邊的其他物體可能影響機動車駕駛員的視野,遠距離很難判斷出有人在騎車。適當?shù)目吭诎拙€附近的公路中間側(cè),可以讓駕駛員在遠距離看到你,從而減速行使,并會按響喇叭提醒你,這時候你適當?shù)目拷愤吘?,機動車通過后再回到原來的位置。

        在車流量很大時,要放慢速度,靠近公路邊緣行使!調(diào)低車座,保證腿伸直可以接觸路面,隨時能夠停穩(wěn)下車。
        在山路上騎車時,如果一邊是大山,一邊是懸崖(或路面于路下方地面的水平落差較大),通常要靠近山體一側(cè)行使,以免發(fā)生意外,在多山體滑坡和泥石流路段要減速慢性,提高警惕,不斷觀察。


  (二)、坡路技術(shù)
        上坡,要目測上坡的角度和長度,準備騎上去的要提前加速,保持一個比較高的速度上坡比較省力,提前使用變速器,不要等實在蹬不動的時候再變速,質(zhì)量再好的變速器也經(jīng)受不起,那會大大降低它的使用壽命或者導(dǎo)致直接損壞。另外騎車旅行要挑戰(zhàn)體力和耐力,為了合理的利用體力并不是所有的上坡都要騎,我們不推崇英雄主義,有些上坡是一眼看不到頭的,長長是很吃力的蹬上一個坡,以為到頂了才看到前面還有很長,這會讓你堅定的蹬上去的信念在一瞬間崩潰,下來推吧,別和自己過不去,前面的路還長,你的體力會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推車不丟人!全當步行休息了。

        下坡,對于騎車旅行的人來說,最爽的事情不過如此了吧!不過不要太高興了,下坡往往是危險多發(fā)的地段。首先要目測下坡的路面情況,路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很多碎石和不明物體,城市里的下水井很多沒有蓋,新修好的公路也可能沒有,注意控制速度,雙手要握住車把,搭上剎車,遇到障礙物時要提前減速避讓,如果避讓不開,要緊握車把軋過去,千萬不能突然改變方向,會導(dǎo)致車體側(cè)滑,人和車極有可能同時摔出去。剎車不要捏死,抱死的結(jié)果就是車停下了,人飛出去。在較長的下坡前最好先檢查你的剎車,剎車線運動是否順滑,剎車皮是否牢靠,前者的問題會導(dǎo)致剎車效果不佳、在突然剎車或剎車太用力的時候使剎車線突然短裂,后者的問題可能在剎車的時候剎車皮飛出去,導(dǎo)致人和車同時摔倒,后果很嚴重。

       舉兩個例子。一:一次集體騎行某山,返回時有一個超級惹人喜歡的下坡,一老兄很是興奮,速度很快,轉(zhuǎn)彎的時候剎車來不及了,直接沖入路邊的草堆,身上多處劃傷,白背心也變成了迷彩。二:某山,山勢很陡,路面角度大,連續(xù)轉(zhuǎn)彎,可見路面長度很小,轉(zhuǎn)彎處為機動車設(shè)計,斜面傾斜角度大,自行車極易產(chǎn)生側(cè)滑。下山時雙手不離剎車,始終控制在10--15公里/小時之間,保證了順利安全的下山,下山后雙手有點抽筋。

(三)、騎行姿勢
        很多人騎車后身體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適,比如肢體腫脹,腰酸背疼等等。
        手掌會腫,因為長時間騎行握把導(dǎo)致手掌的血液不流通,有些人坐長途車會出現(xiàn)腿和腳腫脹的情況,因為身體長時間直立,導(dǎo)致的血液流通不暢所致,還有些人肩膀會痛,騎行中注意經(jīng)常變換坐姿和握把的姿勢會有所緩解,不要一次性騎行時間過長,中間多休息,多走動。晚上休息前,做一下按摩,讓緊張的肌肉放松,使血液流通順暢比較有效。
        另外選擇碟把,或在傳統(tǒng)車把上安裝長途休息把可以有多種姿勢的選擇空間。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